从罗大佑走上音乐道路想到的
罗大佑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他出身医生世家,学生时代虽参加学生乐队担任键盘手、喜欢音乐,但仍然去读医学院。在记者访谈中他承认:“一个是家里告诉我说这是不错的选择,第二个我也觉得这个行业比较有保证,音乐在那个时代是没有饭吃的,讨不到饭吃的,你宁可做一个这样的职业心有余力,还可以唱唱歌,做一些你想要的事情。”在医学院读书时,坚持音乐创作。读书,音乐,谁更重要?“大概大学二年级时,有一次我记得是解剖课,我没去上课。下午三四点钟时,拿着吉他哼、哼、哼就写出一首歌。”
罗大佑一开始写歌,是为其他歌手卖力。那个年代,他想的不多,“比如说歌一定要能够传唱,歌一定要卖钱,一定要怎么样之类的。”淡泊名利的那会儿,罗大佑创作出了经典曲目:《闪亮的日子》、《童年》、《是否》、《一样的月光》。
“《童年》,从1974年一直写到1978年左右,四年半到五年左右。歌词原本写了四段,是在头两年多内写的。后来,我在快出唱片时想,它好像应有个第五段。就是这第五段就耗掉我两年多时间。”“三年级时看五年级的学生,哇,"天啊,好大"。他一拳打过来,你都不知道怎么还手。"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一张成熟与长大的脸",那句歌词是迸发出来的,也是我最为得意的一句。”
1980年罗大佑从医学院毕业,以考取医生执照换取父亲录取唱片《之乎者也》的经费。彼时的他,身份仍是医生。在罗大佑看来,“医学,它绝对理性,音乐几乎是绝对感性的。我绝对是很矛盾的人。当医生时,我穿的是白色制服;出来唱歌,我着黑色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