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前怨妇一名,怨妇之前是怨女子,再之前是怨女孩,再之前是怨小孩,反正就爱抱怨。三十岁之后学习乐观,练习正向思维。
好在我的孩子天生快乐,看着他整天哈哈大笑,我觉得他是我老师。
这里有个好消息:乐观是可以习得的,转篇好文章给大家看看。
只能靠自己
via Pure Pleasure by 李笑来 on 1/17/08
听说去年哈佛大学最热门的课程是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幸福课》。我有几个过去的学生现在正在哈佛读书,于是就在MSN上问他们。他们都说该课实在是太火了乃至于几乎报不上。
大致了解过后,沙哈尔教授正在传授的基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马汀•塞利格曼所提倡的“习得之乐观”理论,塞利格曼教授的所有书我都认真读过。最近,沙哈尔教授的书《幸福的方法》(Happier)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买来看过之后,果不其然。好玩的是,塞利格曼教授的书,有一本在大约十年前被新华出版社引进过,就是那本著名的《学习乐观》(Learned Optimism)。只不过,在国内并未引起重视,中文译本已经几乎无法在书店找到。
塞利格曼成名于他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的那个著名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悲观可能是习得的,反之,乐观也是可能习得的。这好像是个令人欢欣鼓舞的结论。(我语言能力欠佳。这几句话挺难写,因为一个字的位置不同,就可能带来巨大差异:“悲观可能是习得的”与“悲观是可能习得的”;“乐观可能是习得的”与“乐观是可能习得的”。)
然而,无论是塞利格曼,还是沙哈尔都提到另外一个事实:最近十年里,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基因的力量。
大量的实验及其数据表明,很多的性格特质是通过基因遗传的。其中比较著名的实验是跟踪同卵双生(Identical Twins)的双胞胎。跟踪结果表明即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要么同等地乐观、要么就同等地悲观;要么同等地坚强、要么同等地懦弱。超乎想象的是,他们甚至连离婚次数都可能一样。
但是,塞利格曼和沙哈尔两位教授在这点上都有些避重就轻。基因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远远超过曾经被认为是最为夸张的估计。“先天”和“后天”究竟哪一个的影响或者作用更加强大?有人说,“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可是,如果“努力”也竟然是通过基因遗传的一种性格特质,又做何解呢?
先从这些理论中抽身出来,放眼看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某些人身上是“先天比后天重要”,另外一些人身上是“后天比先天重要”,更多的人身上是“看不出来哪个更重要”。这样的观察会让我们了解“先天与后天哪个更重要”从某种程度上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是纯粹无关紧要。
简单明了有效的结论可能是这样的:乐观的性格也许是天生的,也是有可能后天习得的。所谓的乐观,只不过就是“永不放弃”。或者我更宁愿这样说:“永不放弃挣扎”。——因为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苦难重重。“不停地挣扎”很难,同时也很简单,因为只需要靠自己。我看不出任何方法可以教会别人去“不断挣扎”,但我却看得到有些人永远在挣扎。总是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会有另外一些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而不是“逆来顺受,安于天命”。事实上,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人生路上有一个岔口,在那里有的人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一直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于是,人生境遇就全然不同。
刚才说,“不停地挣扎”很难,同时也很简单,因为只需要靠自己。事实上也可以这么说,“不停地挣扎真的很难,因为只能靠自己。”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1-30 15:3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