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林达: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

林达: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

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 

林达

  特蕾莎修女的私信和忏悔、祈祷记录出版,世俗世界的震惊表现出世俗对完美英雄的期待。但是,信仰的挣扎正展现她和世俗的慈善业者不同。她感到自己的软弱和罪孽,在信仰世界是正常的。

  特蕾莎修女是世界名人。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她是天主教修女,可是,她声名来自救援世俗世界的穷人。特蕾莎修女的宗教内修本质以及参与外部活动所引起的困扰,在她生前就从来没有中断过,也在最近一本新书《特蕾莎修女:成为我的光》(Mother Teresa: Come be My Light)出版后,再次惊扰世界。新书首次发表大量特蕾莎修女的私信和忏悔、祈祷记录,表现了特蕾莎修女长期以来,始终在信仰的困惑之中。

  书名来自特蕾莎修女在人生最关键转折处的一个典故。特蕾莎修女出生在近年来发生种族与宗教冲突的科索沃。当地多为穆斯林,基督教徒也多从新教,她来自当地极少有的天主教家庭,她在童年进入儿童慈善会,在少女时代就去印度接受传教训练。她从所属的爱尔兰罗雷托修会进入印度工作,一九三七年五月成为终身修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她担任印度一个教会中学校长,担任教职十七年。她目睹安静校园之外,遍地无助的病残老弱。四六年九月十日,她在印度大吉岭修院静修一年。就在这段时间,三十六岁的特蕾莎修女向教会报告,基督向她发出召唤:放弃现在的教职,去到城市贫民窟,走进“穷人中的最贫穷者”,“来吧,来吧,带我去贫民窟,”基督亲自对她说,“成为我的光”,“让他们生活在自尊中,感受神无尽的爱,走近神,以对神的爱和服务为回报。”她据此提出,要求离开修院生活,成为自行善事的自由修女。但一直没有得到总主教的许可。

  一九四七年,以回教徒为主的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宗教冲突下,大批印度教难民涌入特蕾莎修女任教的加尔各答市。城市爆发著如麻疯、霍乱这样的可怕传染病。在特蕾莎修女不断请求下,四九年,她终于获得教宗庇护十二世的批准,并得到一定的物质支持。五零年十月,她和十二名修女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她们以白布镶嵌蓝边的印度莎丽作为自己的修女服,成为闻名世界的标志。

  一九五二年八月特蕾莎修女成立“清心之家”贫病危收容院,七年后在新德里和兰奇又增设两所,消息先在贫患者中传开,之后又在世界各地的义工中传开。一九六九年,英国记者蒙格瑞奇的一部纪录片,感动世人,也使特蕾莎修女终成世界名人。

  特蕾莎修女的修行世界

  特蕾莎修女的位置非常特别。天主教会存在已有两千年。可是,基督徒并非是铁板一块。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本身只是凡人,他们只是在按照他们所理解的神的旨意在行事。理解错了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经过两千年,今日之基督教徒更倾向于理解为神引导下个人灵魂的提升,是走向谦卑感恩的过程,倾向于理解神的旨意是传播爱和放弃仇恨怨恨,因此,现代传教士去贫苦战乱之处,往往一句说教都没有,只是在那里救助做工。而越是在早期,人在神的借口下越自大狂妄,罪恶越多。人的领悟需要时间和过程。因此,早期天主教会往往出现擅自以神的名义迫害异端、甚至敛财行恶。

  修行生活就是这样出现的。一些天主教徒出于对某些教会的失望,决心以一种相当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灵魂的提升做到极致,放弃所有个人世俗享受。当然,各个修行派别之间也有程度的不同,但是大同小异。他们把自己交给上帝,不论把自己关在窄小的修行室,还是如特蕾莎修女那样走入贫苦人中,做的事情本质是一样的——个人行修。也就是在神助之下,通过某种方式,提升个人灵魂。救助也并不看重“自己”,不提个人成就,他们只是在传达“神的旨意”,服务于神。

  这是修道院存在的原因。修院高墙内的封闭环境,使修士修女的意愿实现变得容易。而如特蕾莎修女这样“自行善事的自由修女”,必定会遇到更多困扰,因为她和世俗世界遭遇,有了太多纠葛。

  一开始,特蕾莎修女作为一个外国人和天主教徒,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阶层的强烈反对。但是她毕竟是在救助印度人、印度教徒,也就渐渐被接受。她和世俗世界的更大纠葛,是她接受了世俗世界所给予的荣誉。接受蒙格瑞奇的纪录片拍摄,就是一个开端。七一年教宗保禄六世颁给特蕾莎修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平奖”,还是宗教界荣誉,但是对修行身份来说,已经不寻常。接下来,是世俗世界的一系列奖项,七一年的肯尼迪奖、七五年的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八五年的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九四年的美国国会金牌、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的美国荣誉公民、许多大学的荣誉学位,以及最受瞩目的七九年诺贝尔和平奖。

  诚然可以说,特蕾莎修女的工作需要大量来自世俗社会的捐款,她的知名度帮助了她工作的开展,也就是推动了她承诺于神的慈善,“成为神的光”。可是,既然特蕾莎修女如此深度地进入世俗世界,这个世界也必然以他们的标准来侵入和对她提出要求。因此,特蕾莎修女没有一刻不在批评之中。这些批评包括:她的组织财政状况是否应该向公众公布;她所获的荣誉是否和其工作相称;她属下的医疗护理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她自己本人接受高水平治疗说明了什么;她的机构接受的部分善款是否用于传教而非救助,等等。

  曾陷入绝望黑暗期

  《特蕾莎修女:成为我的光》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是因为书中揭示了特蕾莎修女曲折的信仰之路,她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信仰始终坚定者,而是在长达几十年时间里,曾痛苦于自己听不到上帝声音,甚至曾因呼唤而得不到回应,怀疑过上帝的存在,她的信仰有漫长的失望、绝望的“黑暗期”。在刚开始助贫工作几年后的一九五三年,她在致一名主教的信中说:“请特别为我祷告,让我不至破坏主的工作,也可让主彰显自己,因为我内心有著可怕的黑暗,如一切已死,从我开始这工作以来,或多或少一直都是这样”。将近五十年,特蕾莎修女以各种方式,始终在剖鏊内心经历的黑暗,五十年来,她常常在深重的苦痛中难以自拔。

  这本书对特蕾莎修女引发异议:作为世俗世界公众人物的特蕾莎修女,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表露过她内心的信仰黑暗期。尤其是在一九七九年,书中显示,九月份,她给一名天主教神父写道:“基督对你有一份特别的爱,而对于我,沉默和虚空实在太大,我看,却看不见,我听,却听不到。”可是在一个多月后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她表现得正面而信仰坚定,她谈到圣诞之日提醒这个世界:“传播著的喜乐是真实的”,因为基督无处不在,“基督在我们心中,基督在我们遇到的穷人那里,基督在我们给予和接受到的微笑中。”

  有意思的是,新书引出的反应也明显表现出两个世界的视角不同。世俗世界的震惊更多表现出俗世对完美英雄的期待,而对特蕾莎修女的艰难信仰历程很难理解。从这个角度引出,有包括心理分析在内的各种理性分析,也有人对此几乎是“上当受骗”的感觉,甚至也有嘲笑的,说特蕾莎修女只是乡村歌曲中的典型女人,丈夫说是去买包烟就从此消失,而她还在那里痴痴几十年为他举著火炬。世俗世界的人们也会善意猜想:新书出版,对那些和特蕾莎修女具有同样信仰的基督徒、甚至对一些有大量基督徒的国家,会形成怎样的震撼冲击。

  冲击是有的,但是和人们想像的并不一样。对大多数基督徒来说,他们确实是第一次知道特蕾莎修女的内心挣扎。可是,相比世俗世界,用他们的视角看去,这本书所揭示的内容不仅很容易接受、而且可以是非常正面。如同美国一个宗教界人士,称这本书是“特蕾莎修女提供的新的救助,是她以内心生活书写的救助。它会被人们记住,其重要性不下于她对穷人的救助。它会帮助那些经历信仰疑惑、上帝曾在心中缺席的人。他们是什么人?那是每一个人:无神论者、怀疑者、寻求者、信仰者,每一个人。”

  差异传达了两个世界不同的人生观。世俗世界在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寻求个人成功和荣耀也就是自然的,也因此会倾向于塑造完美的个人。而在信仰世界里,强调原罪,内心存在黑暗、信仰出现困惑都是正常的,这是人需要上帝引领的理由。人的位置是谦卑和感恩,成功荣耀都归于上帝,本来就不属于自己。

  那么,特蕾莎修女究竟是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呢?世俗世界在质问:她几十年来一次次写著、祷告著,白纸黑字,证明她没有看到听到神,故而当然是“不信”的。信仰世界回答说:特蕾莎修女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祷告,在听不到看不到的黑暗中,祈求神的回应,坚持几十年直至生命终结。假如“不信”,倒头呼呼大睡就是,还理他干吗。这是理性和信仰的经典对话。

  她爱上了这份黑暗

  特蕾莎修女在她六一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这么多年,我第一次开始爱上这份黑暗——因为我相信,这只是基督在世上经历过的痛苦和黑暗中非常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她感到基督这样对她说:“我知道你是最不胜任的人——软弱且罪孽深重,正因为这样——我用你来彰显我的荣耀。你会拒绝吗?”这在世俗世界中,被理解为幻觉和妄想,在信仰世界却是正常的。

  自从进入救助工作,特蕾莎修女每天面对深重的人间苦难和无助,内心煎熬可以想像。更大煎熬是进入世俗世界后内心承受的意外压力和干扰。特蕾莎修女站在出发点时简单的修行生涯变得复杂起来。修行是面对自己,承受苦难是修行的一部分,这是对自己而言,并不能外延扩大到对普遍苦难的看法,后者是政治。在记者会上,她却必须在记者的压力下,回答诸多不应该是她回答的问题,甚至要给世界的苦难一个解答。世俗提问常常超出对一个修女的合理要求。她的开始,是追随一个召唤。而她走出修院,巨大的世俗世界在异化扭曲她的初衷和使命,以世俗对褒扬的理解来奖赏她,也要求回报。一个修女和神之间的关系、她的内心世界,本来是她自己的事情,现在,或站在记者会上,或站在领奖的讲坛上,整个世俗世界在理所当然地要求她公开最隐秘的、一个修女的内心。这本身是强横无理的要求。

  最后,特蕾莎修女被压在两个世界之间,渐渐发现,她在这个夹缝中已经不可能挣脱。她生前一直要求把她在教会的内心告白销毁,她说,一旦公诸于世,人们必将更多地谈论她,而不是基督。教会拒绝了。她知道那是教会的传统。她却更无力地知道,世俗世界对基督并无兴趣,有兴趣的只是眼前出现一个女圣人。外部光亮耀眼,却不是她要做的那一束光。世俗的最高褒扬没有令她喜形于色,相反,她陷于更深的精神危机之中。

  这本书最终让我们看到,特蕾莎修女内心的信仰挣扎探索与她的救助工作相始终,她和世俗的慈善业者不同,虽几十年身陷世俗重围,在本质上,她仍然是一个修女。.

TOP

“特蕾莎风波”—又一场洁净圣殿的行动 任不寐评译                
                       
http://earlyrain.bokee.com/6765618.html
   前不久,特蕾莎修女的私人信函的公开发表在宗教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20世纪的信心英雄宣称:她一直生活在精神地狱之中,而她无法感受到神的存在。一方面,特蕾莎修女是诚实的,她迟到的信仰告白实际上说出了千百万人的心声。另一方面,特蕾莎修女的信仰是残缺的,她对基督教信仰的某种误解实际上也暴露了千百万伪信徒在做假见证——在这种意义上,我把这场风波视为基督对自己教会的又一次洁净行动,一如福音书所记载的:“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马可福音11:15)。
  
   教会历史证明,每过一段时间,由于人的罪性和撒但的工作,教会就可能偏离真理,于是圣灵就会扬起诸如“特蕾莎风波“这样的扫帚,清扫自己的殿,修建枝子,将纯正的信心重新坚固在基督的根上。我先翻译一篇《好消息》杂志上的短文,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传统教会对这场风波的回应;后我将结合圣经上的相关真理,简短评述这一事件对教会信仰之洁净的建设意义。
  
  
  
  (一)
  
   当你无法感受到神的同在
  
   太28 :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1979年12月11日,饮誉全球的天主教修女特蕾莎光临挪威奥斯陆,领受人类最高荣誉之一:诺贝尔和平奖。多年在印度穷苦人中的侍奉以及数十载献身公益,特蕾莎修女已经成为基督信仰的象征。她为千百万人崇拜和效仿。格雷翰姆曾云:在他所结识的人当中,特蕾莎修女是唯一一位可能依靠“善工”进入天国的人。
  
   然而,在特蕾莎修女奥斯陆荣膺诺奖之行的28年之后,千百万人因她目瞪口呆:特蕾莎修女在她给很多朋友的信件中宣称:近50年来,她的精神生活如在地狱之中。为什么?因为她无法感受到神的临在。那么,怎样解释她所有的演讲、电视宣传、特别是她的微笑?她写道:我的微笑是一张面具。为什么在私人信件中特蕾莎修女说自己带着面具?因为在她高调的基督教公益事业中,她确认并困扰于自己的信心失丧,因为她根本感受不到神。
  
   一方面,千百万人的“信仰”因她的惊世告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另一方面,千百万人对特蕾莎修女寄予深切同情——为什么?因为他们同样无法感受到神的临在。他们承认他们同样试图通过他们自己的感官意识和精神异象在寻找神。
  
   魔鬼欺骗特蕾莎修女以及千百万人同履一辙的方法并不是新的。500年前,马丁-路德这样写到:
  
   “在试探中我们千万不要依靠我们自己的感觉……如果我们顺从我们的感觉……我们就弃绝了圣灵的帮助,而且我们也将在神的面前被彻底剪除”(《路德文集》第26卷,第384页)。
  
   如果你也被试探去通过自我感觉来确证信心,一定要小心!不要中了撒但的诡计,因它正通过你变幻无常的感觉来混乱神永恒不变的真理。
  
   试想一下: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检查你的身体所做出的诊断,可能正和你的感受针锋相对,你相信谁呢?是医术精湛的医生所出具的诊断,还是你自己的感觉?或者,你在监狱里,一位信使带来一份文件宣告你被赦免了——尽管你没有感受到自由——你相信谁呢?当局的文件、权威证书,还是你与之相反的感觉?
  
  路德写道:
  
   “因此,信心就是连续不断地不见一人,只看基督,祂胜过罪和死亡,人因祂称义,被拯救并得永生。在保罗的书信中,他几乎在每一节文字中都这样强调耶稣基督。他通过神的道(话语)将基督放在中心,因为得着基督除了神的话语以外并无他途,被神得着除了信心以外并无别路”(《路德文集》第26卷,第356页)。
  
  路德又说:
  
   “因此,我们必须简单扼要地确信:神在祂的话语里所说到的,我们就相信而不是陷入争辩;应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路德文集第1卷,第157页)。
  
   当你挣扎于相信神的话语还是相信你疑虑重重的感觉之间的时候,祈祷圣灵将耶稣通过亚伯拉罕所说的话语放入你的心意之中。如果人不相信神的话,他们也不会相信死里复活(路16:31)。为什么耶稣的话对你如此重要?神这样应许:你里面的信心的创始成终不是感觉之结果,而是通过听道、通过眼和耳接受大有生命、创造信心的道(罗10:17)。见证死人复活是感觉性的,但这个事实本身并不创造信心。只有耶稣的话能在你里面创造信、望和神的永在。
  
   不要像特蕾莎修女以及千百万人那样靠感觉寻找神。在你的感受里你永远找不到神,因为你的感觉具有欺骗性又波动无常。相反,要珍视神在祂的话语里给你的坚实可靠的信息:“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1)。
  
  (因内容太大,英文原文省去。有需要的朋友可来信索取:renbumei2005@hotmail.com
  

  
   (二)
  
   简评:这是一场怎样的革命
  
  
  
   1、上面这篇短文代表了典型的路德神学。作者对特蕾莎风波的回应建基于三个基本信条:惟独信心、惟独基督和唯独圣经(神的话语)。这也是路德神学的基督中心论,圣灵是借着神的话语把我们引向基督。通过特蕾莎风波我们也能看见:“基督中心”对于创建和保守基督徒的信心至关重要。
  
   2、为什么说特蕾莎风波对基督教界意味着一场精神革命?因为这场风波将三个根本问题重新展示出来,而教会长期以来开始不断偏离这三个基本真理。
  
   第一、我们信基督到底是依靠信心还是依靠感觉(验证、看见、体会,等等)?基督教的回答是振聋发聩的:“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哥林多后书 5:7)。信心若等同于感觉,就根本不是信心了。什么是信?“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1)。一切跌到和误解就是因为偏离了“信”之根基,若无信为根,信仰就真的是科学和文学了;然而信就是信,根本不需要感觉来验证。希伯来书第11章那里的信心群星,有哪一位是靠感觉被列入生命册的呢?一个也没有。请重温以下经文:加拉太书5:5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希伯来书 11:13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来书3:14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约翰一书5:4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使徒行传3:16我们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正是他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罗马书10:9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约翰福音20:29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第二、我们信基督到底是依靠瞩目看基督还是瞩目看人(自己的感觉和其他人,若特蕾莎)?基督教独一无二之处不在于我们拥有比别人更充分的“属灵器官”或“超能力”,而在于我们拥有基督;若有其他方法可以认识神,根本不需要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奇怪的是,总有“信徒”这样对待我们的信仰:明明基督已经献祭了,他还要按律法献祭,明明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我们面前,他还是说没有神,感觉不到神。有宣道者同样误入歧途,为荣耀自己争先恐后作假的属灵见证,一定要说服别人通过“开天目”、说方言或梦见神再归信。主的道被混乱到这种迷信的地步,神兴起特蕾莎风波是切中要害的。在整本圣经中,谁看见了神的形象呢?申命记4:15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因为耶和华在何烈山,从火中对你们说话的那日,你们没有看见什么形像。约翰福音5:37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过见证。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人怎样才能见神的形象呢?歌罗西书1: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哥林多后书4:4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所以,我们怎样才能有信心呢?“我们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哥林多后书3:4)。“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或作仰望那将真道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希伯来书12:2)。
  
   第三、我们信基督到底是依靠圣经(神的话语)还是靠人的属灵感觉?圣经上明明说信道是从听道来的,有人就是要别人信道是从“道”外来的。然而圣经说:“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约翰二书 1:9)。事实上不以圣经为基础的信仰根本就不是基督教的信仰,被特蕾莎风波绊倒可以说咎由自取,因为他们的信心根本不是从神的话来的——圣经没有一处说我们认识神要通过感觉,正相反,圣经上有无数见证告诉我们,通过感觉,即使那些所谓“属灵伟人”,根本也看不见或感受不到神:他们的见证与特蕾莎完全一致,一方面如生活在地狱里与神隔绝,另一方面他们同样追问:神到底有没有,神到底在不在。请复习以下经文,你会看见圣经里的“特蕾莎”比比皆是——那些因特蕾莎风波见猎心喜的非基派应该为自己的无知而闭嘴,而那些因此而丧失“信心”的人们应该为自己过去的属灵谎言而羞愧。诗篇13:1(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耶和华阿,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约珥书2:17事奉耶和华的祭司,要在廊子和祭坛中间哭泣,说,耶和华阿,求你顾惜你的百姓,不要使你的产业受羞辱,列邦管辖他们。为何容列国的人说,他们的神在哪里呢?诗篇42:3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诗篇42:10我的敌人辱骂我,好像打碎我的骨头,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诗篇79:10为何容外邦人说,他们的神在哪里呢?愿你使外邦人知道你在我们眼前,伸你仆人流血的冤。诗篇89:49主阿,你从前凭你的信实向大卫立誓,要施行的慈爱在哪里呢?诗篇115:2为何容外邦人说,他们的神在哪里呢?诗篇44:24你为何掩面,不顾我们所遭的苦难,和所受的欺压。诗篇88:14耶和华阿,你为何丢弃我。为何掩面不顾我。诗篇104:29你掩面,它们便惊惶。你收回它们的气,它们就死亡,归于尘土。诗篇143:7耶和华阿,求你速速应允我。我心神耗尽。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岂止是特蕾莎感受不到神吗?没有人能感受到神,圣经早已启示得清清白白。
  
   3、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并不想说特蕾莎就是假信徒,也许她比某些“真信徒”更真,至少更为诚实。她只是诚实地告诉世界,在感觉里她无法看见神。此外,她“地狱般的感受”以及感觉不到神的临在,这一切见证和她个人的遭遇密切相关。没有人能在“四川大地震”的苦难中靠感觉和人的理性能看见神或认同神;特蕾莎修女在别人难以想象的弃婴、穷苦、疾病、死亡对生命的百般摧残中侍奉主,她在那里的经历确实是地狱性的,她一定常常质问上帝:你在那里,你的慈爱在那里。人类的这种控诉是极为普遍的,她代表了人在犯罪之后与神的隔绝,或人的理性在神的义面前的永恒绝望。此外,特蕾莎的见证也显示出人的自义,一方面,人靠自己的道德伤痛去责备神,另一方面,人靠自己的可怜的感觉器官去定义或规范那“自有永有的”。然而,特蕾莎的绝望不是新的,是人面对神的永恒绝望,这绝望唯一的拯救就是十字架——神在那里弃绝了自己的儿子,将这绝望极其具体地活画在人类面前,神在基督里参与了我们的绝望和地狱般的经验,并胜过了这绝望和地狱经验对人的绝对统治。特蕾莎风波只是颠覆了荣耀神学,反而为十字架神学作了精彩的见证。
  
   4、靠人自己的“感觉”认识神或经历神,这种信条不属于基督教。人靠自己感受到的神根本不是神,不过是他自己而已,这若不是一种精神病症,就是说谎的。基督教就是要否定人对神的感觉,并把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逻辑方向翻转过来:不是人认识神,而是人被神所认识——基督教的认识论把人对象化,而不是把神对象化,就因为这一点,基督教和一切宗教完全不同。在基督教里,不是人责问神在哪里而神按人的意思临在或改变,而是神追问人在哪里并带领人按神的意思存在或悔改。请注意以下经文:创世记3:9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世记18:9他们问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他说,在帐棚里。创世记4:9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印度教、佛教、禅、以及一切东方宗教和各种异教和哲学,都信靠或宣称人在自己的意识里认识神、经历神、甚至达到神。最恬不知耻的是无神论之“经验”:他们竟然宣告靠自己的感觉或经验能够证明神不存在——世界上最不可能之事就是这种归纳推理,因为他们必须确实搜遍宇宙的每个角落以及“非宇宙“然后才能“证明”没有神。所以,相信没有神比相信基督更需要千百倍的“信心”或“气功状态”。耶稣基督是真实存在,祂进入世界和历史,死而复活。基督的存在不需要靠任何人、任何宗教、任何哲学的“感受”以及所谓科学试验去证明,一个本来就存在的存在根本不需要“你思故祂在”。
  
   5、所以信基督很简单,不是要等传道人说服你有了“感动”(不是要消灭圣灵的感动,而是要警惕自我感动),或者你自己某一天灵性大发,然后你就成了小基督。看看使徒行传的诸多见证,没有一个人是靠个人精神感动信主的,他们信主仅仅是因为使徒告诉他们基督的生和死以及复活,而圣灵让他们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一言以蔽之,什么是圣经上反复启示的“神与我们同在”?基督就是“神与我们同在”之完全的应验和总结,因为祂就是以马内利!“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翰一书 5:12)。灵恩派念念不忘他们的灵,然而圣经怎么说呢?“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后书 3:17)。特蕾莎风波不仅可以纯洁我们的信仰——弃绝基督的“千百万人”被神弃绝,伪信和假见证被淘汰。特蕾莎风波更更新我们的宣道文化——那种乞丐式的、政工干部式的、甚至有时候迷信式的“福音事工”,那些只见人的文学见证,不见圣经或神的话语的聚会及证道,该终结了。(2008年7月7日).

TOP

林达的很多书都相当好看,观察敏锐而中肯。

在我看来,没有真信徒,没有假信徒,统统是在路上的信徒,挣扎着的信徒。.

TOP

连自我感觉都可以演变成一种偶像
对神的信,是一种不求证的信,任何求证都可能变成一种偶像。
相信,圣经上一句话一句话的相信。.

TOP

引用:
原帖由 rabbithong 于 2008-9-26 11:23 发表 \"\"
没有真信徒,没有假信徒,统统是在路上的信徒,挣扎着的信徒。

连自我感觉都可以演变成一种偶像
对神的信,是一种不求证的信,任何求证都可能变成一种偶像。
相信,圣经上一句话一句话的相信。
说得好!很啊们!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将要在前!我们只有一个标竿,就是:得着基督!也被基督完全得着!.

TOP

回复 3#rabbithong 的帖子

在我看来,没有真信徒,没有假信徒,统统是在路上的信徒,挣扎着的信徒。

。非常同意,因为有时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在信主的路上徘徊,犹豫。.

TOP

是啊,这种无需求证的信,真是要试炼很久才可能的,
初信时,神怜悯我们,似乎给了一些验证,后来,神可能会故意离开,让我们学会没有验证的帮助也能追随神.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