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动真格 拖堂处罚与经济效益挂钩
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
www.jfdaily.com 2009-02-16 14:22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教师拖堂,对学生而言,有时是“家常便饭”,尽管内心不满但也只能“逆来顺受”。针对这一“顽症”,新学期,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向明中学强化该校“16条禁令”,明确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处罚直接和经济挂钩。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
记者采访
制度刚性 处理人性化
“按照学校的相关制度规定,教师拖堂属于三类‘教学事故’。”该校教导主任冯强告诉记者,一旦被认定为教学事故,处罚直接与经济挂钩,事故责任者将被扣罚10%的当月奖金。如何监督老师的拖堂行为?据校方介绍,每个班级将委派一名学生监督员,填写课堂教学反馈表,统计老师上课是否迟到、是否拖堂等问题。
该校芮仁杰校长表示,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是为学生减负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科学、严谨地安排教学时间,形成良性循环。
“开学至今,我们还没有接到教师触碰‘高压线’的反馈。 ”冯老师说,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处罚,而是反对教师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不要将课间8分钟理所当然地认定为上课时间,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制度是刚性的,但学校处理还是人性化的。 ”冯老师强调说,拖堂问题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教师教学不是“流水线操作”,每堂课时间能掐得非常精准。动不动就追究“事故”责任,也容易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偶尔的合理拖堂,学校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而对于习惯性拖堂,再扣罚奖金。
各方观点
学生:改观非一日之功
“从新学期开始,我感到老师拖堂的现象大为改观。”该校高三学生小黄对记者说,下课铃声一响,一些老师便会很自觉地说明: “如有问题可到办公室继续。”
同时,也有学生反映,这一举措操作起来,恐怕有难度。 “拖个一两分钟还好,内容没讲完或讲到尽兴处都有可能拖堂,这些学生们都能接受,我们也不希望留个尾巴。”该校一位学生认为,最怕老师讲着讲着,第二堂课的预备铃响了,厕所也来不及上。 “有时候,胆大的男生会大声咳嗽提醒,老师心领神会表示马上结束,但仍然继续,我们也习惯了。”
“也有老师提议,如自己拖堂,请班长站起来提醒,但班长总归碍于面子,没说过一次。”学生小王认为,教师拖堂问题,想有所改观非一日之功。不少学生都表示,虽然改起来不容易,但他们希望能看到爱拖堂老师的努力和进步。
老师:规范教学受益是学生
“其实,老师也不喜欢拖堂,拖堂的老师毕竟是少数。”该校彭老师坦言,因课堂上不时有突发状况发生,如学生提出别具一格的问题令教师不得不 “加料”,老师不能讲有头无尾的课,有时要强调一下重点,如此一来,不得已才拖堂。
不过,她也表示,学校的做法目的也是为了规范教学秩序,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作为老师,也应反思自己的教学,从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上寻找造成拖堂的各种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校正,增强课堂效率,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专家:在执行中要注意方式
对于向明中学的 “拖堂禁令”,家长李蓉则认为,认定事故责任,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点苛刻,甚至 “不近人情”,但表明了强烈的遵守时间的意识,这是一种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好习惯,值得提倡。
不过,还有家长认为,其实,拖堂也是教师尽心尽职的表现,将拖堂列为教学事故,是否会增加教师的压力, “这样一来,老师上课会不会胆战心惊,生怕上着上着,就发生事故了,影响上课质量。”
对此,市教科院研究院吴增强老师提醒,学校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责任认定可能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是对老师的提醒和改进教学的推动。在执行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处理方式,既要保护教师积极性,又要避免流于形式,取得收效后,也可将刚性的措施改成柔性的管理。
作者: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