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重视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干预

重视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干预

在我国每年有1280万新生儿出生,据此推算学龄前儿童大约7680万人,这些儿童正是卫生部提出“健康中国2020”的主要目标人群,他们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关系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   


   学龄前儿童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最佳阶段。有证据表明,我国城市儿童的饮食行为存在着很大问题,合格率仅11.7%。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偏食率越高;家庭用于食物的消费越高,孩子越容易挑食。   


   最后调查得出的结论是:1、城市儿童偏食、挑食的饮食行为严重;2、家长喂养理念和行为存在误区;3、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较多;4、预防儿童错误饮食行为的关口前移。   


   孩子的饮食行为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3-6岁正是城市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阶段,对孩子一生有重要影响,此阶段正是儿童的辅助食品添加修正和巩固时期,也是营养教育和干预的最佳阶段。   

   作为孩子的家长,也要主动更新和扩展儿童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兼顾儿童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儿童喂养问题。.

TOP

相关调查显示,儿童偏食、挑食是儿童饮食最大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挑食和偏食必将导致能量和营养的不均衡,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挑食和偏食的主要因素有食物的味道、气味、营养、外观、家中食用频率以及父母的饮食习惯等因素。同时,  儿童饮食行为常模仿父母, 如果父母有挑食、偏食习惯,  易使孩子形成同样不良习惯。父母应给予儿童正面引导,  培养定时、定量用餐习惯, 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做到色、香、味、形俱全, 营养均衡, 以引起食欲。此外,  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注意控制孩子零食的摄入时间和数量, 以免影响正餐食欲。   


    饮食行为的内涵包括喂养、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进食氛围。儿童的进食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被动进食过渡到主动进食;年龄越小,受家长进餐行为的影响越大。城市儿童挑食偏食的现象较为普遍,偏食的种类也较多。   


    人们对食物的偏好、饮食习惯和对口味的喜好是从婴幼儿期开始的,幼年时期的饮食习惯和对食物的喜好可以延续到儿童期、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所以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培养从出生就开始,甚至提前至孕期,妈妈在孕期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家庭是儿童少年的主要生活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合理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年龄越大,儿童受父母或监护人的控制越小,对饮食的自主选择性越多,但他们的营养知识又较为贫乏,于是在饮食行为上表现为常挑食偏食的倾向。.

TOP

调查还显示,有76.2%的家庭没有为孩子制定饮食计划;超过60%的调查儿童边吃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只有约30%的调查儿童专心吃饭。   


    许多家庭喂养中存在“知行背离”, 强迫性喂养普遍。绝大多数家长都认识到应该给儿童创造“不训斥”“轻松愉快”“多鼓励”和“少干扰”的自然进食氛围,  但仍发现近70%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提示孩子吃某种食物,约15%的家长经常或总是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说明家长总是觉得儿童吃得不够, 而想尽办法要求儿童“再多吃一点”。这样的“知行背离”反映出现代家长的喂养焦虑。   


    调查显示,经常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容易导致偏食;经常提醒孩子吃某种事物,有利于孩子形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调查结果还显示女孩比男孩更易挑食;家庭用于食物的消费越高,孩子越容易挑食;就餐时经常提示孩子和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容易导致孩子挑食。女孩比男孩爱喝含糖饮料,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越低,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越越高,家里每月用于孩子食物方面的消费越高,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越高。.

TOP

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证实,  家长强迫孩子进食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情绪与恐惧、厌恶进食的心理,久而久之不仅容易使孩子出现“偏食”“拒食”行为,而且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  研究发现母亲文化程度越高, 孩子偏食率越高,越容易出现强迫进食现象。这说明,  相关的教育引导存在不合理性。因此, 建议相关机构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的亲职教育,  对各传播途径进行监管, 在宣传科学喂养的同时, 做好家长的育儿心理教育, 以免家长走入“越学习越焦虑”的误区,从而培养科学的喂养理念。   


    从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早餐,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待早餐观念正在弱化,家长为孩子准备早餐的食物品种相对较少,进餐时间短,不能激发学龄前儿童进食早餐的兴趣。.

TOP

再有零食问题,大型超市内食用产品日益丰富,加之城市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使得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选择零食的机会增加,也形成了不良的进食零食的习惯,没有节制的进食,严重影响了儿童正餐的进食情况。进而食欲问题,1-6岁大多数儿童比较喜欢油炸、肉类、高脂、甜食及西式快餐类食物,儿童的摄食方式形成于他们早期对食物的体验。家长饮食习惯及育儿观直接影响儿童食欲。   


    调查发现,问题最多的是厌食和挑食,这可能是导致儿童营养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一是营养不良,能量充足但是微量营养素缺乏,即所谓的隐性饥饿,易患贫血、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二是营养过剩,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处于快速上升趋势。   


    成功喂养的焦点不在于千方百计让小儿进食,而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喂养关系和帮助小儿学习吃的技能。即解决儿童饮食问题的决定因素不但要考虑身体因素,还要考虑心理和行为因素;不但要解决儿童的问题,还要全面提高家长的喂养技能。提高家长喂养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专业机构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传播合理喂养的理念和方法,并及时矫正家长不合理的喂养观点和行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