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ccpaging
(今天大扫除)
发表于 2012-9-25 14:32
只看此人
熊丙奇:延长免费教育年限,关键在改革教育拨款方式
(2012-09-25 07:05:54)转载▼
标签: 杂谈
府谷这个位于陕晋蒙交界地带的小县,2010年启动12年免费教育,把免费教育的受惠面扩大到全县普通高中、职中学生,不仅免收所有高中、职中生的学费、杂费和课本费,还继续对全县寄宿生给予蛋奶补贴。 一年后,府谷县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中国青年报9月24日)
或许在不少人看来,府谷推行15年免费教育,是因为该县比较富裕,2011年,府谷县域经济总值达到407亿元,综合实力跃居陕西省首位、西部第6位、全国第69位。可是,与府谷的财政实力相比,全国有很多发达地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些地区却没有实行15年免费教育。而在陕西,除了府谷之外,还有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宁陕,也从2011年开始推行15年免费教育。这表明,推行15年免费教育,在当前全国各地其实都有实力,而是否推行,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办教育理念。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呼声高涨,可是,不少地区的政府部门,却在概念上大做文章。比如,对于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畴,一些官员就辩称,不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均衡性、公益性等特点,如果将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就要强制家长送孩子入园,这就需要修订《义务教育法》。官员的辩称,显然故意将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混淆。——如果把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畴,政府对所有入园学生都实行免费,但却不强制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这根本不违反《义务教育法》,也加大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力度。
从府谷和宁陕的实践看,当地政府并没有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而是延长免费教育年限。这是对教育负责任的务实做法。府谷和宁陕能做到实行15年免费教育,我国其他地方没有理由做不到。但由此推论我国其他地区就会“拷贝”推行15年免费教育模式,却太过乐观。
一个事实是,府谷和宁陕推行15年免费教育,都源于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自觉”。而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这种自觉呢?就完全有可能财政实力雄厚,但却舍不得投入教育,可以花钱盖豪华的办公楼,却不愿花钱购买校车、购买图书,以及培训教师,而即便如此,也很难对政府部门及官员实施问责。要让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育拨款方式。
我国的教育拨款,包括府谷和宁陕在内,采取的都是政府说了算的方式。怎么拨、拨多少,都由政府决策。这种拨款方式,只有寄希望于领导英明、重视教育(包括对义务教育的拨款,虽从法律角度明确政府的强制义务,可依旧有地方政府不履责)。我国过去很长时期中,教育投入不足、校舍破陋、教师待遇得不到保障,都与这种拨款方式有关。如果教育拨款,由公众参与预算、决策,并监督政府部门必须按预算拨款,那么,保障对教育的投入、延长免费教育年限,就是政府部门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官员的“英明决策”。简单地说,如果我国教育拨款也采取这种方式,那么,长期困惑我国教育的投入不足问题,可能早已经得到解决。
在发达国家,教育拨款通常由国家教育拨款委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订预算,政府部门负责执行预算。这种拨款机制,不但有效解决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问题,还可有效防止拨款的“跑冒滴漏”。前不久,国家教育部部长在汇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的情况时指出,我国今年新增教育投入6000亿,预计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将达到4%。这对我国教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于实现了18年前就提出的投入目标。但是,对于这笔钱投到了哪里,使用效果如何,公众不得而知。大家的感受是,虽然教育投入增加不少,可老百姓的教育负担并没有减轻,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诸如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校舍问题、校车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据媒体报道,府谷为保证这些钱都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被学校挪用或挤占,在整个经费的运转过程中,府谷县纪检委纠风办、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收费管理局也都承担了监管职能。但众所周知,自上而下的监管,很有可能出于“官官相护”而导致监管乏力,真正有效的监管,必须是社会公众、家长参与到监管中来。
所以,无论是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还是将投入到教育的每一笔,都用到实处,都需要全新的教育拨款机制加以保障。改变教育拨款方式,这实质也是调整教育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管评办”一体化的严重问题,这与政府主导的拨款方式,密切有关,政府部门通过控制财权,直接参与学校办学和学校评价,造成政府和学校的权责不分。只有建立新的拨款方式,政府才能回归本位,而学校也获得更大的财政独立性,由此可实施自主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