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ku.baidu.com/view/21d7084f2b160b4e767fcf8e.html
全文很长,这里仅摘录前后各一段,中间考证过程略。
喜欢抗战史的网友大概都记得,有一篇名为《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的帖子,在纪念抗战胜利55周年之际,给了国人当头一棒。五年之后,作者又写了一篇续文《迷失于荣耀并躲闪于屈辱的阴影之间》,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文章的一个论据是:中国击毙的日军将领“无论数量和军衔的级别,均远远低于太平洋战场”。对于中国抗战是否取胜,不同观点的人依据的定义或评判标准有所不同。否定者更注重比较中日、美日之间的实际战绩,而肯定者本也依靠战绩说话,但在否定者的数据面前,却不得不一面退守精神层次,强调中国抗战时间最长、牺牲最大,军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牵制了大量日军,一面不时地在数据问题上发动反攻。双方都能讲出一大堆理由,令观者无所适从。
本文并不讨论这个敏感问题,只是对中国抗战击毙日军将领的数字本身进行考证。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一个热门话题”,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主要是资料不足,至今未见权威统计,但是经过战史专家和网友们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曾经出版过几部专著,网上也流传着各种名单,有的100多人,有的几十人,还有的说仅国民党就击毙了126人……。这些名单包括我自己在2005年写的一篇帖子,大都依据中方资料整理而成,错误较多,只有少数专家和网友根据日方资料进行过甄别,不过,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准确了(《迷失》一文也有一些错误)。
【子乔按:“国民党击毙126人”之说源自一篇同样著名的帖子《中国需要重写抗战史》,文章说:“据大陆1994出版的《血祭太阳旗》,在中国毙命的日寇将领共129名,其中大部分是被击毙的。在毙命的日寇中,只有三位是死于跟八路军的战斗中”。一些人对这句话进行了发挥:129-3=126。看看该书的附录就知道,129是1895年~1955年的总数,难道国军1895年就开始抗战了?在抗战时期毙命的仅87人,而且包括大佐追晋少将、病死、事故、被外国军队击毙等多种情况,详见后文。】
这方面的中方专著,最全面的当数张子申、薛春德的《历史的耻辱柱——侵华日军将帅毙命全记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5月版)。该书是两位作者十几年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其序言、后记和史料来源目录看,作者参考了不少日方资料,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日军将领,在《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中只是笼统地说被“中国军队”或“中国抗日武装”击毙,甚至“死因不明”(1990年出版);而在《毙命全记录》中大都给出了将其击毙的具体单位。显然是作者在这十多年里获得了新的资料,也表明至少在主观上,作者还是相当认真的,比之网上名单,可信度较高。
该书收录的抗战时期在中国毙命或被中国抗日力量击毙于境外的日军将领共105人,也即该书的第23至127号,含追晋少将和与外军合作击毙者。绝大部分将领都给出了毙命时的职务、军衔、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作战对象,以及死前的简历,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此深表感谢)。遗憾的是,该书尽管有大量原始资料作为支撑,但形式上却是通俗读物,用的是文学笔法,没有考证过程和信息的具体来源,使人不敢不信,也不敢全信。我们只能在作者的其它文章中看到某些信息来源,如原先“死因不明”的服部晓太郎中将被抗联击毙的过程(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01/14587381510.shtml)。而且,我发现该书也存在不少错误和可疑之处。
不久前,我一时兴起,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汇总,再加上自己知道的一些人,得到了一个164人的大名单,计划对其进行全面甄别。这个“原始名单”包括追晋少将和一些可能被追晋为少将的大佐,死亡原因也各式各样,据称都与中国有关。对于已经被证明有误而所有资料也均未收录的人,我不再收录;对于虽然有误,但仍被一些资料所收录、算作中国战绩的人,则予以收录,以便澄清真相。
要甄别这个名单,最理想的方法是将中方资料与日方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其次是用日本出版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日本陆海军总合事典》、《日本陆军将官辞典》、《日本海军将官辞典》等工具书,不过很惭愧,我暂时无法找到以上资料直接查阅,只能通过日本网站间接查阅。我依据的日方资料主要有:
●日方资料一:日本网站“軍人データベース サクラタロウDB”(
http://purunus.main.jp/index.php)。这个网站的数据比较全,经常添加和更新,并可以全文检索。尽管不知道它的性质和背景,但从其“参考文献”看,还是相当可靠的(包括上面提到的工具书)。它有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如果你查不到某人,可以自行将其录入,提供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形成一个临时条目,管理员会根据参考文献进行甄别。如果确有此人而该网站漏收,管理员会补充此人的简历并更正某些错误的录入信息,将其归入正式条目;对一时无法确认的录入信息,管理员会作出特别说明,表示尚有疑问。如果管理员有理由认为你录入的人并不存在或者根本无法核查,他就会把你录入的条目删除。可见管理员还是相当负责的。
使用该网站需要注意:一、检索、录入所用的汉字应为日本现在的常用形体,与繁体汉字不完全相同。如检索“楠本实隆”,应输入“楠本実隆”,输入“楠本實隆”是查不到的(原始档案写作“實隆”,现多写作“実隆”);二、检索时不要输入全名,可以先按姓或名查(看哪个少见),按职务查也可以,都查不到就应该检查一下是否输错字了;三、自行录入时不要输入太多的信息,尤其是中方资料,而且最好表示出你对自己录入的信息也不完全肯定,否则可能误导管理员和其他网友。尽管管理员现在相当负责,但还是不要给他偷懒的机会,应尽量让他给我们提供日方资料。
●日方资料二: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http://www.jacar.go.jp/index.html)。这个网站是官方的,很权威,资料均为档案原件图片(需要安装“DjVu Browser Plug-in”,下载:
http://www.lizardtech.com/downlo ... in&platform=win)。但遗憾的是,我不会日文,现在只能依据汉字大致理解,并借助朋友和日文在线翻译的帮助。我对该网站的使用也还不太熟练,目前只是利用它检验军衔、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但是数据不全,没查到的不等于不存在,而且当时的官方说法也不一定完全可靠,还要参照其它资料。
日方资料对军人的死亡有几种称呼(未注明的均见资料一):
○“戦死”及“陣没(歿)”:是指在作战中阵亡,如阿部规秀。
○“戦傷死”:是指因战争受伤而死,不一定是在具体的战场上,如白川义则。但不知因伤死在战场上和因伤死在医院里有无区别、前者是否可以算作“戦死”(大概是)。
○“戦病死”:是指其病死与战争有关,如佐野忠义、冈部直三郎,后者虽然死于战后,但因为是在监狱病死的,故而也被称作“戦病死”。但有些中方资料说是阵亡或受伤后死于医院的人,日方资料也称作“戦病死”,如据称被国军击毙的木谷资俊(资料二)、藤堂高英(资料六)、据称被共军击伤后毙命的饭田泰次郎(资料六,但资料一称作“戦死”,资料四称作“陣没”)。也不知是中方或日方资料有误,还是“戦病死”和“戦傷死”没有明确界限。
○“病歿”:一般的病死。
○“墜死”:一般是指因飞机坠落而死,但不知是仅用于发生事故,还是可以包括未执行作战任务时被击落(如果在执行作战任务,则肯定算“戦死”)。
○“殉職”:因公务而死,多用于事故。
○“没(歿)”及“死去”:可能是指除“戦死”之外的其它情况,也可能是泛指死亡。
○“自決”:自杀。
日方的分类标准与我们不同,尤其是被击伤后死于医院的,我们视同击毙(这当然可以成立),而日方可能写成“戦病死”,甚至只写成“没(歿)”,这给我们的统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是伤口感染或因伤引发其它病症,算作“病死”也能讲得通)。有一种说法是,日军为了不影响士气,尽可能地把将领的死因说成“病死”或“事故”,和中国军队夸大战绩一个道理,不知是否属实。
该网站藏有一些“戦死の件”和“戦病死の件”,是当时的战报。还有一些“転賞”或“退賞”档案,其中有对死者发放“賞与(抚恤金?)”的申请,死亡情况只分两类:一种叫“病気危篤者”,一种叫“危篤者”。上文“戦病死”、“死去”的属于前者,如田代皖一郎(
http://www.jacar.go.jp/DAS/meta/ ... 2006090418073135404);“戦死”的属于后者,如中村正雄(
http://www.jacar.go.jp/DAS/meta/ ... 2006090418083836257,军衔为追晋后的)。查日文辞典,“危篤”就是病危,不知这是一种委婉的或掩饰性的措辞,还是这个词本就可以泛指死亡。
【子乔按:以上我不能确定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日语的,还望高人教我。】
●日方资料三:战史沙龙网友“博學”、“司马戡”等提供的日方资料(来自《日本陆军将官辞典》和《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在此深表感谢):
1、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249
2、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5011
3、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5968
4、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6494
5、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7494
●日方资料四:网友“xiaya先生”提供的《日本陆军将官辞典》的信息(
http://tiebacommit.baidu.com/f?kz=255918499,在此深表感谢)。他的排除标准有一个问题,就是把未记作“战死”而只记作“没”的排除在外。其实“没”可以包含遇袭、遇刺、重伤死于医院等情况。尽管不是阵亡,也总与战争直接相关,一概排除恐怕不妥。【子乔按:这个帖子中的有些图片无法显示,将图片地址复制到地址栏中回车即可。】
●日方资料五:网友“童屹立(tyl319)”根据“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整理出来的两份名单(仅1937、1938两年,军衔为追晋后的,在此深表感谢):
1、《“七七”事变以来死亡的日本陆军少佐以上的军官(1)》(
http://tyl319.blog.hexun.com/3916318_d.html)
2、《“七七”事变以来死亡的日本陆军少佐以上的军官(2)》(
http://tyl319.blog.hexun.com/4088790_d.html)
●日方资料六:《日军战史记载的将官阵亡名录》(
http://www.ziling.com/bbs/viewthread.php?tid=219247;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5968)。据网友“司马戡”说:“不算日本战史记载。只是一个在日文论坛上的发言”,仅供参考。这个名单中的军衔均为死亡当时的军衔,不含追晋者,但个别有误,如阿部规秀被击毙时已经是中将了,而田路朝一应为少将。
●日方资料七:《陸軍大学校卒業者》(分为11部,
http://homepage1.nifty.com/kitabatake/rikudai1.html至
http://homepage1.nifty.com/kitabatake/rikudai11.html)不知这个名单是否来自官方,看上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个别明显错误。
●日方资料八:日文Google(不作主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网页上的资料也不一定都可靠,很多都是中国“出口”的。日本网友也不都是战史专家,他们也经常从中国网页上COPY东西,胡乱翻译后贴出。我就见过他们翻译的张子申、薛春德的文章,如果对原文印象不深,还真会当作日方资料,如果再拿来证明中方资料可信,那就麻烦了。好在此类信息大部分都不难鉴别。
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甄别,虽不能说百分之百可靠,但也可以说把可靠性提高了不少,值得一做。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和很多网友的想象,往往是中方资料讲得有鼻子有眼儿,但是一查日方资料,纯属子虚乌有。如不少网友已经知道的,国民党方面曾经宣称:1940年,国军傅作义部在绥远乌梁素海击毙了日本“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绥西警备队队长”水川伊夫中将(《毙命全记录》第61号);但是据台湾学者考证,此人在中国曾任“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治安部次长”,后回国,1942年11月任冲绳县警察部长,另据网友“博學”提供的日方资料,此人1944年在琉球呆过(资料三)。再如有的帖子说:1932年,东北抗联在黑龙江镜泊湖击毙了日本关东军第15旅团旅团长天野六郎少将,但是日方资料显示:此人1934年3月16日转为预备役,1964年9月26日去世。
类似的还有不少,别说早就被专家和网友证明不可信的岩永汪、大贺茂、赤鹿理、佐久间为人、中冈弥高(以上中将据称被国军击毙,另有不可信的少将、大佐N多)、常冈宽治、水原义重、服部直臣、土屋兵马、坂本吉太郎(以上少将或大佐据称被共军击毙)等等,就是被《毙命全记录》所收录的门间健太郎(中美联合空军)、大桥彦四郎(国军)、下田宣力(八路军)、小金泽福次郎(抗联)、森玉德光(抗联)、日野武雄(抗联)、吉川贞佐(中共地下党)等等,也都是不可信或很值得怀疑的。
除了被其他网友指出的这几个人以外,我发现《毙命全记录》第72号大津和郎少将(追中将)也很可能是错收的。该书说此人是“驻中国镇海要塞司令官”,而在日方资料中,此人的职务是“镇海湾要塞司令官”,这个“镇海湾”很可能在朝鲜,并不是中国的“镇海”(详见下文)。
不过,也有一些曾经被认为不可信或大多数名单均未收录的战死者,经过网友的发掘和甄别,得到了确认,但是多为大佐,如:藤井重郎少将(追中将)、田中圣道大佐(追少将)、石田金藏大佐(追少将)、大生坛城大佐(追少将)、平岩栋一大佐(追少将)、神崎哲次郎大佐(追少将)、清水喜代美大佐(追少将)、田中省三郎大佐(追少将)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甄别工作总算有了初步结果。我的抗战史基础很差,没看过多少原始资料,只是根据战史专家和网友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整理,补充一些资料,并无多少突破,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提供新的资料。
【子乔按:1、本文的“抗战时期”是指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的“十四年抗战”,死亡时间在此闭区间之外者不收,死亡与中国无关者不收。2、追晋为少将或可能追晋为少将的大佐也予以收录,但在统计时与真正的少将严格区分,军衔为大佐以下者不收。3、本文只称呼实际军衔,如某些名单中称作“陆军少将(追)”的,本文称作“陆军大佐(追少将)”。4、本文的“击毙”包括被击伤后死亡的,包括在战斗中或战斗结束后因兵败在前线自杀的,不包括抗战期间在后方自杀和日本宣布投降后自杀的。5、个别网友的不同意见不被视为“有较大争议”。】
【中间考证过程省略】
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看看《血祭太阳旗》的附录二就知道,所谓“在中国毙命的日寇将领共129名”是1895年~1955年的总数,在抗战时期毙命的仅87人。按原书的分类和命名统计如下:“战死”53人、“海战”3人、“空战”2人、“毁机”7人、“事故”9人、“失事”1人、“病死”5人、“自杀”3人、“遇刺”2人、“不详”2人。“战死”、“海战”、“空战”的58人中还包括被美军、苏军、共军和其他中国抗日力量所击毙的,其中八路军击毙4人。仅此一点,就说明“129分之3”或者“126:3”都是不折不扣的谎言,只是它们满足了一些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传播开了。
我自信本文的统计比《血祭太阳旗》要细致、可靠得多。论绝对战绩,当然是国民党大,这毫无悬念,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要比较每个作战单位的战绩,绝对数据就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了,必须计算相对数据(或称平均数据)才行。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谁打死的人多谁就厉害,计算相对值干什么?这里有必要解释几句:
假设国民党有一个10000多人的师,辖四个团,除去师、旅直属人员外,每团2500人,击毙了4名日军将领;共产党有一个2500人的团,击毙了1名日军将领,请问:谁积极,谁消极?谁是“抗日英雄”?答:积极性大致相当,都是“抗日英雄”。这个师的战绩比这个团大,但是两军每个团、每个士兵的平均战绩都是一样的。如果共军的这个团因为绝对战绩小而不算“抗日英雄”,那么同理,国军这个师的每个团也都不算“抗日英雄”,那这个师还能算“抗日英雄”吗?整个国军还能算“抗日英雄”吗?如果共军这个团每条枪只有100发子弹,没有重炮,没有空军配合,而国军每条枪有500发子弹,有重炮和空军,那是否可以说共军的效率更高一些呢?
抗战时期共军的历年平均人数,八路军、新四军为45.3万人(44、45两年猛增80万,37年~44年平均才40.1万,37~43年平均才31.3万),抗联最多的时候有4万人,平均暂按2万算,再加上华南抗日纵队等,合计可取50万,民兵和小股游击队不算。而国民党的正规军抗战开始时有200多万人,结束时有400多万人,历年的数字不知,平均可取300万,民团、警察和游击队不算。但是国民党击毙的日军将领中有警察和游击队的战绩,所以从方法上看,有少算之嫌,但是暂不考虑了。请注意这个数字是分母,绝对战绩一定时,总人数越少,相对战绩越大。
可知国共两军平均人数之比大致为6:1,如果再算上装备、外援和占有的其它资源,比例只怕更高。下面按各种条件进行比较:
1、双方都取“可备一说”以上者:22:9 = 2.44:1;
2、双方都取“基本可信”以上者:13:4 = 3.25:1;
3、双方都取“可信”者:8:2 = 4:1;
4、国民党取“可备一说”以上者,共产党取“基本可信”以上者:22:4 = 5.5:1;
5、国民党取“基本可信”以上者,共产党取“可信”者:13:2 = 6.5:1;
显然,按相同的条件比较,共军的相对战绩或效率优于国军,按“偏向”国军的条件比较,两者也大致相当。需要注意的是,算作国军击毙的22人中包括与外军合作击毙的4人,存在较大争议的4人,与共军合作击毙的1人。同时,在甄别被共产党击毙的日军将领时,我采取了更慎重的态度,将一些按标准本可算作“基本可信”的算作“可备一说”了。我们不妨保守一点儿,这么说吧:如果以国民党为参照的话,共产党的战绩与其自身的实力和地位基本相符,积极性也与国民党大体相当,至少不比国民党更消极。
比较国共战绩没有别的目的,只是希望“国民党击毙126人,共产党只击毙3人”这种矫枉过正、欺骗网友的谎言不要再出现了,当然,“中流砥柱”之类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说法也一样。上文的计算方法并不是完全科学,击毙日军将领的数字也不能体现国共抗战的全貌,但总比仅根据绝对战绩来评价国共抗战要合理得多,但愿读者能理解我这种思路(是有人先拿击毙日军将领的数字说事儿的)。
如果本文的资料、数据或观点能对关注这个问题的网友有所帮助,我将十分欣慰,期待着大家的指正和补充。最后,我要再次感谢《毙命全记录》一书的作者张子申、薛春德两位先生,提供资料的“博學”、“司马戡”、“xiaya先生”、“童屹立(tyl319)”、“33GA59A”等网友,提供日文翻译帮助的“kailash”、“hubdog”、“小猪”等网友,以及几个日文网站的管理者,谢谢各位!
【全文完】
2008.01.10~2008.03.15,第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