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

再次谈专注力,一方面因应九月开学季之后,学校和家庭里经常上演的「专注战争」;另一方面,我们也想重新提醒,从更广的角度来看,专注力不足,很可能不是眼前这个小孩的问题,而是两个时代的认知落差,造成的集体焦虑。

  容我先扯远一点。美国管理大师哈默尔(Gary Hamel)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作《现在,什么才重要?》。哈默尔把人类的工作能力像是马斯洛理论一样,分成由下而上的六个层次:

  层次一:服从
  层次二:尽职
  层次三:专长
  层次四:主动精神
  层次五:创造力
  层次六:热情

  在这个层次架构中,最低层是「服从」:员工天天来上班,遵循组织所有规定与程序。再往上层是「尽职」:员工勤奋,直到完成工作。再上一层是「专长」,也就是智能或个人才能;每个企业都希望能拥有一群具有专业技能、训练有素、热中学习更多的员工。

  问题是,服从、尽职与才能,在全球化的社会里,已经渐渐变成「大宗物资」。对企业来说,他们现在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很低的成本,就能买到这些能力。譬如美国企业到中国、印度、越南设置工厂,就能把无数工作交给一大群训练有素、温驯顺从、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国家。

  我们需要的未来人才,必须要有更高层次的能力:主动精神、创造力,与最高层次的热情。哈默尔的说话对象,虽然是企业领导人,但这绝对不只是企业才要关心的事,套用在国家教育体系、培育人才最重要的基础教育系统里,也同样具有启发性。

  【乖乖坐好听课,能培养创造力?】

  回到专注力的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可能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专心?是不是因为成人心中孩子学习时的理想图像,还像十九世纪的工人一般,顺服、安静、训练有素?我们还是期待,一次可以看三个电脑萤幕吸收资讯的这一代孩子,已经满载着太多资讯来到学校的现代小孩,还要能乖乖的坐在教室里,顺服被动的「听」课八小时?这样的期待,是合理的吗?这样的训练和教养,能够培养出「主动、创造力、与热情」的素质吗?

  这次封面故事描绘了各大身心诊所开学后排满了心焦的家长,等待诊断的孩子。在教学现场,愈来愈多的老师也受困于不安与躁动的教室,一堂课四十分钟,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维持秩序」,才能开始上课。由此我揣想,专注力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小孩的困难。在多次的报导中我们也发现,其实孩子的专心需要大人的转变: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的配合之外,学校教室太过被动单向的上课方法、老师家长对孩子过度顺服和安静的不合理期待,都是「不专心」的表象背后,更需要调理的议题。

  作者:《亲子天下》编辑 何琦瑜.

TOP

我觀察到的情況是,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很多是因為在幼兒時期遇到了瞎指揮的管教者。

比如孩子在專心地玩某樣東西,管教者會不斷打岔:你餓不餓?要不要喝點果汁、牛奶,吃點點心?要不要噓噓?好了,我們現在要走了,去換衣服。不要再玩了,要去洗澡了。。。等等。或者是突然想起什麽事,叫孩子立即去做,都打斷了孩子的專注。.

TOP

回复 2楼混凝土 的帖子

我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就充满了这种干拢,来自长一辈的干拢,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他们就是有空干拢你,连吃顿饭都不能安安静静。.

TOP

回复 3楼丰禾妈 的帖子

很無奈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