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年关近,老上海如何准备年货

年关近,老上海如何准备年货

年关近,老上海如何准备年货
http://www.15yan.com/topic/xie-shi-zhu-yi/7yry5R4HNel/

秦凌 发表于写食主义


--------------------------------------------------------------------------------

《说文解字》说:“年,谷熟也。”甲骨文中的“年”字称为“稔熟”,本义便是指谷类成熟而言。年字的古体,上半是“禾”,下半为“人”字的变体,蕴含人负禾之意,所以,“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表示收获与丰饶。《谷梁传》曰:“五谷皆孰(熟)为有年,五谷皆大孰(熟)为大有年。”所谓有“年”,就是有了好收成,后世遂将庆贺丰收之日称为过“年”,过年也和享用丰收的成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好好说人话就是:不吃好吃的过个什么年啊?!


上海自开埠后,已不能算真正的农业社会,但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这个国际都市的过年准备仍然有着浓浓的本土味道。


首先想到的是蒸糕。以往过年做糕,取“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口彩。上海的糕大多是用糯米和粳米作为原料,其配比通常为七三开(糯米七、粳米三),糯米为主天经地义,但粳米也是必须加的,不然糕不能成型。准备好小磨子和布袋,将糯米和粳米的混合物加入一点再加一点水,逐次放入小磨子,磨成比糨糊略厚的米团,让其自然地流淌入布袋:全部磨完后将布袋吊起沥干,最后形成半成品,按照各家的口味加入糖、花生、核桃肉、枣子或者枣泥等等,放在垫有箬叶的蒸笼里,用大火蒸,估摸火候差不多,用筷子戳一下试探其成熟度,如果火候到了,就拿出来冷却,待到吃的时候再加热。


有时,这种糕还会切出四分之一或一半馈赠亲朋好友。在普遍油水不太足的时代,如果还想更好吃一些,可以加小块肉膘,切10公分左右的小白条,让其与糕的主体水乳交融,透出动物脂肪的特殊香气。


以糯米为原料的食物还有汤团,其中需要做大文章的是作为“馅头”的黑洋酥。芝麻洗净、炒熟、碾碎,加上生板油和白糖调和,雪白而滑腻的板油上,有一层蜡纸一样半透明的衣(筋膜),制作时需要用心地把它一点点撕下来,把处理干净的板油跟准备好的黑芝麻仁和绵白糖揉捏到一起,再团成均匀光润的圆球,包上事先醒好的糯米粉团下锅。


煮熟的汤圆珠圆玉润,轻咬一口,流淌出甜蜜的安祥,好吃还应了年节团团圆圆的意头。


过年还要做酱油肉,猪肉买回来洗刮干净,用铁丝穿好吊在厨房里,把肉晾干。然后,把红酱油和鲜酱油配比混杂在一起,加上桂皮、八角、香叶、花椒、老酒烧熟,找个内口比较深的容器盛放烧熟后冷却的酱油,把晾干净的肉浸泡进去,浸泡多久,看各家的口味,可以3、4天、也可以6、7天。


到了时间,把酱油肉拿出来,在背阴处吊起来风干4到5天,然后收进来,吃的时候切成薄片,还可以加“和头(辅助菜料)”如百叶、白菜等一起吃。


上海传统中,制备许多过年食品都会需要一个背阴的所在——在冰箱尚未普及的年代,这是天然的大冷藏间。于是到后来往往有这么一个风景:我们父母辈,在为子女婚房出谋划策或自己改善住房的时候,看着眼花缭乱高逼格的楼盘,透过低密度容积率、高大上新设计的说辞,心中念兹在兹的只是——“有没有一个北阳台”,也是醉了。


上海人过年还有许多零星的吃食需要事前准备,随便说几种:比如四喜烤麸、百叶包肉,都是不可或缺的凉菜。为了制备四喜烤麸,票证时代过年每户还单发金针菇、黑木耳和香菇各一小包,而百叶和烤麸、粉皮一样属于增发的豆制品票范畴,包上肉煮熟,然后用剪刀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凉吃。


其实说到底,老上海过年吃食的准备也许家家都不一样。这个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我们的父辈祖辈、或者更远的曾爷爷辈十有八九不是上海人,而是浙江人、江苏人、福建人、广东人、山东人、河北人……比如与本人同姓的城隍爷就是河北大名人,嘿嘿!每个地方的人来到上海,到了过年的时候就按照自家的食俗过,到后来又迁就借鉴学习邻居、亲戚、亲家不同的习惯,于是就成了家家大同中有小异的局面。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这或许就是上海这个城市无可抵挡的魅力所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在过年很多上海人家未必比平日多准备些什么,有的甚至举家出境游,根本不在沪上过年。即便需要准备,一般也不会事先囤积大量食品,反正从古早味的老字号到洋派风格的大卖场,你准备或不准备,他们总开在那里,不增不减,随时可以买到新鲜的食品食材,随时可以有各种统一流水线制成的标准品。


九斤老太一些,或许会为年味的淡化而伤感,不过,本人的感觉,倒是没有什么怅茫——那些美好的记忆,哪怕仅仅是留在心灵深处的记忆,也真正是极好的!

(本文首发于《上海观察》http://web.shobserver.com。作者:秦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