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民情侣的那些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528327e1c3d317ea#rd
2015-02-14 李舒 大家
摘要ID:ipress
袁雪芬与马樟花,就像她们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
举世闻名的中国情侣,排名第一的应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之所以闻名,第一大功臣当然是周恩来总理,他亲自策划营销这个故事的Slogan——『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下子,东方连接了西方,世界大同了。
这个故事的演绎,越剧最适合,吴侬软语,诉说的偏都是小儿女情态。
上世纪五十年代,『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京剧《英台抗婚》,到梁祝故事的发生地杭州演出,演了两天,大会堂两千多个座位,只卖出去一半——杭州人饱受越剧的耳濡目染,不愿意看年纪大、身段也发福的京剧大师,哪怕那段滚板再如泣如诉,也讨不来好。
后来,马彦祥先生根据川剧《柳荫记》再次将梁祝故事移植到京剧中,由王瑶卿先生创腔,演祝英台的是杜近芳,梁山伯由叶盛兰扮演(就是便装照很像黄磊那位),俊男靓女的组合,可观众还是不买账。因为这对虽然美,在台上却似乎少了点真情。
叶盛兰后来被戴上右派帽子,杜近芳和他搭档演戏,背向观众时,便咬牙切齿冲他骂一句:『你这个老右派!』等转过身来面向观众,她与他又是一对钟情的男女。这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很快是要分手的。
(叶盛兰,1914-1978)
越剧版本的梁祝,因为被拍成电影,观众们最耳熟能详的搭档是范瑞娟和袁雪芬。但若论袁雪芬心中的梁山伯,大概只有马樟花。
袁雪芬认识马樟花时,和祝英台的年纪一样——年方二八;马樟花和梁山伯一样,十七岁。这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小姑娘,马樟花外号『闪电小生』,爱时髦,旗袍花式绝不重复;袁雪芬则相反,她爱穿布衫,也不爱首饰,一条大辫子梳着。据说两个人走在路上,『一个像小姐,一个像大姐』(袁雪芬语)。
马樟花敢想敢说,袁雪芬内向多思。那时候,越剧演员在上海生存,免不了应酬,袁雪芬最讨厌这样的习惯,为了躲避,她开始吃素。马樟花则无所谓,她认了好几个『过房娘』。送来的东西,她全部收下,还说:『自己送上来的东西,不收是‘洋盘’。』
可她们就是要好。
(袁雪芬(左)与马樟花,1941年)
她们的拿手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时候的越剧梁祝,还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版本,简直是另外一个故事。
水性杨花的祝英台,先把自己许配给梁山伯,回家之后,因为梁山伯不来,爹爹把她许配马文才,祝英台立刻变心了,觉得马文才家境好,又是个读书子,能有这样的老公更好。没想到拖延症患者梁山伯应约前来,祝英台在楼台会上耍无赖,先告诉梁哥哥自己变心了,再把许婚的表记花绣鞋抢回来,让梁哥哥没证据说她曾自己托媒,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这边,眼看婚事不成的梁山伯也不是省油的灯,做夫妻没指望了,我总不能白跑一趟,好啦,英台,那边不是有牙床吗?咱们去私会会。祝英台当然不愿意,读书三年都守住了,怎么能在这关口上败了节操,最后,当梁山伯真心绝望吐血时,祝英台着急了,他要是死在我家怎么办啊,马上叫银心,快给他三百两银子打发他走……
瞠目结舌对不对?十八相送里,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调情更加露骨,夜猫思春这样的词比比皆是,这就是最早期的越剧《梁祝》。袁雪芬和马樟花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梁祝,她俩一起研究,去掉了很多色情和迷信唱词,突出了爱情主线。1940年,一个全新的《梁祝哀史》展现在观众们面前,一炮走红,也变成了这对舞台姐妹的代表作。
1941年3月,马樟花找到了自己的『梁山伯』,大学生鲍辛锄,她打算结婚了。出嫁前,两人在舞台上唱的最后一出戏,仍是《梁祝哀史》,老观众们坐满了整个剧场,台上的两人唱得难舍难分,到《楼台会》,台上台下哭成一片。戏散之后,很多观众边哭边说:『以后再也不看越剧了。』
嫁了人的马樟花并不快乐,从前的老板陆根棣撺掇小报渲染她的私事,又给她的公婆写信污蔑她,天性要强的马樟花一病不起。1942年2月19日,只有21岁的马樟花去世了,遗体停放在徐家汇路的上海殡仪馆里。上海越剧界的演员们都来了,袁雪芬最先来到,她一脚踢开绿纱门,冲到停放遗体的地方,一下子就扑倒在马樟花的身上,放声大哭。袁雪芬因为伤心过度,一下子吐了血,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肺病。
足足有三年的光阴,袁雪芬没有再演过梁祝。新中国成立后,拍摄梁祝电影,袁雪芬看见扮演梁山伯的范瑞娟,忽然想到马樟花,悲从中来,便给《楼台会》开头加了几句伴唱:
久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喜的是今日与他重相会,悲的是美满姻缘两拆开。
也许,她是想起往事,上台之前,马樟花都会招呼袁雪芬:『芬姥(袁雪芬的昵称),今朝唱楼台会,我们一道出眼泪好吗?』后来,导演谢晋把这对小姐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舞台姐妹》。
2011年2月19日,马樟花去世69年之后,袁雪芬逝世,她们真的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