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问答主题
[问答主题按每个帖子获得的(鲜花减鸡蛋)数值由多到少排序,建议每个用户只回一个帖子]

凌岚:《呼啸山庄》,文艺青年的死亡摇滚

补充资料

凌岚:《呼啸山庄》,文艺青年的死亡摇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wNDIwMA==&mid=401645755&idx=7&sn=228bb86ec61cc164ca9c8975b941ca7f&scene=0#wechat_redirect


凌岚:《呼啸山庄》,文艺青年的死亡摇滚

原创 2015-12-13 凌岚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文明规矩在他的悲痛欲绝里算个鸟啊,荒凉和孤异是他通向普通世界的唯一道路,这种放肆淋漓的情感,估计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

2015年12月8日,BBC文化部发布媒体和书评人选出的“英国文学史上的最佳小说”榜单,不出意外,《呼啸山庄》位居第七。论历来排名,这部书从来没有跌出前十。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前十名榜单除了狄更斯(以《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入榜)和萨克雷(以《名利场》入榜),其余都是女作家。

初读《呼啸山庄》的中译本时,我还是初中生,懵懵懂懂,周围有好多《呼啸山庄》粉丝,其中包括我爸爸。当时我并不知道哥特风格,只觉得这故事近似于死亡摇滚,居然能在中国赢得那么多文艺青年的心,简直匪夷所思。要知道,此书1846年初版时,连一部分文明的英国读者都吃不消,有评论说,除了人名地名以外,完全不像英国的故事。

哥特风格大而化之地概括,就是以尖锐、浓郁的暗黑风格表现尖锐、浓郁的情感,这种重口味的文艺范儿在中国并不少见,比如大学时有次听一男生朗诵他搜集的陕北信天游,其中一句“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嫁人要嫁杀人犯”,这有多刚烈有多怨结!搁在今天还是极端政治不正确(《呼啸山庄》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的话,“我爱杀我的那个!”I love my murderer!)。

我记得,信天游被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念出来,满满的硬气,把80年代校园那些花前月下的浪漫比得弱爆了。那时还没有新民歌,也没有人唱“黄土高坡”,当然也没有“我的野蛮女友”,唯一认知坐标,就是《呼啸山庄》,哥特,疯狂,开篇就是凯瑟琳鬼魂不散半夜三更来闹鬼,“我已经等了20年了”,希兹克利夫忙不迭打开窗户,让暴风雪进窗,欢迎她回来,一切的噩梦,执与痴,都是真的,因为真情是真的。


▲1939年美国电影版《呼啸山庄》,劳伦斯·奥利弗饰演Heathcliff

真情下没有禁忌,包括所有文化里的大忌讳“开棺抢尸”,在这本小说里都有,天人永隔,呼天抢地。希兹克利夫完全是愤怒的疯子,文明规矩在他的悲痛欲绝里算个鸟啊,荒凉和孤异是他通向普通世界的唯一道路,这种放肆淋漓的情感,估计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不猥不怂。


▲2011年英国电影版《呼啸山庄》,非洲裔男演员James Howson饰演Heathcliff

感情强度唯一能与《呼啸山庄》比肩的,是早了近一千年的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还不一定是汉人写的。汉乐府是誓言,属于正能量,《呼啸山庄》这部哥特作品,主要篇幅都在写三代人之间的折磨和煎熬,因了社会地位,人心虚荣最后是幽冥永隔这些不同形状的“作”,我甚至不记得书中有过关于男女主人公岁月静好的描写。一个黑色的孤儿转眼长大,他跟主人家大小姐的感情,大部分时候是劫,很小一部分是缘。注定没完没了的猜疑,折磨,作,这三样是古今中外不变的爱情真理。


▲1992年英美合拍电影,朱丽叶·比诺什、拉尔夫·费因斯主演

艾米丽·勃朗特只活到30岁,极度羞涩内向,她流传下来的唯一一幅肖像,几乎就是她的精神个性概括:紧张、激烈、孤独、不愿被人知。她的小说,无论是野蛮程度还是肉欲程度,在当时的英国都是犯忌讳的。“不愿为人知”是一种自我防卫,也是获得写作大自由的一个办法。艾米丽这部唯一的小说当然是夫子自道;书出版时是以男性笔名发表,读者也坚信不疑作者的男性身份,直到艾米丽·勃朗特去世,她姐姐整理她的遗物,才发现她就是这本畅销书的作者。这个细节,好像随着艾米丽的去世,世间同时消失了两个人。


▲艾米丽·勃朗特肖像

出身贫寒的勃朗特三姐妹虽然才华横溢,但都没有婚嫁资本。由此,可以联想到英美文学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未婚未嫁的女作者群落。勃朗特三姐妹是一组,写诗的美国诗人艾米丽·狄金森是一个,英国小说家里的简·奥斯丁自成一个岛屿。伍尔芙嫁了,但是她的开放、无性婚姻等于没嫁;有传说简·奥斯丁曾经有个真心实意的追求者,那时奥斯丁已经近35岁,她反复思量最后还是拒绝了这最后一次出嫁机会,这个追求者转而另寻佳人,婚后生了十个孩子!乖乖龙里冬,幸好奥斯丁拒绝了这桩求婚,我们今天才能够读到《傲慢与偏见》《爱玛》《理智与情感》这样的光辉作品。倘若选择嫁人,奥斯丁说不准也就是十个孩子的妈。

除了这部横空出世的小说,艾米丽·勃朗特还有20首诗,跟姐妹合集出版。其中一首,我在多年后偶尔读到,读罢忽然明白,这首诗等于是《呼啸山庄》的精神预言,跟小说是互文关系,我擅自翻译如下:



Often rebuked, yet always back returning
To those first feelings that were born with me,
And leaving busy chase of wealth and learning
For idle dreams of things which cannot be:

常常被击退,但总是回来
我那些与生俱来的情感
且停止追求财与学
为求梦见那些一无所知

Today, I will seek not the shadowy region;
Its unsustaining vastness waxes drear;
And visions rising, legion after legion,
Bring the unreal world too strangely near.

今天,我不想求索阴影中的玄国
巨大的空虚如蜡斑驳
绝妙美景升起, 浩浩荡荡
让那不真切的世界奇妙地贴近

I'll walk, but not in old heroic traces,
And not in paths of high morality,
And not among the half-distinguished faces,
The Clouded forms of long-past history.

我将步行,不走古老英雄路
也不走道德阳关道
半明半灭的脸
一眼望不到头的历史,非我所愿

I'll walk where my own nature would be leading--
It vexes me to choose another guild--
Where the grey flocks in ferny glens are feeding,
Where the wild wind blows on the mountainside

初心指引
它指向另一条路
那里,灰色的羊群在长满蕨叶的幽谷中寻寻觅觅
那里,野风在山间肆烈,无休无歇

What have those lonely mountains worth revealing?
More glory and more grief than I can tell:
The earth that wakes one human heart to feeling
Can centre both the worlds of Heaven and Hell.

那些孤独的群山到底要显示什么啊
光荣与悲怆,超出我的知觉
大地唤醒我这一颗心
天堂与地狱
一念两世界
同在我心的中央



这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人生宣言。

这首诗可以当作《呼啸山庄》的镜像来读,开篇“常常被击退,但总是回来/我那些与生俱来的情感”可以看作凯瑟琳和希兹克里夫的两小无猜(“与生俱来的情感”),延绵一生,“常常被击退”(凯瑟琳另嫁,希兹克里夫远走他乡),“但总是回来”,一直在纠缠。

艾米丽既拒绝宗教(“阴影中的玄国”),又对社会俗务无心(“停止求索财与学”),她选择的路是在荒野中漫步,任由初心指引。

最后,艾米丽致敬她出生和生长于其中的英国北部的冷山, 孤寂的沼泽地,这是她疯狂执念的天堂和地狱,极有情的人被惦念于最无情最荒寂的风景中,这是文学写爱情的最高境界。

唐诗里唯一写这种大无情中的痴情,是姜夔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皓月冷千山”近于无菌的世界,没有妖蛾子,没有怨男痴女的作,不好玩了。

我的《呼啸山庄》读了大半辈子,它在全世界的读者都多少代人了,看BBC小说榜单的架势,我相信读者自有后来人。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连书的初版都没有看到就离世了,按她的性格,看不看到无所谓,但她一生钟爱的荒山沼泽,因此在世人眼里多了一道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