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四】
把责任还给孩子
原创 2016-02-26 黄敏(美国)
【作者简介】黄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结构学士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电脑信息硕士。现在美国从事IT工作。业余时间热衷于新泽西州
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 (PCE )的志愿者工作,乐于和大家分享俱乐部13年沉淀的 EQ Parenting,即以情商为基础的教育理念。详见
www.pceclub.org.
【四】把责任还给孩子
我们之所以急,很多情况是我们放大了事情的重要性。比如孩子早上磨磨蹭蹭这件事是最让家长心急火燎怒气上升的事了。
像这类的事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结果严重吗?第二,是谁的责任?
举早上孩子慢慢腾腾这件事,第一,问自己,我们急什么?不就是怕孩子迟到吗,那迟到几次又会怎样?难道结果严重得我们不能接受吗?第二,准时上学是谁的责任?是家长的还是孩子的?如果是孩子的责任,我们干嘛比孩子还急?任何孩子应负的责任,如果你比他还急,孩子一定不会急,因为对这件事负责的主人已从孩子转移到你那了。不仅你急他不急,而且他还讨厌你在旁催他。他知道他不会承受事情自然结果是因为你的责任心大啊,你不会让他迟到的。
要打破这个怪圈,就要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
1456393979644577.jpg
记得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年龄小时间概念还不太强,我很心平气和地说:5分出门,你如果还不换衣服的话,那你就穿睡衣去幼儿园。儿子知道我的性格,说到做到,但又保持情绪平和。儿子就自己换了衣服。让孩子去承担自己后果,他如果穿睡衣去幼儿园都不怕丢面子,我更不怕了。往往你把球抛给孩子,既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还避免了不必要的争吵,两全其美。
在小学一段时间,是我老公负责送儿子上学(儿子的学校就在5分钟的车程内)。经常快到时间了,两人还在呼呼大睡,我当然有点着急,但我更想让儿子尝试一下迟到滋味,因为我想老师一定会批评他的吧?可过了一两个星期,问儿子迟到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儿子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说:“没有啊,也有其他孩子迟到,老师也没说他们。”
我在想,哎,美国的老师怎么这么不严厉。记得我上小学因为午觉睡过了头,被老师罚在教室门口的通道站了几分钟,然后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回我的坐位。那羞辱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以后对要准时上课这件事就非常在乎了。记得那时父母从来不管这种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回到儿子迟到这件事,既然儿子并没有经历自然结果,那我就制造这个机会吧。我写了个电邮给老师,问她学校是几点上课,儿子有没有迟到过。老师回邮中说:“我正想告诉你,Aaron 迟到过好几次。” 我告诉老师,希望她能跟Aaron 谈谈,告诉他准时上课是学生的责任,因为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第二天,老师回邮说一定会与我儿子谈谈。我把这个电邮给儿子看了,再次强调了准时上课是学生的责任。也把老师的电邮给老公看了,提醒他这个问题。
1456393978718706.jpg
儿子初中开学前我就很清楚地告诉儿子:初中校车7点就到,准时起床是你的责任。如果误了校车,我不会马上送你去学校,你得按我的时间表,也许你会晚上课一小时甚至两小时。现在儿子每天晩上自己上好闹钟,早上6点多钟起床,是全家起得最早的。他有时随便吃点简单早餐,有时也没吃,他说不饿,我也就由着他。饿又不饿在我身上,我急哪门儿。如果上课饿了,他就会知道吃早餐的,这是人的自然生理调节机制。当然我也经常给儿子讲吃早餐的重要性。儿子6点55分出门。这个时间有时我和老公还没起床呢。
和一个家长聊天,老爸天天负责叫醒儿子,而且每早还得叫几次。当老爸出差时,叫孩子起床就落在了爷爷的头上。爷爷明确事先告诉孙子,我只叫你一次,如果起不来是你的事。爷爷早上一叫,孩子就立马爬了起来。可见孩子是有能力的,只是我们太习惯于把孩子的责任揽了过来。老爸出差回来,孩子又回到原状,老爸就这样一直叫到儿子高中毕业。现在孩子上大学了,妈妈有点担心儿子早上不能按时起床,误了上课。
我把这事告诉给儿子,说这就是为什么爸爸妈妈很早就培养你一些最基本的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的原因。妈妈很爱你,但不能一直在你身边陪你,所以妈妈会教一些家务和给一些责任,这样你上大学,离家走上独立生活,知道你能照顾自己,妈妈也会安心的。
我经常把我听到的真实故事分享给儿子,不要以为孩子没听进去。有次送儿子和他的朋友去个活动,两个孩子在车后聊天。那个孩子说早上是爸爸叫醒我,我儿子说是自己上闹钟,闹钟叫醒我。听得出儿子的那一点点自豪感。那个孩子问为什么要闹钟叫醒?我刚开始讲上面那个故事,儿子就告诉他的朋友,我妈曾告诉我一件事,一个留学生不会用洗衣机,就打电话向妈妈求助,妈妈远程指导。这件事是几年前我告诉儿子的,没想到儿子还记得。
1456393979062713.jpg
如果你能这样想: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又不是我的事,我干嘛比孩子还急。如果你能做到不急、彻底的不急(前几次一定得咬着牙),孩子通过体验自然结果付出一定的代价后会逐渐自然而然地负起他的负责,孩子一旦走上正轨,你就不用担心了。任何孩子的事,如果家长能放得了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那是自己的责任。
对不重要的事,让儿子经历自然结果是我不发火的最有力的工具。再举个小例子。我每三个星期给老公和儿子理发。有次儿子因为玩而不愿意来剪发,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这次如果不剪,就需要等到下一次,即三个星期之后。儿子同意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头发长了,儿子要我剪头发。我仍然平心静气地说,我看到你头长了, 你觉得很难看,但我们已经说好了,如果你上次没剪,你得等下一次。二个多星期后儿子的头发长得快要像女孩子了,我的朋友问,Aaron 在留新发型?儿子来”求”我,我还是心平气和地说,三星期一到马上剪。儿子知道我做事的风格,说到做到,决不”心软”,决不“妥协“,坚持到底,也不用发火。通过几年”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的经历,儿子也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决定也不一定总是聪明的,有时大人的建议和要求也是可以考虑的。
家长爱发火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忍心看孩子做“错事“(比如迟到),所以在孩子即将犯错时,家长往往不由自主地出来阻止孩子犯错,让孩子失去了一次很好的经历自然结果的学习机会。对我来说,孩子通过体验现实生活而掌握了生活技能、通过走弯路而成长远远比在家长天天督促下“无错” 地完成事情本身来得更重要。
一个家长就做得很好,他分享:“我女儿总是磨蹭。一般我不催。但晚上不按时睡,早晨不按时起却让我头痛。催促多了她还发脾气。结果很多次都差点赶不上校车, 有两次我不得不开车送她去学校。后来我只好告诉她:我不再催你,但误了校车我不会送的。结果我真的不再喊她。有两次真的误了车,她要我送她去学校,我说不行。等了一个多小时以后才去的。学校打电话来问原因,我就说“睡懒觉”。结果,她再也没有不按时起床,赶不上校车的事了。”
我很赞同这位家长的方法 ——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结果,因为生活是最好的学校。喋喋不休地催促孩子是做家长的最直接本能的反应,而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结果,意味着家长得看的更远、更有智慧,相信孩子需要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生活的游戏规则。
孩子小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父母不妨多撒手,不要抢孩子能做的事,给孩子多一些做决定的机会,给孩子多一些走弯路的机会,这意味着我们有时必须眼巴巴地看着孩子作错误的决定;眼巴巴地看着孩子碰壁;眼巴巴地看着孩子吃亏;眼巴巴地看着孩子走弯路。最受罪的是,我们还得闭上我们的嘴,抑制着告诉他们“正确答案”的冲动。
举个例,我儿子在三年级每星期四晚需要我在他的“Reading Log(阅读记录)”上签名,他有时记得让我签,有时忘记了。如果家长没签名,老师会在那个星期画个大大的红园圈。我鼓励他制定一个提醒系统。情况有所改进,但偶尔仍然有忘的时候。每星期四晚上快到上床睡觉时间,看看还没动静,我真有点沉不住气,几次想提醒他,但到了嘴边的话又硬被我咽了回去。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事的方法,学会承担责任,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它远比追求事情的完美结局来得更重要。
1456393978537760.jpg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直线,孩子就是在吃亏碰壁走弯路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人生的游戏规则:在磕磕碰碰,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坚强起来,成熟起来。没错,借鉴前人和他人包括父母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可以使孩子少走弯路。但是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毕竟是我们交了多少学费换来的,它们毕竟是属于我们的。借鉴是理性的,经历是感性的,当孩子的心智还没成熟时,他们的决定往往是感性多于理性,孩子没有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不管我们多么苦口婆心,我们的金玉良言远远不如孩子通过自己趟路过程中所学到的更有说服力、更刻骨铭心。所以,路还得靠他们自己趟,学费该交的还得交,通过大量丰富经历的积累,感性才会升华到理性,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这个自然规律,硬要把我们的经验塞给缺少经历的孩子,他们怎么可以理解呢。结果父母怪孩子不听“老人言”,孩子怪父母“你永远也不理解我”, “世界大战”由此引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