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为何这么容易抑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90后大学生为何这么容易抑郁?
原创 2016-07-25 王东莉 ijingjie
点击上方蓝字“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兴起发光”系列纪录片之二,《最后的宣教士》策划/文案 潘蕾蕾;拍摄/剪辑 王鑫 出品:《境界》
《境界》独立出品【90后】
采访|《境界》记者王东莉
受访嘉宾| 武东杰(牧师、教牧学博士)
王会会(大学生团契同工、90后)
录音整理| 周怡、展飞
90后群体中抑郁症很普遍。我们大学有10位心理咨询老师,9点开始上班,一天可接待4个学生,七天10个老师就有280个学生接受咨询。一个有抑郁症的大一学生说,去学校咨询室半个月内根本排不上号。我之前觉得心理咨询室就是摆设,没想到这么多人需要。
今年7月,北京某重点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个别学生无法参加论文答辩,不得不延迟毕业,抑郁症虽然遍布各个群体,但年轻化的趋势却有增无减。
这些年,大学教育状况频出,中国式家庭的病症、教育体制的偏差对90后成长的影响有不少文章提及,却很少人真正走近他们的心灵世界。
《境界》访问了两位做90后大学生事工的牧师和同工,其中一位本身也是90后中的一员,这些分享虽然不能全面反映这一代大学生的状况,但对我们了解90后独特的心灵面貌很有价值。
90后的成长正赶上中国经济极度繁荣的时段,他们是物质生活丰盛的一代,他们的父母多是60后、70后,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之苦,天然地以为物质是幸福的根本,或以为这是爱的主题。许多为经济富足忽略孩子其他需要的父母怎能预想到,积累财富让孩子可以随意买买买,结果会迎来一个抑郁的世代?
而现在的大学校园越来越像社会,被各种价值观侵袭,刚开始社会化之路的90后大学生该如何在混乱、不安、盲目的世界中寻找人生价值?如何从破碎分裂的自我心态中,走上真正的自我成长之路?
后现代特征:自我封闭、孤单而虚幻
Q1、请简单分享一下上帝呼召你在大学生这个群体服侍的经历吧。
王会会:我从小跟着妈妈去教会,小时候觉得教会好玩,没有太多的思考。从上高一开始,我才愿意自己走进信仰,了解耶稣。上大学邻近毕业时,我们学校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我特别难受,那天晚上我哭着祷告了很久,寻求上帝的带领,希望能做点什么。
禁食祷告三天后,我遇到了现在的学生团契。之后我并没有立刻起来服侍,因为当时打算毕业以后回老家。后来我发现学校的学生有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对社会价值观、情感成长等方面大家存在着一些困惑。参加过三次大学生短宣后,我更发现这些状况不是单在我们学校发生,而是普遍存在于90后群体中。我开始重新思考应该做些什么,今年在一次营会里清楚地领受到上帝让我服侍大学的学生,我才真正开始委身于大学生事工。
武东杰:我最初进入教会牧养时面对的群体就是大学生,时间大约是在2003年左右。开始可能也不是十分清楚地认为这就是上帝对我的呼召,但进入这个群体之后,我发现这个群体真是非常需要福音,而且这个群体也是福音的希望。这个年轻群体的健康成长,对他们自己的一生,也包括对教会都非常有益。慢慢地,我也发现自己非常适合这个群体,当然,上帝也越来越清楚地让我看见,祂呼召我来服侍这个群体,这个群体相对来说开放度高,生命的可塑性很强。我们教会的异象是建立平衡的健康的生命,这可能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定位,注重生命栽培也是我一直探究的牧养方向。
Q2、在服侍90后这个群体的过程中,你发现有哪些特别需要关注的呢?
王会会:我之前接触过的一些有服侍学生经验的人说,跟学生传福音的方法就是拿着《四个属灵定律》小册子来讲,我和团契的一位小同工模拟过,想看这种方式在我所服侍的大学的效果,结果一小时第一页都翻不过去。
现在的学生思维很发散,问题很多,而且现在网络时代,90后比80后接受网络信息的能力更强,不管在哪个团契都发现他们看纸质书比较少。以前我们以查经为主的团契,慕道友很容易流失,但往往办爱筵、做讲座比如婚恋分享会来的学生就非常多。
90后比较喜欢吃喝玩乐,办爱筵的话比较好拉近距离,比较容易聊天。婚恋讲座这方面效果也很好,90后是早熟的一代,到上大学前有些学生已经谈过好多任男女朋友了。他们对婚恋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是我想谈就谈,有好感就谈,没有好感就分手,所以他们在婚恋这方面很少明白什么是真爱。我爱一个人我要怎样做?这些问题他们都很感兴趣。
武东杰:我牧养过的学生有75后、80后,现在以90后为主。我发现75后相对还是会比较拘谨听话;80后自我,但是紧张;90后也很自我,但更多的是虚幻,没有自己。这样表述可能不好理解,我想90后可能更具备所谓的后现代特征,或说,带着网络时代的特点,比如疏离、孤单、自我封闭、不融入群体,还有就是习惯生活在虚幻之中。从现象上讲90后与其他年代的人相比肯定有不同,但我觉得本质上没有差别,大多不过都是人性共同的罪。对牧养而言,不需要太多强调他们的独特性,毕竟福音是改变生命的,不是改变一些行为模式和现象。
90后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是慢工夫,要比较有耐心。我们需要和他们去接近,和他们沟通,还需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去切入福音。我的方法之一就是举办读书会,曾经我们还办过新生加油站,就是开学季新的学生有时不适应大学生活,教会的学长们跟他们聊聊怎么适应。对于比较年轻的要去服侍学生群体的人,可能有一个特别大的诱惑就是追求事工果效,这是需要警醒的。
遇现实困境,躲回网络中虚构的自己
Q3、有评论说这一代人更自我,也更脆弱,你所感受到的他们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
王会会:就我所接触的看,90后群体中抑郁症很普遍。我们大学有10位心理咨询老师,从9点开始上班,一天可以接待4个学生,七天10个老师就有280个学生接受咨询。前段时间我们学校有个大一的孩子和我联系,她有抑郁症,她说去学校的咨询室半个月内根本排不上号。我之前觉得心理咨询室就是个摆设,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需要。我听到其他高校团契中也反映抑郁症非常普遍。
我是得过轻度抑郁症的,我当时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之后,一个老师让我看卢云神父写的《负伤的治疗者》。我觉得写得特别符合我们这一代的情况。首先我们对未来没有盼望,因为我们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的观念往我们这一代强加,我周围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挣扎。
比如说填高考志愿,家长在这事上有很多干涉。有很多学生根据家长的意愿填了志愿,但到了大学后发觉不是自己想学的,就很迷茫,又没法换专业。90后在某些方面又比大家想像的要坚强,特别是面对社会的黑暗面,我们想到的积极面比较多,我们会想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但最后大家都会告诉我们中国就是这样改变不了。随后我们就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我们真的改变不了这个社会吗? 那大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是为了什么?我们就又纠结了。
我自己是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影响最大。我家中原来做养殖,11岁时家里的生意不景气,父母要去西北开拓,我只能寄养在亲戚家里,我的性格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变化。用现在90后的词汇说,那一年就是明朗小女孩黑化的开始。
寄养的日子对我来说每一天都难熬,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一年里,我学会了看人脸色说话处事,学会了隐忍,失去了很多11岁的孩子该有的快乐。那时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也没有长辈引导告诉我面对这一切的改变该怎么办,我的敏感、心细、猜疑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况且平常父母的关系不和睦,我时常觉得不被爱,也对婚姻不报任何期待。父母从小对我严厉的管教,让我对自我认知也有错误,不管发生任何事,总是先自我反省,有时甚至是在承担一些不该我承担的责任,这让我特别累。我对身边的人也不够信任,总是有所防备和保留,在自己的周围设置一道屏障,我称之为安全距离,这样就不会受伤害,也把爱我的人隔在了外面。
我的恢复是得到一位师母的帮助。她带着我一一祷告,攻破营垒,耶稣的爱把接近支离破碎的我重新塑造完整。被神医治之后,我开始恢复正常的属灵生活,祷告、读经、赞美,每一天都深深感觉自己是被爱的,状态好到身边的人都以为我恋爱了。
武东杰:像我接触的孩子们,在人看来相对来说还是很自我,但实际上就他们而言,很多的事情还是被父母安排的,他们可能是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知道应该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他们也不是那么清楚自己究竟该怎么样,因为从来没有人要求他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将来,所以90后抑郁症比较多。
据我的了解和经验,90后抑郁很大的原因,还是跟他们找不到真正的自我有关,没办法自我成长。现实和他们幻想的东西常常截然不同,他们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有时也不愿承担责任。他们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现实冲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这时他们可能就很愿意陷入自己的世界,常常是网络世界。他们习惯在网络里找到虚构的自己,但在现实世界,他们在很多方面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做。
我看到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我对网络文化的看法比较负面。现在网络和科技比如3D技术这些越来越发达,人们很容易在网络里虚拟一个他们认为的世界,90后遇到现实问题常常躲到网络的世界去,但那个世界又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导致他们容易纠结,无法成长。比如60后、70后成长期没有网络世界可躲,你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自我反而可以成长。
父母的分裂,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爱
Q4、你发现原生家庭对90后的影响是怎样的?
王会会:在第一次短宣期间,我就发现90后大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和伤害。90后家庭破碎的挺多,我短宣时带着做决志祷告的女生是父母离异的。父母离异后,她就跟母亲在一起。她从母亲那里得不到足够的爱,又很少见到父亲。她对母亲渴求的部分就比较多,希望理解自己、包容自己,但母亲又做不到,她很痛苦,特别需要爱。
我们90后大多衣食无忧,就我个人成长经历而言,虽然我父母双全,但当家长要赚钱的时候,就对家庭没有太多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家长陪伴的,缺乏父母的陪伴,造成我们这一代对爱的需求很多,但在家庭里又找不到,这直接影响到之后的人际关系,包括我们的亲密关系。为何90后在性方面更混乱,就是很缺乏爱,把性当作爱。
我的父母在他们自己的家庭中得到的关爱特别少,所以他们两个人就不懂得怎么爱,怎么表达爱。他们走到一起时,他们之间爱的语言就特别少,我长大的环境中就没有太多的爱。
我觉得这是一个循环模式,如果上一辈没有爱的话,那下一辈,乃至下下一辈也是没有爱的。我父母关系不好的时候,妈妈经常会向我控诉爸爸的一些行为,说她有多受不了,各种抱怨、伤害都往我这边倒。所以,这二十几年我扮演的角色就是垃圾桶,导致了我自己对婚姻的绝望和恐惧,我之前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结婚的,现在被主医治了。
武东杰:90后其实被父母影响得很深,只是说他表面表现得会很反叛。90后孩子的父母大多是60后后期的,或是70后的,这些父母可能已经有一些所谓的自由意识,开始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但实际上他们骨子里不完全如此,还是习惯性控制孩子。
这种分裂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没有权威,因为父母好像跟他们做朋友,但实际上又是权威。从人的本性而言,安全感的来源恰恰是权威,当权威被破坏后,人就处在一种动荡和不安里面,就好像是说你形成自己的观念之前,你就真的很需要权威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所以他们这些部分是混乱的。
现在很多的家长还是以为物质的提供和保障就是爱了,或说以为那是爱的主题,这样的认知就会忽略孩子的情感,忽略孩子的感受,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很明显有缺失,他不明白关系是什么,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有一个90后学生,他虽然父母双全,但他从小在姨妈家长大,他父母忙着赚钱,他父母的观点是我们保证你的吃喝,保证你的生活,我们去赚钱也都是为了你。当然在姨妈家他的生活也不错,但他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的亲密感,而且在他姨妈家生活,很明显,他必须得体,被喜欢,所以他呈现出来的就是很得体,本能地去讨好别人,但在这种讨好系统当中他又非常自我,他自己也很难受很拧巴,无法健康地处理人际关系,也不懂真正的爱。
拼颜值、追逐功利与失丧的自我
Q5、社会上哪些价值观影响着90后,他们的困惑多在什么地方?
王会会: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外貌特别重要,所以很多大学生已经开始去做微整,垫鼻子、削骨、瘦脸。我的同学就去做了微整,其实她没做之前已经很漂亮了。我把她没有做之前和之后的照片拿出来给我的朋友看,他们都觉得她没有做微整前更漂亮些。
现在不少文章阅读量很高的女性公众号,其实传达的就是女人要漂亮,漂亮了就解决一切问题,这对孩子的引导太错误了,现在很多网红脸都是假的。我的室友每天都在讨论如何变得更美,怎样护肤、敷什么面膜之类的。但没有生命的美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提到的微整的同学是极度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从她开始谈恋爱到现在已有二十次左右,谈得最长的那个是三年,但那个男友不仅劈腿,还让别的女生怀孕,她受到很大的伤害。
很多人的恋爱观是喜欢就好,不是奔着结婚去的,分了就分了。很多女生会有早恋,也有很多恋爱经历,对真爱就没有太多期待,对男生也缺乏信任,觉得没有什么好男生,男生不可靠,而且在每一段恋爱里都有很多算计。
90后在性方面很开放,但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性。我们之前有想做性病的调查,去性病预防中心聊,发现现在有两个群体是艾滋病得病率最高的:一个是老年群体,一个就是大学生。
我的同学到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有性行为了,大学时和我在同一个社团中的副团长是男同性恋,有些人还是双性恋。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渐渐被大众接受了,我周围的同学他们都觉得是可以接受的。这些离《圣经》的教导太远了,其实他们在爱这个部分其实很困惑。
另外就是钱能解决一切。钱很重要,要赚钱。
武东杰:成功、赚钱,这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我觉得他们的困惑和他们的偶像有相关性。他们比较少有人真正去思考他们的人生究竟该是怎么样的,而是说别人、爸妈以为那么好的人生,或是他周围的人,就是大家都共识的推崇的这样一个成功的人生。我接触的90后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有自我意识,他们的困惑可能往往是说怎么能达成目标,但现在我达不成怎么办?这些让他们容易困惑。
他们的婚恋观受周围包括父母及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当然最直接的就是那种物化的,你有什么他有什么,所谓的门当户对。也比较自我,容易去要求别人,却不想要求自己。
在同侪关系建造方面他们比较有困难,会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中心。他们在同学里面要出色要赢,就有明里暗里的争竞,在关系上有些人比较有手段,那弱的就会比较不爽。然后就觉得说那些人不择手段,强的人也从来不会考虑说他们的这些举动会给别人带来困扰。大家都不觉得建立关系是那么重要,建造关系有时是彼此间的需要而不是一种情谊。不是说都是这样,但这样的现象比以前更多,可以说他们的这种社会化的程度更高或社会化的时间提前了。这跟现在大学教育更注重实用有关,也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
Q6、看到这些问题,你如何帮助他们?
王会会:对90后的服侍特别要让他们有爱和安全感。我们会每月做一次爱筵,或在特别节日会搞活动。平时也有小组讨论式的查经,写几个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小组讨论会引发很多学生的思考,他们不仅针对经文来谈,还会带出自己对经文的理解,要接纳他们。
我们会有婚恋、职场人生规划等讲座提供给他们。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明白爱又分很多种,比如朋友之爱、恋人之爱,在每一种爱里我们要怎么做。90后有的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因为自己的生命一直在按照别人的计划往前走,我们还要让他们明白生命存在是为了上帝。另外一些人需要和他们经历相似、脾气相似的人跟他们潜移默化去影响,更多需要一对一的服侍。
武东杰:对与90后实际生活相关的部分,我会用圣经的价值体系引导他们。比如让他们困惑的什么是成功,我就会告诉他们《圣经》里面看待成功与世界看成功的区别。这个世界看成功是量化的,按世界的标准,是看你有没有做成什么大事,有没有被人认可,有没有达到物质的极大丰富,或说名誉上的一个轰动效应,而《圣经》看成功就是你活出上帝造你的价值,就是成功。
对他们的婚恋观,我会从《圣经》的教导来开始慢慢疏导,性观念的教导也是这样,让他们明白性是上帝给的礼物,但这是在限定的婚姻关系里。只有在上帝限定的关系里,性才是礼物,才能体会到那种愉悦关系的美好。
在活出自我这点上,我会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活出自我”的基点一定是在信仰之中。有了上帝恩典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去谈这个自我发现的历程,这个自我就是上帝造的我。
我们现在谈90后自我的很多,这些所谓的自我,更大程度上都是从自我中心的角度谈的,但上帝造的自我的特点,不是以人的自我中心为角度的,而是上帝按着祂的形象样式造我们,合乎祂心意的那个我们,那个自我;也是我们在堕落之后,几乎丧失的那个自已。所以,我认为90后的成长必须是在救赎的恩典里,踏上真正的发现自我之路,慢慢去寻找上帝按着祂的形象造的自由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