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悠优
(读书、生活、新知)
发表于 2016-9-9 20:59
只看此人
平凡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转帖】有点长。。。
《金星秀》邀请的嘉宾是王千源,就是那个在电影《解救吾先生》里跟刘德华演对手戏的头号反派,一个把配角演绎得出彩万分的演员。
要知道在这部电影里他仅仅只是第四主演,可是却被评价演技绝对碾压另外两位影帝,就连现在媒体对他的报道清一色就是“有肌肉、够努力、最逗比的坏大叔”。
以前我们总喜欢赞叹黑马这件事情,对于那些突然爆红的演员明星,加上现在网络的强大助力,我们会瞬间给一个人无数的追捧。
可是当我自己开始慢慢成熟起来之后,我反倒更加愿意追溯黑马之前的点滴积累,然后得出“其实TA也是一步步这么脚踏实地走出来”的结论,以此来告诉我自己,TA的今天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必要羡慕嫉妒或者甚至痴迷的程度。
在这一场的访谈中,王千源说起自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去演儿童剧,而且只能演一些白云、风吹、大树、电线杆这些“非人类”的角色。
他说自己一开始也不喜欢这一份工作,于是每次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都是很敷衍,这边要开场了自己还在不停的抽烟,到了舞台上也是随随便便应付过去就算了。
直到有一次,王千源跟同学们参加了一个慰问残疾儿童的演出,他扮演的依旧是一棵大树,男一号演的是一只猫头鹰。因为台下的小朋友在智力上有些问题,所以每隔几分钟就会不由自主的喊着,说“猫头鹰爷爷,爷爷你们什么时候还会再来啊……”然后小朋友们开始不停地哭泣。
也是在这一刻,王千源说他开始给自己上了一课,就是骗大人也不能骗孩子。从此以后的每一场戏,他都开始认真表演了。
后来的故事就是,王千源开始得到电影导演的邀请机会,于是开始了真正的演员之路。
或许就连王千源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这件小事情真正改变了他,还是他在这份工作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顿悟了,只是恰好智障小朋友们的泪水成为了触动的导火线而已。
对于王千源自己而言,他说自己习惯了当配角,但是即使这样,他也会把很短的一场戏当成最重要的一场来对待。
比如说在电影《解救吾先生》中赤裸上身的一幕,时长不到三十秒,王千源为了更像一个豺狼般的绑匪,硬是三天没有喝水,拍摄前还蒸了十个小时桑拿,把自己身体里的最后一点水分都榨干了,只剩下瘦骨嶙峋。
这样的演员,相对于娱乐圈里的名利场,他也算是其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员了,甚至说不上非常有名,可是即使他并没有大红大紫,但是真心值得我们的一份敬意。
其实我们回忆起自己在工作在生活里的每一个改变时,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一些不经意的状况下发生的,而且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小细节对于自己将来的人生转变,占据着多大的比重。
这世间所有的事,都是需要到了未来才有盘点的资格的。
最近看到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关于贫穷的人生是否能够改变。提问的人就读于计算机研究生三年级即将毕业,他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感觉自己真的输了。
原因是因为他年前在北京实习,过年回家再一次被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反差所折磨。他说自己实习的公司里有同事的小孩要去美国读初中了,可是在自己老家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孩子,即将读高中,前几天在问他,电脑是什么……
这个男生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考上大学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说普通话,第一次知道公交和地铁,第一次去肯德基。为了掩饰贫穷带来的自卑,他开始喜欢了批判,对待任何事物都喜欢找出其中不光彩的一面,以此来一次次的逃避这个给自己造成巨大冲击的“外面的世界”。
后来他越发的感觉到身边人的厉害,他开始慢慢觉悟,并且不再浮躁,可是因为“那份物质富有造就的眼界和精神层次”是自己永远遥不可及的,于是开始纠结这件事情:如何才能改变贫穷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烙印?
说得直白一点,这是一个破罐子破摔的故事,因为知道自己可能此生再怎么努力,也过不上别人那样的生活,所以我干脆就不好好过了。
可是这个世界残忍的一点是,当你自己已经意识到这个差距的存在,你是不可能当做没发生一样的去对待的。这个心理负担就像影子,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你,并且深刻的影响着你在具体生活中的选择。
一切都不敢尝试,可是心里每天都在斗争骂自己没出息。如果你不跟这个纠缠的事情和解,那么它一辈子也不会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