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很好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Byq4vi78Ml95jqgS#rd
2016-09-19 雅歌花园
记得很早的时候,歌手孙越唱过一首歌曲:祝你平安。歌曲的第一句是: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现实情形是,很多人在听到第一句这样的问候之后,莫名地哭了。
其实,每个上教会聚会的人都会面对一个潜在的试探。这个试探来得让人措手不及,有时还没意识过来,就已经向它竖白旗了。那就是当有人问你“你好吗?”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回答?
有时,我们解读他人的问候是一种礼貌,因此也礼貌性地点点头,反射性地回一句:“还可以。”有时,我们并不想停下来和对方分享,因为手边还有事要做,还有人要找,因此匆匆敷衍过去。还有些时候,明明不好,但并不觉得对方真的关心,于是选择锁住自己的心。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大多数选择用“不诚实”的方式回答这问题。你说,对吗?
是的,其实我们都渴望有人真心关心我们过得好不好;不是为了打招呼之后要谈的事,也不是礼貌性的问候,而是真的发自内心关心我这个人。
我们渴望被看见,被听见,被接纳。
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太多的失望和受伤,让我们学会压抑这些渴望。
不知从何开始,人们认为教会应该是一群「好人」聚集的地方,也应该以「好人」的形象出现。因此不论前一刻在家里夫妻吵得如何凶,或是父母与子女为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冷战,一到了教会,就努力把自己包装好,不让人看出破绽;如果装不下去,干脆那周不去教会聚会。基督徒的虚伪,有时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出于好意。
何必把自己的坏心情传给他人?何必一副臭脸与他人团契?何必把自己受伤的心向人摊开?于是,为了让别人舒服一点,我们选择“牺牲”一下,隐藏自己破碎的一面。还有些时候,教会中的同工已习惯当一个关怀者,而不习惯被关怀。因此,当有人问候时,我们下意识地谢绝对方的关心,并努力寻找能关心他人的地方。习惯关怀别人的人有个盲点,就是假设关怀可以永远是单向的。然而,团契的真谛永远是双向的,我们关怀他人,同时也拥抱他人对我们的关怀。
也许,人在教会里无法经历医治,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神不能或不愿,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在彼此面前承认,自己的“伤痕”与“破碎”需要“医治”和“恢复”。于是一群病人,聚在一起假装都痊愈了,一直撑到假装不下去时,就选择退出,离开教会,离开基督徒的群体,然后对自己和他人说:“我给过上帝和祂的教会机会了,但没用!”朋友,如果,你我选择停止假装健康,而真诚向彼此敞开自己的伤痕。
如果,我们停止礼貌性的问候和响应,而选择真实的关心和分享。如果,我们在教会不只分享人生中那些美好的经历,也能一起分享生活中真实的挑战和挫折。如果将一切的可能展开,那么,教会生活将不再“虚伪”地应付他人,而是“真实”地邀请他人进入我们的生命。
圣经中,当耶稣与一群破碎和被排挤的人一起吃饭时,当时的宗教和社会领袖很不舒服,就对耶稣的门徒抱怨他们的老师。耶稣回答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当时的宗教和社会领袖一直不明白为何耶稣愿意和这些“破碎”的人用餐,分享生命。然而耶稣犀利地指出,破碎是人类普遍的现况,要不承认,接受恩典,寻求医治;要不继续否认,拒绝恩典,努力硬撑。
法利赛人没有看出来,如果耶稣不愿与破碎的人用餐,那么自己也不可能与耶稣一起用餐。基督徒不只在分享生命的祝福中团契,也在分享彼此的破碎中团契。教会,是一群承认自己有问题的人。如果你认同这才是教会,那这礼拜,让我们一起学习向问候我们的人敞开,同时真心问候他人。当我们问人“好不好?”时,也许可以再加一句,“我是认真的,你过得好不好?”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人生在世,若生命里没有主,也恰逢破碎的一个生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在努力,我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帮我,只有我自己可以救我,我谁都不信。我谁都不需要,一切都是途劳。不再对任何人说什么心事,我很好没事不用担心我。撒谎不是好孩子。在世人有时走不出的黑暗中,至少,他没有撒谎,然而,基督徒你我呢,在拥有了主之后的假装好,是不是更要负一层累呢?主是造物者,人一定是领受者,千万别以为这种祝福会使人欣喜若狂,因为骄傲在心时,人根本就不喜欢会成为受惠者,耶稣也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许多人不愿舍去,甚至不愿舍去这个假装好的生命,或许是因为还没有认为一切是白白的得来,所以不会白白的舍去,可事实是,除非你先白白的得来,要不然你绝对无法白白的舍去,是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应该不一样,因为在各样的需要和相互坦承生命里的破碎,我们便参与在彼此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