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尧妈妈
(......)
发表于 2007-1-29 18:36
只看此人
幼儿家庭的早期智力开发(转贴)
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是教育机构、社会和家庭对幼儿早期智力发展的有意识的影响,包括:给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丰富其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通过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学习习惯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和最易受环境影响的时期,早期的环境刺激和学习经验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叫”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得最好最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抓住“关键期”进行良好的教育,如同农民不误农时进行播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威特先天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的情况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能自己运用德、法等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无数事实说明,对孩子来说,能否成才并不在于孩子的天赋如何,而是取决于对0至6岁的孩子早期教育的方法如何。既然普通孩子经过早期教育能够成才,那么,为什么有的家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见不到有什么成效呢?问题在于家长是不是运用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总体上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 培养兴趣不强迫从一出生。
孩子就是一个对环境有着浓厚兴趣的积极探索者,他求知欲旺盛,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培养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兴趣是早期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循序渐进而不求拔苗助长。
就如同画画时经常用到"渐变色"这个概念,即从一种颜色过渡到另一种颜色,中间是渐变的色彩。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利用这种方法。教给孩子的知识应由浅入深,教育的方法要由易到难。孩子的时间充裕,在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时,要稳扎稳打,不要急于求成。
三、顺应发展而不强求。
对万事万物的生长、发展和变化,幼儿总是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被点燃,即与对象之间发生了探究关系,就会迸发出强烈的主动性。专家指出,如果强制性学习压力过大,不但会挫伤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抑制他们独创精神的发展。
四、途径多样而不单一。
早期智力开发,应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多渠道进行,常用的方法有:
1、做游戏
这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好形式。在丰富多彩的游戏里,儿童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迅速发展,并可养成孩子克服困难、勇敢机智、相互帮助、互相配合、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2、讲故事
这不仅能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记忆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在情节转折处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孩子猜猜结尾如何,并讲讲自己的想法,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听音乐可促使儿童的听觉敏锐程度不断提高。
3、听音乐
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听,引导他们观察家长和教师的示范,帮助他们记住歌词、曲调、前奏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等都能得到发展。
4、学绘画
对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创造,在家中可提供幼儿多种绘画工具及材料。如果这时产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经压制,就很难再萌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人的一生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对孩子的早期启蒙,要因材施教,多渠道地灵活进行。那么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早期教育有三种令人担忧的倾向需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格外注意:
1、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
例如: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2.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办事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考虑周全,犯错误时有发生。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事事办不好,事事都难办,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长期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过早地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
不少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班里接受强化训练。高强度的训练挤去了孩子应有的玩耍时间,使孩子过早失去了孩子的天性。如孩子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训练还会成为孩子沉重的包袱,孩子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心理、性格还受到扭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个幼儿都能借父母的遗传,获得他日后可能达到最高发展的潜在智能,然而一般人所发展的智力往往与其最高潜在能力有很大的差距,这依赖于环境是否能给予充分的智力刺激。父母应为幼儿提供与设计一个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以刺激其心智,使幼儿的早期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