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再来搬帖——摄影中的光线

5、阴影作为被摄主体

有时阴影也作为被摄主体来表现,只是相对少些。还有一种影子,那就是倒影。指光滑物体表面所映称景物的倒影像。比如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面、玻璃、镜面(属倒实像)等。倒影作为被摄主体的表现的形式很常见。虽然倒影不属阴影之列,在此用图例简谈。

图例:投影作为主体表现

[ 本帖最后由 sh沙鸥 于 2011-9-5 08:27 编辑 ].

附件

a63882_s.jpg (92.38 KB)

2011-9-5 08:25

a63882_s.jpg

a63884_s.jpg (177.22 KB)

2011-9-5 08:27

拍摄主体是通过半透光的物体的投影

a63884_s.jpg

a63883_s.jpg (174.92 KB)

2011-9-5 08:27

被摄主体为倒影(剪影),这种表现形式,主要给以朦胧的美感,并予以欣赏者对被摄主体形象有想象空间(这区

a63883_s.jpg

TOP

我们综合以上对光线探讨的,归纳出光线在摄影创作中(除了使感光介质曝外)所起的作用:

    1、对被摄体某些特点可以突出,也可以隐没,吸引人的注意力;

    2、揭示被摄体的形态、形状、色彩、质地,给人造成体积、轮廓、大小和比例的感觉;

    3、营造环境气氛,展示被摄对象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立体感)、比例、透视(空间感);

    4、突出被摄对象及其环境特点,构成情调、气氛、时间概念;

5、影响着色彩的性质、线条的显隐、景物的反差,与构图形成关系,协调画面结构、形式以及色调(或影调)......。

(注:色调色彩基调的简称。是指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它能给人们总的色彩印象。在黑白摄影中基调表现为:暗调、中间调、亮调、硬调。如有可能的话,将在《彩色基调》中在探讨。)   欲使光线在摄影创作中发挥作用,摄影者不仅在理论上掌握上述有关光线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运用光线的方法和技术技巧以及在运用中对它进行控制(或选择)。

光线的运用,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光”。是指在摄影时,对被摄的人与物通过运用各种光线的处理,并与其它造型手段相结合,巧妙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外形特征,达到形象艺术效果的过程。当然,对于人物还有心绪、性格的刻划。

在摄影中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造)光,根据各种光线在造型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环境光、装饰光、效果光等等。根据光线的方位又可分为:正面光、测光、逆光(前面探讨过)。各种光线对塑造被摄对象的形象,有着各自的作用。.

TOP

下面我们根据摄影用光线种类,分别来探讨各种光线的作用、运用方法及其效果。


1、主光

也称造(塑)型光。是照明被摄体的主要光线。主光在摄影造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艺术形象刻划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其它光线要服从于主光。

主光可以是自然光,也可以是人工光。根据造型的需要决定光线的方位、性质(软光或硬光)、质量(色温)。主光的光线可以从多个方向和角度投向被摄对象,横向有正、侧、逆,纵向有平、仰(自然光没有)、俯,主光的光线性质可以是硬光,也可以是软光。光线方位、性质、质量的变化,可以使被摄的人与物的造型、景物的气氛效果随之改变。主光位置的选择(方向与角度),决定着摄影者揭示被摄对象的外部特征和摄影者要强调或突出的重点。在摄影中,主光光源不仅仅是日光和摄影灯、闪光灯,也可以利用来自局部的光源。比如:透过窗子的昼光(直射的硬光或散射的软光)、烛光、室内外的照明灯光等。


在自然光条件摄影创作时,日光是被摄对象的主光。摄影者无法人为地改变主光的方位、性质和质量,只能去选择,选择是根据摄影者对被摄对象主体造型、客体的兼顾、环境气氛渲染效果需要,选择适宜的光线条件。对于如何选择,我们在光线性质、方向、角度以及另文《反差及其反差控制》、《色温及其控制》中探讨过。对于主光的运用变化,我们选几幅图例探讨。

图例1,主光来自于相机的侧方偏逆,角度较低。我们在前文的“侧光”中谈到低角度侧光的造型作用,现在回顾一下:

低光可以产生较长的景物投影,有夸大作用,侧、逆低光照射的景物有较强的立体感,线条清晰,层次、质感明显,低逆光能产生光晕、光环,使画面有很好的气氛效果,但景物反差较大。

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运用低角度逆光的造型手段,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等,也强调了画面景物的影调透视,产生较浓的气氛和艺术效果,使其更具有感染力。


[ 本帖最后由 sh沙鸥 于 2011-9-5 08:49 编辑 ].

附件

a64902_s.jpg (150.4 KB)

2011-9-5 08:48

图例1

a64902_s.jpg

TOP

图例1较好的说明了较硬的侧光作为主光的特点。土丘、低云的质感、层次明显,轮廓线条清晰,土丘的立体感强。由于是傍晚,光线色温偏低而呈偏红色,使橙黄色的丘土蒙上一层加重的“色罩”,呈红橙色。在给人上视觉、感觉中“合理”、接受。透过蓝天是暗云呈有蓝色调,由于主光偏红,使得云层呈有偏紫色调(加色法)。整个画面色调统一,又有对比,纵深感强(如果前景中偏右的土丘处于高光的话,画面打折扣)。

当我们面对某一具体拍摄对象时,无论是人、物、景,摄影者在选择自认为是合适的光线条件的拍摄点后,不妨再左右(高低)移动一段距离,移动中观察被摄对象随着光线条件(特别是主光)的小小变化而被摄主体造型的改变,从中选择最佳拍摄位置。这种方法对拍摄广阔的风光效果不时很明显,是需要较远距离的移位观察,而对于拍摄某一人、物,效果很明显,有时偏差(上下、左右)几度角,可以使画面效果有很大的改观,也可能决定作品的成败。当然,拍摄角度的变化,不仅仅是改变了光线条件,画面的结构也随之改变,所以要对被拍对象造型与画面的布局、结构等全面兼顾。以获得最佳表现效果。.

TOP

图例2选择了阴影下的景物为背景,背景除了几块较暗的色斑外,大部分处于无分辨的黑灰。主体为残荷,主光选择是侧逆光的效果。如果我们的拍摄角度左移几度角,主光更加偏逆,将会使“高光斑”消失,仅为一条高光线,效果会更好,但是,那将使“高光斑”与主体近处花瓣相叠,影响主体的表现。如果拍摄角度向右侧逐渐移动,主光将由侧逆光逐渐变为正侧光至偏侧光,“高光斑“的面积逐渐增大,与主体争夺视线,并也将于近处的花瓣相叠,主体阴影与客体阴影立体效果、画面层次和花瓣与荷叶的质感也随之改变。.

附件

a64903_s.jpg (70.66 KB)

2011-9-5 08:50

图例2

a64903_s.jpg

TOP

图例3是一幅室外自然光条件下人物摄影图片,主光是偏逆的测光,角度在40度左右。人物面部线条清晰,皮肤有较好的质感。光线较硬,清晰鼻影投在近处脸上,形成小三角(摄影常称为三角光)。画面线条、暗影、亮斑从右之左,人物脸部是亮线、中间偏亮、亮线、暗影、亮斑、暗影至黑,这种起伏使人物造型有立体感。.

附件

a64904_s.jpg (151.24 KB)

2011-9-5 12:20

图例3

a64904_s.jpg

TOP

图例4为室内自然光摄影图片。如果主光以光柱在室内形成漫反射光作为主光,而在人物右侧的面部、肩部(左手蔬菜的一部分)产生偏蓝青高光的话,也会有其“合理性”。那将会改变画面的色调(表现主题也可能随之变化)。现在是主光来自于画面左上方,给人的感觉是左侧有敞开的门或窗进入的散射光,但也可以想象为没有散射光射入,主光是加以控制投射范围的人造光线(如闪光灯)。

我们可以从光线的颜色以及光线的关系,分析主光的运用,属于什么光源?光色的对比、高反差、色调和冷色光柱造成环境气氛效果,试评析一下。是否可以从光线的运用上,认识到摄影造型中的光线语言呢?


(注:可见光柱(即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可见的光束,是由于光束在传播空间有物质,如雾气,微细尘埃等对光线的反射或折射或阻止,在有相对亮度反差的背景而形成的,人们看到的光柱实际上是空间的雾气或尘埃的微细颗粒,摄影常利用它渲染环境气氛、表现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增强画面美感等。)
在摄影室人工光摄影中,摄影者对光线的运用有其自主性,基本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主光的光线方位、强度、和性质(光源质量即色温是恒定的,需要的仅仅是将感光介质色温值与光源色温值相统一即可),一般情况下,相机和拍摄对象位置基本确定后,再确定主光的方位。

主光无论方位如何,它是出于“统治”地位,不然的话,几个光源的光线效果就会产生相互冲突、抵消,减弱造型效果,或产生零乱的阴影。主光的方向与角度的确定依据是摄影者对被摄对象的造型需要,即揭示外表形态、突出(或隐秘)某些特点、表面结构、色彩或质感等。.

附件

a64905_s.jpg (110.85 KB)

2011-9-5 12:21

图例4

a64905_s.jpg

TOP

图例5摄影室闪光摄影灯人物图片。主光为加柔光纸略软的侧光,用光时即考虑人物表情、形体等造型的表现,还需要注意到白衣服的质感和层次表现,以及不至于与白背景色调相叠,给人物以空间位置。.

附件

a64906_s.jpg (82.22 KB)

2011-9-5 12:23

a64906_s.jpg

TOP

图例6是室内现场灯光人物照片,主光光源是低色温(3200左右)碘钨灯,角度60度左右的偏侧光。光线较硬,阴影明显,反差较大。数码摄影白平衡设定3200K,,需要等待人物行进到较好的光线造型条件的位置时抓拍。.

附件

a64907_s.jpg (138.78 KB)

2011-9-5 12:26

图例6

a64907_s.jpg

TOP

图例7为室内自然光拍摄的花瓶。主光来自侧逆光,并在花瓶右“肩上”形成方向性反射的白光斑,在有条件略改变主光方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这种光斑,但趋于这个方位的主光,对表现半透明的被摄对象较好。

(注:方向性反射  光线反射特性的一种,即光线照射在比较平滑的表面上,反射的光线总体趋于一个方向。)

如果主光光源的功率不足或投射面积不够,主光可以用两个(或多个)光源,但光位越近越好,可起到一个主光源的作用。但要注意光线间的衔接和多光源形成多阴影的处理。

数码相机有可选择的高感光度,使得很多景物在照度较低的情况下,感光介质可也以获得足够的曝光量,为摄影者在相对较弱的光线情况下摄影提供了条件。要注意的是,这种光线条件,光线的亮度、主光的色温人眼很难判断,主光的色温(白平衡)确定和设置、测光方法与曝光量的掌握最好取得实践获得经验。

主光的运用变化很多(尤其是室内人工光摄影,主光变化更多),摄影者不妨时常对某一人物或景物拍摄些不同光线条件的照片作比较,有助于理解光线的作用和掌握光线的运用。

主光在很大程度上说,它决定了感光介质的曝光量,在数码相机摄影中主光光线的色温也决定着手动白平衡色温值的设定。.

附件

a64908_s.jpg (137.31 KB)

2011-9-8 07:58

a64908_s.jpg

TOP

2、辅助光

也称补助光。是用于弥补主光照明缺陷或不足的光线。在光线造型中起到降低被摄体的光线反差、增加层次与质感、调节画面色调或影调、完成构图的作用。辅助光和主光不同的亮度比例(光比)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画面的的反差和色调(影调),是明快的还是浓重的...。

在自然光下,主光(日光)处于逆光或测光情况下,景物的阴影部分浓暗,暗部缺少层次,就要在暗部予以辅助光,常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其实自然光条件下,还有一种辅助光,就是空间中各种景物的相互反光和天空散射光(也可视为底光,后面谈),这也是拍摄自然风景的辅助光。

人工光摄影,辅助光一般位置大都在相机的两侧,距离相机过远会造成夹板光(两侧亮,中间暗)效果,高度尽量以镜头光轴平行,避免对主光形成的阴影照顾不到。光线多采用散射光,光线柔和,以减少不必要的阴影。对有的部位辅助光照顾不到,可以另加第二辅助光,予以弥补。人工光摄影,应尽可能地减少光源的数量,以降低阴影的数量,哪怕是柔光也会产生淡淡的暗影,阴影的处理是人工光摄影的大问题。我们在光线的控制中再探讨。

辅助光的亮度永远低于主光,过亮会冲淡主光的造型效果,而过暗又不能很好地表现层次。比如:一般情况人物的主光与辅助光的亮度之比在1:1.5--1:3为宜,当然光比要以摄影者的表现意图而定。回顾上图例4,画面为形成强烈反差,是没有运用辅助光。

图例:摄影室闪光摄影,人物主、辅光光比控制在1:2左右,主光侧45度左右,角度在40度左右,辅助光位于相机近侧、略高于镜头。辅助光照顾到了主光形成的阴影,是的暗部层次得到表现。由于人物面向侧,主光形成的鼻影很小。另有右侧逆光以加强轮廓和黑发的层次。强光让后景呈白色,如果为增加效果,背景也可以另作处理。.

附件

a64909.jpg (132.14 KB)

2011-9-8 07:59

a64909.jpg

TOP

摄影者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侧逆光或逆光摄影时,由于景物光线反差过大,使得暗部景物形成剪影,为表现暗部暗部层次,又不想牺牲亮部层次,在没有可能增加辅助光的亮度的情况下,采用镜前加用渐变灰镜办法,压低了亮部的亮度,相对也是增加了辅助光的亮度。

另外,有人将副光列于辅助光,有时副光是起到辅助光的作用,但是是有区别的,严格的说,不够准确。因运用得少,略谈它的作用。副光--相对于主光而言的,也可称为光主的过渡光。分为阳副光和阴副光,

阳副光作用时调节主光使人或物亮部到暗部光线反差的平缓过渡光线,可以对其细致描绘,是层次更加丰富、影调柔和。

阴副光的作用时提高人或物暗部的亮度,使暗部的层次、质感和立体感得到理想表现,调整画面的反差。

副光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根据需要而定。它的位置不超过相机位左右60度,角度在水平至30度。

辅助光和副光都不影响曝光量。.

TOP

3、逆光

我们在前面“光线方向”、“光线角度”中已经谈过,是指从被摄体后面与相机镜头相对的方向投射的光线。在运用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对摄影的初学者或爱好者,,不能说是滥用,起码是运用得不恰当(比如:见到过拍摄逆光人物,人物补光的亮度与逆光光比不恰当,画面失去了逆光的气氛效果)。在摄影中,逆光时一种很有说服力的光线,如果运用恰当,对画面能起到有价值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把上文留下有关逆光的问题一并来探讨)。

逆光作用基本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它能勾划出被摄对象的部分或全部的轮廓,形成一道外缘轮廓线条,把主体与背景区分开来,如图例1:黑色的衣服与同色的背景,如果没有逆光将会混为一片。这也是所有逆光的效果图解。.

附件

a64910_s.jpg (17.8 KB)

2011-9-8 08:01

a64910_s.jpg

TOP

二是它能塑造被摄对象的外缘形状、表现出边缘轮廓。见下图例2:被摄体如果没有逆光,凭借它们外缘的刺刺与球体色调可以把它们间相互区分开来,逆光使得它们的边缘形状及轮廓线显得更为突出,不仅很好的表现了它们的质感,也突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了它们的立体感。.

附件

a64911_s.jpg (206.25 KB)

2011-9-8 08:01

a64911_s.jpg

TOP

三是逆光可以有一定透光率的被摄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表现出它们的轮廓、细部特征、质地和剔透感。如图例.

附件

a64912_s.jpg (163.11 KB)

2011-9-8 08:02

a64912_s.jpg

TOP

四是逆光能增强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画面的纵深感。特别是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逆光。由于逆光在空气介质中受雾气或尘埃对光线的反、折射,使我们观察到的景物亮暗、色彩都发生了变化,即前至后景物由暗至亮、色彩饱和度又高变低、色彩由浓变淡、线条由清晰至浑浊的渐变过程,从而形成了空间纵深感,呈现了特定的环境气氛。参见图例4、5。

[ 本帖最后由 sh沙鸥 于 2011-9-8 08:05 编辑 ].

附件

a64942_s.jpg (78.68 KB)

2011-9-8 08:04

图例4,环境气氛

a64942_s.jpg

a64914_s.jpg (82.86 KB)

2011-9-8 08:04

空间纵深感。当然纵深感与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在这里我们指的是强化作用

a64914_s.jpg

TOP

图例6室内人工光人物照片。逆光在人物脸右侧形成较粗的亮线,在视觉上给人以人物脸型变长(瘦),图例中不理想的是逆光波及到人物的鼻尖。


逆光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略为观察人、物、景就会领略到逆光在自然条件下的光线效果,有的摄影者不喜欢逆光,说明他(她)对光线的造型领会得不够或由于滥用逆光所致。

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运用逆光,比如:主体与后景有光线反差或色别差,可以不用,如果逆光角度接近90度或不适宜,那比不用更糟,因为所产生的效果不自然,给人以虚假甚至丑陋的感觉。

逆光所造成的光晕或光环的确很美,但这种美化表现手法不能滥用,要从表现得主体、主题相结合。也要防止镜头眩光造成整个画面在灰雾之中。

另外,软光也可用作逆光(一般逆光都是硬光)。它的亮暗以于主光的对比中确定,主要以视觉效果为依据。对曝光量确定无直接关系。

[ 本帖最后由 sh沙鸥 于 2011-9-8 08:07 编辑 ].

附件

a64939.jpg (241.14 KB)

2011-9-8 08:07

a64939.jpg

TOP

4、底光

也称基本光或基础光。它的作用是(人工光摄影)使最暗的部位有层次的表现、平衡光线反差和造型的光线。它的光位可处于两个地方,一是相机位左右,二是垂直于镜头光轴即顶光位置,一般略靠相机位方向。由于相机位近处有辅助光,现在大都将它置于顶光处,光线柔和最佳。

以上我们探讨了主光、辅助光和逆光,这是摄影造型的三大主要光线。由于底光的特殊性及常用,我们作单独说明。另外,还有背景光、装饰光、效果光、造型光、眼神光、发式光低光等等。我们在下面以表格的形式予以说明。.

TOP

光线的控制


    对光线的控制和选择内容:光线的方向、角度、质量(色温)、性质(软硬)、强度(亮暗)以及分布和平衡关系、阴影、反差等,总的讲,涉及所有参与摄影造型的光线。其目的只有一个:使光线造型完美并与其它摄影造型手段有机结合,完善形象造型的艺术化。

对于光线的控制,主要指人工光摄影用光时,对各种光线加以调整、控制,使之到达完美造型的要求。而在自然光条件下,摄影者对光线的控制手段和能力是很有限的,对光线的需求,主要依靠对自然光线条件的选择,控制只能限于局部、小范围的。

那么,在摄影运用光线中如何控制光线呢?下面我们就分别简单介绍几种对人工光控制和自然光选择与控制方法。

(注:1、色温控制、反差控制已经另文探讨过,阴影控制可见上文。2、人工光摄影用光,在实际运用中容易理解,语言或书面上的,与具体实际运用距离很大)

人工光的控制

用人工光摄影,摄影者对光线的控制有主动性,可以随意调整所有光源的光线,可是调整容易,而控制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比如商品摄影,商品的表现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完成一幅照片,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几天进行光的布置、调整、控制,之中还要经过试拍、调整和控制、再试拍、再调整和控制的反复过程。

1、光线强弱控制。调整灯的输出光功率、调整灯与被摄体的距离(注意光线的照射范围);

2、光束形状(即光线照射范围)的控制。利用灯具配置的四合挡光板、挡光筒(套筒),也可另制各种大小不一的挡光板、黑挡光纸(一般耐高温)对光线进行范围或局部的控制或限制;

3、性质(即软硬)控制。为了是光线柔和,一般可用柔光罩、柔光纱、金属纱网、硫酸纸(耐高温的磨砂白纸)等对光线进行不等范围、不同程度的柔光遮挡,另外也可用反光办法,如灯对向反光伞、白色平面反光等;

4、局部限制。是指上述无法控制的局部光线的,如要控制光束的中间某的部位的光线造成被摄体过亮、光线过硬或阴影等,要用较小、灵活的遮挡光线的挡光物。一般都为自制的类似蝇拍形状、长方圆不一、大小不一、透光率不一(黑的乳白的)的挡光器物,拍摄时需要手持,对光线进行限制;

5、模板。模板的模样有多种,常见有蜂窝状、窗格状、环形水纹状及各种图案状。它对光线的控制,主要是为获得某种特定的图案或光影效果。......

自然光线的控制

对自然光摄影,主要是选择。摄影者可根据自己对主题的表达、主体的表现及所要获得的画面效果去选择适宜的光线条件,我们通过上面对光线的探讨,应该知道如何选择自然光条件。而对自然光控制很有限,只能是局部或小范围的。在拍摄点无法改变光线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对光线的控制:

1、遮挡法。摄影中对无法再选择又无法避开小面积的亮点、色斑,可以用遮挡法控制。比如,人物衣服或前景过亮,用树枝叶制造人为的阴影或前景,降低过亮的面积;

2、隐蔽法。比如被摄体背景有与主体不协调的物体、线条或色彩,在可以虚化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人工前景隐蔽它们;

3、局部补光。局部补光是协调景物反差或强调某具体景物色彩、特点,对近处局部较暗的景物进行补光,降低景物反差。比如逆光或侧光使人物面部反差过大,利用反光板、闪光灯对暗部补光。

4、中灰镜。用渐变灰镜控制部分自然光线。如控制天空与地面景物的反差;还有是灰度级别不用的中灰镜,对自然光进行整体控制。比如拍摄繁华市区的建筑,由于地面上的人、车过多,拍出的画面杂乱,影响对主体的表现。运用灰度级别较高的灰镜,控制光线强度,使相机感光介质获得相应的曝光量的时间延长。让地面上运动体虚化,凸现了主体,强化了艺术效果。电影摄影中也用此法进行白天逆光拍夜景。......

TOP

好贴,学习了。.

TOP

谢谢分享,学习了。.

TOP

还好摄影版还是纯净、和谐的,不像有个别板块硝烟弥漫,剑拔弩张。
这里老师耐心地教,我等菜鸟认真地学。不管天翻地覆,我自闲庭信步。.

TOP

 72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