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谁的青春不负疚?

谁的青春不负疚?

谁的青春不负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谁的青春不负疚?
原创 2016-01-20 喻书琴 ijingjie

点击图片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观影思人生】

人曾予我有恩的情节,我必铭记;我曾予人有恩的情节,我会庆幸;人曾予我有伤的情节,我已痊愈;我曾予人有伤的情节,我存歉疚……是的,如今回想,怨已经平息,恩却还在;伤已经结痂,情却还在,只不过,在十字架的救赎之光中,已被炼净升华为柔软的故人之谊。

文|喻书琴

电影中的负疚:爱情之殇

有人说,谁的青春不疼痛?也有人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还有人说,谁的青春不受伤?但我要探讨的话题是——谁的青春不负疚?

我们会被人伤,于是,知道了什么叫疼痛感;但我们也会伤人,或是有意或是无心,于是,知道了什么叫负疚感;如果,你的心灵还没有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迷失;如果,你还未变得越来越玩世不恭或麻木不仁,如果,你成为了一个开始在上帝面前忏悔的基督徒,那么,回溯前尘往事,你会发现,那种伤人的负疚感并不浅于被人伤的疼痛感。

那天,去看贺岁电影《寻龙诀》,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东方奇幻盗墓故事,却看得我泪流满面。

其实,让我流泪的不是那些高科技大制作的桥段,而是那些讲述青春、爱情、友谊、成长的感悟。正如导演乌尔善接受采访时说,这个电影最打动他的是“每个人物之间的情义,因为对我来说,一个冒险的电影它并不只是一个外部的动作,它一定要进入到内心,就变成了一个心灵的旅程,我们所做的电影其实最终还是在传递人物的情感,他们所有经历的危机其实都跟心灵有关,它才有魅力。”
 
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胡八一、王凯旋、丁思甜这三个年轻人在内蒙大草原相遇,情窦初开的胡八一和王凯旋都喜欢上小丁这个单纯可爱的姑娘。然而,在一次充满狂热破四旧激情的古墓打砸抢行动中,三人身陷囹囫,小丁为了救这两个男孩,毅然舍生取义,牺牲自己。



然而,小丁的死,让这两个男孩埋下深深的羞愧心和负疚感。尤其是王凯旋,无法原谅自己当年没有能力和智慧保护好自己心爱的女孩,没有和她一同受苦受死,没有能兑现对她的那句承诺:“就算是彼岸花开在阴曹地府,我也要为你采回来。”

如果说,电影《寻龙诀》的故事比较特殊,更多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狂潮蛊惑下,他们作为身不由己的沧海一粟,导致的青春悲剧。那么,电影《左耳》的故事中,青春悲剧则因为自身的性格悲剧造成。

在《左耳》中,男主角张漾脚踏两只船,在黎吧啦与蒋皎之间犹豫,虽然,他心里爱的是黎吧啦,可是为了前途,他又需要蒋皎的显赫家境。最为过份的是,他有些玩弄感情,在得到了吧啦最珍贵的处女之身后,又昧着良心,在蒋皎的逼迫下说出了“吧啦,婊子!”这样恶毒的话,直接导致黎吧啦痛苦负气之下精神恍惚,意外遭遇不测。吧啦的死让张漾一直充满负罪感,甚至无法再度去面对爱情和友情。
 
很多人都骂国产青春片胡编滥造,无病呻吟,好走极端,动不动就出现群架、堕胎、跳海、自杀等桥段。但我相信,每个人的青春经历不一样,有的人青春是温暖亮色基调,有的人青春是冷峻暗色基调。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青春经历的单纯平顺而指责他人青春经历的复杂痛楚,并摆出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的架势,那实在太苛刻。

此外,有些人在爱情经历上或许很圆满,没有体会过被人伤的疼痛感或伤人的负疚感,但也许在亲情经历或友情经历上,依然有着深深浅浅的遗憾或隐疾。

鲁迅的负疚:亲情之愧

在鲁迅先生的诸多散文中,有一篇叫《风筝》的忏悔小文。他年轻时对放风筝不屑一顾,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小孩才玩的游戏,“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然而,他某天发现小兄弟居然在偷偷地做一只即将完工的风筝。“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的负疚:友情之悔


说完鲁迅对亲情的负疚,我也想说说我对友情的负疚。回想前半生30年,我算是一个尽量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女子。但在我青春时代,因为自身性格和视野的双重局限,还是伤害过三个男生。一个是我高中时代的同学,一个是身陷牢狱之灾的诗人,一个是我以前读研时的男友。这里篇幅所限,和大家分享一下高中时代那段令我懊悔的往事。

在我高三复读时,认识了一个叫钟育的男孩子,他来自湖南一个贫困的山区,长得不帅,成绩也不好,而且性格非常孤僻,独来独往,坐在教室最后一排。
 
然而,有一日,语文老师居然深情并茂地念起一篇作文,那篇作文实在写得太感人了,我开始还以为是哪位作家写的,万万没想到,竟然出自钟育之手。同学们一向夸我作文好,一听这篇,我就知道他文字比我深刻得多。我只是用技巧写,而他是在用灵魂写。

后来,慢慢知道他没有父母,是个孤儿,住在叔叔婶婶家。这让我对他很是同情,最希望就是他能考上大学,远走高飞。那个年代,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出路吗?

作为女学霸一枚,我真心希望在学业上帮助他。然而,有一天,我值日打扫卫生,扫到我后排的女同学袁云的座位时,看到地上有一张小纸条,便捡了起来,随即,我愣住了。
 
“云:我少时家贫,双亲已逝,在那个大家族中倍受冷眼,尝尽炎凉,我一直觉得自己就像世间的一个多余人……谢谢你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谢谢你从家里给我带的这些苹果……这是我第一次从人世间感受到温暖,就好像黑暗中的一束明光,让我知道生命有限,但情义无价!钟育。”
 
我大吃一惊,袁云是我同一个宿舍的女孩,她气质典雅,待人温柔,不过有些多愁善感,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成绩也不错,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怎么,钟育竟然会——喜欢上她?

我才想起前几日袁云突然在宿舍里一个人默默流泪,最近她似乎也有些神情恍惚的,难道,袁云也——喜欢上了他?
 
我余光一扫,发现袁云抽屉里还有几张纸条,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件极不道德的事——以道德检察官之名,偷看了那几张纸条。至今还记得,其中一张上这样写道:
 
“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谢谢你的一往情深,我发誓终生非卿不娶!无论你考到哪里,请你一定等我!永远忠于你的钟育。”

我虽然也是琼瑶迷,但平生第一次看到现实人物如此热烈表白的“情书”,可真是懵了。先是慌神——这可不是一般的喜欢了,已经上升到爱,不,上升到嫁娶的高度了。随后愤怒——怎么可以?怎么可以?!

那时,我完全体会不到一个亲情和友情缺失的男孩,遇到一丁点爱情也要飞蛾扑火般拥上去,是怎样的处境。我只是觉得不可以——是的,钟育,你可以喜欢她,但你为什么不默默放到心里等到高考完再说呢?你怎么可以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去影响她的学业和心情呢?你现在说这些海誓山盟有什么资格呢?

义愤填膺的打扫完教室,我赶紧把袁云的同桌,也是袁云最好的朋友秀红叫到一边,悄悄问她是否知情。秀红也是大吃一惊,然后,我便委托秀红好好监督一下。几天后,秀红告诉我,袁云现在也开始为情所困,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正义感”,决定要制止他们这种早恋行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我的模糊记忆中,居然忘记了自己究竟出了什么样的下策?是匿名告知了英语老师,导致钟育被叫去谈话了一番?还是私下告诉了宿舍里的其他女友,导致袁云被大家劝说了一番?总之,钟育很快知道了我是始作俑者。

一天,大约是课间时分,他突然走到我面前,很悲愤的对我说:“喻书琴,你出来,我有话跟你说!”

我暗想,他会不会打我一顿?但我还是装出一幅毫无畏惧的样子,跟着他来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他久久不说话,只是看着走廊外面那片油菜花地。
 
“你要说什么就快点说吧!我还要复习呢!”

他霍然转头,眼神悲愤:“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对,是吧?”
 
“我要保护袁云!她是我朋友!”我辩解道。

“你想弄得满城风雨吗?你想把我逼到绝境吗?你太过分了!”

然而,我没有体会到他这句话里的痛楚,反而被这句话里的尖锐所刺伤,我是搬弄是非的女生吗?我是咄咄逼人的女生吗?我不过是希望你英雄气长点,慧剑斩情丝!

“你——真是好心没好报!”我气冲冲地丢下他,转身而去。

从那以后,我和他形同陌路。而袁云本来就是很内秀的女生,大家表面上都似乎回归风平浪静……然而,寒假返校,钟育没有再来,据老师说,他学籍没转过来,又不得不回湖南读书去了。从此,钟育在最后一排坐的那张座位一直空了下去……
 
等高考一放榜,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萧杀感一卸下来,我重新设身处地把这件事前思后想了一遍,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为了高考利益,就应该牺牲个体恋情,这种天经地义的逻辑正确吗?我是否扮演了一个道德审判官的角色?那可是这个男孩在苟延残喘的应试压力下唯一的温情寄托啊!

是的,我伤害了他!然而,然而——我再也找不到他了。

很多年来,无论是看学者刘小枫的书《沉重的肉身》——琼玛在年轻时代痛斥牛虻,导致其投海自杀的忏悔之意,还是看女作家乔·赖特的电影《赎罪》——布里奥妮在年轻时代诬陷罗比,导致罗比和塞西利亚劳燕分飞的负罪之感——都会令我想到钟育,想到这个男孩忧郁而孤寂的身影,想到这个男孩悲愤地看我的眼神,想到这个男孩在最后一排的空座位,于是,我心里会有一种隐隐的痛。觉得年轻时代,总是容易非黑即白,多么不懂得体谅和怜悯……

这么多年了,他在哪里呢?此生,是否有机会再见他一面,向他说一声“对不起?”



放下负疚的心结

《寻龙诀》也好,《左耳》也好,鲁迅也好,我也好,都在探讨如何面对过往的错误,从负疚感中走出来。但那绝不是旁观者一句轻轻松松劝说:“你放下遗忘过往吧!”或“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就可以释怀的。
 
在《寻龙诀》中,胡八一和王凯旋如何放下负疚?当他们为了虎口脱险,不得不砸掉彼岸花时,那个扑朔迷离的“小丁幻象”开始对他们进行控告,胡八一才意识到那并不是真实的小丁,只是他们背负多年的执念。真实的小丁当年之所以甘心为这两个男孩死,不是希望他俩歉疚一生,而是希望他俩能够好好活下去。
 
于是,如梦初醒后,胡八一宁可自己受死,也要救出女友小杨;王凯旋也同样奋不顾身要去救胡八一,都在继承小丁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爱之真谛,这种情义让我,让无数观众落泪。就像小约翰兄说的:“人心是以爱为养料,灵魂是以爱为目标的,在得到爱并对爱学会珍惜之后,我们才能成长。”
 
而在《左耳》中,张漾如何放下负疚?看到张漾在黎吧啦墓地痛苦忏悔的情境,温柔善良的李珥泪流满面,告诉他吧啦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她让我告诉你,她相信你,她永远爱你。”其实,吧啦最后一句话不是说给张漾的,而是说给李珥的——“小耳朵,谢谢你。请代替我,好好幸福。”但李珥为好朋友吧啦第一次,也最后一次做了这个决定,因为她相信这个决定也是吧啦在天之灵愿意看到的。张漾因为得到这两个女孩的原谅而跪下痛哭。这本不是他配得的,一句恩典。
 
此后,他很认真的痛改前非,不再视感情如儿戏,尽量帮助他曾经报复过的许戈,也开始珍惜那个默默关心他的李珥。就像编剧饶雪漫说的:“当他终于放下仇恨,为亲人冲向火海的那刻,才算是真正长大了。”
 
而在我自己真实的故事中,又是如何放下负疚的呢?
 
首先,是请求天父的赦免。圣经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为何要首先向天父认罪?因为当我们伤害他人时,首先是伤害按天父形象所创造的人——有情义、有尊严、有独特价值的灵魂。所以,我知道自己既是蒙恩的罪人,也是蒙爱的儿女。唯有把自己的亏欠带到耶稣基督面前,求祂宝血的赦免与遮盖。因为“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人有福了!”
 
其次,是请求自己的接纳。圣经上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但人心往往骄傲自义,反正像我这种心灵上渴慕纯粹,性格上却又过于激烈的女子,信主后总无法接纳自己会犯错,尤其在青春时代犯了一些现在来看特幼稚特愚蠢的错。

很多时候,我知道天父原谅了我,但我却无法原谅自己;很多时候,我可以原谅他人对我的伤害,却无法原谅自己对他人的伤害;很多时候,习惯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毫无同情和理解的批判,却无法一分为二看到成长的复杂性。

深度自我接纳是需要时间的,在岁月的磨砺中,在对恩典的体会中,我的性情开始慢慢变得圆融平和,也就能越来越深接纳年轻时代的自己。正如《左耳》中唱的:“谁不曾一时轻狂而消沉?谁不曾无意让别人恼恨?谁不曾以为看懂一个人?谁不曾面对自己想否认?和解需要误会的折腾,才算完整。很痛,忍一忍,回忆留给会痛的人,青春的旅途没有红灯,越走越快你也成了过来人……”
 
最后,是请求他人的宽恕。圣经上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时,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在慢慢能接纳自己之后,我开始为我伤害过的那三个男生祷告,希望有生之年能遇到他们,向他们致以我最诚挚的歉意。
 
2015年,由于我大学同班同学的突然去世,这种“世事无常、情义无价”的迫切感越来越强。我这样写道:“人到沧桑中年,经历亲人旧友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自然会更多接纳与怜悯——那些一路坎坷成长的感情经历中,人曾予我有恩的情节,我必铭记;我曾予人有恩的情节,我会庆幸;人曾予我有伤的情节,我已痊愈;我曾予人有伤的情节,我存歉疚……是的,如今回想,怨已经平息,恩却还在;伤已经结痂,情却还在,只不过,在十字架的救赎之光中,已被炼净升华为柔软的故人之谊。”
 
很快,我辗转联系到以前的男友,向他表示正式的歉意。当他回复我说:“谢谢你陪我走过的那一段岁月,谢谢你给我时间让我成长,你的包容善良让我对这个世界拥有信心”的那一刻,我顿时泪流满面;不久后,我又辗转联系上当年入狱的诗人,向他表示诚恳的歉意。当他回复我说:“书琴好,都过去了”的那一刻,我不禁心被恩感,现在唯一没有联系到的,只有高中时代的那个男同学了……
 
当然,在我说到请求当事人的宽恕时,并不是暗示所有基督徒都必须如我这么做。需要因对象、因情势、因信心而异。

当事人收到你真诚的道歉后,一般会有三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拒绝饶恕,就像多年后牛虻冷峻地对待琼玛那样:“让痛心的悔恨吞噬她的灵魂吧!为什么不呢?同情?谁同情过我?”第二种反应是早已遗忘,就像多年后小兄弟漠然地反问鲁迅那样:“还有这样的事吗?”第三种反应是宽恕怜悯,就像我真实故事中的“他们”对我一样;或是“我还记得,但我已经不计较了,所以接受你的道歉……”或是“我更多看到的是你对我的好,而不是你对我的伤……”
 
因为牛虻的拒绝饶恕,琼玛始终未放下心中重负:“我把握不住自己的情感,对亚瑟太痴,不想一想,牛虻根本不是亚瑟,我要是懂得把初恋的伤感留在记忆的想象中,就不会错失自己的幸福。”同样,因为小兄弟的早已遗忘,鲁迅始终未放下心中重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但作为基督徒,我们需要敏锐区分健康的负疚感和病态的负疚感。健康的负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灵报警器”,它会提醒我们在有心或无意犯了错,伤害了别人,不再重蹈覆辙。而病态的负疚感则是一种只为了求自己心安的上瘾情绪,只会让人越陷越深,或是沉溺过往,或是逃避未来,却无法立足当下,陶塑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去爱自己、爱别人。
 
所以,无论你有无向对方道歉,或者道歉后遭遇到第一种或第二种反应,也不要因此过度自责。始终记得,你已经忏悔,已经得到天父的饶恕,已经可以革故鼎新,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请放下过往,从此好好珍惜善待生命中的一切情义,包括借助道歉来表达对对方的情义。正如圣经上所言:“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只是,有时听起那些忧伤而温暖的校园民谣时,我还会惦记起尚没有机会致歉的高中同学钟育,如今,你在他乡还好吗?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