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真相! 世界需要,信仰中更需要

真相! 世界需要,信仰中更需要

真相! 世界需要,信仰中更需要
https://mp.weixin.qq.com/s/8m5Vu3rnTASkCE6EwXyQbw

真相! 世界需要,信仰中更需要

原创: 踽踽前行的李大虾  六百击  今天
正文共计3000字左右
预计阅读时间5min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01- 难以回避的罪恶

2014年,法国,天主教徒,五个孩子的父亲,亚历山大。



他正在因为一件事而寝食难安,因为他发现普利纳特神父又回到了神学院任职。



而普利纳特神父正是萦绕亚历山大二十多年的噩梦。

因为1986年,只有十来岁的亚历山大曾被普利纳特神父猥亵。



刚开始,小亚力山大还自豪地以为自己很特别,神父才会选择他。

可当他问其他小朋友“普利纳特神父有没有亲吻你”时,他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其中一人。

持续的虐待下,亚历山大患上了慢性病,并留下了终生的阴影。



可亚历山大始终不敢向别人倾诉,只是默默藏在心里等着时间来治愈这一切。

但二十多年里,阴影不仅没有散去,反而心底里对普利纳特的愤怒只增不减。

亚历山大心底里一直渴望着公义的彰显。

普利纳特神父到底有没有受到制裁,他有没有被定罪?这些问题一直留在他的心里。



可最近的消息显然让亚历山大失望,甚至愤怒。

为什么他还与小孩接触?

自己怎么还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置身险地而继续沉默?




终于,亚历山大鼓起勇气,选择揭露黑暗......



这是弗朗索瓦.欧容的新作《感谢上帝》,电影根据轰动法国的真实事件改编。

1982年到1991年,一位神父性侵了至少60名儿童。

在冲洗照片的暗房,在圣器收藏室 ,在治疗室中,在教会任何一个黑暗的角落中,他的手一再伸向儿子们的身体,玷污了孩子们的肉体和灵魂。






就这样,有些孩子后来患上了自闭症,有些孩子的信仰被颠覆 ,有些孩子为缓解焦虑走上了吸毒、酗酒的破碎之路,有些人对于父亲、对于妻子的认知出现了混乱和障碍。






更还有人因此而自杀。



这份邪恶是那么的可怕,以至于他们要花二三十年的时间才不再害怕。

压抑愈久,对于正义的渴望也越来越强。



最终,受害者一个又一个纷纷站了出来,顶着各样压力和偏见向全社会承认自己是个娈童犯的受害者。





他们成立了“不再沉默”协会,并建立网站,将自己受害的经历公之于众。

弗朗索瓦.欧容正是被一篇篇触目惊心的文章震惊而创作了《感谢上帝》。

电影重点围绕三个人物展开叙事,刻画了他们从畏惧到愤怒再到勇敢站出来的心路历程。

电影感人至深,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




-02- 忏悔还是惩罚,这是一个问题

这件事对于教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污点,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提醒。

亚历山大受到了普利纳特神父,但他依旧没有放弃信仰,在电影刚开始的自白中,他说“虽然与教会有些不愉快的过结,但和基督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亚历山大的五个孩子也都成长在基督教信仰的环境中。



当他发现普利纳特神父再次回来后,亚历山大并没有立马将这个问题带到世俗法庭上,而是写信给红衣主教巴尔巴林进行投诉。



巴尔巴林也回应了亚历山大,并在信中强烈谴责了普利纳特神父的罪行。

在信的结尾,巴尔巴林向亚历山大问安:愿主的光温暖我们,治愈我们。



作为一个天主教徒,饶恕和救赎应是亚历山大相信和努力的方向,但自己心中的愤怒却是那样的真实。

要饶恕他么,像耶稣赦免自己的罪那样。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亚历山大的心头。



当他要去和见普利纳特神父见面时,他的儿子问他,“你会原谅他么”。

亚历山大说,“不知道,有可能吧”。

这场见面并不顺利,普利纳特神父向他承认了自己的行为,但并没有为自己的罪痛悔,只是将娈童看做让他自己煎熬的病,甚至他都没有向亚历山大请求原谅。



这让亚历山大愤怒、不知所措,最终,红衣主教的助理带着他们一起同颂主祷文结束了这场尴尬的见面。



对于亚历山大,和仇人一起祷告是一种煎熬

亚历山大坐立不安,甚至都无法开口说出那些说了无数遍的主祷文。



见面结束后,亚历山大继续联系巴尔巴林,希望他对普利纳特神父做出惩罚,让他远离孩子。

亚历山大并且他不断祈祷,祈求上帝赐给巴尔巴林勇气,能够站出来和伤及教会的罪恶做斗争。

但教会迟迟未采取行动。

慢慢地,亚历山大发现巴尔巴林最关注的是普利纳特神父是否道歉,这件事有没有得到宽恕。



红衣主教希望以一种和谐、平和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普利纳特神父道歉,亚历山大选择饶恕,然后一起祈祷。

这就是红衣主教希望看到的场景。

可忏悔难道就不需要付出代价么?



不论在心灵还是身体上,如果忏悔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无法真正明白耶稣在十字架上付上的代价。

而虚假和不负责任的忏悔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是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

亚历山大需要的不是普利纳特的忏悔,而是对他的惩罚。

在饶恕之前,需要的是公义的彰显。

教会的立场让亚历山大困惑,他在信中向红衣主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软弱:
我无法忍受这种对他滔天罪行的轻描淡写,我认为对此不应该有任何同情.....

我对真理的追寻有些不安,对公正的寻找很是烦恼,我为自己还在教会之中感到羞耻。


可教会依旧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并告诉亚历山大“也许有点残酷,但普利纳特还会是一名神父”。



亚历山大忍无可忍,选择了向警察局投诉。

随着越来越多受害者站出来,神父性侵的事情越来越发酵,更多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令所有人震惊的是,红衣主教巴尔巴林竟然在很早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普利纳特神父娈童的情况。



这种纵容让人咬牙。

受害者联合在一起,让事件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为的不仅是让普利纳特神父和巴尔巴林受到惩罚,更为了谴责那些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没做的沉默者。

因为这些沉默对于弱小的孩子都是一种背叛!





-03- 正视愤怒

我从不否认救赎和饶恕的力量。

但我坚决反对虚伪的饶恕和儒家般的沉默。

耶稣为了拯救世人而定死在十字架上,他是我们效法的对象。

但我们不是耶稣,我们不是神,我们没有饶恕的能力和权柄。

当耶稣定在十字架上痛苦不已时却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

我们会被这种爱感动和震撼。

但若一个人得罪了另一个人,那个人明明很生气,却强忍着怒气说“赦免他吧,他所做的他自己不知道”。

我想这种饶恕里的傲慢一定会伤害对方,引起对方极大的反感。

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会常常让人反感的原因。

因为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看做是神,明明很愤怒、明明没有爱,却还将爱、饶恕挂在口边。

结果,在很多人眼中,我们成为了披着羊皮的狼,成为了最大的虚伪者。

李沧东的《密阳》中,李申爱丧父丧子,明明已经痛得没有了知觉,却还在“效法”耶稣去饶恕自己的仇人。




当仇人很平静地说,“我在监狱中也接受了上帝的福音,每天忏悔,我觉得上帝已经赦免了我的罪”。



这让李申爱当场奔溃,“在我原谅你之前,凭什么上帝可以原谅你!”



这种信仰中的自欺让我们警醒,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爱、去饶恕,那就诚实地面对。

如果我们硬着头皮去操练,那也千万不要把居高临下的词语挂在口边。

如果我们不是圣人,那也不要把自己圣人化、偶像化,做一个独身主义的神父。

比起李申爱、普利纳特、巴尔巴林,亚历山大的信仰状态更加正常。

他知道要饶恕,但没有饶恕的力量,那就保持愤怒,保持灵魂深处对于正义和善良的追求。



《圣经》中说对人要凭爱心讲诚实话,这个教导首先针对的应该是自己。

如果对自己都不诚实,那谈何对别人诚实。

明明不信,那就承认。

明明不爱,那就承认。

明明愤怒,那就承认。



只有在这种真实中才能认识自己的罪,才知道自己的无力,也才能真正能看到救赎和信仰的价值。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虚伪文化中的中国基督徒,我们要问:

忍气吞声容易,还是真实表达愤怒容易?

虚伪饶恕容易,还是诚实面对破口容易?

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基督徒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最虚有其表的关系。

因为我们的信仰只有理念,没有血肉。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