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犚弧⑽矣腥个问题是关于教会的请你解答。新旧约记载除了道成肉身的耶稣用过「祝福」,马太福音14章19节;26 章26节;马可福音:10章16节;14章22节之外,上帝均用「赐福」,为什么大部份德高望重资深的上帝的仆人在祷告或证道中均用「上帝祝福」呢?究竟错,还是对?可以通用吗?
牐牬穑何蚁胝馐恰腹咝浴购汀该挥芯跷颉沟奈侍猓而不是故意,或者在差错中间,在灵里面真正信仰的错误的问题。因为这一句话如果用英文来说,「祝福」跟「赐福」是同一个字 Bless,to bless,Ibless you.God bless you.「我们为你道贺,福气临到你」,就是这个意思。
牐犇敲凑饩浠埃甚至人用在神的身上,We blessed God.「我们赐福给上帝」,你说「不能嘛。」「我们祝福给上帝」,不是,这是我们感谢,把那恩福的源头带来,我们承认,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如果是用希腊文,是用希伯来文、用英文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到了中文就变成一个问题了,因为「祝」不是源头,「赐」是源头,你明白吗?所以「我但愿你领受福气」,这叫作「祝福」。上帝是源头,他就把福气赐给你,这个是「赐福」。如果你说「上帝祝福你」,这语病是有的,因为这个字在中文上,它变成不是源头了,变成有一个愿望,使另外一个源头把福气归向你,所以这个是「习惯」和「语病」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觉悟到,有人提醒,那我们就应当慢慢求主给我们力量改正过来。不过「惯性」产生的「惰性」,产生的不容易改的那种情形是常常有的。所以我们有许多的事情,因为一次用惯了,先入为主,以后呢?就很难更改了。比如说,「求主给唐牧师今天可以把上帝的话释放出来。他正在释放你的话,你的能力在他身上。」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语病,因为这个是从英文把它硬性翻译,错误的词句。
牐犛⑽氖莟o deliever the message.「Deliever 」到底什么意思呢?如果Ideliever you out from the prison,「我把你从监牢领出来」,这个是「释放」是不是呢?deliever the milk,你就是「把牛奶送来」的意思,deliever。Ideliever the message,我送来这个信息,送来这个消息给你。但是现在,因为to deliever a prisoner,释放囚犯,把它讲成上帝的道的时候,就「释放上帝的话」、「释放神的话语」。我问你,你可不可以说「释放」牛奶呢?牛奶很难「释放」,对不对?所以你说「我要释放牛奶给你」,你马上听了不对了,但是因为慢慢习惯了,而且是属灵的人讲的,结果就有一种权威形像支持他所讲的,以为是必然对的事情,这个是毛病。所以越有恩赐的人,越要谨慎用词。越有权威形像的人,越有影响力;而越有影响力,应当越谨慎在主的面前,以致于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或者很难改的那些令人先入为主的错误,那以后一错就几十年,改不来。
牐犉涫涤泄赜凇甘头派系鄣幕啊故遣欢缘模我在二十五年前,差不多三十年在台湾已经讲了,到现在还有的人一直「释放」,一直「释放」。那么,好象如果他不「释放」,上帝的道就闷死了,他就把上帝的话「释放」出来才有得自由。上帝的道从来不受捆绑,大家说「上帝的道从来不受捆绑。」所以没有人能释放上帝的话,大家说「没有人能释放上帝的话。」
牐牐你看,迟到了就走到前面来,大家都看他一下。那么,如果前面有四十个位子,就有四十个人变成打岔我们的注意力。所以请招待员注意,迟到就请他坐在后面,不要再向前了,刚才我讲的话,你们再不听,下个礼拜前面空,我就不回答问题,好不好?这个叫作「公义的对待」。)
牐牶茫继续讲下去。所以你说「人释放上帝的话」,不如你转过来说,「是上帝的话释放我们」;因为「上帝的话释放我们」是根据圣经的。「你们要晓得真理,真理就什么?」 ----「使你们得以自由」嘛(参:约翰福音:8章32节),所以是真理释放人,不是人释放真理,没有人可以释放真理。
牐犇敲矗你说「你的话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参:诗篇:119篇130节),这个一「解开」不是「释放」吗?不是的;这个「解开」是「奥秘的开解」,而不是「捆绑的释放」,所以「释放」的这个动词的背后就是「受捆绑」的那种状况,你明白吗?但是「解开」不是的,这个「解开」是指那个奥秘,解开这个谜,解开神的心意,是神的主权隐藏的奥秘。所以福音是历世历代隐藏的奥秘,在基督的时候就向我们解明出来了(参:歌罗西书:1章26节),所以神是启示者。「启示」这个字就是「解开这个幕和遮盖使我们看清楚原先里面隐藏的是什么」,这个apokalupto 希腊文,apokalupsis 这个就是「解开」的意思。
牐犓以「这个」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里面到底是一杯水呢?或者一只老鼠呢?你不知道,对不对?因为什么?完全被杯盖封得紧紧的,而且是用不透明的物质做这个容具的,所以你没办法知道是什么?所以你要不要看?我给你看,来来来....,一、二、三,打开的时候,这个「打开」就叫作apokalupto ,这个就叫作「启示」。所以启示就是「打开布幕使你看到原先的东西」,这个叫作启示。所以没有一个人可以释放上帝的话语。
牐犇敲矗照样,「祝福」、「赐福」问题,如果谨慎一点就好了;但是不要因为你的牧师已经习惯用祝福,你就认为他是异端,是不明白真理,是不小心,是顽固不化....,不要那样快。你劝过他没有?如果你可以告诉他,「牧师,我认为祝福跟赐福有不同的地方,可不可以我们讨论一下?」你如果能够当作一个正在追求真理的人问长辈的话,可能上帝借着你的问题提醒他,使他有一种觉悟,然后他就在无形之中就得到一些新的启发那就更好了。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是如此,很多年轻人懂一点就骄傲得不得了,好象「你懂一大堆,有什么厉害,这一点你都不懂,我就来弄你,我就比你厉害!」这个态度是不大好的。所以我们学习怎样对人有益处,怎样造就人,怎样成为别人的祝福,那么你自己就应当有一个谦卑的态度来做这个事情。
牐牰、主日对上帝敬拜的用词,究竟「主日礼拜」,或者「主日崇拜」?
牐牬穑骸钢魅粘绨荨故恰冈谥魅沼幸桓龀绨荨埂!钢魅粘绨荨挂膊灰欢ㄊ嵌缘模因为「主日崇拜」有一点像「偶像崇拜」,那「偶像崇拜」是拜「偶像」,「主日崇拜」是拜「主日」,也不一定对,对不对?如果「主日崇拜会」,那个就比较好了;「主日学校」,那就比较好了。因为「崇拜」是一个动词嘛!主日崇拜,那是什么意思呢?在主日去崇拜,那去崇拜worship 英文是可以当作名词,Sunday Worship 是可以当作名词,或者Sunday Worship Service 「崇拜的聚会」那就更好了,这些都是关于词句准确用法的事情。
牐牎复示涞淖既酚梅ā棺钕忍岢隼吹氖撬崭窭底(Socrate,469-399B.C.);苏格拉底说「你要对定义有很准确的了解和用法,然后你选的时候,选最能表达意义的词汇来把你的意义表达出来。」所以我这一方面从苏格拉底是学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了。
牐牭搅私代哲学里面有一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哲学家,叫作斯宾诺沙(Benedict de Spinoza,1632-1677)他讲一句话,他讲「所有的辩论常常是由于两个正在辩论的人用同一个名词,而两个人对那个名词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争得死去活来,面红耳赤,为这个字争得不得了,「不是这样,是这样!」原来两个人的看法对那个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牐犎绻你研究哲学更深的话,你会发现,在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书里面,所有的essence (本质、本体),就是在斯宾诺沙所有的的书里面的substance,所以这两个人是用了不同名词表达他们要表达的事情。所以所有康德的 essence 就是斯宾诺沙的substance,而所有斯宾诺沙的substance 就是康德的essence。所以这样,你每次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要知道他是康德,所以读这个字它的意思是这样的。读别人的时候,它的意思是那样的,免得就变成张冠李戴,结果同一个名词变成很多意思出来了。
牐犇忝翘ㄍ逵幸槐臼槭欠译过来的书,而这些翻译的人又不明白圣经,又不大懂哲学,又更明白神学,所以翻译了一句话我笑到肚子痛,你要不要我告诉你他怎么翻译?他说「圣保禄说(意思就是圣保罗说),结婚总比被火烧死更好。」「结婚总比被火烧死更好。」原来他要翻译的是什么?「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哥林多前书:7章9节),你懂吗?所以如果你像火烧「哇!」很想结婚,就结婚吧!免得你乱来一场。所以「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他把它翻译成什么呢?「结婚总比被火烧死更好。」我看了那本书,心想「这种人翻译这样的东西,保罗在天上一定摇摇头说“你误会我太厉害了!”」就把保罗的名誉弄坏了。所以很多人不懂神学翻译的时候是很不好了。
牐犝庖淮卧诩隆坡研讨大会,吴鲲生弟兄就说「如果能够把它整理印成书会对很多教会很有帮助,因为这些题目和讲的人都是很好的,很可惜。」我们很同意,但是把它整理出来就要花很大的功夫的,对不对呢?原来在吉隆坡有几个英文教会的青年人,都是很出名的人,他们也发现了,他说这些都要翻译成英文,因为他们在英文教会从来没有好好知道说,基督教信仰可以挑战「基因工程」,可以挑战「进化论」,挑战「无神论」,挑战这些世界的经济大势,科技的其它的事情,「这样好的聚会!」所以他们就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自己组织;组织了以后他们就决定要把它全部翻译英文,然后供应吉隆坡的需要。前天晚上就整团的人来跟我谈话,我第一句,「How dare!How dare are you.You are so courageous to translate those great things.」你们年轻人这么勇敢,他们不好意思。原来这些神学名词、哲学名词、科学名词、这些文化名词,这些都不是很简单的。
牐犛幸桓鲇⑽睦鲜κ墙檀笱У模他说,「很简单嘛,叫神学生一个人翻译一面,就把一本神学词典一下子翻译成印尼文。」我说「是吗?」「是嘛!一个人一面,就大家翻译,下个月来!交来。」我说「那你先翻好了。」我就给他一本很难的翻。翻了,结果两个礼拜他回来,他说,「我扒到我的头差不多要破了,怎么翻?那些字都是平常不用的。」所以,你才知道,连你都不容易,不要说那些学生。除非你要随便做,只要有做就要人称赞,你就可以糊哩胡涂的做了。你真正要做,词句的正确,定义的了解,每一个时代不同的概念你都要去研究,那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同一个名词,在不同国家的用法是不一样的,在不同文化用法是不一样的,在不同地区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时代更是不一样。
牐牨热缢担日本的「霸」是好事情,中国的「霸」是坏事情。「楚霸王」是不太好的;这「霸王」、「霸全国」是不大好的,「霸」就表示不讲道理;但是在日本,「霸」是表示真正成功,有雄纠纠,气昂昂,真正达到成功。同一个字,不同用法。所以翻译圣经这是很艰苦,很伟大的。
牐犇阒道我们中文和合译本的圣经,平均一节用多少时间,谁知道?我们现在用的这和合译本,这是很旧了,因为这是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印出来了,所以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了。这一百年中国文字、中国语言,中国语法、文法已经有变化多少了,但那个时候,和合译本面世是基督教走在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面的二十八年。所以到了胡适讲「要讲白话,用白话」的时候,他是太迟了,因为基督徒早他二十八年就决定翻译成最好的白话文。那个时候基督教是在文化前头,现在呢?我们在文化的后头,只懂得在礼拜堂「啊....,啊....」,但是不懂得现在的文化变到什么地步。
牐牶茫我告诉你,中国圣经和合译本圣经比任何一本用的时间更多,九十个多个专家,用二十八年才翻译成功。结果把他们工作日,工作总合,再平分的时候,每一节是十一个小时。你说「这样笨,英文这么差?查字典也不用那么久才翻译出来。」其实不是这样,因为好的翻译可以千古造育人群;不好的翻译呢?贻笑大方,就是说「结婚总比被火烧死更好」那样又好气,又好笑。我很想把他抓来,扭他一把「你在写什么?重头来!」就是这个意思。
牐牭搅硕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诠释学」就开始发展出来了Hermeneutics,你们知道Hermeneutics 吗?Hermeneutics 这个字是从希腊文Hermes 来的,而Hermes 是奥林帕斯(Olympus)山上神话里面的一个神,这个神是带信息的,好象邮差一样,是朱庇特(Jupiter)的信差神,是传信息,把信件差到各地方去的。所以他讲的时候就把朱庇特;众神之王的意思表达出来。所以 Hermes 就变成Hermeneutics,就变成解经,变成诠释学;在哲学里面叫作「诠释学」,在基督教里面叫作解经学,Hermeneutica 就是解释学。
牐犇悄阒道希腊有一个神,这个神戴着一个帽子,这个帽子有两个翅膀,你们看过吗?他跑的时候很轻快;跑的时候,脚后面也有两个翅膀,所以这个就是带信息,传喜信的那个神叫作 Hermes,他有四个翅膀,两个在头上,两个在脚上,到处飞。世界上最好的复制品、雕刻,一个是在美国的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在华盛顿,另外一个在雅加达的街头,有一个Hermes 飞在那边,很美丽,都是很好的。不过不同的地方,那个下面是一个人头,这个下面改成一个地球,原来是人头。那个人是谁呢?那这个人就是风神,所以他吹风,两边饱饱的,风一吹上来的时候,Hermes 在上面的时候,就在风的气流的上面;不是「风流」,是「气流」,一讲「风流」你就弄错了,就有别的意思了,用词不准确,在气流的上面。
牐犓以那个真正把它雕刻的文艺复兴的艺术家,把它雕成整个身体的重量刚好在一点上面,所以另外一个腿是向前,向后,刚好一点,那一点就在风的气流的上面。这样,风就在飞。啊,如果研究艺术也很有兴趣的事情,对不对?好了,一个问题变成答了七、八个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跟你们讲「基督教信仰与艺术」好不好啊?「基督教信仰与音乐」、「基督教信仰与民俗」,有很多题目,我们是研究不完的。这个是只有文化使命这种观念的神学家才带出这个信息来,多数基督徒是只有福音使命,传福音、救灵魂....,很好。但是,你没有文化使命,你就无从着手,没有办法把人的心意夺回归向上帝,把撒但所筑的营垒把它打破,这是很不同的事情。
牐犎、路加福音:9章35节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耶稣生为圣子,有「被拣选」,或者「需要被拣选」的可能性吗?
牐牬穑耗闼怠讣热皇鞘プ樱为什么还需要被拣选呢?」这个人是很有头脑的人,我不是说别人没有头脑,我是说你很有头脑。那么上帝有别的选择吗?
牐犎绻你注意,巴特(Karl Barth,1886-1968),听过这个名字吗?巴特是姓「巴」的很特别,叫作巴特。巴特他说「基督是唯一被拣选的,也是唯一被弃绝的;因为他被拣选,所以在他里面所有的人都要被拣选;因为他被弃绝,所以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上帝说,我丢弃你,他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参:马太福音:27章46节)。」当然我不是要你一定要接受巴特的神学,因为巴特的神学里面有一些很重要的基本性的漏洞,今天我不是教神学,所以我就不给你很详细的跟你谈这些事情。
牐犇敲矗「看哪!我所拣选的。」这个「拣选」的意思是什么?表示「神是有绝对主权」的,你要从这里看。所以连上帝的救恩,他用谁作救主都是用他的主权来决定的。那么圣子就站在一个「被差遣」的地位,完全顺服他,他就变成美德之因,变成顺从的根基。而基督对圣父的顺从,就变成一切灵性真正的基础。圣子对圣父的这种顺从就成为我们所有信徒真正的榜样。所以希伯来书第五章(我们现在还没有讲到那边),第九节、第十节,「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所以这样,基督的顺从就保证了我们的顺从会被上帝悦纳的一个真正的原因。所以我们的顺从是归到基督对神的顺从里面。所以神就透过基督的顺从来接受我们的顺从。这样,基督顺从的果效就临到我们的身上,而我们就因为顺从基督,在基督顺从圣父的面前,我们领受了神的称义,就是这样。而这个不是指永远得救的根基,意思是「根基是永远」的,就是「我们在这里得到一个永永远远的盼望,永永远远的根基,我们因为他可以得着拯救」,是这个意思。
牐犇敲矗上帝有没有别的选择呢?上帝不需要有别的选择,也不需要告诉你有别的选择。上帝说「我拣选耶稣基督,你就要接受上帝拣选的耶稣基督。」因为如果上帝不用基督,会不会拯救人呢?上帝的权能不一定要受某一种方式所捆绑,对不对呢?因为他是全能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全能的,不受某一个方式所捆绑,我们就转过来说「既然他用这个方式,就表示其它的方式他就无能,他就一定用这个方式,否则他就没有别的方式的能力,或者没有别的方式的选择的机会」,不是!神的主权是绝对在他的智能中间一同运作的;而神的智能的运作一定不可能有错误的,这个也是他的主权,也是他的权能,也是他的智能,全部揉在一起。所以,这样,神既然这样定,而基督既然这样顺从,他就是蒙拣选的,上帝就用主权拣选了他。这样,圣父怎样差遣他(基督),他(基督)也照样差遣我们。所以耶稣基督说「父怎样差遣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参:约翰福音:20章21节)。因为基督是蒙拣选的,所以耶稣基督对门徒说,「不是你们拣选我,是我拣选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使你们的果子可以常存」(参:约翰福音:15章16节)约翰福音第十五章十六节,就是这个意思。
牐燶r
那么,「看哪!我所拣选的,我所扶持的。」这一句话其实曾经在哪里讲出来的呢?是在以赛亚书第四十二章很清楚的讲出来,那是圣父对圣子的称许,对圣徒的鉴赏,很清楚的一个记录。「看哪!我所拣选的,我所喜悦的,他不灰心,他不丧胆,他不扬声,他不使街上听见他自己的声音」(参:以赛亚书:42章1-4节)。他对己,对神、对事工、对困境都是用绝对积极的方式,he never be disappionted,「他从来不灰心,从来不失望,从来不丧胆,直到.. ..」,就表示一定要的,他意志坚定到一个地步----公理行在地上,众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那么,讲这句话的时候,就是指基督的蒙召,蒙拣选对父的顺服,从工作的执着,对神旨意遵行的决心这是我们的榜样。那么对别人呢?「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还有什么呢?「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所以他的个性,对神、对人、对己、对事工,都永远是 positive,这是很伟大的。如果单单讲那一节,那一段,可能我们要用一、两个钟头的时间来讲。
牐犃、哥林多前书:6章3节「岂不知道我们要审判天使么?」这节经文要怎么解?
牐牬穑黑馈N以诘谝徽隆⒌诙章讲「天使论」的时候,有没有提过啊?有来的举手?啊,其它人不知道在哪里!
牐犖颐窃被造的时候是天使高还是比天使低?低。低怎么审判天使?你不要给我吓了就吓死了,我眼睛大一点你就动摇了,你怎么会为主而死?
牐牶茫我再问,我们原先被造的时候比天使高还是比天使低?比天使低。为什么呢?因为他造我们,使我们比天使微小一点,所以原来是这样的。那么,等到我们承受救恩之后,我们是不是和天使同等地位?啊?我们比天使高。为什么呢?因为他成为「为承受救恩的人服役的灵」(参:希伯来书1章14节)。所以他是仆人,我们是儿子。在家里儿子大?或是仆人大?我不是讲年龄,年龄常常仆人大。「位份」是儿子大,对不对?所以他就要服役我们了。
牐犝庋,当我们在受造自然地位的里面的时候,我们血肉的身体使我们受捆在这个有时、有空的范围里面,时空的界线里面。但我们里面有一个永恒的灵,就是上帝把「永远」放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有神的形象样式。那么,到底撒但有没有形象样式呢?有没有神的形象样式?圣经没有讲,但是撒但到底有没有自由可以去犯罪呢?有。因为犯罪一定不是受逼的嘛!犯罪一定是有自由的嘛。所以撒但有自由性;撒但有永恒性;撒但有敬拜性;撒但有为神做工、明白上帝、遵行上帝旨意的思想性,这些东西都是神形象样式的一些内容和一些记号,所以我相信撒但是有上帝的形象样式的。它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它直接被造在永恒的状况中间,我们被造在暂时的状况中间,再加上永恒的本质放在我们的里面,所以我们有永恒性,天使也有永恒性。那天使背叛之后变成撒但,所以这个叫作什么?----「堕落的天使」,又叫作「不守本位的天使」(参:犹大书:6节)。那不守本位的天使要怎么样?要受审判,而那个时候谁审判天使?我们与主一同审判天使。所以,保罗就在哥林多前书第六章第三节说「岂不知道你们要审判天使么?」表示在永恒中间我们与基督同有一个「审判者」的位分。我们与基督一同作王,有「治理者」的位分,而那个时候堕落的撒但,堕落的天使,要在我们的审判的权柄之下。
牐犇敲矗这一段的圣经还有一件事情你要思想的,就是我们既然可以审判天使,就表示我们与神的儿子有同样一种坐宝座治理的权柄,它就在我们的下面了。但撒但没有得救的可能,因为不救拔天使,只救拔什么?----亚伯拉罕的后裔(参:希伯来书:2章16节)。保罗讲这句话是为什么?因为哥林多教会里面两个基督徒自己不要解决基督徒发生的纠纷的事情,就把这个事情带到外邦的审判官那里去,所以保罗感觉不对了,「为什么你不要在教会里面叫长老,照着圣经的方法自己来处理你们的纠纷,要带到外面的审判官那里去呢?」「你们为什么要让外邦人,不得救的人,来审判你们的案件呢?岂不知你们要审判天使吗?你这样高的位分,为什么要让那样低的人审判?」所以这句话就引起了有一些福音派的人说,「基督徒不可以告别人,基督徒不可以上法院,基督徒有什么事情叫教会解决,所以不可以告到外面前。」对不对?对?不对?可以吗?基督徒吵架可以告到外面去?
牐犎绻你是基督徒,跟非基督徒有问题,你说「基督徒算了,忍耐啦,要有爱心。」不!你可以告他。你说「我从来没有听到这样凶的传道人,平常的传道人就是忍气吞声,「主耶稣爱你」,忍耐了以后「伸冤在上帝」,是不是呢?不是。你根据什么?「唐牧师,每次讲道不一样----另类传道。」我真是「另类传道」我告诉你,因为圣经有很多「另类」亮光,很多平常的传道人看不懂。保罗说,「我要上告于该撒」(参:使徒行传:25章11节),有没有啊?保罗说的,「我要上告于该撒」,表示什么?他是罗马公民,在罗马法律之下违背的人,他有权柄告他。所以,这样,就表示基督徒的自由不可以因为我们是很属灵的人就什么都放弃了;如果他们因为你是基督徒,故意欺负你,故意捉弄你,故意敲诈你,故意来侮辱你,你就应当在同样一个普遍恩惠,所谓的普遍恩惠就是 Common Grace;上帝赐下法律公义观念不是单单给基督徒的,非基督徒也有的。所以中国也有一些公义观念的「包公」,对不对呢?什么意思呢?这个是普遍启示,普遍恩惠。所以如果他不信主,他又故意欺负你是基督徒,告他。这是我们作公民、国民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当有的权利。这样,人家才可以知道基督徒不可以随便欺负。
牐犎绻「我不要告呢?」可以,你不告是你的自由。我是说基督徒的自由不可以随便受人轻看、捆绑、侮辱、剥夺,你有自由。你不要告,很好。你要告也错没有错。人家告,你不可以骂他「不属灵,不爱主」。因为保罗说「我要上告该撒」,保罗就不属灵,不爱主啰?不是这样解释。所以读圣经,要读出一个总原则,不要读一句就绑人家,你懂吗?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牐犉摺ⅰ甘紫鹊娜搜堑背闪擞辛榈幕钊恕D┖蟮难堑背闪私腥嘶畹牧椤梗ǜ缌侄嗲笆椋15章45节)这一段经文是会所Life giving spirit,s 是小写的,圣灵论的主要根据,他们藉此说,「圣灵就是耶稣」。可以对照上下文,此经节似乎是指向每一个基督徒,到底要怎么样解释才正确?
牐牬穑耗闼讲的可能是「恢复版」的圣经,是吗?是聚会所李常受的看法。
牐犂畛J苡幸桓鲎羁膳碌囊於耍就是「以后我们变成与神同等,与神合而为一,所以我们就变成神了」,所以叫作「神人」,而那个时候,我们就变成和神结合在一起。所以当这种观念演化到最可怕的地步,他们认为李常受已经差不多已经到了那个地步,甚至中国大陆「呼喊派」的人,有人祷告「奉圣父、圣子、圣灵与李常受的名。阿们。」已经归到神那里去了。这是大大的亵渎!我从来没有称过一次李常受弟兄,因为他的教训跟圣经的教教训,太过远了,不但是量的差别是 quilitative difference (质别)。所以他在某一本书里面提到,「耶稣基督既然有罪身,他就应当被钉在十字架上,因为罪要受对付。」这是很不对的看法。
牐犜谝痪帕八、六九年的时候,在香港,李常受说「耶稣是被造的」。所以因为他讲「耶稣被造论」引起了聚会所天文台道大大的分裂,以后在香港两个最重要的聚会所领袖,一个叫作魏光禧,一个叫作陈则信。魏光禧就走李常受的路;陈则信认为,「这个不对,怎么可以耶稣是被造的,那我们敬拜一个被造的,我们是不是拜偶像?这不可以的。」那个时候,他就起来反对,反对的时候,吵到变成打架,打架到警察跑到聚会所里面去帮忙解决纠纷的问题。就在最严重的时期的时候,一九七0年,我在这里讲了两百二十六次,台湾二十几个城市,我飞到香港去。飞到香港去,二十六天讲六十五次,那时候我三十岁,比现在英俊年轻得多。那我讲了六十五次,最后一次就是很大的一个布道会,在九龙窝打老道庵肃堂,到四层楼上面挤满了人,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五是青年人。那个时候,陈则信,就是聚会所的香港的最大的头头,他来,风湿,结果没有位子坐,走走走....,第四层楼找到一个位子坐。他听完了他对人家说「我现在知道了,在公会里面,在宗派里面,也有神真正的仆人。」所以他就宣布,他不要再跟他们吵,他就离开李常受那一派;他就开始跟许多的宗派和好,也打交道了。后来他派两个人来跟我谈话,我说「不能,我没有时间,第二天我要走了」,结果我就飞到别的地方去了,就回到印尼去了。后来到了旧金山的时候,才有机会再见到他,这个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牐犓以你看,这个地方,「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life giving spirit,这个是表示什么呢?表示亚当是有神给他被造的灵,而耶稣基督就变成一个真正使人活的灵。耶稣基督其实本身就是灵界里面的最高的三位格之一,圣父、圣子、圣灵,而圣子到地上来的时候,是灵来到地上变成肉身,对不对呢?这个变成又是神又是人的,然后,圣父再把无限的灵浇灌在他身上,所以使徒第十章三十八节说「上帝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所以这样,耶稣基督本来是灵,后来成为肉身的时候,道成肉身变成神人二性的基督,再加上圣灵在他的身上,所以圣灵是与他同在。如果你注意看全本圣经的总原则,从以赛亚书一直到路加福音第四章,一直到全本圣经其它地方,耶稣基督是被圣灵充满的「人」,而他本身是道成了肉身的人,而道成肉身的时候,这个道还是以「灵」的身份存在着,所以他又是神,又是人;又是灵又是肉体,再圣灵与他同在。所以你不能说,「耶稣就变成圣灵。」
牐犇敲矗李常受在一九八九年在洛杉矶十天的聚会,那个时候他大概八十多岁了,还有气力每天讲六个钟头,一共讲了十天。厉害不厉害?八十多岁了,后来印了一本书出来,《基督徒的成长》,大概是那个意思,里面有一段话,我看了我吓死了,他怎么讲?「上帝本来是生的,后来就熟了。」生的上帝好象鸡蛋煮熟了一样,现在已经是熟的上帝。那么「生的上帝」是什么上帝? ----还没有经过道成肉身死之复活,那个上帝是生的上帝。借着道成肉身死之复活,就变成一个三一熟的上帝,那就变成「那个灵」,所以他就用圣经了。所以他把约翰福音第七章,耶稣基督末后之日站起来大声呼喊,说「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有没有啊?接下去,约翰怎么讲呢?「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参:约翰福音:7 章39节),他说原文becaus that Spirit was not yet.意思就是说,「那个灵还没有成功」。was not yet.不存在,等到圣灵成功的时候,也就是三一真神经过死而复活而变成熟了的一个灵。
牐犇钦庋,我就对他们几个大头辩论,那时候来的人,有一个纽约来的,一个克里夫兰来的,还有一个美国人,还有一个台湾的,还有一个香港的,在印尼我跟他们辩论的时候,我说That kind of idea makes your theology similar to the theology of process,process theology.这是「过程神学」的观念。哇!后来那个美国人气得不得了,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年纪很大,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我讲这些话以后,他就说,「You never criticize Witness Lee!」你不可以批评李常受。我说「Why?」为什么?他说「 If you have not read through all his books ,every sentence you should not criticize him.」如果你没有读完他每一本书,每一个字,你不可以批评他。好不好啊?很有道理啊,先读完才批评,对不对?
牐犖宜怠竢idiculous 」,我说「Please do not put me into your trap.」你不要把我放在你的那个陷阱里面,「That is too childish.」我根本不接受你,too naive。「Now Ichangellge you. 」我说。那个美国人吓了一跳,他没有想到亚洲人有这样凶的,有这样严格的。我说「If somebody tell you God is not a spirit,can you start to criticize?Or you should read all through his books then start to criticize?」如果有人对你说「上帝不是灵,是物质,那么,你到底要不要读完他所有的书才可以批评呢?」他不能回答。所以我说「不要捉弄我,你不要吓我。」我这个人从小就给人家吓惯了,现在我不吓你就好了,我告诉你,你还要吓我,我吓不倒的。如果神的道真正在你心中有坚固的根基,你怎么讲都没办法讲过的。所以他们后来对我说「我们没有想到你思想那么严谨,也没有想到你的理性是那样的应用,你的逻辑那么强。」我也不爱听这些话,我早就知道,还要你讲?
牐牭诙天,他们就叫人打电话给我。「唐牧师,可以不可以我们来辩论一天?」我说no time for you.没有时间,保罗说,不要跟那些人辩论(参:提摩太后书:2章23节;提多书:3章9节),没有意思。如果你真正要辩论,根本这些问题不是你们的,是李常受的,你叫李常受来跟我辩论,我去请三千个人来,他一句,我一句,看看怎么辩论?所以不要开玩笑,你们如果没有打好根基,灵恩派来就这样,李常受来就那样,什么来就....,你像神精病一样,被异教之风吹动飘来飘去(参:以弗所书:4 章14节)。所以我告诉你,我不是年轻人了,我这样来继续不断来建立你们的根基,你们应当appreciate,把这些机会好好爱护,你们千万不要以为你来是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你来帮助我们,我们不需要。如果你感到你是来帮助我的工作,不必来。如果我们大家一同来思想,一同来建立一群真正爱圣经的人的话,你来,好不好?
牐燨.K.?那这些问题都已经答了,还有没有一些问题已经写了,有没有?有没有问题已经写了的。如果没有,那我们今天就答到这个地方,接下去,我们就要查经,所以请(王)裕一弟兄上来给我们带领一些的诗歌。还有一张是吗?刚才问的时候,为什么静静的?
牐犗赂隼癜菸颐蔷突褂幸淮谓獯鹞侍猓就是上一次的那个还没有答完,好不好?下个礼拜还有一次解答问题。
牐犖腋嫠吣悖不是。我一生一世事奉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后问题,就是keep the quality first,then the quantity will come up ,如果你不先保持本质,一开始你就放松为了追求量的话,以后就没有办法收拾了,这是一件教会里很可怕的事情。质的持守,是一个很基础性的方法论;质的持守,使教会不走偏路线,能够长期持守神的道的根基,所以希伯来书讲「持守」、「持守」....,也是一而再,再而三。不但我们要郑重神的话语,我们要把神的话当作宝贵,把神借着他的话,圣灵给我们的感动,当作应当接受,用温柔的心去领受所栽重的道。不但如此,已经有的你要持守它,这样你才不会偏差离开上帝原先的旨意。所以,这样,在这里希伯来书的作者就给我们提到了另外一个儆戒,「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就把上帝,永生的上帝离弃了。」
牐犐系鬯档幕埃你说「主啊,我信。」就是表示你把你被造的理性,与创造理性的真理归于一,和谐起来,Harmonize and identify yourself the created reasoning with the one,the truth,subjectivity of the truth in person,who initiatively revel Himself to us.所以这位真理的本体把自己启示的时候,你信就表示你的理性与真理的本体是合而为一,是协调的。所以「不信」不是自由的一个问题;「不信」不是你自己自由运用的权柄而已,因为不信的结果就使你与真理没有办法合一;不信的结果是等于你给随自己错误的意念来抵挡真理的本体,使你污蔑了神自己讲的话语。所以这个「不信」就变成一个很严重的事情。这样,旧约圣经提到最大的罪,是提到「不信」。新约圣经提到最大的罪是提到「不信」。
牐犇敲丛谛略荚跹讲呢?新约说耶稣基督说「圣灵来了要叫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参:约翰福音:16章8节),为罪,是因为他们犯奸淫是不是呢?为罪是因为他们说谎话,是不是呢?为罪是不是因为他们放火杀人?为罪,是他们除了太太之外有外遇是不是呢?为罪,是为着什么?----是因为他们不信我。那么,你看见了吗?这样,保罗在罗马书第三章所归纳的一句话就完全贯彻新旧约,从头到尾一致性的原理的掌握和了解。保罗怎么样讲呢?「不是用行为(立功)之法,乃是用信主之法」(参:罗马书:3章27节)。这是基督徒与所有宗教,最本质性不同的地方。The mos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other religions. 在别的宗教中间都是以行为来定夺能不能蒙上帝悦纳。那我们今天得救,我们得着神的恩典,我们称义不是借着行为之法,乃是借着信主法。希伯来书在第十一章第六节把这个归纳用另外一句话讲出来了,他怎么说呢?他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又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牐牭是你说圣经是用「因信称义」这四个字啊,那个字的希腊文不是因为的「因」,是借着的「藉」through faith we are justified 所以是借着信心我们被称为义。所以这个字在翻译上准确性是差了一点,但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所以我们常讲「因信称义」,我们「因信称义」。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因为我有信心,这个信心就足够使我称义了,因为信的本身就像伸出来的乞丐的手,里面一个空的碗是不能给你吃饱的,你借着伸着伸出的手,表示「我愿意接受,我需要,我求你怜悯」,神的恩典就降临在我们身上,是这个意思。
牐燵color=Red]神的存在;神的本质;神自己的位分和价值绝对不在乎对他赏识或者抗拒来定夺的,这个是在哲学里面叫做existence theory of theology。在「价值论」里面有两种思想:一种思想,价值决定在本身的存在,不管你对它的反应如何。第二、价值决定于人要不要他。如果没有人要,它就没有价值,这是市场经济的哲学,你明白吗?在市场经济的哲学,你做的东西多么不好,只有要有人买你就可以赚钱,你就可以把你自己的价值提高了,越多人买你就索价越高,所以你的价值决定于人对你的响应。但是在圣中间反对这种哲学思想,圣经里面上帝说「Iam who Iam 」,「我就是那自有永有者」,所以上帝绝对不是contingent existence,那么contingent existence 这个用神学名词翻译成中文,我暂且用「偶存性」。神不是一位偶存性的神,神的存在不是因为有必要他存在,不必要他就不存在,他是永存性的存在,所以是abslute necessity existence not temporarily congingente existence。
牐犇阕⒁庹飧雒词,神的存在不是暂时需要,偶然需要存在而存在。他是永恒的,自有永有,自我本身,本体性的,主体性的永远的存在。所以你对神没有存在没有响应,那你自己吃亏。你对神没有认识,你的困难,不在乎他的困难。比如说一个人只懂一点音乐,你说「贝多芬 (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他说,「哦,这个我知道。」你对他说德弗札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他说「什么札克?你说什么札克我从来不知道,这样不出名的人,对我讲做什么?」「这个人是不出名的人吗?」你说「是啊,我活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不是他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你懂吗?因为德弗札克在(大概如果不错的话)是在一九七几年的文献,在人类历史中间有最高等的音乐。德弗札克的音乐我个人认为是很伟大很伟大的音乐,而他的音乐竟然在他三十岁以前没有听过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任何音乐就可以做到那个地步。他的第七交响乐,短短的,那个雄壮、深沉、宏伟、隽咏的程度很难被超越的。
牐牼驮谠谇安痪糜幸欢拥娜硕际峭夤人拿着乐器上飞机,我想「这一定是交响乐团了」,我就问他「Are you philharmonic symphony orchestra from other place?」「Yes.我们就是从东欧来的交响乐团。」「Where are you going?」「Going to Kuala Lumpur 吉隆坡」他说。「你做什么?你是不是要到吉隆坡去表演?」他说「是。」「你可以告诉我你们今天演什么吗?」因为那一天我讲道,我不能听他,他也不能听我的。所以我问他,「你们演什么?」他说德弗札克第七交响乐。」他们大概想,亚洲人也不懂太多古典音乐,也不知道什么。我说「哦?No.7,great.」「You know?」他说「你知道吗?」我就哼出来了....。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You know?」我说「Yes,Iknow.」「How can you know?」「Iam a conductor too」, 我自己是个指挥嘛。亲爱的弟兄姐妹们,这个音乐是很高超的,如果你说「贝多芬我知道,什么札克我就不管他,只有鱼翅我(shark fin) 就知道了,德弗札克我就不知道了。」那不是他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你明白吗?
牐犗衷谟行矶嗳艘晕,「凡是我看轻的就没有价值。凡是我不要的就销不掉;凡是我反对的,他一定倒。」你不是主体,你是客体!所以当你对神产生错误的响应的时候,吃亏的是你,不是神。这个「神是主体」的观念如果没有建立起来,你永远不懂得什么叫作归正神学原旨,God is always the subject,never be object,你懂吗?God is the subject,even though you when you say God is our object of worship, in worship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God He is theory subject. 「你把上帝当做敬拜的对象」的时候,这句话不是我讲的,这句话是祁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 讲的,「他说上帝不是哲学课堂讨论的题目;上帝是人所敬拜的对象。」好不好啊?所以「你把上帝当作一个题目来讨论,你是侮辱他」,他说。
牐犖以谡饫镒鲆桓龊芗虻サ谋扔鳌1热缢担今天你病了,你快要死了,医生查出你肺病已经第四年了,可以大学毕业了,你肺病也可以毕业了,因为第四年了。那你在无助,无望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瑞士来的医学博士,又是发明药物的专家,他突然间出现在你本来没有想,没有求,不可能的时候,有一个医生出现。他说「我带来一粒药,这一粒药刚刚做出来的,是专门医你这个病的,而且只有一粒,所以这一粒就送给你,你吃了你就好,你不吃你就死。」那现在这个人拿了这一粒药以后,看着这个医生,然后这医生就走了,他越看越想,越想.... 现在看不到医生,只看到这粒药。「真的吗?真的一粒可以医好我吗?吃就好,不吃就死,岂有此理,这样独断的,这样骄傲的。吃它就好,不吃就死,我做人做到这样辛苦,要靠这一粒才活?岂有此理。」「这样的上帝我不要,信他就上天堂,不信他就下地狱,这样独断的上帝,这样不公平的上帝,我信你才得救,不信你不信得,哼!我才不信,看看你怎么样?」所以现在产生了一个「响应」的问题了,所以faith is the response 你记得我常对你讲吗?
牐燗is what he response before God.你记得吗?Aman is equal to what he react before God.所以你这个响应,不是问题这个药医不医你,不是有没有药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机会的问题,不是。你要回应怎么样?「这粒药真的医我吗?可能假的,可能真的,所以你用「不信」来响应,你明白吗?你以「不信」来响应的时候,你就自己说「我现在虽然一定要死,第四期了,但是可能还可以拖两个月吧。但是我如果吃了晚上死了怎么办?」所以「我不一定要信嘛」,对不对呢?「死是一定要死的,不过可能还有两个月,现在一吃就死,怎么办?」看来看去,「这样小一粒,怎么可以?我们从前吃草药都是半公斤煮成几碗,喝了以后再煮。」所以「这一粒小小,吃了就活,不吃就死?」所以你感到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可能;从我的理性来看,不合逻辑;从我四周围来看,没有这种尝试,没有共识,没有经验支持,没有理性逻辑推衍可以达到这样正确的结论怎么办呢?
牐犓以一个人离弃上帝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就被罪迷惑。你今天有没有看见一些弟兄过去爱主,现在没有了吗?你看见有一些从前常做礼拜的现在不见了吗?为什么呢?因为离弃永生上帝以后,第二步一定是被罪迷惑。被罪迷惑了以后怎么样呢?就心里刚硬,这是第三步。慢慢习惯享受罪中的快乐,慢慢在罪甘甜中受迷惑,在罪的贿赂中得着满足,沉睡觉在妓女的大腿上面,参孙就很难再听见上帝的话语了。他就慢慢的心刚硬了,当他再慢慢听见过去的道,曾经受感动的,给他最大的提醒的,曾经感到神同在的儆戒的话语再讲的时候,他说「听过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早就知道了,在你还没有信主以前,我就听这些道了,录音带还在,我从过去就会背了,我从前就像你这么笨,就是那样追求。」结果心就开始刚硬起来,这是第三步,离弃神,就被罪迷惑;被罪迷惑就心里刚硬,这是第三步。这种人你再劝他很难的,为什么呢?这个叫做Post Christian Mentality,也就是后基督教期,后基督徒心态的这种状况,这种人比还没有信主的人更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硬了,他已经听惯了,他已经没有兴趣了,他被罪迷惑的结果,就是对神感到不需要了,他现在就把这些当作更平常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牐犌装的弟兄姐妹们,天主教很重要的一个人,叫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这个人是与加尔文 (Calvin,1509-1546)同时期,很可能年轻的时候在同一城市里面受过同样的的教育的人,这个人后来变成反对改教运动的领袖。他说「把你的孩子交给我,到七岁的时候我放他,到死他不离开天主教」,他有这样的把握,这些人都看出来年幼的时候,心灵柔软的时候,领受神的话,怎样好好打根基是很重要的事情。亲爱的弟兄姐妹,所以一个人离弃永生的上帝,第二个步骤就是心被罪所迷惑。第三、就慢慢刚硬起来不再向神开门了,这是第三。第四样是什么呢?就是做一个惹神发怒而不自觉的人。所以接下去第十五节这里告诉我们,「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
牐犙华(Francis Schaeffer,2-1984)的太太,差不多用眼泪对我说「Stephen we now United States every year produce thousands of Ph.D.in theology.We produce thousands of Doctor in theology,but very few hero for the Kingdom of God.Pray for us!」「唐牧师为我们美国祷告。我们美国这个国家每年毕业了几百个神学博士,没有几个上帝的仆人,没有几个上帝国度的英雄!」这一句话是真的。有一次我到澳洲的时候,一个很老的医生亲自开车到飞机场送我到他家里去住,他说「Man of God.」我吓了一跳,「神人哪,Man of God.」有一点像书念妇人叫以利沙一样的,「Man of God,pray for Adelaide this city suppose to be called the city of churches forty years ago.」「四十年以前我们的城市(阿得雷德)叫作“礼拜堂的城市”,充满礼拜堂的尖顶。」「Now is the city of gambling,city of homosexual, city of secular,even our mayor herself is a Lesbian.」「我们的女市长是一个同性恋的人,我们的礼拜堂变成仓库,我们许多的礼拜堂变成赌博馆。Pray for us man of God.」我说「主啊,我怎么可以听这句话称呼我呢?但是我感谢你,你提醒我,Iam not a man of organization.Iam not a man of building.Iam not a man of the church.Iam a man of God.I'd rather to be calling like that.」我很愿意被人称为「神的仆人哪!」「上帝所差遣来的人哪!祷告吧。」
牐犌装的弟兄姐妹们,若是神差遣,若神呼召的,你是向神负责;若是人呼召的,是钱吸引的,你向钱负责。是组织,是外国的差会用美金请你的,你向美金负责,就是这样简单。Man of God,大家说「Man of God.」「神的仆人哪,为我们祷告。」今天教会需要神的仆人,心为神的人,看神脸孔的人。今天太多神学生,功课太忙就不传福音了;争取分数勾心斗角,为了世界上的学分,像外面的大学一样的,就没有能力了。上帝没有说,「你要争取学分,你要追逐世界的学位。」当然「学位」是好的,这证明你读过那些书;但是单单读过那些书,单单有那些知识不够,耶和华说「你要寻求我、我的面,寻求我的能力」(参:诗篇:27篇8节),阿们?感谢上帝。
牐犖颐亲詈笳庖欢问奔洌我要讲圣经中间的七种安息。圣经里面提到的「安息日」到底在讲什么呢?第一是神自己的安息日(The Sabbath of God),上帝六日劳碌作工,创造一切,第七节他就歇息了一切的工作,上帝安息了(参:创世记:2章2节)。这个安息日是谁的?是神自己的安息日(The Sabbath of God Himself),没有一个人有份的,这是神自己的安息,这是圣经里面第一次到安息。
牐牻酉氯ィ除了这第五以外,第六个安息日是耶稣基督反合性的安息日(Paradoxical Sabbath of Jesus Christ) 。
牐犖胰绻问弟兄姐妹,「耶稣基督在地上的时候有没有守安息日?」你们回答。有。如果我问你,「耶稣在世上的时候,犹太人有没有守安息日?」没有。所以到底耶稣是有守安息日或者没有守安息日呢?回答。有。为什么你说有呢?他照犹太人的标准是没有的,所以这样,耶稣的安息日是从「意义」去了解,不是从「日子」和「行动」去了解。犹太人的安息日是照着律法所讲的,「你连煮饭都没有,你连点火都不可以,从你的厨房,你灶里面是没有烟,没有火的,那个才叫安息日」(参:出埃及记:3章13-15节;35章2-3节)。从太阳下山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停止一切的劳碌,停止一切的工作;到了第二天黄昏阳再下山的时候,足足二十四小时,第七日就结束了。然后从太阳下山开始,第八日的那个晚上开始的时候才是你可以再有动作做,可以做事情。这样,当比金(Menachem Begin,1913-1992),犹太人的首相(Prime Minister),一定要去参家沙达特(Anwar Sadat)的葬礼的时候,你还记得吗?一九八0年沙达特,埃及的领袖被枪杀死的时候,他们定了就是犹太人的安息日要送葬。比金已经跟沙达特有过和谈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色列人跟阿拉伯人跟埃及人和谈,所以比金去参加葬礼。当他去参加葬礼的时候,竟然他整个路程用两只脚走路,不坐汽车,因为安息日。他又要去参加葬礼,又记得自己是犹太人,他又有这个邻国友好关系,又有遵守律法的责任,所以他就整条路走路参加葬礼,表示他尊重埃及,也尊重自己的律法,这是犹太人严谨到这个地步。安息日不作买卖的,安息日不煮菜的,安息日不做工,安息日不用人,安息日不用钱买东西,也不买劳力。
牐犌装的弟兄姐妹们,没有劳碌过的人,没有权柄享受安息;一个人照着神的原则六日劳碌然后第七天安息的人,会与神同在同在中间享受一个特殊的喜乐。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以后,他对人讲的话,总是先用一句开始的,什么话?----「愿你们平安!」「愿你们平安!」「愿你们平安!」(参:马太福音:28章9节;路加福音:24 章36节;约翰福音:20章19,21,26节)我不知道中文这个翻译是不是很准确,但英文不是这个意义,英文是什么?「Peace on you!」「平安归于你!」「平安归于你!」当耶稣基督没有上十字架以前,他已经对门徒已经应许了这一句话,他说「我赐下平安给你们,我所赐下的,我留下的,是我自己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赐的,所以你们不要忧愁,你们不要惧怕」(参:约翰福音:14章27节)。耶稣基督就以这种大无畏绝对安稳,遵行神旨意平安的心态面向各各他去死,去担当我们罪的刑罚和重担。感谢上帝!然后耶稣基督说「这是我的安息,我把我的平安给你」,Peace on you,Peace on you.耶稣这样应许之后,他自己去死,他死以后他复活;他复活以后,就变成一个真正归给人的平安了,Peace on you, Peace on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