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载] 震惊!某中学魔鬼式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maluputao    时间: 2009-4-4 14:17     标题: 震惊!某中学魔鬼式教育

震惊!某中学魔鬼式教育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3fb9610100cque.html 文章提交者:秀才江湖

    说起河南西峡中学,家长就沉浸在悲痛当中,半年内两名风华正茂的学生猝死、自杀,最近不下20名学生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被拉到医院诊治;而学生只有一个字:恨,他们在这里一天学习18个小时,每天跑步几千米,考试补课轮番上阵,这样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身心俱疲
西峡一高学生猝死跳楼悲剧频出 应试惹祸

 跳楼、猝死,这所高中的学生怎么了?

  3月26日下午3点,西峡县人民医院的一个病房内,17岁的小蓓在病床上睡着了,她的母亲冲记者打了一个“嘘”的手势,“孩子这些天很紧张,晚上不敢睡,现在刚睡着”。

  小蓓是西峡一高0605班的学生,她所在的班级是应届理科实验班,实验班内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更好的学生在零班,一般的学生则在普通班。

  小蓓的成绩排名不是太稳定,作为西峡一高的学生,她要面对的是没完没了的考试,几乎每天都有老师进行的单科考试,每周都有年级组织的文综、理综综合性考试,每月都有学校举行的月考,当然,作为高三学生,他们还要参加市里的模拟考试和每学期都有的例行考试。

  学生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要在教室内张榜公布。记者看到事发前该班两次月考排名表上,小蓓在第三次月考中排名第7位,总分577分,第四次月考总分506分,排名第47位。

  小蓓的家长坚信,“成绩排队”是女儿产生轻生念头的罪魁祸首。3月17日晚上10点50分,晚自习下课后的20分钟,教室变得空空荡荡,小蓓从教学楼的二楼上到五楼,借助一把椅子跃身而下。

  脊椎粉碎,双腿致残,这个17岁的花季少女在3月26日晚被再次推进了手术室。

而就在小蓓被推进手术室的同时,一名高三女生晕倒在了教室中,晕倒的女生是0610班的学生。



第二天,她的同学在“西峡一高贴吧”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窒息休克,面无人色,后果不明……

  一位知情人说,最近一段时间,救护车不断往返于协和医院和西峡一高之间,已经有不下20名学生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被拉到医院诊治。

  除了小蓓跳楼,西峡一高发生的另一起事件也引起了西峡人的街谈巷议,那是2008年12月15日上午第一节上课时,排名全年级第五的复习班学生李勇猝死课堂。

  尽管后来医生说该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引发猝死的真正原因,但舆论普遍认为,一连串的致死、致残、致病事件,都缘于学生们难以承受的学习压力。

  而实际上,小蓓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2008年9月,河北承德一中的“改革创新”中,学生作息制度和西峡一高如出一辙,累极的学生在网上发帖说:“只有仇恨,仇视这个学校。”2008年11月,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女生汤某因作弊被学校公示而割腕自杀……

  一天18个小时的学习,学生、学校都受不了

  什么样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如此难以承受?

  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19日,西峡一高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是这样的:

  早上5点起床,5点20分开始1500米的长跑。

  跑操的过程中,学生们要不停地喊这样的口号:“路在脚下,志在心中,身心自强,永攀高峰,勤学苦练,奋勇争先,我要努力,我定成功!”边跑边喊口号,中间不能停顿。

  早上6点至7点为早自习时间,7点开始就餐,7点30分开始上午第一节课,高三学生在课前还要开展宣誓活动,誓词为:“我们是喷薄的旭日,我们是奔腾的激流……我要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我要让父母的微笑在家乡绽放……我坚信,奋力拼搏,金榜题名,笑傲六月,铸就辉煌。”这样的宣誓要坚持在每次班会前开展。

  上午9点20分的课间操时间,全校学生还要跑步,还要不停地喊“路在脚下,志在心中”的口号。

中午12点上午5节课上完之后,高一、高二的学生可以进寝室休息,高三的学生则必须回教室上自习,下午2点10分到6点20分共5节课,其中5点40分后的第五节课为课外活动时间,高一、高二学生可以外出活动,高三学生则要在班里上自习。

晚饭后便意味着晚自习的开始,晚自习要上到夜里11点。高三的学生每天的上课时间是18个小时,加上吃饭,真正能休息的时间不足5个小时。

  这只是西峡一高一天的作息时间,作为一所全封闭的高中,学生每月只有两天的假期;寒假高一、高二放10天,高三只有7天,暑假只放20天。

  除了上课、考试,学生们几乎没有其他活动。

  高三复读班学生李勇的猝死引发家长对学校作息制度的质疑,晚自习下课时间被调整到了10点30分,小蓓跳楼之后,这一时间又改为9点40分,高三的学生有了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

  3月26日,校方制定了一份《高三学生减压措施》,规定每次考试成绩只发给班主任,不在班中公布每个学生的成绩,老师讲课不占用公共自习时间,不额外给学生增加负担,对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做好安抚工作,对优等生和普通生一视同仁。

  措施还有,每天晚上播放《新闻联播》、剪辑相声、小品等节目。

  心理学教师每月出一期心理辅导专版,针对高三搞心理辅导讲座,班主任每周班会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应试技巧等教育,让学生树立信心,减少焦虑,每周日下午学生自由活动,开放周三、周五下午两个课外活动。

  模拟考试成绩落后,学校大开“整风”会议

  在南阳市近百所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有十余所,这些示范性高中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重点高中,西峡一高就是其中一所,包括南阳八中、内乡一高、淅川一高在内的八所示范性高中形成了一个“八联校”机制,相互在考试中以平均分排名。

  2008年秋天的一次期中考试,西峡一高的平均分低了其他学校30多分,而往年,他们则高出别人70多分,尽管这样的考试远没有高考重要,但引起了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一位老师说,校方为此专门开了一次“整风”会议,要求期末考试必须超过别人,并为高三老师下达了任务和指标,每个学科都要进行相应的考试,语、数、英还要三周轮流增加一次考试,考试必须落实到位,不得擅自不考和少考。

  接着,校长带着高三老师前往江西的临川二中进行考察,这是一个因为每年能考上数十名清华北大学生而闻名全国的高中,该校的晚自习下课时间是11点,于是西峡一高也改到了11点,但有老师认为只是“学到了皮毛”,因为“人家的学生是早上6点起床,我们是5点。”

  跑操喊口号是跟山东的安丘四中学的,那是一所农村高中,“人家那儿的农村孩子能吃苦,我们县城里的学生像豆芽一样脆弱,显然受不了。”一位医生对记者说,边跑边喊极不符合运动医学规律,跑步时应多用鼻腔呼吸,多用口腔容易造成大脑缺氧。如今,口号已改成了一圈一喊。
高三的2000多名学生,被分在了24个班中,其中复习班6个,成绩最好的分在两个零班,次之进6个实验班,再次进16个普通班,老师也和学生一样按照三六九等进行分配。



感到“有失公平”的不仅是被分在普通班的学生,还有他们的老师,尽管这是所谓的“分类施教”。

  除了名目繁多的考试,学生的双休日和假期也被挤出来用于补课,补课费在学费中扣除,其中每人双休日补课费54.1元,寒假补课费21.8元,暑假补课费66元。

  今年2月27日,西峡一高召开2009年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有网友上传了一张会场的照片,会场悬挂了一副对联,“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上联备受非议。

  西峡一高为自己订立了这样一个目标:一本上线200人,二本以上上线586人,三本以上上线883人,应届省专上线780人,特长生双过线120人,其中包含名校目标为:一类名校2人,二类名校7人,三类名校24人。

  下一个悲剧,会在哪个示范性高中上演?

  西峡一高是河南省首批58所示范性高中之一,对于示范性高中,《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定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在2005年4月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集体亮相的当天,省教育厅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示范性高中要自觉规范办学行为,保持适度的办学规模,严格按照规定控制班额。不准开设重点班,不得分快慢班。严禁校内举办高考复读班、特色班。

  尽管省教育厅明文规定,各级高中不准招复读班、不准在寒暑假补课、不准公布学生成绩,但招复读班、公布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寒暑假补课的情况在全省示范性高中比比皆是,以至于有人说:“贴着示范性高中标签的学校几乎都在运行着应试教育的模式。”

  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对记者说,分分分,不但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更是学校的命根,在升学率至上的大环境下,示范性高中很难真正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西峡一高不这么做,别的学校也会。

  他说:“现在大家都不看政策,都看成绩,出了问题才是问题,不出问题就是成绩。”这是现在的示范性高中基本上都走应试教育路子的真正原因。这一切,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升学率。

  西峡一高面临的困境,不是这个学校所能解决的,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悲剧,会在哪个示范性高中校园里上演? (东方今报)


  3月17日晚上10点50分,17岁的高三女生小蓓从5层高的教学楼上翻身跃下,此前的2008年12月15日上午,和她同年级的一个男生猝死课堂。

  上述事件,均发生在西峡一高。或许,一天1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加上名目繁多的考试,学生被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都是造成学生压力过大从而事故频发的原因

产生魔鬼式教育的原因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会产生应试教育?
省级示范高中校长说:应试教育是政府逼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maluputao 于 2009-4-10 10:34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4 14:56

河南省是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典型之一
在上海考到复旦录取线的学生,在河南是不是能考到一本,还是个未知数.
作者: cxy150    时间: 2009-4-4 21:14

天下乌鸦一般黑。.
作者: hanxinjuan    时间: 2009-4-5 13:46     标题: 回复 1#maluputao 的帖子

归根结底两个字“制度”.
作者: 天空之城    时间: 2009-4-5 13:58

作孽!.
作者: 田园妈妈    时间: 2009-4-5 18:23     标题: 回复 2#家有考王 的帖子

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像是泡在蜜糖里,五年级了,八点半收工,九点上床,早上七点起床。
到初中可能没那么好过了,但怎么着也不会是早五晚十一呀,太可怕了。.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18:29     标题: 回复 6#田园妈妈 的帖子

湖北黄冈是个名校,夏天孩子已经坐出褥疮了.
作者: 田园妈妈    时间: 2009-4-5 18:33     标题: 回复 7#家有考王 的帖子

太残忍了,这样就是进了北大、清华又怎样,十岁到二十岁的魔鬼生活可能会在一生投下阴影,毕竟代价太大了呀。一旦做到所谓的“人上人”,还不知咋嘀。.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18:39     标题: 回复 8#田园妈妈 的帖子

有道理的。
当然,进了大学里,大学如何教育也很有关系。.
作者: 田园妈妈    时间: 2009-4-5 18:41     标题: 回复 9#家有考王 的帖子

还是像考王哥哥那样,阳光从容地迈进北大,又迈进世界名校。.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18:44     标题: 回复 10#田园妈妈 的帖子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孩子的压力小一点。.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18:45

引用:
原帖由 田园妈妈 于 2009-4-5 18:33 发表 \"\"
太残忍了,这样就是进了北大、清华又怎样,十岁到二十岁的魔鬼生活可能会在一生投下阴影,毕竟代价太大了呀。一旦做到所谓的“人上人”,还不知咋嘀。
确实有些学生的心态、行为很可怕的。.
作者: 田园妈妈    时间: 2009-4-5 19:01     标题: 回复 12#家有考王 的帖子

那都是家长给害的,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品尝。 我们不求孩子如何优秀,只求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智就可以了,学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乐观的心态。 快乐是一种体验,教会孩子如何体验快乐比教他们如何取得成就要重要。我给孩子起名“田园”,老师又亲切地叫她“小农民”,就是希望她拥有像田园一样宽广、朴实、平常的心态。.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19:05     标题: 回复 13#田园妈妈 的帖子

任何事情都有代价,比如,进入社会后,要有一定的自由、地位、被尊重,这就要靠先前的努力。
所以,平衡是很重要的。这是家长的任务。.
作者: 田园妈妈    时间: 2009-4-5 19:09     标题: 回复 14#家有考王 的帖子

恩,说得对。 但如何平衡真的很难的,对于一块材料改如何打磨,才是最佳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好的,可以说这是技术活,甚至是艺术。 难呀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19:13     标题: 回复 15#田园妈妈 的帖子

有时多上旺旺也会影响平衡,主要是失去了自我,就会失去平衡。.
作者: 田园妈妈    时间: 2009-4-5 19:15     标题: 回复 16#家有考王 的帖子

这个我不太理解了,为什么呀?请教了,真难得有机会向您讨教的。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19:24     标题: 回复 17#田园妈妈 的帖子

在旺旺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优秀的孩子。家长看多了会羡慕、会焦虑,会因此而改变适合自己孩子具体情况的、或许是真正正确的方法。
但是,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何况,成功,特别是优秀的标准是有较多主观成分的。.
作者: 田园妈妈    时间: 2009-4-5 19:54     标题: 回复 18#家有考王 的帖子

自古以来,人比人是没法比的。学习归学习,羡慕归羡慕,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我想绝大多数家长是不会因为别人的成功光环而迷失自我的。 “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坚持做到这一点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20:02

对,从实际出发,做好自己 .
作者: SimbaMM    时间: 2009-4-5 21:31

孩子好可怜( ⊙o⊙ )哇.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9-4-5 21:37

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是鬼..
作者: BOY    时间: 2009-4-5 21:39

但是,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ding!.
作者: mig    时间: 2009-4-5 22:00

想当年俺高三时,有两个月是三点睡觉六点起床
大家都这样,也不觉得什么.
作者: 浦东明明妈    时间: 2009-4-5 22:23

向各位打听一下上海一般高三生的生活状态?(我当年没读高中).
作者: 超超爸妈    时间: 2009-4-5 22:36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9-4-5 21:37 发表 \"\"
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是鬼.
这话有点刻薄了!毕竟要看主流,出问题的、有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要说魔鬼,上海这个地方就没有这样的学校吗!.
作者: 异特龙丁丁    时间: 2009-4-5 23:06

还是教育资源匮乏引起的,从这点说生活在上海,北京等直辖市的学生相对幸福点.一般省级的,并且考分很高的省份,竞争太激烈了. 从这点我为中国的孩子悲哀,时间都被浪费在题海中了..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5 23:30     标题: 回复 27#异特龙丁丁 的帖子

问题是教育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
现在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活干,一部分培养技能的学校没人愿去,本来就不多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浪费着。
说到资源,离不开规模、结构两个关键词。
进一步说,是教育资源匮乏、还是结构分布不合理?.
作者: 晚风    时间: 2009-4-5 23:33

引用:
原帖由 PUPPET 于 2009-4-5 21:37 发表 \"\"
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是鬼.
是刻薄了点,应该把这个鬼字打上引号才差不多,将来中国政治上的腐败高人出在这些孩子里面的概率一定很高,学术造假,做假药,为了达到目的,为了改变穷困面貌的所谓志气,可以采用任何的手段,从一个大的层面上来看,这确实是在造"鬼".
作者: Alex'    时间: 2009-4-6 08:55     标题: 回复 29#晚风 的帖子

同意.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9-4-6 11:26

引用:
原帖由 晚风 于 2009-4-5 23:33 发表 \"\"


是刻薄了点,应该把这个鬼字打上引号才差不多,将来中国政治上的腐败高人出在这些孩子里面的概率一定很高,学术造假,做假药,为了达到目的,为了改变穷困面貌的所谓志气,可以采用任何的手段,从一个大的层面上来看,这确 ...
从小很穷,立志为了向上爬不择手段,我看过不少穷地方出来的人都是这样的,包括为了个人目的在婚姻上也是很功利 的。.
作者: 火车是运茶的    时间: 2009-4-6 12:35     标题: 回复 29#晚风 的帖子

志气=不择手段?.
作者: 火车是运茶的    时间: 2009-4-6 12:51

多点同情,少点挖苦讽刺吧。鄙视他人并不能抬高自己。.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6 14:05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6 14:10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6 14:13     标题: 回复 31#soo-goo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qian妈妈    时间: 2009-4-6 14:48

这就是现在的教育体制???.
作者: myyingying    时间: 2009-4-6 14:56     标题: 上海孩子也辛苦

现在上海的孩子也辛苦,从小学一年级有些盛至在幼儿园中小班开始就到处奔走在各个培训学校。前两天去江苏看了人家三年级的语文书,只有26课,而我们上海一年级的语文书就有46课,这还是精减以后的。上海生考上复旦交大也是不容易的,并不没有外界传的那么轻松呀。.
作者: songhuisha    时间: 2009-4-6 15:00

.
作者: songhuisha    时间: 2009-4-6 15:07

.
作者: Ada的妈妈    时间: 2009-4-6 15:41     标题: 回复 35#俩子爸 的帖子

消消气.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上面那几位BBMM并不是鄙视那些出身穷苦的孩子,而是鄙视那可能把正常善良的孩子造就成"魔鬼"的教育制度以及其它一切不合理的制度.
其实从这点来说,你们的观点没什么大矛盾.
16,17岁的花季少年,生活里原本应该充满阳光,充满爱,充满希望,活力,和创造力,但现在他们被捆绑在冰冷的课堂里,每日里做着无穷无尽的题目,那些制度,那些老师教给他们的,除了应试的本领,就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
似乎在这些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除了考高分,上名校,出人头地,再没有值得去努力,值得去奋斗,值得为之牺牲的东西了.这的确是非常恐怖,也非常可怕的现象.很难不让人担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作者: haiziba    时间: 2009-4-6 15:56     标题: 回复 19#田园妈妈 的帖子

很有道理。.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6 16:04     标题: 回复 41#Ada的妈妈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haiziba    时间: 2009-4-6 16:04

看来,现在的孩子要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顺利。.
作者: Ada的妈妈    时间: 2009-4-6 16:18     标题: 回复 43#俩子爸 的帖子

你说得也很有道理.孩子们确实是很无奈的..
作者: spuroxu    时间: 2009-4-6 18:02

这样的教育太残忍了,孩子还是健康快乐最重要,过犹不及,发生问题就悔之晚矣。现在这样非人的教育也是在现时社会的不良影响下产生的,现在有些教育也实在是太急功近利了。哎!.
作者: KANCY妈    时间: 2009-4-6 18:11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8:29 发表 \"\"
湖北黄冈是个名校,夏天孩子已经坐出褥疮了
确实如此,我的一位大学室友是从黄冈中学出来的。据说有一次她的数学没考好,第二天她在吃早饭时,老师突然冲过来把她手上的一根油条拍掉。.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6 18:38     标题: 回复 47#KANCY妈 的帖子

能与黄冈中学出来的同学做室友,那多数是名牌大学的了。
据说,江苏如皋那里的学校,魔鬼指数也蛮高的。.
作者: KANCY妈    时间: 2009-4-6 18:45     标题: 回复 48#家有考王 的帖子

一般般了,不过我的那位室友异常勤奋,估计已被折磨惯了。总算苦尽甘来,现在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6 18:53     标题: 回复 49#KANCY妈 的帖子

是不是那位室友在大学读书时绩点很高呀。.
作者: KANCY妈    时间: 2009-4-6 19:06     标题: 回复 50#家有考王 的帖子

YES.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9-4-6 19:22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6 14:13 发表 \"\"
校友,印象中你好像也是从上海的底层出来的,家里也不会很富有吧?难道你也如你所说的那样身体力行了吗?这4年书你有点白读了
我是普通职工家庭,如果追溯到父母的家境,都是没落的资本家,家中都用过娘姨,祖父和曾祖父都留过洋,我父母这辈确实不富有,但如果是我家是底层的话,你把中国底层也想得太富了。
我的意思是,我确实遇到过不择手段的人,那就是外地农村从小要饭的,当然,也有好的。

[ 本帖最后由 soo-goo 于 2009-4-6 19:34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6 19:27     标题: 回复 51#KANCY妈 的帖子

友没有到“三九胃泰”呀。.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6 19:34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6 19:27 发表 \"\"
有没有到“三九胃泰”呀。
.
作者: KANCY妈    时间: 2009-4-6 19:40     标题: 回复 53#家有考王 的帖子

脑子转不过来,啥子意思?.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6 20:39     标题: 回复 55#KANCY妈 的帖子

绩点3.9呀.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6 21:00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Amy宝宝    时间: 2009-4-6 21:19

无语.
作者: cathy312    时间: 2009-4-6 21:21     标题: 回复 25#浦东明明妈 的帖子

我是89年考大学的,那年5-6月间学潮动乱,天天游行队伍从校门口走过,老师急死了,而我们“唯恐天下不乱”。每天的作业似乎只做到10点-11点,周末没有补课(那时不流行吧)。我们班48个人只有1个没考进大学。.
作者: fangyuan    时间: 2009-4-6 21:24

无语.
作者: 晚风    时间: 2009-4-6 21:26     标题: 回复 35#俩子爸 的帖子

不要激动,不要上纲上线,我是说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来的人,注意"概率"大一点..
作者: fcgdy    时间: 2009-4-6 21:45

人穷志短的大有人在,为富不仁也很多见啊,不能那么势利地评价穷人吧!无辜的孩子们.
作者: 异特龙丁丁    时间: 2009-4-6 22:11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23:30 发表 \"\"
问题是教育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
现在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活干,一部分培养技能的学校没人愿去,本来就不多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浪费着。
说到资源,离不开规模 ...
两方面吧,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达城市确实比其他地区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义务教育.另一方面,不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而是社会需要鼓励多元,缩小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 虽然说"行行处状元",但收入差距甚大. 现在职校和技校也不少,但为什么大家还要挤着去考大学?还不是因为将来大学生貌视有更好的出路? 我们旺旺不是还有家长用"不吃苦中苦,怎做人上人"这样的警句来激励孩子苦读?
我很欣赏芬兰的教育,芬兰是全世界教育最好的国家:
以下是从网上别人的文中节选的
"
    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十

  ------为自己的前途而学



  还有一个我认为是我们义务教育,必须向芬兰义务教育学习的内容,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和选择职业。孩子们长大后最终要去从事一门职业,而从事一门自己选定的职业,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很高兴的事。既然选择职业,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必须面临的第一要事,又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大事。那么,义务教育期间里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孩子们怎样选择职业。他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方法使我深有感触。

  从八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中二年级)开始,学校就安排职业介绍的课,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各职业所从事的工作,和要从事这门职业还需要的学习。比如做一个筑路工人,是一个体力技术都需要的工种,它只需要在义务教育完了后,参加一至两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在露天干活,有时不能天天回家,刚开始的平均工资是多少,有没有补助等等;若想做一个筑路工程师,义务教育完了后,还要再读三年半至四年的书,因此贷的学生款就多一些,今后还贷也会多一些,出来后拿的工资,跟早工作当筑路工人的差不多,但不用干具体的活也可以少遭受风吹日晒,工资也会长得快些,同时责任也大些;如果想当项目负责人或公路设计师,那么义务教育完了后,至少还要再读五年至六年的书,比别人少挣几年的工资,但工作后可以多数时间,在室内做有智慧的更富挑战性的工作,有时休息时间也要忙于工作的事,责任会更大,因此收入也多一些,但同时上税也会增多。

  学生们了解这些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身体情况,愿不愿意多读书等等,选择一个职业告诉老师,学校将为你联系相应见习单位。比如想当医生的学生,就要去医院见习一周,看医生怎么工作,从而获得了做医生这个职业的大致印象,为自己选择职业提供了真实的依据。有的学校只在九年级时安排一次(一周) 见习,而有的学校从八年级到九年级期间,每学期都安排一次,这样学生们可以有几次选择不同职业见习的机会。到要完成义务教育前,已经明白今后想做什么工作,做这工作还需要到哪里去学习。除了只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的职业外,如清洁工,厨师等等,都需要考高中。高中三年读完后,可以根据自己所想从事的职业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获学士学位) 或大学(可获硕士学位) 。

  职业选择的教育,不仅为学生今后可以干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目标,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目的明确,自觉努力。所谓的内因起了作用,根本不用老师和家长操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想尽早地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自己又好又快地完成这门职业所需的知识,才能被人雇用,拿到工资过上自由愉快的生活。当然学得越好,受雇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早,享受生活的日期就越早,谁甘心落后呢?".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9-4-6 22:19     标题: 回复 57#俩子爸 的帖子

我可没把全部的人包括进去,反正我见过这样的人就可以,从小穷苦,跳了农门抛弃了糟糠之妻的大有人在,在他的眼里,父母兄弟都不如金钱的。我是个普通人,没什么大身份,你太抬举我了。

[ 本帖最后由 soo-goo 于 2009-4-6 22:21 编辑 ].
作者: vivian912    时间: 2009-4-6 22:20

主要是河北、河南那些地区的生源太多,为了跳出农门挤进大学这个门槛,逼得老师们、学子们都以分数论英雄!当年那么多的光荣妈妈造成现在的考生高峰,最可怜的是现在的孩子们.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6 22:25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火车是运茶的    时间: 2009-4-6 22:45     标题: 回复 64#soo-goo 的帖子

我觉得你有点以偏概全。穷人孩子早当家,自己养活自己不啃老(事实上也无老可啃)的也是大有人在。至于道德修养,我认为还是不要和家境联系上的好。你说的情况固然存在,但是有钱人家为争夺遗产闹出血雨腥风的也不是没有。.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6 22:53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晚风    时间: 2009-4-7 00:08     标题: 回复 68#俩子爸 的帖子

小心啦~又见黑心货  

珍珠奶茶,街头巷尾常看到年轻人,人手上一杯珍珠奶茶边喝边逛。
但媒体踢爆,黑心饮料商为节省成本,常使用食品添加剂沖泡珍奶,
为了追求珍珠粉圓QQ的口感,甚至违法添加塑料成分,多喝恐有害
人体健康。

通常一杯奶茶售价二至五元不等,但经记者调查发现,珍奶实际上和
牛奶丝毫沒有关系,甚至大多数店家连煮茶的步骤也都省略,直接用
现成的奶茶粉、果粉、奶精等添加剂添冲泡,再加入煮熟的粉圓即成。

报导称,原味奶茶粉每公斤只要廿至卅元,果粉每公斤只需要十八元,
奶精每公斤的售價十至廿元,粉圓大約一公斤十元。在制作奶茶时除
粉圓以外的各種材料,最多只用到兩茶匙。按照這样的方法,一杯三
百毫升的珍珠奶茶大約只需要五角的本錢。

高热量,這样一杯奶茶的热量在250至300卡,等于半斤米饭。营养专
家直言,珍珠奶茶最大的危害並非奶茶,而是里面的珍珠粉圓。大多
数人只知道,它是以木薯淀粉为主原料,但实际上,木薯淀粉的弹性
根本做不到這么好。

正常的方法是加入小麦蛋白,但一些不法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添加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這已成了行业內心照不宣的秘密,「高
分子材料說白了就是塑料,這样的成分不可能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
必然影响健康

今天读到了上面这篇报道,颇有一点感想,因为现在遍布在上海大街小巷的珍珠奶茶店的小老板(主要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当年在天山路一个破败的厂房里踏着正步,呼喊着立志翻身的口号,进行着所谓的魔鬼训练,他们作为珍珠奶茶黄埔军校的首批学员,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的"低成本"创业"理念,作为种子,撒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是,他们翻身了,平白无辜的市民倒霉了

[ 本帖最后由 晚风 于 2009-4-7 00:14 编辑 ].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7 01:51     标题: 回复 63#异特龙丁丁 的帖子

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复杂,除了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外,还涉及到中国的生育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
芬兰的教育制度很好,欧洲的不少国家也是如此。但是这种教育制度的施行也要靠观念来支撑的。儿子在德国人家里住过,他们有五个孩子,父母都是教授,孩子在不同类型的学校读书,有两个小孩已经在往技工方面培养。
现在中国制造业高端技术工人的人才很缺乏,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工起薪6000元还是很难招。而大学生要找2000元工作的岗位已经不太容易了。即使大学生已经有了大白菜的趋势,但家长和孩子还是对高级蓝领的岗位不感兴趣,当然中技、高职教育的水平也就很难上去。.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7 02:34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7 01:51 发表 \"\"
当然中技、高职教育的水平也就很难上去。
平行志愿条件下,这种情况有加剧的趋势。
过去中考前有一个分流考,为中职、中技留出一点稍好的生源,后来也取消了。去年我呼吁过两考分离,但没有人听。.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7 07:23     标题: 回复 69#晚风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mayang97    时间: 2009-4-7 08:27

“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坚持做到这一点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
作者: linda998    时间: 2009-4-7 09:13

这样出来的孩子就算在高中不被折磨死,到了社会估计也是个仇视一切的人吧。变态,杀人什么事都会做了。.
作者: soo-goo    时间: 2009-4-7 09:16     标题: 回复 68#俩子爸 的帖子

其实,我们所探讨的并不是这些孩子怎么样,而是现有的教育制度没有好好教会孩子做人,只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缺乏全面的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培养。所以,我觉得我并不是针对穷人,而是针对的是教育制度。.
作者: yhhome    时间: 2009-4-7 09:34

河南的这所中学真的有点过了。居然比我的高中还厉害。
我的高中是南通如东的“最高学府”。 我记得我们那会儿也是天天六点多到校,一直到9点下晚自习,一般回家了还要带一套数学考卷。一周放半天,周日下午我可以去澡堂洗个澡,晚上还要去学校。月考后放两天。放假回来教室里已经贴好了成绩排名。一星期有一节体育课,有一节课外活动课,不过很多同学课外活动会溜回教室做题,老师看到会把同学赶出教室。哦,我们周末会有一天的晚自习是电影时间,同学们自己在教室里放碟。
说实话,高中是我最辛苦的日子。可是回想起来还是很甜蜜。
我所在的文科班高考平均成绩是全省第一, 省文科状元也出自我们班.
作者: yhhome    时间: 2009-4-7 09:40

多说一句。
我知道这种教育方式不好。
不过我真的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受益者,在那样的环境下,我的成绩一直都还可以。
上了大学我才知道我的学习能力有多差,没有人监督鞭策,一落千丈。
这样的教育体制只是成就了像我一样一向乖巧听话,却没有任何创造力的执行者。.
作者: 派大星    时间: 2009-4-7 09:44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23:30 发表 \"\"
问题是教育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
现在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活干,一部分培养技能的学校没人愿去,本来就不多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浪费着。
说到资源,离不开规模 ...
厉害.
作者: 派大星    时间: 2009-4-7 09:46

这个帖子,让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又一个'丁俊辉"模式,倾家荡产,中途辍学的培养模式..
作者: gybb0831    时间: 2009-4-7 10:34

引用:
原帖由 浦东明明妈 于 2009-4-5 22:23 发表 \"\"
向各位打听一下上海一般高三生的生活状态?(我当年没读高中)
我90年代前期就读于浦东一所市重点中学,下午到家不会超过5点,然后回家作业基本在校完成的,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自己买点参考书做题,也有排名,但我们好像都无所谓的,主要是那时的家长不会逼孩子很紧.那时我们只有最差的学生才去补课.其实读书自己要了真不会觉得苦,有些孩子读不进书的,或者不是读书的料的,家长真应该给他们找另外的出路.

[ 本帖最后由 gybb0831 于 2009-4-7 10:36 编辑 ].
作者: fcgdy    时间: 2009-4-7 10:35     标题: 回复 68#俩子爸 的帖子

非常赞成你的话,人品跟经济不能挂钩的,我也最看不起狗眼看人的势力眼,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制度不完善,但很多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他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取,这是值得肯定的,怎么还能鄙视他们呢.
作者: zxy2802    时间: 2009-4-7 10:36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4-6 22:45 发表 \"\"
我觉得你有点以偏概全。穷人孩子早当家,自己养活自己不啃老(事实上也无老可啃)的也是大有人在。至于道德修养,我认为还是不要和家境联系上的好。你说的情况固然存在,但是有钱人家为争夺遗产闹出血雨腥风的也不是 ...
对呀,上海为拆迁分房吵架不和的多了是。.
作者: fcgdy    时间: 2009-4-7 10:37     标题: 回复 74#linda998 的帖子

,怎么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 fcgdy    时间: 2009-4-7 10:40

引用:
原帖由 vivian912 于 2009-4-6 22:20 发表 \"\"
主要是河北、河南那些地区的生源太多,为了跳出农门挤进大学这个门槛,逼得老师们、学子们都以分数论英雄!当年那么多的光荣妈妈造成现在的考生高峰,最可怜的是现在的孩子们
河南的计划生育实行很早,也很严,人口多是历史原因,谁叫那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呢,怎么无辜的妈妈们也有错了,看问题太片面了!.
作者: 孩子娘    时间: 2009-4-7 10:41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9:13 发表 \"\"
有时多上旺旺也会影响平衡,主要是失去了自我,就会失去平衡。
俺很平衡,你家出了个考王,俺家只有一个常败小兵,屡败屡战,没关系,你家考王将来是一个大科学家,俺家的总能当个工人或者农民什么的吧,只要他自己健康快乐,就中!儿孙自有儿孙福,路是他自己走的,俺最多就是一个拐杖而已。 .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7 10:46     标题: 回复 75#soo-goo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7 10:54     标题: 回复 85#孩子娘 的帖子

你的孩子很不错的
我到老了,连拐杖都没有了.
作者: burninglife    时间: 2009-4-7 10:57

引用:
原帖由 hanxinjuan 于 2009-4-5 13:46 发表 \"\"
归根结底两个字“制度”
制度不就是人定的吗?!

种种事件留给我们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到底是该追求真理(尊重客观规律)还是盲从人制(各种扭曲了的所谓制度)?

每个家长追求不同,当然结局就不同--实质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已。.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9-4-7 11:01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7 10:46 发表 \"\"
谢谢!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只是你引用那个帖子太那个了
一门两杰,在此握手。.
作者: dadapai    时间: 2009-4-7 11:15

引用:
原帖由 异特龙丁丁 于 2009-4-6 22:11 发表 \"\"

两方面吧,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达城市确实比其他地区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义务教育.另一方面,不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而是社会需要鼓励多元,缩小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 虽然说"行行处状元", ...
有道理啊。上次我看电视,一位荷兰女设计师在介绍自己国家教育时也说,她在小学从没接受过象中国一样的做题目教育。他们国家鼓励创新和个性。
不适合的教育,真耽误人啊。狭隘的所谓“成材”观念,也很害人——“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科举王朝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直至目前,国家择才升级,仍未能避免唯学历制、奉行官本位,这样,文凭似乎成了一张状元证书。可以依靠它改变自己生活,脱贫至富,可以当官有权有钱…与此同时,高考,又是当今中国社会尚能较体现公正的为数不多的给予普通民众的机会。谁愿、谁舍得放弃?
转帖中那些中学生,父母被这种想法和大环境所逼迫,也成了一样的推力。除非那些孩子是真的有动力,有理想和目标,痛并快乐着。而太多孩子是被教育惯性成背负祖辈期望和父母心血的,没有了自己的一个空囊。孩子们没体质,没健康精神,剥夺个性和自由,和囚徒无异,他们的人格健全么?考上大学,工作,未来的路没有人强迫他们做,他还会有目标有动力么?他会找到自己么?还是永远都在困惑和寻找中?他们需要打碎重塑、会归零么?他们找到自己,那还需要多久找到自己的理想?他们能继续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忘记功利、坚持理想么?乐于合作么?乐于分享么?有等待的耐心么?能兼顾家庭和社会么?~问啊问,其实这也是我曾问自己的,想给孩子什么。愿这些孩子们能保护好自己,真正地健康成长。

[ 本帖最后由 dadapai 于 2009-4-7 11:17 编辑 ].
作者: 火车是运茶的    时间: 2009-4-7 11:18

可悲的地方就在于,即使纯粹从功利的应试出发,那种魔鬼教育也不是最优的。.
作者: xuwenlei    时间: 2009-4-7 12:06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5 19:24 发表 \"\"
在旺旺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优秀的孩子。家长看多了会羡慕、会焦虑,会因此而改变适合自己孩子具体情况的、或许是真正正确的方法。
但是,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何况,成功,特别是优 ...
很赞同。
我早就提醒自己,在旺旺上逛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旺旺和现实的差距。.
作者: 小老虫    时间: 2009-4-7 12:12

碰到一个初三的女孩。她的双休日就是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我问她,辛苦吗,为什么都要补啊。她回答我没办法,人家都在补,我不补要比不过别人的。接下来她说,学校上课没劲的,我基本上都是睡觉的。我无语。.
作者: 晚风    时间: 2009-4-7 13:00     标题: 回复 72#俩子爸 的帖子

首先要更正你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坏人,他们实质上也是一群刚走出校门的穷孩子,只不过我认为他们早期接受的文化教育体系和当前接受的社会教育体系与LZ提出的教育体系同属一个体系.请你不要居高临下,在帖子里七搭八搭,讨论LZ的问题和我的孩子在哪个学校有关吗?.
作者: fcgdy    时间: 2009-4-7 13:53

楼主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经过考证?我大学一同学来自此校(西峡一高),非常上进,人品也不错,硕士还换了很不错的专业呢,不过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大学扩招这么厉害,难道还要这样要求孩子,不太相信哦.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9-4-7 15:11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火车是运茶的    时间: 2009-4-7 16:02

引用:
原帖由 fcgdy 于 2009-4-7 13:53 发表 \"\"
楼主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经过考证?我大学一同学来自此校(西峡一高),非常上进,人品也不错,硕士还换了很不错的专业呢,不过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大学扩招这么厉害,难道还要这样要求孩子,不太相信哦
事实胜于诡辩。

换一个角度,老外看我们这边出去留学的学子,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哪个的英语不是用类似的方法恶补出来的?如果这些老外也如同楼上某些网友那样把我们的留学生当作潜在的造假者、罪犯,国人又当作何感想呢?

还好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许是人家还是文明程度高一些。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4-7 16:04 编辑 ].
作者: Leah他爸    时间: 2009-4-7 16:07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晚风    时间: 2009-4-7 17:34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7 15:11 发表 \"\"

对于你的思路,我只是呸服啊,不是跟你说了吗?我汗颜自己跟逻辑思维不清楚的较上了劲,我不需要你更正什么,你最好去更正一下你自己的帖子吧。
你的逻辑思维很清楚,但是你的理解能力是很成问题的,我抨击的是这种教育体制和方法,你却指手画脚的说成是我对孩子们的努力有看法,真是不可理喻啊..
作者: Jupiter    时间: 2009-4-7 22:00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4-7 11:18 发表 \"\"
可悲的地方就在于,即使纯粹从功利的应试出发,那种魔鬼教育也不是最优的。
那是肯定的,可是,不魔鬼,就没法出头啊。。。一个国家的进步需要几十代人的努力,一个家庭命运的改观,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的老传统,就是读书、科举、仕途,现在又来了条钱途。。。路有很多条,底层家庭的孩子想翻身,或者翻一半身,或者翻几分之一身,都要付出比家境好的孩子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待他们站在一个新高度上时,他们的孩子再接再厉,就会更加出色。但前题是,学习,首先要改进思想思维方面的旧习,要先安顿好自己的人生,再去处理下一代的事情,急功近利加封建意识,会搞得手忙脚乱,反而浪费了自己当初的努力。
这种魔鬼教育,肯定出不了科学家,上海的重点中学的压力班,也出不了几个科学家,绝大部分还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父母的人生。这其实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还是国民思维国民整体素质问题。.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