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毕德生再次写出关于基督徒生活的新作《基督翱翔千百场合间:灵修神学对话》(Christ Plays in Ten Thousand Places: A Conversation in Spiritual Theology)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是预计出版五册系列作品中的第一本,毕德生在书中系统化地将他近三十年来所思考的主题,一并提出讨论。这些主题包含灵命的形成、圣经、领导、教会、牧养、属灵方向等。 第一册是关于灵修神学的精彩演绎,结合了敏锐的文化分析与解经,还有关于基督徒生活,全面并吸引人的观点。
倘若尤金·毕德生(Eugene H.Peterson)不足长老教会信徒,很有可能会是个修道士。因为他最有名的几本著作,从「向著标竿顺服到底」(A Long Obedience in the Same Direction)、「行进之光」(Traveling Light),一直到「土地与祭坛」(Earth and Altar),再版时更名为「WhereYour Treasurels」(编按:中文版书名为「重拾无私的祷告祭坛」),都在探讨基督徒的属灵操练。
九月是前往拜访的理想时刻,毕德生已从安息年的休息中重新得力,预备好要回到牧会岗位,也可以接受访问了。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在录音机前,也一同漫步于房子附近的山间,从讨论地质的形成,谈到印第安人对冷杉球果的传说,并聊到一长串的野生动植物。但是,不管我们的话题转到哪里,总是会回到属灵的主题:地方的重要性、创造力所扮演的角色、以团体为中心的属灵生活,以及颠覆之于基督徒的必要性。当我问他是如何把这些主题串在一起时,一只食鱼鹰恰掠过他身后的小湾,毕德生引用了贝尔纳诺斯(Bernanos)在「乡村教士日记」(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一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作为回答:「恩典无所不在。」
问:有哪些事件带给你这种深刻的感受?
答:我想到莱和乔·菲浦斯(Leigh & Joe Phipps)这对夫妻。莱是我小儿子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当时内人珍常在她教学的工作上当她的助干。有一次,珍问她要不要来教会?她说好,不过她不喜欢穿正式的衣服,因为星期天是她穿牛仔裤的日子。珍跟她说,她可以穿牛仔裤上教会。从那时起,某种形式的玩笑就开始形成了,珍在杂货店看到莱时会说:「你的牛仔裤该洗了吧。」但莱还是一直没有来教会。几年后,我们的女儿凯伦修了一门陶艺课,莱也在同一班,于是她认识了凯伦,然而来教会一事仍毫无进展,我们还是住在同一个社区。直到两年前,奇妙的事发生了:经过二十年的祷告和等待,莱成为一个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