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数学]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打印本页]

作者: shayunmama    时间: 2009-10-11 10:21     标题: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这周的考卷上,有道数学找规律:
A,B,A,B,B,A,(),(),()
我认为的规律是:AB,ABB,
宝宝认为的规律是:AB,AB,BA,BA
.
作者: 休息休息    时间: 2009-10-11 12:54

你是对的。.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1 13:12

引用:
原帖由 shayunmama 于 2009-10-11 10:21 发表 \"\"
这周的考卷上,有道数学找规律:
A,B,A,B,B,A,(),(),()
我认为的规律是:AB,ABB,
宝宝认为的规律是:AB,AB,BA,BA
都是对的。.
作者: zhw7    时间: 2009-10-11 13:15

都是对的,出题目的人脑子坏了。.
作者: hyinglsjx    时间: 2009-10-11 15:05     标题: 回复 1#shayunmama 的帖子

A,B,A,B,B,A,(),(),(),那么应该是A,B,A,B,B,A,B,B,B.
作者: cenyi9999    时间: 2009-10-11 18:31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10-11 13:12 发表 \"\"


都是对的。
如果宝宝对的话,后面会多出一个括号.
作者: 糖妹妹妈妈    时间: 2009-10-11 18:43     标题: 回复 1#shayunmama 的帖子

A,B,A,B,B,A,(B)(B)(B)肯定对.
作者: 怡怡宝贝妈妈    时间: 2009-10-11 19:10

大人的思路是对的,我发现学校把一年级小朋友当成4-5年级的学生了,出这些题目孩子哪会理解呀~~真把现在的孩子当神童啊.
作者: ANDY羽飞妈妈    时间: 2009-10-11 20:10

儿子说是ababbabbb,我说是ababbababb,其实感觉都可以,但最后还是我妥协.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1 22:11

这种题从来都是多解的。

1,2,3,4,( ),你可以填5,99%的人可能都会填5。可是可能还有1%的人会填任何一个数,因为,这样也同样符合规律,例如:
1,2,3,4, n + 1, n + 2, n + 3, n+4、、、
1,2,3,4, n * 1, n * 2, n * 3, n * 4、、、

有人会欣赏 5 这个答案,因为它中规中矩;也一定会有人欣赏其它的答案,因为它们卓尔不群。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1 22:13 编辑 ].
作者: 休息休息    时间: 2009-10-11 22:16

唉!是一年级的题目,应试教育要给标准答案的,所以大人是对的。.
作者: shayunmama    时间: 2009-10-11 22:50

或许国外的教育方式更适合这道题目,这个题目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只要孩子能说出理由,那么老师也该乐意接受。.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2 00:13

相对于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而言,个人更倾向于不去猜测老师的喜好。.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3 09:11

这是一道逻辑题,就像CCPAGING提的1,2,3,4,()一样,我感觉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一种逻辑概念。我们大人的多解,多思考,是建立在已经有逻辑思维基础之上,如果孩子还不是很明白,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题来帮助他分析,如果他想出了其他的不同于我们大人的解,关键还是要问他是怎么想的,孩子的逻辑也有道理。答案确实不唯一,但我想在入门阶段,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整个思考过程:
1。先建立逻辑概念
2。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尽可能想到多的解答
3。在多解答后,根据题干,找到一个最完整的答案
比如说:A,B,A,B,B,A,(),(),()
规律:AB,ABB,可以完成整个题目并完整逻辑
另外的规律:AB,AB,BA,BA 也对,但最后一个()落单了

比如说1,2,3,4,( ),
答案 1,2,3,4, n + 1, n + 2, n + 3, n+4、、、
或   1,2,3,4, n * 1, n * 2, n * 3, n * 4、、、的花样太多了
甚至于可以想成12,3,42,就是隔3个数自成一套逻辑关系,第一个数“1”和第五个数“2”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第二个数“2”和第六个数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第三个数“3”和第七个数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第四个数“4”和第七个数往后是一套逻辑关系,等等。这样发散的思维最后可以演变为自己创造逻辑,就是玩逻辑了。

所以我想,对孩子来说,我们不能用唯一答案来约束他们的思维,经过思考后,可以选择一个相对题干完整的答案。.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3 09:50     标题: 自然归纳法

我们也可以把这类题目看成是归纳法的示例,而归纳法被成为自然科学的根底,它使科学有别于更早的神学、哲学等。

每个人能感知到科学现象,但是每个的感知都是有限的,例如,有很多人都见过N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于是有人由此推断第N+1个苹果也会从树上掉下来,这时我们就已经完成一个从有限可知到对无限未来进行预测的过程。这不是一个简单地问题,因为它使我们在全能的主之外,找到一种知悉未来的方法。而且,即使我们还不明白是什么促使苹果掉下来,也可以对苹果掉下来的方式进行探索,这就是牛顿干的事。

这种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因为实验人人会做,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实验,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归纳,使一个不是先哲的人,也可以探究自然界的规律,掌握那么一点点未来。所以,科学的发现已不再世少数先哲的专利。

所以,这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而数学上的这些数列就是对自然归纳法的简单示例,或者说启蒙。等小孩子明白那些简单的数列以后,他们最喜欢干的是什么,绝对让人大跌眼镜,他们可以造出各种各样变态的数列,使你百思不得其解。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3 09:51 编辑 ].
作者: 翼mm    时间: 2009-10-13 11:11

还有一个解
ABA  BBA  CBA
.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3 12:22     标题: 回复 16#翼mm 的帖子

hehe,真牛,还有这种解 ABA, BBA, CBA, ...NBA

[ 本帖最后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3 20:30 编辑 ].
作者: 飞扬的妈妈    时间: 2009-10-13 16:21

老师是超人.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3 20:32     标题: 回复 18#飞扬的妈妈 的帖子

飞扬的妈妈回来啦,欢迎
老师说要夯实基础,希望他们不要武断地否定孩子的各种答案就好。.
作者: shayunmama    时间: 2009-10-13 22:56     标题: 回复 10#ccpaging 的帖子

不好意思,我是不是后知后觉呀,你是协和的老师呀?.
作者: hxy007    时间: 2009-10-14 02:24     标题: 回复 20#shayunmama 的帖子

偷偷地告诉你:ccpaging不是协和的老师,是七宝明强小学的编外老师,义务辅导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学数学。.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4 08:50     标题: 回复 15#ccpaging 的帖子

欢迎ccpaging老师亲临指导,批评指正,希望有空常来啊

昨晚回去跟小子把那套卷子翻出来又玩了一遍。
对于第一题(),2,4,(),(),原来的正确解是0,2,4,6,8
小子的新答案是:1,2,4,7,11
                               1,2,4,6,7(,8,10,12,13)[数差是1,2,2,1,1,2,2,1的规律]
                                1,2,4,3,8(,4,13)[1,4,8,13成差数递增规律,2,3,4差数为1规律]
这样玩下去,变化太多了。小子后来索性不玩了,问我可不可以自己造题,开始出题考我了,我发现有的时候进不到他的思路和规律里面,还真难答。
通过这样的玩,我觉得他理解了数字规律和归纳法。大家也可以尝试老题新做。.
作者: 青青小白杨    时间: 2009-10-14 09:18

一年级的找规律题最变态.
我们也曾做过,我写了多解在卷子上.
结果老师在家长会上要求我们的答案要符合1年级的思维水平.
我晓得1年级啥思维水平啊?我好应聘当一年级数学老师来.

我发现如果,1年级就自己做得出这种题目的小孩,适合将来从事预测股票走势的工作.

[ 本帖最后由 青青小白杨 于 2009-10-14 09:19 编辑 ].
作者: Johnba    时间: 2009-10-14 09:21     标题: 回复 16#翼mm 的帖子

题目中的A和B应该只是个代号。可以是A代表苹果,B代表香蕉,也可以A代表狗,B代表凳子。如果ABA  BBA  CBA那么C就只能是英文字母了,而不是一个代号了。.
作者: hxy007    时间: 2009-10-14 09:39     标题: 回复 24#Johnba 的帖子

  既然可以是A代表苹果,B代表香蕉,那么,凭什么就不可以C代表梨?既然也可以是A代表狗,B代表凳,那么,C为什么就不能什么不代表就代表它自己?一只狗狗和一条凳凳好像也搭不上界,既然如此再来一个不相干的大耳朵C,有何不可?你看:
  一只狗一条凳来一只狗(ABA)
  一条凳一条凳来一只狗(BBA)
  一耳朵一条凳来一只狗(CBA)
  一张嘴一条凳来一只狗(DBA)
  一张耙一条凳来一只狗(EBA)
  天啊,还真好玩!.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4 10:05     标题: 符号与具象

引用:
原帖由 Johnba 于 2009-10-14 09:21 发表 \"\"
题目中的A和B应该只是个代号。可以是A代表苹果,B代表香蕉,也可以A代表狗,B代表凳子。如果ABA  BBA  CBA那么C就只能是英文字母了,而不是一个代号了。
击中要害了,这是精髓。

我出个变态数列吧。

2、1、14、1、14、( )

答案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

里边还有我儿子出的超变态数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4 10:13 编辑 ].
作者: Johnba    时间: 2009-10-14 11:04     标题: 回复 25#hxy007 的帖子

如果A代表狗,B代表凳子,那么题目就成了:狗,凳子,狗,凳子,凳子,狗,(),(),()。下面如何填你应该知道。.
作者: hxy007    时间: 2009-10-14 11:55     标题: 回复 27#Johnba 的帖子

见25楼,我早填好了耶!再解释一下吧,要领是,题目没规定空档里必须填A或B,因此我爱用什么逻辑填就用什么逻辑填。你有你的逻辑,我有我的逻辑。你填的合一种逻辑,我会认账。我填的合另一种逻辑,你也不能不认账。

第一拍:一只狗一条凳来一只狗(ABA)
第二拍:一条凳一条凳来一只狗(BBA)
第三拍:一耳朵一条凳来一只狗(CBA)
第四拍:一张嘴一条凳来一只狗(DBA)
第五拍:一张耙一条凳来一只狗(EBA)

连起来唱就是:狗凳狗,凳凳狗,耳凳狗,嘴凳狗,耙凳狗……

换成洋文就是:ABA BBA CBA DBA EBA ……NBA……

写成简谱就是:121 221 321 421 521 621 721

哎呀呀,3/4拍不好听。要不,我改成4/4拍的?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0-14 12:01 编辑 ].
作者: Recy妈妈    时间: 2009-10-14 12:09     标题: 回复 22#天天DAVID 的帖子

天天很棒哦.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4 13:15     标题: 回复 26#ccpaging 的帖子

超级好文章,但是太长了,实在没有毅力找到答案验证。

自己想了一下,觉得做不出来。尝试着填1,或者2,都觉得不好,没有把现有规律重复并验证,第一个2放在那里太突兀了。请指教。.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4 13:23     标题: 回复 28#hxy007 的帖子

hxy007看起来是个数学怪才。数学问题能被你演绎到语文和音乐领域,佩服
你的方法,我觉得可以给孩子拓展思路用,这样能让孩子,特别是低龄儿童产生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至于解题,我比较倾向于摈弃个人偏颇的逻辑,寻求在题干中已经验证的逻辑。还是老观点,先建立概念,再拓展思路,经过思考后找到最优。.
作者: Johnba    时间: 2009-10-14 13:26     标题: 回复 28#hxy007 的帖子

说实话,刚看到CBA的解时也觉得眼前一亮,但从归纳和推理的角度这解法有点问题。.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4 13:31

我也是受了参与该贴的BBMM和CCPAGING老师的启发,才发现原先的教育没有跟上。当时天天做题也是图快,特别是A,B,A,B,B,A,(),(),()这道题,他没有想出来,我就做了99%的单一思路典范。看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才悟出教育不是简单做题啊。回去试了一下,发现孩子的潜力很大,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关注和引导。答案都是孩子自己想的,我只是重复一句话“很好,还有没有其他规律和答案?”

你也回去试试,RECY一定也会给你惊喜的。.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4 16:53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4 13:15 发表 \"\"
超级好文章,但是太长了,实在没有毅力找到答案验证。

自己想了一下,觉得做不出来。尝试着填1,或者2,都觉得不好,没有把现有规律重复并验证,第一个2放在那里太突兀了。请指教。
b a n a n a
2 1 14 1 14 1

有规律吧

2也可以
2 1 14 1 14 1 2 1 14 1 14.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4 20:33     标题: 回复 34#ccpaging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有点象hxy007说的,“你填的合一种逻辑,我会认账。我填的合另一种逻辑,你也不能不认账。”恕我直言,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不能说最优。因为填出来的数字最好是符合前面已经验证过的规律。
比如这道题(),2,4,(),(),
解0,2,4,6,8
和1,2,4,7,11都是比较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解答,因为他们内在的规律在前4个数字间已经验证过了,所以第五个数字的填写也能符号这个规律
      但    1,2,4,6,7(,8,10,12,13)[数差是1,2,2,1,的规律] 里面规律要靠第5位数和以后的3位数来验证
     1,2,4,3,8(,4,13)[1,4,8,13成差数递增规律,2,3,4差数为1规律]也是的,
所以我觉得不是最佳答案。

2 1 14 1 14 1 2 1 14 1 14 其中的规律也是要靠第二个2出来以后才得以验证,那么就可以随便填了,比如2,1,14,1,14,8,2,1,14,1,14,8,这个8可以乱填成任何数了。就成了自己的逻辑,别人不能有共识,岂不曲高和寡?.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4 21:19     标题: 非也非也,结果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就是楼上显示的这个思考过程,如分析要求或者提出问题,选择的标准或者寻找规律规律、验证、评价等等。

这些题目的结果都是几百几千年就玩过的东西,得不出什么重要或者说有价值的东西。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做这些题目呢?因为这些题目都是示例(Sample),同学们通过多这些小Sample的研究,一步步走入数学的殿堂,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方式,积累出那种根本的东西-素养。
如果我们从一种更大的视角去看待学习数学的过程,1到3年级的数学就一个大数列,数数、20以内加减法、大数加减法、1位数乘法乘除法、2位数乘除法、( )、(  ),下面会填什么呢?所以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更大Sample,同学们通过对这个大Sample的研究,掌握其中的规律,以后可以用之于任何其它的自然科学,甚至是全新的研究领域。

你看,考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里边也许算得上重要,但绝对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5 10:03 编辑 ].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4 21:35     标题: 再来个变态的数列

665 32 1
3 2 1 65 5
56 56 12 35
?? ?? 1 2
?? ?? 1 1

6 1 2 3  6 1 2 3  6 1 2 3

请哪位妈妈填出中间的问号?

答案见附件。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4 21:42 编辑 ].

附件: sample.zip (2009-10-14 21:42, 25.0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ww123.net/attachment.php?aid=388848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4 21:46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4 20:33 发表 \"\"
我觉得这个有点象hxy007说的,“你填的合一种逻辑,我会认账。我填的合另一种逻辑,你也不能不认账。”恕我直言,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不能说最优。因为填出来的数字最好是符合前面已经验证过的规律。
比如这道题() ...
b a n a n a
2 1 14 1 14 1

b 是第二个英语字母,a 是第一个,n 是第14个,所以
2 1 14 1 14 1的规律就是b a n a n a.
作者: shayunmama    时间: 2009-10-14 21:53

哪能噶简单的一道题目,搞得那么复杂了呀,我昏。。。.
作者: veeveezhou    时间: 2009-10-14 23:28

哪能嘎吓人的啦,一年级啊,我一看都头晕来,我以前数学还不是弱项来。
现在的数学一定要这么搞脑子啊?
算正规数学还是奥数啊?.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08:47     标题: 回复 40#veeveezhou 的帖子

呵呵,我们在跟CCPAGING老师讨论的是其实是如何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带孩子进入数学殿堂引发他们自我探究的兴趣。简单的一道题目只是个引子,没想到把CCPAGING和HXY007都引到我们坛子里,他们2位在旺网里是知名的数学督导

我觉得他们不仅讨论数学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问题如何来引导孩子,涉及更多的是教育本身。倡导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加强能力培养。分数和答案不是我们讨论的目的,分析问题的过程本身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希望有兴趣的BBMM,一起加入讨论,最好提出孩子试卷上的问题来抛砖引玉.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08:49     标题: 回复 34#ccpaging 的帖子

哈,你这样玩就有点暗算的味道了,编密电码呢。.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5 09:53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5 08:49 发表 \"\"
哈,你这样玩就有点暗算的味道了,编密电码呢。
嗯,算是暗算。

短短的几个帖子,咱们已经从一个数字组成数列,突破到英文字母组成的数列,再到汉字组成的数列,甚至到儿歌和音乐组成的数列,这些数列在数学有一个专门的名堂来概括,它叫集合。集合是一个更加基础和宽泛的概念,有了它,数学研究就不仅仅是数字和计算了,只要是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都可以被纳入一个集合,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集合中元素的规律。

说到编密电码,咱们给协和双语的同学们编一个。

尊开中重发外个潜融性能合提鼓多供励元选超发择常展.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10:15     标题: 回复 43#ccpaging 的帖子

什么意思?是用数字替代吗?

1,9,17,2,10,18,3,11,19,4,12,20,5,13,21,6,14,22,7,15,23,8,16,24吗?.
作者: 青青小白杨    时间: 2009-10-15 10:16     标题: 回复 43#ccpaging 的帖子

尊重个性提供选择
开发潜能鼓励超常
中外融合多元发展

啊对啊?.
作者: sheep_mami    时间: 2009-10-15 10:24

哇,是在破译密码吗?各位都强人哪!.
作者: veeveezhou    时间: 2009-10-15 11:07     标题: 回复 41#天天DAVID 的帖子

个么这题目能讲解一下哇,光是看答案还不懂啊.
作者: hxy007    时间: 2009-10-15 11:09     标题: 回复 45#青青小白杨 的帖子

你怎么破译的?用语文的方法还是数学的方法?用数学方法破译很有趣哟!小朋友掌握了自己也可以编,让老师看不懂。把老师整晕,那就更有趣了!这个时候不喜欢数学都难。.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11:12     标题: 回复 47#veeveezhou 的帖子

这个帖子里谈到了很多题目,你想让讲解的是哪道题目?.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11:13     标题: 回复 48#hxy007 的帖子

这是协和的办学宗旨,耳熟能详啊!.
作者: veeveezhou    时间: 2009-10-15 11:17     标题: 回复 49#天天DAVID 的帖子

楼主那道,第一题
协和太厉害了.
作者: 青青小白杨    时间: 2009-10-15 11:26     标题: 回复 48#hxy007 的帖子

偶不晓得算啥方法.
启发有二,1.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做过一道找规律的题目,后来也是网上看来,是用连数这个概念,我们读书的时候么读过,我学的是文科.题目如下:
                    1,2,2,4( )( )
2.暗算电视剧里,那个黄依依,不是用个酒瓶把一张纸条卷在上面,就看出写啥了嘛.酒瓶的直径是固定的.所以就是固定间隔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句话.我的数学表达能力实在太差,不晓得大家看懂没。.
作者: 青青小白杨    时间: 2009-10-15 11:30     标题: 回复 50#天天DAVID 的帖子

我来串门的。我们不是协和的,第一次听说你们的办学宗旨。
现在看来更正我以前的说法,你们这种宗旨培养出来的学生,看股票太大才小用了。
可以做传说中的捕风者。哈哈,好浪漫。.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11:52     标题: 回复 51#veeveezhou 的帖子

楼主的原题是 A,B,A,B,B,A,(),(),(), 根据前面给出的A,B,A,B,B,A中间暗含的规律,填出后面3个空应该接什么字母

你可以把前面给出的6个字母看成(A,B),(A,B,B), (A,_,_,_),那么根据前面的规律
——后面一个组合比前一个多一个“B”,那么刚好第三个组合中应该是3个B,空格数也是3个空,刚好,答案一可以是:A,B,A,B,B,A,B,B,B

你也可以把前面给出的6个字母看成(A,B),(A,B), (B, A),(_,_,)(_,_),就是2个字母一个组合,前面两次A,B 重复,那么对称的,下面B,A 也有两次重复,接下来呢,是不是应该再接两次A,B 重复了?所以,答案二是:A,B,A,B,B,A,B,A,A

至于A,B,A,   B,B,A,   C,B,A,那是他们的自由发挥了,跟孩子玩玩可以,不做推荐写到卷子上的答案。.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11:55     标题: 回复 53#青青小白杨 的帖子

才子啊!我还以为你是协和的呢,这样做出来可以称为“黄青青”了。.
作者: veeveezhou    时间: 2009-10-15 12:16     标题: 回复 54#天天DAVID 的帖子

这么看来,真的有很多答案啊,每个人思路不同,抓的规律也不同。.
作者: 青青小白杨    时间: 2009-10-15 12:47     标题: 回复 55#天天DAVID 的帖子

被人赞美的感觉总是很好,谢谢了!更正下,我是个被赶鸭子上架的妈妈,家里那位是甩手掌柜。
对旺网上那么多才子爸爸,我只有羡慕仰慕的份

真正的才子是在我的帖子里帮我求证的精品爸爸.
大家帮我看看到底有解无解怎么证明啊?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80336-1-1.html
我怎么这么死心眼呢

[ 本帖最后由 青青小白杨 于 2009-10-15 13:23 编辑 ].
作者: Recy妈妈    时间: 2009-10-15 15:47     标题: 回复 54#天天DAVID 的帖子

和你的循循善诱对比,我真是太惭愧了,孩子本来自己做的就是你说的第二种,我那天觉得他前面一直不拿卷子出来做拖时间很恼火,看到这种和我的标准不一样的答案(我是第一种啦)不是鼓励引导,而是粗暴的说错了,重新想,直到她想出第一种来, 我这种不是一就是二的思路真是要检讨了。

[ 本帖最后由 Recy妈妈 于 2009-10-15 16:35 编辑 ].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5 16:21     标题: 回复 58#Recy妈妈 的帖子

哪里,哪里,我才惭愧呢。做题当天,我直接诱导他做出第一个答案,万事大吉!
是要感谢shayunmama 开了这个帖子,受到许多参与讨论的BBMM的启发,我才有机会回家改正了我的简单粗暴。对我们家长来说,教育也是门新课,做得不好的地方,主动承认,改正就是了。就像你这样啊.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7 22:07

楼主,我能把这个帖子整理到“从来不相信刻苦学习(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畅谈亲子数学,兼谈数学的乐趣”里边去吗?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

数列可算是数学的经典话题了,可讲、可思考的东西很多。想象的自由真的是无边无际啊,一道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数列,引出了诗歌、音乐,甚至还有校训,数学太奇妙了。

哦,好像缺了绘画,绘画里边也有数学的。让我们来看看埃舍尔的版画《越来越小》: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7 22:10 编辑 ].

图片附件: 094855I1054P388T1.jpg (2009-10-17 22:10, 95.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7
http://ww123.net/attachment.php?aid=390182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9 08:58     标题: 回复 60#ccpaging 的帖子

强烈建议楼主首肯!并建议你以后集结整理,可以出书了!

数学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数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规律,并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本质表现出来。这些规律可以借助于各种艺术载体表现出来,而你的帖子正是很好的启蒙教育(尤其对我们做家长的)。我不知道小学老师是否具有同样的境界和观念,但至少我们接收了这样的启蒙,可以业余给孩子一个补充教育了,数学一定不是简单的算数,而是一门学问。

[ 本帖最后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9 09:01 编辑 ].
作者: 钡钡妈妈    时间: 2009-10-19 09:55     标题: 回复 22#天天DAVID 的帖子

上周看了各位BBMM对于各种数列的精彩分析,周末终于有空把这道题(),2,4,(),(),拿出来让小子玩一下,原本只是想让他知道一题会有很多思考方法和答案,不要只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答案,没想到当我问他你觉得除了0,2,4,6,8这样填之外还可以怎样填?没想到小子给出了0,2,4,0,2,4的答案,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小子在这个答案的基础上拼命发挥了。0,2,4,1,2,4,2,2,4……;1,2,4,11,2,4,111,2,4……;11,2,4,22,2,4,33,2,4……;1,2,4,0,2,4,-1,2,4……答案无穷无尽啊!第一次觉得数学这么好玩!.
作者: hxy007    时间: 2009-10-19 11:35     标题: 回复 62#钡钡妈妈 的帖子

  是好玩,很好玩!数学不是一般地好玩,是特别地好玩!
  你家儿子这么玩数学,一定会玩出数感。祝福他吧!让机械化标准化“数学”见鬼去吧!.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9 12:36     标题: 回复 62#钡钡妈妈 的帖子

有意思,钡钡的这种把2、4固定,在间隔列中多变的数列模式其实已经摆脱了原有题干的参考意义,完全是可以把(2、4)看成个符号,然后自己做数列规律,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一路玩下去吧!.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9 12:48     标题: 回复 60#ccpaging 的帖子

关于你这幅画,你是想表达图案由大到小的一个渐变递减过程吗?

除此以外,我觉得这和中国的传统对称剪纸图案有相同的结构。体现在对称(不仅是左右、中心对称关系)上。扯远了,上升到方法论了。.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0-19 13:02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9 12:48 发表 \"\"
关于你这幅画,你是想表达图案由大到小的一个渐变递减过程吗?

除此以外,我觉得这和中国的传统对称剪纸图案有相同的结构。体现在对称(不仅是左右、中心对称关系)上。扯远了,上升到方法论了。
这个感觉太对了,画里边是不是有点数学的意味,哲学的意味?

这幅画选自《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条永恒的金带》(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是一本赢得普立兹奖的书。它是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着作,由Basic Books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的。这本书的二十周年版本在1999年发行,而且由Hofstadter加上一个新的前言。 在一个标准上说,这本书讲述逻辑学家Kurt Gödel, 艺术家M. C. Escher,和作曲家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创造性的成就怎样交织在一起。正如作者所说,“我认识到,Gödel,Escher和Bach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样相同的本质。我尝试重现这种本质而写出这本书。”

大学的时候,我看的是《走向未来丛书》中的译本《 GEB 一条永恒的金带》,这本书给一个刚入数学系的我以强烈的震撼,原来数学不是抄黑板做数学题啊,原来数学可以和绘画、音乐、哲学联系在一起。现在据说有更好的译本《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谈到这本书,并非推荐BBMM去读,其实楼上的BBMM已经很好地用实例诠释了数学和诗歌、音乐、绘画的广泛联系,这些联系被数学家、哲学家证明是存在的,且是合理的,甚至可能是根本的。

如曹文轩老师所说,想象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9 13:08 编辑 ].
作者: 天天DAVID    时间: 2009-10-19 13:58     标题: 回复 66#ccpaging 的帖子

你从数学出发,引导大家体会数学和艺术,哲学的联系。孩子们大了以后就会明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科学和艺术哲学都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是观察事物,认识宇宙的方法论,科学是在哲学导引下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艺术是对世界认知的表现手段。

回过头来看,科学普及和启蒙才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方法。文化修养和境界高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 MOLI    时间: 2009-12-14 09:31

好贴.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