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每一个礼拜过去好像,诶,刚刚前几天又过了一个礼拜了,所以呢,再过不久,我们大家又老一岁了,又靠近坟墓一年了,也靠近主一年了,预备好了没有?(哈…)他还不想去呢?Prepare to met your God. 这是三千年以前神借着先知对世人的警戒,「你要预备迎见你的上帝」(参:阿摩斯书:4 章 12 节)。
这个感情是属于神的本性,所以当一个基督徒照着神的本性,有这种感情的应用的时候,这个人就很像上帝了。因为我们的神是满有慈爱,诸多怜悯,又不轻易发怒的上帝。这一位上帝是用怜悯,用慈爱来宽容人,来忍受人对祂的顶撞,来等待人的悔改。用祂普遍之恩,等候人悔改。「你这个人哪,你岂不知道,上帝对你的宽容,对你的赦免,对你的忍耐,乃是要引导你到悔改的地步呢?」(参:罗马书 2 章 4 节)这一些的话,是记载在罗马书第二章第四节,第五节的里面。所以当一个人一面犯罪,一面上帝不审判他的时候,他千万不要以为他有什么好处,他要知道这是 common grace waiting for your repentance 这是上帝用自然恩惠,忍耐等候,盼望把你带到悔改的地步。
那么,「怜恤」这个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呢?或者是学习而来的?怜恤人的这个本性,在人被造的时候,原是有的。所以呢,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在上帝生命中间一切道德本性,任何一方面都有影子在人性的中间。我再讲一次,All the attribute of God has the shadows in human nature.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上帝是充满慈爱,我们里面也有充满慈爱的可能。上帝是满有怜悯,我们里面也有怜悯人的可能。上帝不轻易发怒,我们里面也有忍受怒气的可能。上帝是圣洁的上帝,我们也有追求圣洁的可能。所有在上帝本性中间,所有道德的层次,在我们内心中间,都有影子,都有这些形像,因为我们就是上帝的形像跟样式。所以上帝是充满怜悯的,人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人也充满怜悯,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这样呢,一个人不能组成一个社会,但是两个人以上的成份,就组成了一个社会。而社会之所以是社会,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建立起一个互惠、互重、互爱、互助的这种人人关系的这种会社就叫做 society。所以这是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 human being and human being, humanity and humanity.人人之间建立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建立起来,就是我们的社会跟所有的动物牠们的社群,跟所有的畜牲,所有的野兽牠们之间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那么,在苏格拉底以前,整个希腊的哲学所讨论的,所研究的范围,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而观察者是人,受观察者是自然,所以人以主体的身份,去观察客体的自然,man is an subject to observe the nature as an object. 这是整个希腊哲学的方法论的位置的问题。而人在希腊变成宇宙的中心,因为人去思想大自然,人去研究大自然,人去观察大自然。所以我是以自然的主人的身份,来把自然当做我研究的对象的客体地位,来观察,来思考,来计算,来分析,来探讨。这就是人在宇宙中间,把自己当做主人的一个开始。
所以呢,苏格拉底以前,所有的哲学家所讨论的问题,最重要的题目,就在书的题目里面,以两种书表现出来,第一、他们所写的书的第一个题目,就是 On Nature. 论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里面有什么学问?有物理的学问,有地质的学问,自然里面有天文的学问,有地理的学问。所以天文、地理、地质、物理,这些的观念都在他们探讨之中。这样呢,就产生了「自然科学」的这种学问系统。
所以对自然有知,而对自己无知的,还是无知。要对自己知,你的知,你才有基础去知别的。因为知万有的人是谁,而人不知自己是很可怜的。所以呢?他就用一句话,叫 gnoti seauton,这句话的希腊的意思就是,You should kow yourself. know yourself first, before you wnat to know everything. 如果你什么都知道而不知自己,你是很可怜的。所以,严格的说,苏格拉底的贡献就在这里。苏格拉底对整个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哲学思考的转移方向,就是从「向外求知」,变成了「向内求知。」要知道外界事物,你应当知道你自己能知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所以,这样呢?苏格拉底前,苏格拉底后,这两句话,就是成为历史的分界线,历史的划时代,历史前后,就从「认识自己」做一个改变历史的一个新的开始。你明白了吗?这样,苏格拉底以前,就没有所谓人类学,人文学,伦理学,人对自己的研究,对自己的了解,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开始,know yourself。
那么,「理则学」英文就是 logic,logic 这个字为什么翻译成「理则学」呢?不是我翻译的,是孙中山先生翻译的。孙中山先生在这一件事情上,实在是很伟大,因为所谓的「理则」就是用中文字里面两个字,「理的原则」叫做「理则」,logic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reason. 你对整个思考功能,里面的思考线索,有什么原则去指导的时候,那个原则就叫做「理则学」,就叫做 logic。那么,这样呢,发明 Syllogistism,三段论法,逻辑推演的这些演绎的办法,就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归纳的办法不是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但我今天不是在这里教哲学,因为归纳要等差不多两千多年,在另外一个英国人身上培根(Lord Francis Bacon, 1561-1626) 再重新提到了。所以,亚里士多德提到了「演绎法」,到了培根的时候,提出了「归纳法」,那你们校园团契就明白什么叫做「归纳式」的查经,这是查经的诸多方法之一。其实这个方法,是还是比较基本的,没有太深入的东西。继续讲下去了。
那东方的结论是什么?人之所以为人,因为有良知。这样呢,孟子在整个人类文化上最大的贡献,不是因为他承继了孔子的思想,而是他发挥了人性中间的良知论。 the theory of conscious,这个是孟子最伟大的特殊的地方。有许多人认为,孟子是比较站在人民的一边的民主的哲学家,但我老实告诉你,这个不过是表示他对人民定位的时候,相当尊重人性这一点罢了!他并没有真正站在民主的这一方面。因为孟子的学说,直到民国的时候,不是对孙中山影响最大的,对孙中山影响最大的是耶稣基督,而不是孟子。所以孟子只讲过一句话,「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参:《孟子》尽心篇)The people is very heavy, very important, and the king is less important,and next to that is territory and the society.这个社稷次之,百姓在上,君王在下。
恻隐之心是什么呢?你说是「同类爱」吗?我再说,同类爱连动物都有,而同类爱不是人性。人性中间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的时候,有恻隐之心,这是人性。所以孟子很伟大,他发现了圣经所讲的,圣经说什么呢?「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鉴察人的心肠肺腑」(参:箴言:20 章 27 节)。当你心灵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对你说不要的时候,就表示你有道德责任,遵行那个声音。而那个声音是什么呢?德国人等到两百五十年前康,德才说,「这个是上帝在人心里无上的命令」,这个都做categorical imperative, the supreme commandment from God. You should do Good. 这个命令,在人心里是谁给的呢?是教育的结果吗?从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的思想,是,是教育的结果。但我们不接受,因为那些从来没有受过教育,在野蛮地方你把它带进社会一下子,他马上就这样的萌芽,这是与生俱来的,神放在人内心里面的。良心的功用,就是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一个真正的记号。
所以呢,康德在他的《纯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那一本书的序言里面说,有两件事使我越来越惧怕,第一、闪着星光的天空,我越看越害怕。第二、在我胸膛里面话的良心。我越想越害怕,怎么里面有一个这样的声音?这两件事,就是神存在的印证,这两件事使你一定要想清楚,上帝是存在的。外证,被造的万有。内证,说话的道德良心。这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
过了七十五天,两个半月以后,我真的要回去了,回去以前有一个很好的歌剧,多停一天就可以看那个歌剧了。所以,林望杰就对我说,「你不要回去,多停一天好了。」我说「我要看孩子。」「你多一天好了。」我就好啦,就多一天,反正一天嘛。她已经等了两个半月,两个半月再多一天就多一天嘛!最讨厌的是什么?到了那一天去看歌剧的时候,等那一天,不是二十四小时,好像两百四十小时一样。等到出租车赶到歌剧院的时候,前面一个牌子,today on strike ,罢工。我气死了!天天不罢工,就在我等二十四小时,两百四十小时的感觉,你今天罢工。我没有办法,那一天我走了,回到家里,第一眼看见我的孩子,这个是我的孩子。那么,我是她的爸爸,这个女孩子是我的,我做了爸爸了。我莫明其妙,人怎么会生人?她也不懂得,就看来看去,笑笑的。哇!感到很可爱。我告诉她「我是你爸爸。」她又听不懂。要等多久她才知道我是她爸爸?我没有办法。只能等待,等着。
后来有一天,这个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她哭了,有一天她睡到一半的时候,她哭,「哇!」哭了。诶,我快快就用录音机把她录起来。我摆一个小录音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把她的哭声「哇!」把她录下来。录完了以后,后来她不哭了,不哭了,等她慢慢醒过来以后,我就放录音带给她听。「哇!」她就看。啊,She was a very good listener. 有听的文化,她就注意听,「哇!哇!」听了以后,我就看到她眉毛就开始皱起来了,就开始面皮酸酸的,「哇!」她也哭起来了,我很想拿第二个录音机录「双唱」。因为第一个声音是她哭的声音,第二个声音也是她哭的声音。第一个是录音,第二个是正音,我在想一个问题,这个孩子怎么听见别的孩子哭,她会哭呢?同类爱。那她也不懂什么叫同类。她也还不知道什么人在她旁边,为什么她会哭呢?她里面有一种感受,那种感受是什么?就是圣经所讲的同情心,小小的孩子有同情心,为什么长到这样大没有同情心?你什么都在长,就是同情心不长,对不对?
巴特 (Karl Barth, 1886-1968),一个大神学家,他是不赞成普遍恩惠 (Common Grace) 里面的普遍启示 (general revelation),他不接受什么叫做自然启示,所以他说,「我们要明白启示,只有透过一条路,就是耶稣基督。」基督就是 the only revelation of God.那道呢?有三方 Proclaimed Word,还有呢?有 Written Word.有Inspired Word. 那么,这个道里面,里面真正的启示只有一个,就是直接的上帝在基督里启示我们,所以你不要用大自然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理论是什么?如果你以为自然的现象,可以被你利用作为解释上帝存在的一个范围的话,你一定也要承认,大自然里面弱肉强食,这样自然的强暴这些的事情,也可以证明上帝不存在,这是巴特很独特的见解。所以呢,他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卜仁纳 (Emil Brunner,1889-1966) 跟他辩论了二十六年,结果就是关于普遍启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