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rachelmom 于 2010-4-25 17:38 发表
小一的试题里面居然有我们初中才学到负数和一元一次方程式![]()
虽然说训练一下孩子也能学的会,只是,这么早学干什么啊?地球要毁灭了吗?就这么着急啊?
原帖由 rachelmom 于 2010-4-25 17:38 发表
小一的试题里面居然有我们初中才学到负数和一元一次方程式![]()
虽然说训练一下孩子也能学的会,只是,这么早学干什么啊?地球要毁灭了吗?就这么着急啊?
原帖由 rachelmom 于 2010-4-26 17:51 发表
那我们直接做失学儿童吧,我们承认智商低,低到一年级都读不了,求ZF让我们做文盲吧~
或者以后小学不管民办还是公办,入学都设个面试关,不合适的直接告知不用读书了,进来你也读不了。
那我们也就不去费 ...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6 18:53 发表
一日,我乘公共汽车,正好站在一对老夫妻边上,听得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老头子,隔壁阿婆说有线电视费要上调了?”
“不是刚涨过价了吗,怎么又要调了?”
“是啊,在这么调下去,咱们怕是看不上电视了 ...
原帖由 rachelmom 于 2010-4-26 17:51 发表
那我们直接做失学儿童吧,我们承认智商低,低到一年级都读不了,求ZF让我们做文盲吧~
或者以后小学不管民办还是公办,入学都设个面试关,不合适的直接告知不用读书了,进来你也读不了。
那我们也就不去费 ...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0-4-26 19:45 发表
阿拉孩子的班主任老早说过了:
"我们是公立学校,生源差,学生来自地段生和条子生,人家民办考试进的,不能比的,班级里就那么几个同学好的,和老师互动.
我们公立学校,老师就这点钱,和私立学校老师能比吗?你们要 ...
原帖由 童爸0928 于 2010-4-27 12:41 发表
做题的目的是巩固对所学东西的理解和培养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否则题目做得再多,也只是应付考试。小的时候广泛接受一些概念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关键是孩子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能够灵活应用,能够自己发挥和创造。 ...
原帖由 justinmama 于 2010-4-27 18:49 发表
负数的概念,其实我觉得还好,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情况下,老师讲课(一课时)完毕,孩子也就弄明白了,这个应该是借助数轴的图像,小朋友很容易明白。应用题方面,甚至一元一次方程,我觉得老师讲得都非常清楚明白 ...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09:36 发表
每个人观点可能都不一样,不排除有些人读了大学觉得学习乘除法都是浪费时间,因为有计算机代劳。也不排除个别小学生都觉得微积分简单。同一标准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我从来不看好,所以我不排斥任何可能,更不会以自己孩子的能力为标准来衡量他人的尺度。 ...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09:49 发表
拜托跟班同志好好google一下,您这是因“愿”施教,这“愿”还挟带了一些不知道是谁之愿的私货。如此偷换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强烈要求您把我排除在你所谓的“大家”之外的原因。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0:04 发表
拜托了,你给人带帽子的本事还真是强。
我“愿”什么了,又“施教”什么了?
难不成你的不是“私货”是“公货”?
看到你下的一个又一个的论断——这是因“愿”施教、这“愿”还挟带了一些不知道是谁之愿的私 ...
原帖由 我家有女未长成 于 2010-4-28 10:09 发表
看了张政和张方,奇怪了,神童现在不就是一数学老师吗?家长为什么还要送自己的孩子去超前学习?浪费了这么多的快乐时光以后可能是另一个数学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开开心心的过完童年,当数学老师好象不需要这么超前吧?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0:15 发表
您看您也想看到“论证的证据和过程”,否则便认为我是给您带帽子了。我希望您在代表“大家”之前,解释您所谓的因“材”施“教”,是不是也是合理的呢?我在被带上因材施教的帽子之前,想知道这是一顶什么帽子, ...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0:37 发表
因材施教是啥意思,更有解释权的是孔老夫子吧? 至于合理与否,我前面不是说了,大家可以对因材施教是否有道理投票娱乐下。
至于你被戴上什么帽子,好像和我没有啥关系吧,起码我没有送过什么帽子给你。[s:039. ...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1:03 发表
我好像从没有说过因材施教我不知所谓吧?你貌似又随便下了个判断,该不会让我提醒你不知和不向你解释是2回事吧?
因材施教这4个字,我也没有扣在你头上吧?那些被我“扣”的大家为何还没有跳出来反对、叱咤,唯独 ...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1:17 发表
是的,不知出处跟不知确实不同。不向大家解释就代表大家,大家是否接受呢?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接受的,因为实在不知道您心里是如何解释“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的。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1:25 发表
我一向以为出处来源于孔老夫子,现在也还是这么以为。不是我不知道出处,而你判读我不知道出处。
至于我心里如何解释“因材施教”这不是最重要,因为我说话也是对机的。如果交流是抬杠,我能做的就不解释。
因 ...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2:06 发表
是啊,万一牛校的小学入学测试问您:“请问因材施教出自谁的典籍?”您就答不上来,于是你还不能通过牛校的测试,无法受到牛校的教化,呜呼!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2:41 发表
不过,这“出处来源”不适合测试用啊。“出自于谁的典籍”这就比较好办了,说过就是说过,没说过就是没说过,白纸黑字,赖不掉的。
要说也怪孔老师太时尚,几千年前搞什么“低碳经济”啊?为了省点木材、竹子, ...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4:18 发表
还真以为因材施教出自孔老师的著作啊?所以说考证很重要呢,就是因为有人自以为是地归纳总结孔老师的思想,同时挟带私货(当然,能挟带私货的自然也非一般人),而又有人道听途说,不去考证,越传越走样。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