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下南路,沪南路,河南路,湖南路 [打印本页]

作者: 阿莲    时间: 2010-7-14 08:47     标题: 下南路,沪南路,河南路,湖南路

我跟女儿的对话:
我:“囡囡, 上海闲话-下南路-哪能讲?”
囡囡: “无南路”
我: “格么-沪南路-哪能讲”
囡囡: “%^@  无南路”
我:  “格么-河南路-又哪能讲”
囡囡: “%^@$#  无南路”
我:  “格么-湖南路-再哪能讲”
囡囡: “ ”.
作者: 紫色金鱼草    时间: 2010-7-14 09:11     标题: 回复 1#阿莲 的帖子

哈哈,楼主归纳得好啊!正巧我妈家就住在其中一条路的附近,每次我们打的时,跟司机总是用上海话说好目的地后,必须要再用普通话说一遍,否则人家真的搞不清楚的。.
作者: babyrain    时间: 2010-7-14 10:28

下南路跟后面三个有区别的嘛.
作者: 龙井茶香    时间: 2010-7-14 10:45

个人觉得:沪南路和湖南路比较难区分,其他两个应该还是发音略有不同的吧?错了请指正。.
作者: rose588    时间: 2010-7-14 11:34

试着读了一遍,觉得只有下南路能清楚地读出来之外,后面三个我几乎读不清楚,读完之后,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推荐LZ多看看《新智力大冲浪》,并特别推荐里面的曹雄,上海话那个标准啊,不过他的苏北话也很标准的。.
作者: intersouls    时间: 2010-7-14 11:57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7-14 11:59

下≠沪=河=湖,后3个是同音字。.
作者: 双子MM    时间: 2010-7-14 12:35

所以为了避免混淆,上海人坐差头一般都是报纵横两条路名的。.
作者: timegoesby    时间: 2010-7-14 14:08

夹子,架子,茄子,鸽子,个子。。。。。.
作者: fangyuan    时间: 2010-7-14 14:32

下南路---哦囡卢,
沪南路---舞囡卢,
河南路---乎囡卢,
湖南路---符囡卢.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7-14 15:32     标题: 回复 9#timegoesby 的帖子

都不一样的.
作者: m宝贝    时间: 2010-7-14 17:36

引用:
原帖由 babyrain 于 2010-7-14 10:28 发表 \"\"
下南路跟后面三个有区别的嘛
是,后3个发音几乎一样的.
作者: m宝贝    时间: 2010-7-14 17:38

引用:
原帖由 fangyuan 于 2010-7-14 14:32 发表 \"\"
下南路---哦囡卢,
沪南路---舞囡卢,
河南路---乎囡卢,
湖南路---符囡卢
后面2个也是发“wu”的音,没有“呼浜(河浜)”和“太符(太湖)”这样念法的吧.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7-14 23:12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14 17:36 发表 \"\"

是,后3个发音几乎一样的
不是几乎,就是一样的。.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7-14 23:18

引用:
原帖由 fangyuan 于 2010-7-14 14:32 发表 \"\"
下南路---哦囡卢,
沪南路---舞囡卢,
河南路---乎囡卢,
湖南路---符囡卢
舞符:vu
乎:wu.
作者: sandyshang    时间: 2010-7-14 23:32

难度哈高.
作者: 闪电侠的妈妈    时间: 2010-7-15 00:01

我有次就是叫快递送东西到湖南路,上海话普通话各说一遍地址,还是送到河南路去了。。。.
作者: 饭泡粥    时间: 2010-7-15 10:20

引用:
原帖由 timegoesby 于 2010-7-14 14:08 发表 \"\"
夹子,架子,茄子,鸽子,个子。。。。。
这几个调调不一样,还是分得清的.
作者: timegoesby    时间: 2010-7-15 11:11     标题: 回复 18#饭泡粥 的帖子

上次看《新智力大冲浪》里面丹丹在念,好搞笑的,不过上海话是挺难学的。.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7-15 12:19

引用:
原帖由 饭泡粥 于 2010-7-15 10:20 发表 \"\"

这几个调调不一样,还是分得清的
夹子,架子,茄子,鸽子,个子。。。。。

不是调调不同,根本就是不同的发音,只是相似而已。
夹gak,架ga,茄gha,鸽gek,个gu。.
作者: 粉嘟妈咪    时间: 2010-7-15 15:13     标题: 回复 1#阿莲 的帖子

读读这个: 铅丝,开始,开水.
作者: 阿莲    时间: 2010-7-15 15:50     标题: 回复 21#粉嘟妈咪 的帖子

呵呵, 我和我囡囡一样也要撞墙了.
作者: 粉肉丸子    时间: 2010-7-15 23:57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冰城来客    时间: 2010-7-16 11:13

.
作者: 可爱的懒羊羊    时间: 2010-8-2 21:20

试着读了几遍,忍不住笑了,哈哈.
作者: 龙宝virginia    时间: 2010-8-2 21:23

一般帮司机或其他人讲目的地额辰光,习惯会讲撒额路帮撒额路口,特嫩加一来,是勿担心搞勿清爽额~.
作者: longmother    时间: 2010-8-3 15:20

再哪能不一样,也是极其近似的 ,平常讲话时候啥人会去仔细分辩呢?
下,夏,华,胡,何,吴,等等,发音差不多的上海盐话老多额,勿得勿承认,格阿是上海盐话勿方便的地方。也有,上海盐话变成书面语言的盐话,交关上海人自价阿写勿灵清额。.
作者: 紫菸2001    时间: 2010-8-3 20:44

让儿子试了一下,他说的一团糟。.
作者: 笑哈哈    时间: 2010-8-8 15:19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14 17:38 发表 \"\"

后面2个也是发“wu”的音,没有“呼浜(河浜)”和“太符(太湖)”这样念法的吧
大家宅错了,河发音是heu,湖发音是wu,下发音wo,沪发音fu。音相近但都不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笑哈哈 于 2010-8-8 15:34 编辑 ].
作者: 笑哈哈    时间: 2010-8-8 15:23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7-15 12:19 发表 \"\"

夹子,架子,茄子,鸽子,个子。。。。。

不是调调不同,根本就是不同的发音,只是相似而已。
夹gak,架ga,茄gha,鸽gek,个gu。
上海拧勿刚茄子的,叫“咯数”.
作者: 笑哈哈    时间: 2010-8-8 15:39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7-14 23:12 发表 \"\"


不是几乎,就是一样的。
沪太路:fu ta leu
黄河路:wang heu leu
东湖路:dong wu leu
的嫩就好分清了!.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9 13:29

引用:
原帖由 longmother 于 2010-8-3 15:20 发表 \"\"
再哪能不一样,也是极其近似的 ,平常讲话时候啥人会去仔细分辩呢?
下,夏,华,胡,何,吴,等等,发音差不多的上海盐话老多额,勿得勿承认,格阿是上海盐话勿方便的地方。也有,上海盐话变成书面语言的盐话,交关 ...
下=夏=华;胡=何=吴;不过,“吴”的口语音应该是“五”,知道的人不多。.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9 13:34

引用:
原帖由 笑哈哈 于 2010-8-8 15:19 发表 \"\"

大家宅错了,河发音是heu,湖发音是wu,下发音wo,沪发音fu。音相近但都不一样的!
侬错脱了。河=湖=沪:hhu;下:hho。他们的声母都一样,都是浊的h,这个辅音普通话没有、广州话没有、英语、日语都没有。.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9 13:36

引用:
原帖由 笑哈哈 于 2010-8-8 15:39 发表 \"\"

沪太路:fu ta leu
黄河路:wang heu leu
东湖路:dong wu leu
的嫩就好分清了!
根本勿是上海言话,是洋泾浜。.
作者: 笑哈哈    时间: 2010-8-9 14:11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8-9 13:36 发表 \"\"


根本勿是上海言话,是洋泾浜。
勿要以为用了上海话输入法写出来的就是正宗上海话,钱乃荣教授编写这个输入法是只是为了方便大家上海方言的打字,不是标准,上海本地方言就有10多中,发音各不相同,什么时候统一了?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9 15:33

引用:
原帖由 笑哈哈 于 2010-8-9 14:11 发表 \"\"

勿要以为用了上海话输入法写出来的就是正宗上海话,钱乃荣教授编写这个输入法是只是为了方便大家上海方言的打字,不是标准,上海本地方言就有10多中,发音各不相同,什么时候统一了?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
没有鸡毛,也没有令箭。
这个是上海市区话的读音,钱乃荣是根据《上海市区方言志》里中派的音系来编写输入法的,这个中派音系是学界公认的上海话代表音系,几乎所有的上海话方言研究均以此音系为标准音系。

“河”是浊音字,你用h做声母那就不是吴语了;“沪”也是浊音字,尽管有部分人hf不分,会读成vu,但也决不会读成f,那同样也不是吴语了。.
作者: 罗罗宝贝    时间: 2010-8-9 15:49

好玩,让上海同事也试读一次,哈,好听....
作者: 放牛班的夏天    时间: 2010-8-9 16:56

有一趟乘差头,要到上中路,司机差点往场中路开,还好发现的早。.
作者: SHINE-ON    时间: 2010-8-9 19:34

真的要分,四个字读法都有些区别的,可惜只读得出,写不出..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1 11:22

下:声母 匣,韵母 假摄开口二等麻韵,声调 去;
沪:声母 匣,韵母 遇摄合口一等模韵,声调 上;
河:声母 匣,韵母 果摄开口一等歌韵,声调 平;
湖:声母 匣,韵母 遇摄合口一等模韵,声调 平;

以上是4个字的中古音(即隋唐音),可以看出它们的声母是相同的,有2个韵母也是相同的。而上海市区话模韵和歌韵相混,都读u,平上去浊音声调相混,所以湖河沪就同音了。顺便提一下上海话歌韵口语音是读a的,所以“何里”(哪里)的“何”读a,“拖鼻涕”的“拖”读ta,这个a的读法基本就是中古音了,只是发生频率已经很低了。.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1 11:27

引用:
原帖由 放牛班的夏天 于 2010-8-9 16:56 发表 \"\"
有一趟乘差头,要到上中路,司机差点往场中路开,还好发现的早。
“场”的韵母是鼻化的前a,“上”的韵母是鼻化的后a,现在40岁以下基本分不清,前a和后a混同了,少了1个音位。在普通话和许多方言中都没有这种区分。.
作者: 女儿喜欢小龙女    时间: 2010-8-11 13:46

还有仙霞路和栖霞路来,你们说说看.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1 15:06

仙=栖.
作者: Jessie她妈    时间: 2010-8-11 23:53

陷井的上海话怎讲?.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2 23:26     标题: 回复 44#Jessie她妈 的帖子

读“咸”.
作者: chgtq    时间: 2010-8-13 10:23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8-11 11:27 发表 \"\"


“场”的韵母是鼻化的前a,“上”的韵母是鼻化的后a,现在40岁以下基本分不清,前a和后a混同了,少了1个音位。在普通话和许多方言中都没有这种区分。
看到这个,请教一下,有个问题一直疑惑:“张”和“章”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啊?我怎么总觉得这两个字的韵母是不一样的啊?.
作者: chgtq    时间: 2010-8-13 10:24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8-11 15:06 发表 \"\"
仙=栖
这个貌似不对的,“仙”读si,“栖”读qi的。.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3 10:49

引用:
原帖由 chgtq 于 2010-8-13 10:23 发表 \"\"

看到这个,请教一下,有个问题一直疑惑:“张”和“章”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啊?我怎么总觉得这两个字的韵母是不一样的啊?
张章就是这种情况。
鼻化前a:浜乓朋孟打冷张长撑生盛更硬亨行(行李)杏(杏花楼)樱(樱桃),良将奖枪强娘香想象羊央,横
鼻化后a:帮胖旁忙方放房当党汤烫唐囊郎章掌唱桑赏上钢港康抗戆昂行(银行)肮,光广框矿逛荒晃黄汪.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3 11:07

引用:
原帖由 chgtq 于 2010-8-13 10:24 发表 \"\"

这个貌似不对的,“仙”读si,“栖”读qi的。
一、“仙”、“栖”的中古音声母都是“心”,也就是拼音s,上海话尖团不分都读成拼音x。各种方言和普通话字音都是传承于古音的,这是有韵书可查的。
二、千万别拿普通话语音去辨别发音正误,普通话发音是最不可靠的,错误很多,考虑到习非成是的因素,在规范时认可了错误。“栖”普通话应该读xi,同理“溪”普通话应该读qi,上海话的读法又是正确的。.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3 12:18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7-14 17:38 发表 \"\"

后面2个也是发“wu”的音,没有“呼浜(河浜)”和“太符(太湖)”这样念法的吧
确实有部分上海人不能分辨fu-hu、vu-wu,在他们听来“沪”=“符”、“火”=“府”。.
作者: chgtq    时间: 2010-8-13 12:34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8-13 11:07 发表 \"\"


一、“仙”、“栖”的中古音声母都是“心”,也就是拼音s,上海话尖团不分都读成拼音x。各种方言和普通话字音都是传承于古音的,这是有韵书可查的。
二、千万别拿普通话语音去辨别发音正误,普通话发音是最不可 ...
还是不明白,普通话“栖息”不是念qi xi么?“溪水”不是念xi shui么?怎么又“栖”念xi,“溪”念qi了呢?不可能呀。
或者我理解错了?
“张”“章”那个,真的谢谢解开了多年的疑惑。.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3 13:58

引用:
原帖由 chgtq 于 2010-8-13 12:34 发表 \"\"

还是不明白,普通话“栖息”不是念qi xi么?“溪水”不是念xi shui么?怎么又“栖”念xi,“溪”念qi了呢?不可能呀。
或者我理解错了?
“张”“章”那个,真的谢谢解开了多年的疑惑。
按照韵书、语音演变和方言对应关系来看,“栖”北京话应该读xi,“溪”北京话应该读qi,但是实际上北京人分别读作“栖”qi、“溪”xi,这不合乎音韵规律,也就是说他们是读错的,但在普通话审定的时候考虑到习非成是、约定俗成的因素,也就认可了错误的读音,把“栖”定为qi,把“溪”定为xi。相似的,“尴尬”ganga、“癌”ai,也是错读,也是以错为正了。但在许多方言中,这些字还是在使用正确的传统读音。

“张”“章”两字普通话同音,上海话声母同、韵母不同。根据韵书记载,这两个字古时也是不同音的,上海话继承了它们的分别,普通话则混同了。.
作者: chgtq    时间: 2010-8-13 14:07     标题: 回复 52#samyik 的帖子

.
作者: longmother    时间: 2010-8-14 01:04     标题: 回复 32#samyik 的帖子

是有区别,但是讲快的晨光,就需要确认..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4 17:45     标题: 回复 54#longmother 的帖子

上海市区话就是这样的,要么你说的不是上海话,要么是你读错字,这第二条很有可能,因为现在多数上海人是上海话文盲,发音和文字是对不起来的,说的写不来,写的说不来。.
作者: longmother    时间: 2010-8-14 23:05

市区话郊区话,反正上台面的时候都不能说,两个上海人碰到工作上的事情就都说官话了.上海话也一直在演变的,小年轻讲的和偶们小时候听老人讲的也很不一样了,所以,去追求所谓的正宗并没什么实际的作用了.倒是一口流利的英语比什么都时尚啊.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4 23:31

引用:
原帖由 longmother 于 2010-8-14 23:05 发表 \"\"
市区话郊区话,反正上台面的时候都不能说,两个上海人碰到工作上的事情就都说官话了.上海话也一直在演变的,小年轻讲的和偶们小时候听老人讲的也很不一样了,所以,去追求所谓的正宗并没什么实际的作用了.倒是一口流利的英 ...
这个不是演变,是被人为限制的后果,是被消灭的前兆。可悲的是有不少人是无所谓的,因为没有意识,他们不会想到被消灭的将不仅仅是语言,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乃至生活习惯,这才是可怕的。现在不少人讨论所谓“硬盘”,其实问题不在“硬盘”身上,而是在语言文化的政策上,当语言(方言)受到法定的不公平对待时,其背后就是对其代表的文化、价值观的否定。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大国像我国这样把非母语的英语捧得这么高,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自信,没有文化自信。.
作者: longmother    时间: 2010-8-14 23:42     标题: 回复 57#samyik 的帖子

不想讨论了,天天讲的话象空气一样没什么特别的,那么高的高度问题自有人去讨论.英文在全球都比中文有用,这也别讨论了,再自信,你说上海话在国外那也是连鬼都听不懂的.---没说在国内哈.还有啊,小孩子学好英语好处大大的,当然会讲上海话比较对发音有优势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谢侬,不要再回复了,偶半截入土,思维方式不会被改变了).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8-15 00:13     标题: 回复 58#longmother 的帖子

半截入土,基本淘汰了。.
作者: jess    时间: 2010-9-7 03:06

那南恩,来赛个
我随便一句铁个别,就难阿拉南恩弄色了.
作者: 咏言妈妈    时间: 2010-9-25 11:28     标题: 回答正确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7-14 11:59 发表 \"\"
下≠沪=河=湖,后3个是同音字。
其实报后三个同音的路名时,只要报出大致额十字路口,就不会搞错特了。上次我乘叉头讲愚园路江苏路大转弯,讲了稍许快点,司机听成了延安路江苏路,两条路老近额,还好艾面勿许大转弯问了我一声哦!.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9-25 11:54

愚园路、延安路确实容易听错,愚园-延安,其区别是前者是圆唇的,后者是展唇的,而元音发音位置是相同的,上海话的圆唇音一般不很圆,容易与相同的展唇元音相混。.
作者: letitia    时间: 2010-9-25 13:45

引用:
原帖由 fangyuan 于 2010-7-14 14:32 发表 \"\"
下南路---哦囡卢,
沪南路---舞囡卢,
河南路---乎囡卢,
湖南路---符囡卢
强的!.
作者: kevin-gong    时间: 2010-9-26 13:51

额!我们自己都搞不懂了,发现现在的下朋友上海话一塌糊涂啊!.
作者: 小胖丰    时间: 2010-9-26 23:17

笑色特人了.
作者: 妈咪的兔仔    时间: 2010-9-27 12:29

后三个发音一样,第一个是不同的。反正,碰到这种情况还是用普通话说比较清楚.
作者: 牵手儿    时间: 2010-9-28 20:13

单位外地同事问我,为啥三位数222,三个读音都不一样,两百捏尼,呵呵.
作者: mayinghai    时间: 2010-9-29 21:29     标题: 回复 30#笑哈哈 的帖子

对的.
作者: 艾米丽娃娃    时间: 2010-9-30 22:00

后三个一样?啥人讲的。“河南路”和“湖南路”伐一样格好伐。.
作者: fruit    时间: 2010-10-1 09:38

引用:
原帖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0-9-30 22:00 发表 \"\"
后三个一样?啥人讲的。“河南路”和“湖南路”伐一样格好伐。
对的,有点不一样的!.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10-2 07:54

引用:
原帖由 fruit 于 2010-10-1 09:38 发表 \"\"


对的,有点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请各举同音字说明一下。.
作者: fruit    时间: 2010-10-2 09:29     标题: 回复 71#samyik 的帖子

要死来,举不出呀,读了半天,好像又一样了.
作者: rain696    时间: 2010-10-11 14:35

好白相额!还是到上海闲话这得来看得开心!.
作者: 慢吞吞    时间: 2010-10-20 15:49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10-8-13 11:07 发表 \"\"

“栖”普通话应该读xi,同理“溪”普通话应该读qi,上海话的读法又是正确的。
姓奚的就是小气.
作者: 慢吞吞    时间: 2010-10-20 15:53     标题: 回复 57#samyik 的帖子

港了特对了,献花..
作者: ldot    时间: 2010-10-21 02:43

同样的,还有“虾”和“花”有区别吗?.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10-21 13:08

引用:
原帖由 慢吞吞 于 2010-10-20 15:49 发表 \"\"

姓奚的就是小气
上海话“奚”读作“夷”。.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10-21 13:13

引用:
原帖由 ldot 于 2010-10-21 02:43 发表 \"\"
同样的,还有“虾”和“花”有区别吗?
“虾”=“花”。
有部分老年人把“虾”读作hoe,其实就是“虾儿”,上海话为数不多的儿化词之一。.
作者: 慢吞吞    时间: 2010-10-22 12:58     标题: 回复 77#samyik 的帖子

阿?小姨阿??昏过去了。。。.
作者: 慢吞吞    时间: 2010-10-22 13:01     标题: 回复 78#samyik 的帖子

虾儿 读起来并不是 HOE阿?.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10-22 14:16     标题: 回复 80#慢吞吞 的帖子

hoe就是声母h加上韵母“安”。

上海话也有儿化词,知道的人不多。
“儿化”在汉语史上曾经盛行一时,官话中的儿化一直持续,吴语中则已经萎缩。各地方言的儿化都是因为有“儿”这个词尾,但是各地的“儿”字发音不同,同时与词干的结合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结合成一个音节,有的是独立的“儿”音节。
“儿”的古音是ni。上海话“儿”读作:①ni,如“儿子”;②n,如“囡儿(女儿)”;③l,如“儿童”。儿化词则是词+n,最常见的就是“麻将”一词,“麻将”其实就是儿化词“麻雀儿”的书面形式,“雀”原来读tsiak,加上“儿”n以后变成了“将”tsiang;另一个就是“虾儿”,是“虾”ho+“儿”n,变成hoe。

[ 本帖最后由 samyik 于 2010-10-22 14:18 编辑 ].
作者: 慢吞吞    时间: 2010-10-22 23:14     标题: 回复 81#samyik 的帖子

谢谢耐心答复。不过还是么明白哪能麻枪(雀恩)变成麻将了,虾恩变成HOE了呢?.
作者: samyik    时间: 2010-10-23 00:12     标题: 回复 82#慢吞吞 的帖子

语音同化、异化作用。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延安路”与“愚园路”容易混,上海话连读时的声调与念单字的声调会完全不同,等等。从历史看,ki(几记)会变成ji,ni(而二儿尔)竟然会变成er,“尔”也就写成了“你”;谁都知道“爸”“妈”,殊不知古代的“父”“母”就读“爸”“妈”,文言的“夫”就是现在的“吧”,字音巨变,而口语存古,只是语和文已脱节。.
作者: 慢吞吞    时间: 2010-10-23 00:28     标题: 回复 83#samyik 的帖子

酱紫阿,献花鲜花~~.
作者: ec40531    时间: 2010-12-15 13:51

哈哈,我都说不清楚,

1。五南路
2。牙齿咬嘴唇的
3。和1一样
4。和1一样

不知道对不对哦?~~.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