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合不是摇滚音乐会,也不是夜总会,而是教会的崇拜。青少年现在不再用“崇拜”(worship),而以“庆祝”(celebration)取代之。这是当代教会音乐,取自英文Contemporary Christian Music,简称CCM。这是备受人们欢迎的,因合时尚。年长的人并不喜欢,因为他们太守旧,跟不上时代,难免落伍了。教会的诗班逐渐也应式微了。教会讲道并不需要,最多说几句话。大部分时间应该由大家一同唱,又拍手,又举手,这样才是庆祝,应该兴奋、欢悦,充分享受。
提到福音诗歌,使人想到十九世纪末慕迪布道运动中孙基(Ira D. Sankey)的诗歌。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谢柏来(George Beverly Shea)在葛培理布道大会唱的,应属于当时的“当代教会音乐”。但那时这些福音诗歌对传福音以及对教会所起的造就作用,是今日教会中流行的诗歌所没有的。这就十分值得商榷与省思了。
宗教固然是有情绪的成分(灵恩派特别偏重情绪),但是信仰是全人的,应是整个人格的回应。崇拜是神的启示,以及人的回应。有情绪,更有理智(悟性)及意志。小说家Berthold Auerbach曾说:“音乐将日常生活的尘埃从心灵里洗除。”(教会音乐家Donald P. Hustad引用)教会音乐有净化心灵的作用,但今天的流行音乐有这作用吗?
流行音乐,包括教会中歌唱的音乐已供不应求,音乐制作成为极大的工业。《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在数年前,特别访问那些流行圣歌的作曲家与这一行的从业员。他们认为这些音乐只是商业化、消费化、个人化(commercialism, consumerism, individualism)的产物,为迎合顾客(醉心当代教会音乐的人),推销商不遗余力,竞争十分激烈。由于教会流行音乐畅销,音乐工业当然有兴趣,但他们的要求是“福音少,灵感多,最好不提耶稣,可提说神”。所以这些作曲家自己也感到所作的歌不适切,也无意义(irrelevant and meaningless)。
为求平衡而采取综合的方法
教会的教牧同工,既不能完全倾向传统,也不能完全倾向新潮。他们不想失去青少年,也不愿中、老年人流失。他们就提倡崇拜综合化(the blended worship)。传统的诗歌不能弃绝,但也应有些流行的赞美短歌。事实上,从客观方面研究,六十年代以后的圣诗并非都不能用,这当视作者来选择,大多认为John W. Peterson、William J.及Gloria Gaither的,非但可以接纳,而且为保守者所喜爱。在八十年代一些赞美诗集中,将福音诗歌与赞美短歌纳入。
有人作一番调查,至少有40首当代圣诗是大家都能接纳的,如My Tribute (Andrae Crouch, 1971, 中文译为《荣耀归神》)、Seek Ye First (Karen Lafferty, 1972,中文译为《先求神的国》)、Majesty (Jack Hayford, 1981, 中文译为《敬拜主》)。“Worship His Majesty”这首英文歌的歌词有问题,我们敬拜主,不是敬拜主的华贵,中文意译就除去这句错谬的话。1986年出版的《崇拜庆祝赞美诗》(The Hymnal for Worhsip and Celebration, Word Music出版),共628首,但其中当代创作的赞美诗歌99首,以后的圣诗本可能还会增加若干。这种有选择的综合,乃为求得平衡,应是正确的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