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拓展阅读:其它老街巷、老地名
行走老城厢,老街巷、老地名所形成的网络特征无疑是其历史文化风貌的组成部分。数百条街巷,路面都较狭窄,长短不一,逶迤曲折,大街套小巷,小巷连小弄,人行其间疑是无路可前,而一转弯却是又见街巷。而且每一条老街巷、老地名都是历史的见证,越老的地名就越有文化底蕴。
1、文庙路:以文庙得名,旧官学设在文庙内,又称学宫。故此次行走中可以发现学宫周围的路有学宫街、学前街等。
2、梦花街:出了文庙交易市场,是一条很浪漫的街——梦花街。相传梦花街在鼎盛时期时,曾开设许多小客栈,举子们为求“梦笔生花”在应考前必先到此借住一宿,然后再到文庙拜谒孔子,并在心愿树上系上灵签。据称可以梦想成真,因此梦花街名声大振。
3、旧校场路:此处原为军队习武之地,又称大演武场,习称“校场”,故辟路时命为旧校场路。
4、巡道街:小南门金坛路曾是上海道台衙门的所在地,是行政中心使其然。小南门还有一条路叫巡道街,从街名可以看出它与衙门有关。
县左街:旧县城的县署自1292-1915年的600年间一直设在今光启路处,是旧城厢的政治中心。故四周的道路都命名为县前街、县左街、县后街、县东街、县南街、县西街。现仅留县左街,其余都已易名。. 作者: two and half ma 时间: 2012-5-18 13:38
13、国际礼拜堂
地址:衡山路53号
开放情况:平时不对外开放,周日礼拜时可入内
参观建议:选去
简介:
国际礼拜堂见证了上海基督教实行的联合礼拜,是徐汇区联合礼拜的主要场所。“文革”中,国际礼拜堂曾遭破坏,堂里的管风琴、洗礼池、铜十字架等宗教设备毁于一旦。. 作者: two and half ma 时间: 2012-5-18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