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尔基博士:
旧约学者,达拉斯神学院神学博士和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他写了《创世纪》《诗篇》《箴言》《弥迦书》的注释书。写了《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和《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Hebrew Syntax》旧约研究的权威著作。他还是英语圣经译本《新国际译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的翻译者之一。华尔基博士现任美国改革宗神学院(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旧约教授,和加拿大维真学院旧约研究荣誉教授。
人绝对知道上帝存在:每一文化都自自然然相信某一至高的神明,但有些文化却决意抬高人,否定上帝的存在:在其《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一书中,涂尔干(Emile Durkheim )透过研究澳洲某个原始部族,阐释―个文化如何发展它的神观。他现当文化形成的时候,人便开始意识到社会该要有某些特质,这些特点就构成社会的共同价值。涂尔干注意到这些特质是世代相传的,并且反复灌输进到人的良知里。这些社会学家称之为[主流文化价值的]特质,不仅反映人认为甚么是美善,也反映一切美善事物的超自然来源。根据涂尔干的说法,人最终会以某些动物来象征这等价值。如果力量是最高的价值,他们会以熊来代表。如果灵巧机敏是主流价值,他们就会以狐狸代表。如果是智慧,就会以猫头鹰代表。
尽管如此,两名约克大学的教授发现,百分之四十五修读文科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认为占星术值得重视,而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在过去一年就曾根据自己的天宫图作过最少一次决定。但更使人惊讶的是,理科固然讲求事实证据,但该校百分之三十七的理科生,竟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占星术。他们对研究员说占星者能[透过观测星象,预测一个人的性格和未来]。进行这项研究的罗伯迪(michael De Robertis)和德蓝尼(Paul Delaney),慨叹认为结果显示公立中学里的数理科教育是何等失败。[教育应教导学生什么是真实的生活。……他们竟不知道[占星术]在统计学上一无是处。况且,它从来就不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次,我为一位很有名的同事作介绍,他要演讲一个题目:我所认识最美丽的女士。我们所有人都假设,他是以这题目为隐喻,借以说出某样美丽的事物,但他却向我们将及参加他教会一位美丽的女士。她的美丽散发自内心,她一出现,就仿佛燃亮起整个房间。有一天,我的讲员朋友鼓起勇气去问她,为什么她会这么美丽。她的回应是:「恩典。我每天都用时间注视恩典。」她后来解释,「恩典」(grace)是一个缩写,用以代表她的祷告时间。
G 代表感恩(Gratitude)。她以赞美上帝各样的赐福来开始每一天的生活
R 代表读上帝的话语(Reading God’s Word)。她每天都花时间从主那里学习。
A 代表应用(Appropriating)。在了解过上帝的心意之后,她寻求方法把它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C 代表爱(Charity)。基督徒是藉着爱而被人认出,所以她寻求帮助别人的方式。
E 代表期待(Expectation)。这位女士充分期待上帝会透过她来工作。
打从启蒙运动开始,西方世界就深信人类思想的能力,以及相信借着科学方法,人能认识[真理]。西方世界试图了解并控制大自然,并几乎盲目地相信,一切不能被人的理性独立理解或被科学证实的事物,都不值得重视。然而,我们必须要全盘的认识,方能绝对的认识。根据范泰尔(Cornelius Van Til)的讲法,人若要做出绝对的判断,就必然僭夺上帝的宝座:
历史上,正统的神学家都承认必须要有圣灵才可开明圣经的意思。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二:11 说[除了上帝的灵,也没有人知道上帝的事。]保罗认为,只有当我们与圣灵想法一致,我们才知道上帝的事。马丁路德这样评论:[假如不是上帝打开并解释圣经,就没有人能够明白它。]同样地,加尔文在其《日内瓦教会教义问答》(Catechism of the Church of Geneva)写道:
到我们今天, 芝加哥信仰宣言( ChicagoStatement of Faith)延续这个传统:[圣灵-圣经的神圣作者,以祂内在的见证,向我们证明圣经是真确的;又打开我们的心思,好明白它的意义。] 可是,我发现大部分的当代圣经学者,只是在头脑上支持这个观点,但在实际上却把它抛之脑后。过去二十年,几乎所有由福音派学者所写的诠释学或圣经注释学的教课书,都强调要在历史背景中寻找本来语言的意思,却忽略提到圣灵的角色,以及祂对诠释者生命的影响。我本身的教学,也因这样失去平衡而有所缺陷。有一个学生曾经问我,圣灵的光照阐明,跟文法历史释经法有何关系。我真愚笨,惟有承认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改教者小心作出平衡,既探究语言和历史,又注重灵命培育。但现代的神学家,可能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低贬了圣灵在理解圣经方面的角色。十九世纪其中一位表达最清晰和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欧内斯蒂(J.A.Ernesti)。认为基督徒不需祷告,便可以明白上帝的话语。据他所言:[在研究圣经真理上,敬虔单纯的心思,没有作为。]那种看法,否定圣灵在信徒生命之中应有的角色。我曾在圣经文献学会(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的年会上,听过精彩绝伦的释经,从而未曾在那学术性会议上听见有人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