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杰奇(John Eldredge)在其著作《起死回生》(Waking the Dead;中译∶校园)的第1章里提醒读者,基督徒的人生,其实是一场长期争战,是前往应许之地的长期战争,上帝应许信他的人得生命,就是得丰盛的生命;问题是,我们也当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就如同使徒保罗所教导的,信徒要穿戴全副的军装,包括真理的腰带(《弗》6∶10-18)。除了读圣经外,也要好好读属灵书籍,使生命成长。基督徒必须早日养成主动、广泛和有规律阅读的良好习惯,以免在后现代的“现实”世界中,因“落伍”、欠缺“根基”而随“流”失去。新约圣经“门徒”一词,希腊文源于“学习”的字根,即指被教导及学习的人。作耶稣门徒,除了该认真地效法基督外,更应是个学习求知、求真的信徒,让信仰有根又有基。
阅读也是在旅途中寻觅向导和良伴的过程。著名英国神学家麦格拉思(Alister E. McGrath)称这样的基督徒生命成长探索过程为“搭便车”。在教会历史的进程里,历代属灵伟人如同云彩般围绕着我们,在信仰之旅的每个重要站口前,借着他们的先行经验、著作、生平和思想,成为我们旅途的陪伴和激励,帮助我们越过顶峰和低谷,让我们知道如何应付疲倦、消极、茫然和无所适从的情境。
斯托得(John Stott)在他的小书《别埋没你的头脑》(Your Mind Matters;中译∶香港,种籽)中指出,理性发展对基督徒生命十分重要,而开发头脑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透过阅读。
英、美两地校园出版社(InterVarsity Press)前资深编辑赛亚斯(James W. Sires),是笔者十分敬佩的前辈。他现年76岁,早年从密苏里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在多所大专院校教授英文和哲学课程。30多年前,在薛华(Francis A. Schaeffer)的影响下(两人合著The God Who Is There和The Mark of the Christian二书),他毅然转行,担任编辑、从事写作,献身打造基督教文化,著作等身。
笔者认为他最主要的贡献有二∶第一,鼓励青年阅读,训练思考能力(其相关著作包括∶How to Read Slowly; The Joy of Reading; Discipleship of the Mind; Habits of the Mind);第二,帮助读者建立整全的世界观(经典代表作是The Universe Next Door,该书如今在北美被超过100所基督教院校采纳,作为指定教科书),造就更多有根有基的人参与文化建构。2001年,他为前捷克总统兼诗人哈维尔(Vaclav Havel)撰写传记,借哈氏生平来言志,可见他一生持守文化使命,到老不休。
多面向阅读,是人建立整全世界观的有效捷径。《世界观的故事》(How Now Shall We Live?)、《世界观的交锋》、《正反不合》,都是这方面值得一读的好书。
基督徒要建立整全世界观,并操练灵性,到底是为了什么?北美福音派教会近年兴起了许多美好榜样∶赛德荣(Ronald J. Sider),唤醒基督徒应与贫穷人分享所拥有的,操练过简朴生活;贝碧琦(Rebecca Manley Pippert),在毕业生中催生了一个光盐群体,以集体见证和影响力回馈社区;史蒂文斯(R. Paul Stevens),倡导灵性要“落地”、“入世”(Down-to Earth Spirituality);唐慕华(Marva Dawn),身体力行地呼吁基督徒要敢于对世俗文化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