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提姆•凯乐(TimothyKeller)是美国纽约救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的建堂牧师。据《今日基督教》杂志2007年的报导,该教会名列美国成长最快的25个教会榜首,被誉为“曼哈顿最有活力的教会”。他的近作Reason for God: Believe in an Age ofSkepticism(Dutton Adult,February, 2008)亦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本文译自Preaching to the Secular Mind(The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 Volume 14, Nr. 1, 1995),在其中,提姆•凯乐就“如何在后现代城市中传福音”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既有理论性的分析,也给出了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非常值得借鉴。
——为什么我们发现生活并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满足?(神为了他自己而创造我们。我们的罪使我们去崇拜错误的东西,从而导致自我价值的丧失和空虚。通过耶稣基督的工作,我们能明白神的大爱和同在。这是唯一可以令我们满足的。)C. S. Lewis的Mere Christianity[3]一书中“希望”一章中提供了很有帮助的材料。
——对于正义和善者必胜,我们能有什么盼望?(如果有一位神圣的大法官,那世界就有希望,但我们却因此焦虑、愧疚。如果没有大法官,我们就自由了,但我们必须生活在一个毫无盼望的世界。耶稣基督就是被审判过的大法官,所以他可以又是法官,又是相信之人的救赎者。)参见Thomas V. Morris在Pascal‘s Pensees. Making Sense of It All[4]一书中“冷漠之愚拙”一章。
——意义:你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要努力达到目标?参照Stephen Covey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Effective People[5](其中的第二个习惯),分析个人生活中的问题。你生活的中心是什么?你能通过一个有欠缺的中心明白你的问题吗?
“圣而公”。我采用这个用在使徒信经里的词。这词意味着牢记教会的合一,并牢记我们和别的基督徒站在共同的立场。意味着“圣而公的灵”,也就是说宽宏对待那些持不同主张的基督徒(甚至是非基督徒),即使在你的讲道中你不赞同他们的主张,也要注意他们的长处,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为什么这点这么重要?在无意识形态的九十年代,人们对过去的左派右派很是愤世嫉俗,又担心毫无变通,僵硬的意识形态。而他们宽容的特色也使他们对牧师、对天主教、五旬节派、克林顿总统等的肆意批评非常敏感。
不同宗派间的“内部分歧”,实际上是由性格和文化引起的,而福音派信徒对这点通常是盲目的。譬如,许多改革宗信徒用神学术语公开抨击一些具有灵恩派崇拜的元素,但观察者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真正的区别,不过是情绪、性情和品位的区别。再如,今天一些福音派人士大力推崇保守经济学,批评自由经济学是不符合圣经原则的,但是观察者也可以看出二者不过是种类的不同。后现代主义者对任何以客观真理为挡箭牌,以显出自己比别人优越的人,非常敏感。因此,传播基督教的人应该非常小心,不要宣称这些基督徒之间内部的分歧是有圣经支持的,即使有些确实是有理的。
相反,使后现代主义者信服的讲道是“以重点为重点”——即围绕着多个世纪以来不论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区别,基督徒们始终能保持合一的基础。当谈到除罪、十字架、重生、神的主权和圣洁、以及救恩之外的任何事时,基督徒交流者应保持谦卑和温和的语调。如果你用像谈到基督代死时的不让步的肯定语调和频率来谈论婴儿受洗的问题,你会破坏你的可信度。
7.要让世俗主义者“得着”福音,不只需要讲道,还需要艺术
我们需要利用想象力去吸引后现代的人们。我们需要很好的音乐,优秀的文学作品,伟大的戏剧,伟大的艺术,不仅用它们表现福音的特定真理,甚至也表现有关美德和道德价值的“普遍启示”的真理。比如,世俗主义者们可能会在理性上否认道德的绝对性、上帝、永世和超自然的存在。但是古老的神话会激动他们,因为他们的想象力还是知道宇宙像什么样子。《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告诉我们,有一种爱可以把我们从罪的捆绑中拯救出来,使我们从自作的监牢中得到释放。《小飞侠》(Peter Pan)告诉我们:我们不应受年龄和地球的限制,而应该飞翔。这使我们想起那没有死亡,不受地球束缚的黄金时代。《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告诉我们死亡不必是终点,死亡只是睡着了,会有一位高贵的王子来破除这个咒诅。
这些神话说明了现实:我们都被(罪)施了魔法。我们当初被造是为永远活着,也能飞翔(每当面对现实的世界,在我们里面的记忆就会带给我们深深的悲哀)。有一个大巫师用他的咒语控制了我们(魔鬼掌握着死亡的能力)。对这世界而言,除了自然,还有更高的存在——超自然的存在。这些神话,虽然并非完全真实,甚至没有什么明显的基督教特征,却也说明了一些属灵现实,告诉我们有关这个世界的真实组成部分。如此,当现代人(指那些不信有上帝、永世或超自然存在的人)被这些故事所吸引的时候,他们就被激动起来;他们照样能理解这些东西。为什么?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样子(罗马书1章)。
因此,基督徒必须去利用文学、音乐和其它一些形式,以便“避开(后现代世界观的)雷达侦测”(fly under the radar)。在他们的心中,对上帝的知识是沉睡的。通常,通向这个知识的后门——想象力——并不像前门一样防守严密。
通过这个后门,牧师可以带领世俗的听众,进入他们通常一无所知的圣经基本真理中。这些概念包括:(1)神的属性,(2)罪的本质和救恩,(3)基督的独特性,(4)客观真理的本质,(5)基督的主权。当圣灵在他们心中运行的时候,后现代的人们将会和历代的信徒一起,存着谦卑和信心,在耶稣基督面前俯伏敬拜——“昨日,今日,直到永远。”
归信前期流程图:
第一阶段:观察者——引起注意,建立关系
A.策略
1. 一对一的个人关系
a. 同非基督徒建立关系
b. 把朋友带进慈善事工
c. 把朋友带进崇拜聚会
2. 深入传讲福音
a. 把朋友带进崇拜聚会
3. 特别的“慕道友活动”
a. “友情服事”
b. 家庭式自助餐
c. 适合你所在教会和区域的其它办法
B.目标:在与不信者互动的这个阶段,要建立:
1. 开诚布公。克服陈旧的偏见和负面的感情,让基督教信仰配受尊敬。
2. 个人兴趣和好奇心。对基督教感到个人的切身性,使慕道友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
3. 基本内容。慕道友对基督教所教导的根本事实和相关问题有初步了解。
第二阶段:被唤醒的罪人——建立可信度,并鼓励去体验
A.策略
1. 在专门的课堂和小组中教导:
a. “会后的聚会”,包括问题解答形式,探索基督教班和信仰根基班。
b. 另外一些小组,包括在家庭式自助餐之后学习约翰福音,作为跟进;马可福音小组学习;探索基督教的各类小组。
2. 一般的学习,以及在细胞小组中的“肢体生活”。
B.目标
1. 清晰。明白更多福音基本知识,尤其神的恩典与人的努力的对立关系,以及客观真理的观念。
2. 信服。明白基督教信仰是跟别的人生观一样好(或更好)的理性基础。
第三阶段:跟进——鼓励委身并强化
A.策略
1. 个人属灵引导。在这阶段,如果原来的朋友或教会的联络人无法提供帮助,一个有经验的“属灵助产士”,就要与这个询问者坐下来,列出属灵进程清单,确定通往信仰之路的障碍,等等。这个属灵指导应该与课堂或小组得出的结论联系起来。如果一个人还没准备好委身,可以提供一些读物,一对一会面,也可以推荐一些新的小组或课堂。
2. “外加”的细胞小组
a. 细胞小组课程:马可福音和罗马书
b. 基础班
c. 新会员班
d. 各类课程的门徒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