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胭脂虫运回欧洲之前,印欧大陆上实际上也有一种同类颜料,来源于类似胭脂虫的小虫“克尔姆斯”(Kermes),它寄生在红橡树上,颜色与拉美胭脂虫相比要略差,但在中世纪之前,一直是欧洲最贵重的染料之一。后来,西班牙人将美洲的宝贵颜料运来,欧洲人的口红、油画上艳丽的红颜色就转用南美胭脂虫红制做了,甚至英国陆军军人穿的漂亮的红色军服也是用胭脂虫红与硝酸的混合物染织的,据说这种鲜红色可以遮掩人血的污痕。同时,西班牙人严防死守胭脂红的来源,把它作为重大的商业秘密。欧洲人曾经以为这种艳丽的红颜色是从植物的果实中提取的。直到两百年后,法国人梅农维拉(Nicolas Joseph Thierry de Menonville)在大革命爆发前的1777年,偷偷跑进西属殖民地古巴探访,才揭开了隐藏的秘密。梅农维拉本来已经探听到胭脂红来源于某种昆虫,他想象该是一种红色的小虫,但在一座印第安种植园中看到仙人掌上满是白色粉末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疑惑。梅农维拉在旅行记中写道:走了那么多路,不要搞错了呀。他“偷偷拿起一只在白纸上捏扁它,它真的挤出一摊珍贵、鲜艳的带紫晕的红色”。他说:“我必须将这种细小、脆弱、柔软而且极易被捏扁的小虫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种小动物,一旦离开它所寄生的植物,就再也无法生存。”梅农维拉在当地摘取了8片仙人掌的叶片,将其偷运到法属殖民地海地的太子港。后来他被法王路易十六封为皇家植物学家,法国的胭脂红产业也由此兴旺了好多年。
古埃及壁画古埃及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