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年轻的史能达(John and Betty Stam)夫妇在毛泽东长征初期,壮烈殉道,这是在无神论权势下第一对殉道的宣教士。
师达能(John Cornelius Stam,又译史坦,1907年1月18日-1934年12月8日)于1907 年1月1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帕德逊镇(Paterson, New Jersey),父母亲来自荷兰,父亲彼得(Peter Stam)起先从事建筑业,继而发展房地产、保险业和木材生意而致富。夫妻二人皆为敬虔的基督徒,共养育六男三女,师达能排行第七。他们同心建立起一个基督化家庭,以圣经教导孩子们。彼得还热心传福音,创立了“希望之星宣教会”(Star of Hope Mission),专门帮助醉汉、堕落者和未曾听过福音之人。
师达能自幼就读于教会学校,少年时即已清楚救赎真义。但他的性格非常内向,怯于向陌生人传福音。父亲曾为此特别训练他,鼓励他独自出去宣道。师达能15岁时便出外谋生,曾试图在商业上有所发展。但四年后,他对商业兴趣全无,反倒有志于成为一个宣教士,因此他进入芝加哥慕迪圣经学院深造。在校期间,他先后选修了宣教课程和圣经课程,各门功课,包括实习,他都十分优异。同时,他亦热心投身于学生志愿海外宣教运动,参加内地会退休的裴忠谦牧师(Rev. Isaac Page)每周在其家中举办的祈祷会。从中他越来越认识到世界上有千百万失丧的灵魂需要拯救,以致他对海外宣教,特别是对中国宣教的负担愈来愈重。他在自己的见证中说:“神把中国放在我的心里,并且愈来愈重。我实在找不出任何一个理由来对主说,我不能去中国,因为中国的需要是这么大!从神的话语和祷告中, 加上研究中国的情况,以及我自己的际遇,使我毫无疑问地知道,主是真真实实的引领着我。”(黄锡培著,《舍命的爱》,第416 页)在裴忠谦牧师的祈祷会上,师达能认识了女同学史文明(Miss BettyScott 又译蓓蒂)。
史文明于1906 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济南,父母史医生夫妇是来自美国麻省浩玉市的美北长老会宣教士。史文明在中国长大,以后回美国读大学和慕迪神学院。1925年,她到英国参加凯锡克奋兴会,受到激励,决心加入中国内地会到中国传道。他们常常在一起祷告,记念3中国人灵魂的需要,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好朋友。 1931 年春,史文明毕业,遂加入内地会。同年秋,启程赴中国宣教。临行前,她与师达能一起来参加最后一次祷告会。会后,他们把两人相爱的消息告诉裴忠谦牧师,并决定把他们的婚事继续仰望在主的手中,深信衪必会成全。1932 年6 月,史文明在扬州语言训练所学毕中文,被派往安徽西北部的颍州(今阜阳)工作。11 月底,她和另外女传教士合作,在颍州和太和成功的带领数百人的聚会。1932 年7 月初,在内地会招募200 名勇士的呼召中,师达能也被内地会接纳为宣教士,乘船前往中国宣教,10月12日抵达上海,史文明早已等在码头接他。二人在上海订婚后,师达能被安排到安徽安庆语言学校学习中文,仅五个月,他就顺利通过第一级考试。之后,他被派往安徽舒城,与当地宣教站负责人白安基夫妇(Mr. & Mrs. George A. Birch)一起宣教。他们常随当地教会的宋长老(Elder Song)一起到附近村镇探望信徒和传福音。从这位热心爱主的宋长老身上,师达能学到不少宝贵的功课。
1934年2月,师、史二人从舒城南下,到刚刚开辟的旌德宣教站访问。该站负责人汪仁宣教士夫妇(Mr. & Mrs. Samuel Warren)正准备于是年夏天返国述职,故希望他们前来接替主持这里的工作。师达能夫妇用了24天的时间,行程二百多哩,巡回探访了附近各福音站。他们发现群山环绕的旌德是一个相当荒凉的小县城,仍未从太平天国之乱中恢复过来,城墙多已倒塌,杂草丛 生,只有过去富贵人家留下的宗庙祠堂现实这里昔日的荣耀。但正是这些祠堂所代表的宗族势力构成了宣教士在中国传福音的最大障碍。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他们和卢牧师(Evangelist Lo)一起,到距旌德12哩远的庙首探访教会。庙首教会的信徒大多住在农村,需要牧养,因此他们邀请卢牧师来做他们的牧师。到庙首后,师氏夫妇住在王太太(Mrs. Wang)的家,她是庙首的第一位信徒,是数年前内地会唐进贤牧师(Rev. George W. Gibb)夫妇巡回布道经过这里时,所结的果子。翌日,他们和信徒一起进行主日崇拜。在庙首的时间虽短,但彼此相处得非常融洽,留下美好的印象。1934年9月,史文明的产期临近,他们就留在舒城待产。稍后,乘火车到芜湖。9月11日,他们的女儿爱伦(Helen Priscilla Stam)在芜湖美以美会所办的弋矶山医院诞生。当史文明尚在芜湖调养之时,师达能即随顾芳德教士(Erwin A. Kohfield)一起到旌德进行实地考察。
当师达能夫妇被押往刑场行刑时,他们那刚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女儿爱伦被丢在床上,无人照料有36 个小时之久。师达能牧师到达旌德县之后不久,即与卢牧师(Evangelist C. K. Lo)约好,于12 月7日在庙首相会,一起出去传福音。12 月6 日(星期四)晚上,卢牧师偕家抵达庙首,住在信徒王太太(Mrs. Wang)家,却不知当日在旌德所发生的事。次日,红军突然袭占庙首,卢牧师也遭逮捕。亏得当地张秀轩先生(Mr. Chang Hsiu-sheng)认识他,证明他是好人,红军才释放了他。于是他全家连夜出逃,星期六整日藏匿于附近山上。星期日下午,红军撤离后,卢牧师一家回到庙首,才听说师牧师夫妇于前日上午遇害的消息,随即打听婴儿的下落。但人们多怕事躲闪,不敢多言。几经周折,卢牧师才找到关押师牧师一家的大房子。但见屋内外一片凌乱,进屋后,忽闻婴儿微弱的哭声,循声找去,终于发现躺在木床上的小爱伦。只见她裹在一件连帽的羊毛西式婴儿套装,内藏几块尿布,和两张用别针 别在外套里面的五元钞票。旁边木桌上还有一些剩余的奶粉、白糖和饼干。卢牧师急忙抱起婴儿,直奔王太太家,把婴儿交给自己的太太照顾,然后同王太太和她儿子,急奔镇外鹰山师达能夫妇殉道处,寻得他们的尸体。王太太和她儿子找来两副木棺,又和卢牧师一起用白布把尸体包裹起来,放入木棺里。当时有许多村民在现 场围观,当把木棺盖好后,卢牧师做了祷告,接着就对民众说:“你们见到现今这个情景,对我们的朋友遇害会感到可惜。但你们当知道,他们是神的儿女,他们的灵魂已安息在天父怀中。他们是为着你们,才来到中国,才来到庙首,要把神的大爱、主耶稣的救恩告诉你们,使你们信耶稣得永生。你们已经听了所传的福音,眼 见他们的牺牲,那就是真凭实据了。不要忘记他们所讲的,要悔改,信福音!”(同上,第434 页)
简单料理完后事,卢牧师立即偕全家带着爱伦北上。他们用担竿挑着装有两个婴儿的箩筐—— 一头是小爱伦,一头是卢牧师两岁大的儿子——赶路,经泾县到宣城,沿途找年轻健康的乳母给爱伦喂奶,同时,罗师母也用史文明留下的十元钱给爱伦买奶粉吃。12 月14日到达宣城后,当地的白安基教士(George A. Birch)立刻陪同他们一起乘火车到芜湖。最后把小爱伦和庙首邮政局长转交的师达能遗信一并交给内地会安徽监督韩粹中牧师(Rev. William J. Hanna)。遗书内容读来感人至深:“致上海内地会亲爱的弟兄们:昨天一些共产党人经过旌德时把我们掳到这里来。我曾经要求他们让我的妻子和女儿带一封信从旌德到你们那里去,他们不肯。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到庙首,途中有段路他们容许我的妻子以马代步。他们要求二万元赎金才可以释放我们,我们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不会有人付这笔钱的。因此他们便把救灾的款项、我们身上的钱,和一切的财物,全都拿去了。愿神在你们所做的一切事上赐给你们智慧,并用衪的恩典来扶持我们,能以不屈不挠的勇气站稳。衪是全能的神!主内师达能手书1934 年12 月7 日写于庙首”(同上,第435 页)韩粹中牧师强忍悲痛,急忙找来美以美会医疗宣教士包让医生(Dr.Robert E. Brown),仔细为小爱伦检查身体,当证实一切正常后,众人才如释重负,皆称她为“神迹婴儿”(Miracle Baby)。随后,韩牧师委托护士吴宝和姑娘(Miss Laura M. Woosley)照顾并护送她到山东济南市,亲手交给她外祖父母史盖臣教士夫妇(Dr. & Mrs. Charles E. ScottD.D.)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