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德国天主教哲学家约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在一篇名为《休闲,文化的基石》(Leisure, the Basis of Culture)的著名散文中写道:休闲不仅仅是放下工作,而是一种心灵的态度,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单纯地去专注、享受事物本身,而不必考虑,它们的价值或直接效用。在西方文化中,以工作为导向的思维使得人们仅凭效率、价值和速度去看待一切。但是人们必须能享受生活中最简单和平凡的小事,即使有些并无实用价值而仅仅是愉悦身心。
现代人对清教徒工作伦理的解释有一点是正确的——清教徒蔑视闲散,赞扬勤奋,巴克斯特在闲散问题上常常显出不耐烦,他说:“不劳动是卑鄙的、罪恶的。”罗伯特•伯尔顿(Robert Bolton)称闲散为“灵魂生的锈、长的溃疡”。阿瑟•邓特(Arthur Dent)在那本有影响力的书《普通人通向天堂之路》(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中写道:“上帝不允许任何人生活闲散。”伊丽莎白•约瑟琳(Elizabeth Joceline)在《母亲给未出世孩子的馈赠》(The Mother's Legacy to Her Unborn Child)中写道:“你是男子汉,要以闲散为羞耻;你是基督徒,要为闲散而焦急。”从这些陈述可以明显看出,清教徒伦理认为工作不仅是社会义务,也是个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