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极端则是完全拥抱现代性的基督教开放主义者。对于liberalism这个词,有人翻译成“自由主义”,也有人翻译成“新派”、“不信派”等等,这些翻译往往带有译者的主观成见,支持者美其名曰“自由主义”,批评者则指其为“不信派”。“开放主义”可能既恰当而又不带褒贬色彩。开放主义者欣赏其开放性,他们向现代化潮流开放,愿意调整、改变过去的信仰教条,试图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固有的信条做出新的解释,甚至以现代性潮流为标准来有选择地接受固有的宗教信仰。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上帝之死”派神学。这些神学家们认为,在这个一切以理性为标尺的世俗化了的时代,基督教可以不谈超验的上帝,只需诉诸人的道德理性,以历史上的耶稣为道德楷模就行了。不过,为了顺从于潮流,有的人选择放弃这些信条,而另外一些人选择放弃那些信条,最后当这些开放主义者凑到一起时,使可能找不出什么信条不可放弃。为此,有些保守的基督教徒称开放主义者为“不信派”,而开放主义者则自辩说他们的确顺从了“世俗化”,并且将基督教的真意深入世俗之中,在世俗之中实现出来了,所以“世俗化”同时可以看作“基督教化”,是世俗和宗教的归一。在当今的美国社会中,各种程度的开放主义基督徒为数不少。一些所谓“主流教会”和“主流宗派”(mainline churches or mainline denominations)便是持有开放主义主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