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从天主教梵蒂岗第二次大公会议(Vatican Council II, 1962-65)后,双方的歧见确有缩小,但是鸿沟仍然甚深,难以弥合。例如:梵二会议抛弃了1545年天特会议那种反宗教改革的封闭心态,开始采取比较开放与合作的新立场。他们改口称基督徒与东正教徒为“分离的弟兄”,也做了许多内部改革——如鼓励信徒查经、弥撒改用各国本土语言、鼓励翻译圣经为各国文字、鼓励非神职人员的平信徒参与教会事务等。
最近,三一神学院的范浩瑟教授(Kevin Vanhoozer)出版了一本新书《巴别塔后的圣经权威》(Biblical Authority After Babel),他认为宗教改革运动既非革命,也非仅仅是重建(restoration),而是要重新寻回(retrieve)福音的真谛——他称之为“有创意的回顾,藉以忠心地向前迈进”(To retrieve is to look back creatively in order to move forward faithfully)。

也就是说:重新寻回不等于“复制”,而是将福音重新“翻译”到当代的文化处境中。使宗教改革的五个“唯独”(solas)——唯独恩典(Sola Gratia)、唯独信心(Sola Fide)、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唯独基督(Solus Christus)与唯独神的荣耀(Soli Deo Gloria)——能回应当代教会在诠释上的混乱与困境。但是这五个“唯独”却非各自独立的教义,而是对福音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目的论的综合性神学透视。
简而言之,宗教改革固然曾造成圣经诠释上百花齐放的现象,以至于可能造成某些乱象出现。但是上帝的美意却是要让教会达到“多元却合一”(Unity in diversity)的境界,而非僵化或独断而偏颇的“一言堂”。用范浩瑟的话来说,就是上帝要拆毁巴别塔——即以集权式、单一的话语权和观念来传扬“人之名”的企图,而代之以五旬节圣灵充满的方式——即各人以不同的角度与见解异口同心地赞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