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宝贝数学测验得了82分。。。

孩子可怜的。

想起来过年的时候,电视里播放了一个采访小学生的片段,无意中给我看到。大概4、5个小学生,每一个人的愿望(亦或理想?不记得了)都离不开考试、学习。

学生甲说:“我希望我能发明一种药,让小朋友吃了可以学习上瘾,从此不喜欢玩耍,只喜欢学习......”

学生乙说:“我希望有一种笔,用它来做作业考试,我就不会写错、粗心......”

......

看了这个新闻采访,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觉得好悲哀!为我们的孩子,也为我们的国家悲哀!

引用黄全愈在《南方周末》“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里的一短话:

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奥赛需要“考生”去回答现成的答案;诺贝尔奖需要“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东西。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获奥赛奖,但中国的高校却无人获诺贝尔奖?根本原因是我们只培养考生,不培养学生。

......

我知道,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无法改变,但是我们每个家庭里的小环境呢?掌握在我们父母的手中。

陈鹤琴先生,不是率先提出了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吗?那我们家长为何不能以游戏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工作?用工作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游戏?如果这样,说不定对孩子来说:学习就跟游戏一样,这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

我想,我们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因为孩子的一个游戏做不好而惩罚孩子吧?

其实,即使父母不说,孩子已经感受到难过了,父母何必雪上加霜?难道,不怕孩子下次考试的时候就胆战心惊害怕“粗心”而发挥不了自己吗?

可能有点激动,语无伦次,楼主不要介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荷叶边季风 于 2008-3-7 23:11 发表 \"\"
哎--
其实也知道自己挺“恐怖”的。。。
其实这也是第一次对宝贝真正意义上的“体罚”。。。
其实妈妈也是很心疼,帮他揉揉屁股,是想告诉孩子,妈妈很爱他。。。
给他一个拥抱,和他说“加油”,是想告诉他, ...
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呵呵,让宝贝知道妈妈是爱他的,跟他站在一边的就可以了。

教育孩子没有千篇一律的,妈妈不要太自责。
.

TOP

打要打得得法

如果一味得强调不打,但是却一直进行语言伤害,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语言伤害和打之间选择其一的话,宁愿是选择打

但是千万不要两样都有,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头昊昊妈妈 于 2008-5-6 14:33 发表 \"\"


可惜有时候火气上来了,不打可能,不语言伤害更难。
不过现在在努力改善中!
一样的,呵呵,我也是现在冷静地说说,好象头头是道,其实我很会语言伤害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荷叶边季风 于 2008-5-7 09:46 发表 \"\"
理想和现实总归会有差距,冲动--理智其实是我们每一个小一妈妈要去不断去总结和调整的。。。
其实都是独生子女惹得祸。。。
想想cyx99说得话,其实我们小时都存在来自家长和老师学校的双重压力,记得我的爸爸妈妈 ...
很用心的妈妈啊,赞!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父亲和儿子在外旅游,作者亲眼看到父亲煽儿子耳光,而且,儿子还不小了。这个作者是一个研究问题少年的专家。他想不通:如此粗暴的父亲怎么教育出的孩子没什么问题,甚至很优秀?

于是,他就一直关注,在旅馆里,一天晚上,这个作者经过那对父子的房间门口,从门缝里看到了一个情景:看上去好象是刚刚洗好澡的样子,儿子爬在父亲身上嬉笑打骂......这个其乐融融的情景触动了这个作者(教育专家)的神经。

原来,所谓的“不打”“不骂”就是爱孩子,其实都只是形式而已,而真正的养育孩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你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了吗?除了“打”是亲“骂”是爱以外的其他爱的形式?你有吗?

如果你有其他的爱,孩子也一直沉浸在你的那些爱之中,何必计较偶尔的打和骂呢?教育没有定论的。

我想,很多爸爸妈妈都说,自己小时侯就是从棍棒底下出来的优秀的人,那么,回想一下是不是父母除了棍棒以外,还是让你非常的爱戴呢?

即使是从来不打骂孩子,却仍然得不到孩子的爱戴,那才是失败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