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胡豆妈
(开始我只是喜欢灌水这个游戏,后)
发表于 2008-4-3 14:11
显示全部帖子
一楼文章提到的优等生,似乎是“被逼或诱导出来的优等生”,如果学习书本本来就是他的兴趣,是兴趣引导他成为优先生,而不是为了老师的称赞,又如何呢?居里夫人小时候爱学习不爱玩而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挤,为此提供了一个反例。剥夺一个爱学习的人的学习权利,不也是一种惩罚。
非优等生也不全是将才帅才。
把人分两种就有问题,文章的本意是想化解优等生的优势,提升非优等生的价值,但沿用了把学生视为“优等”和“非优等”的二分法,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表述,会引起误解,让人以为当非优等生是好事。
我想文章的本意是说,学校和家长应当从“优等”还是“非优等”的迷局中解脱出来,而看学生是否能“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这里面有两个要求:1)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2)能否专注。
成人们也可自问,自己有真正热爱的东西吗?为这个热爱的东西一直在花时间和精力吗?两个问题都答Yes的,都是成功人士。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4-3 14: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