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初中育儿话题】(05)与蛋糕老师论谈:初二孩子特性——“烂污泥”?“橡皮泥”?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初中育儿话题】(05)与蛋糕老师论谈:初二孩子特性——“烂污泥”?“橡皮泥”?

1、蛋糕老师引用了老师们给初二学生起的雅号:“烂污泥”——由于他们的年龄、知识、精力都要比初一、预初的孩子高出一筹,学业比初三来得轻松,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各方面比较突出,个性十足。初二的孩子在中学里是个比较难管的年级。
2、Peteryang回的长贴,谈到了即将成为新初二学生家长的“内心深处的煎熬”,要“老H继续吧,同病相怜啊!”——Peteryang似乎预示着未来两年的磨难跟无奈。
3、H爸并不完全认同蛋糕老师引用的“烂污泥”的说法,也没有老Peter那么悲观,所以,我在标题里用了另一个称谓“橡皮泥”——多彩、善变、可塑。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8-11 13:14 编辑 ].

TOP

回复 2#子玖妈妈 的帖子

新初二女孩——叛逆还没有,逆反是有一点,个性是比以前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在青春期没有完成叛逆的孩子成年后会出问题的”,如果真实这样,做老爸的,就忍受一回“阶段性叛逆”吧。.

TOP

回复 4#红眉 的帖子

没有总结的意思。
看到老贴友——老Peter有点忧心忡忡,蛋糕老师又在“火上浇油”,宣布“烂污泥”定律,估摸着老Peter看了之后连WW都不想上了。
偶给老Peter鼓鼓劲,打打气。.

TOP

回复 6#ninocheng 的帖子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是全方位的,BBMM的角度会有所侧重。
H妈是医生,关心女儿的生理、心理的各种变化是她的特长。
偶跟女儿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对于心理变化的一些方面还是有感觉的。
女儿大了,自己在塑造自己的学业形象和外型形象,学业形象我还参与“策划”一番,她不明白的地方会问问老爸,外形形象好像不用家长教的——天性如此?.

TOP

回复 9#子玖妈妈 的帖子

“早”到什么时候?“晚”到什么时候?有说法吗?.

TOP

回复 6#ninocheng 的帖子

您这个“学业上出众”用得好,胜过年级排名前列。小H有几个偶像级的学姐,就是学业出众得让学妹们羡慕不已的。
小H还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见过汪学姐,那次科普英语复赛培训,学校请了小学组和初中组两位市一等奖获得者上台给同学短短演讲,初中组的就是世外的汪学姐,小学组的就是盛大的洪学长。
小H小升初那年,宋学姐推优进了复旦附中,小H最佩服宋学姐的,是全国21世纪杯演讲一等奖和中学生迎世博大奖赛金奖,以及加入复旦附中英语辩论队。.

TOP

回复 11#子玖妈妈 的帖子

儿子跟妈“火星撞地球”,胆子够大的哦,在小学四五年级“就和老师对着吵架”了,有点“狂傲不羁”的说,有种的!.

TOP

回复 14#cherry000000 的帖子

宋学姐在国外学习过,这个我也听过世外的老师介绍;个人的努力和聪慧肯定要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外待过的小孩每个学校都有,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冒尖;反过来,在国内学习外语最后取得成功的,也是不乏其人的。
我是赞成孩子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学业上的,事业上的,外形和个性上的。
暑假里,晚上基本跟小H泡在一起——半小时CCTV-9的英语新闻,半小时ICS的英语新闻,一小时的钢琴,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口译练习,40分钟到一小时的日本动画片《网球王子》。
想起了孩子做手工课时刚买回的橡皮泥,一团团不同颜色的——多彩,初中孩子的偶像也是多彩的,就在晚上影视节目里,ICS夜间英语新闻的主持人潘晓丽、王东,跟《网球王子》中的青学中学网球队的网球少年明星越前和手塚,可以同时成为初中女生崇拜的偶像。.

TOP

回复 17#家有考王 的帖子

圈养和散养,只是一种借用过来的形象的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的。
住读的孩子,“散养”的成分多些,至少住读的五天里家长是鞭长莫及的;而走读的孩子,家长关心的时间多些,要“算作”圈养也很勉强;家长但真正从头管到脚的,也不多见,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小H学校规定的作业,孩子自己完成,我只是例行公事签个字;拿回成绩单,我知道一下就行了;成绩下降的,问一下原因;有几次着是急过,近乎要抓狂,大部分时间还是孩子自己把握。课外的新概念,也放手不管的,只有口译帮得多一些,一是词汇量和知识面上帮着解答梳理,二是口译练习时需要搭档,老爸临阵磨枪。
小H从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借什么书看,这个我不大管的,相信学校和社区的图书馆不会把少儿不宜的图书放在架子上.

TOP

回复 18#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觉得初二学生的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冷静。真实的个性永远应得到尊重的,引导是第二位的。”侬这句话说得很到位,到底被两个孩子“校过路子”了——体会深刻。
想起当年听余世维讲管理,说到日本迪斯尼的服务人员和日航的空姐,在跟孩子说话时,都是蹲下来,跟孩子平视,跟孩子靠近。
初中的孩子个头长高了,家长说话时,“物理上”是跟孩子“平视”了,可在“思想上”,潜意识里还是时不时地“俯视”着,还是当作孩子还没有长大。
偶现在总结下来,跟孩子商量着让她做决定时,听话指数100%或者超出;家长用行政命令或高压政策布置的任务,表面上孩子只得遵从,执行效果打对折都不止。
侬的总结很经典——“尊重在先,引导在后”——补充一句,这个引导,家长不能凭老经验,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学点新招。
暑假里跟小H一起看《网球王子》,也时不时地一起评论一番,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变成老小粉丝了,看下来,《网球王子》还真有很多“可看之处”。.

TOP

回复 26#记者 的帖子

侬这个大记者当了两年多“地下记者”的说。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8-6 12:51 编辑 ].

TOP

回复 23#cherry000000 的帖子

我写帖能力可能有些问题,老让帖友以为是老H指挥着小H弄这弄那。小学三年级以前,家长指挥的成分可能会多一些,小学高年级以后,很多事情都是一起商量着,最后小H拍板要弄,H妈批准预算,老H外面跑腿的。
像基础口译培训,小H跟我跑了五家培训学校——新世界、昂立、新东方、自力和华浦五家,最后一起决定选新世界的;中级口译,小H跟我到昂立做的保过班测试,并加试口语,自己争气,测试分高过入学要求,自己决定上昂立的班。
上网时间也有,搜搜歌,下载到MP3里,上学路上听;游戏时间严格限制,最多十来分钟打几个小游戏过过瘾,主要是眼睛已经有些近视了;另外,外面贴吧不许上,我认为很多内容不适合孩子看——尽管班上同学有鼓动的。.

TOP

回复 29#wikky 的帖子

CCTV-9的英语新闻,很多档的,中午12:00也有,小H常看晚上7:00-7:30的那档。
ICS的英语新闻,是看晚上10:00的那档,有时候半小时,有时候一刻钟。.

TOP

回复 30#家有考王 的帖子

竞赛、特长的路,培养孩子特长和自信,的确是很好的培养方向。
但要在竞赛上弄出名堂,是需要精力、时间、财力、毅力和心理上的超强抗打击能力。 不光是要求孩子,首先是要求家长。.

TOP

哪有不出汗的啊?!
首先是一份家长的责任,其次是自己的小学和中学都在“十年文革”中荒废了,希望能给孩子尽可能好的受教育环境,另外,孩子和家长双方的努力都有结果,也就一起“乐在其中”了。.

TOP

回复 37#tracy飞飞 的帖子

对以前经历过的事情,还有些经验;对于即将成为初二的孩子,跟大家一样,摸着石头过河——.

TOP

回复 39#阳光儿子开心妈 的帖子

这个“橡皮泥”是相对“烂污泥”而言的,也是看了蛋糕老师的比喻,瞎想八想,同样用泥来比喻,似乎橡皮泥更为确切一些,学校在塑造孩子,家长在塑造孩子,社会在塑造孩子,但是有一点似乎大家都没有太过关注——孩子们在自己塑造自己。所以,面对如此多的“面塑高手”,难免会有叛逆和反抗。.

TOP

回复 41#不二周助 的帖子

暑假里习惯11点睡。她自己排的时间,自己喜欢的学科,不觉得辛苦,我也不认为这是死读书。
《网球王子》以前电视台放的看过,断断续续,不过瘾,这次买了片子,定定心心欣赏。
不二周助,眯眯眼,很可爱的形象。.

TOP

回复 44#不二周助 的帖子

孩子的个性不同,教法也会不同的。HELEN自己喜欢的学科,是肯这样下苦功的。昨天口译练习的两个单元,爆难的话题——(1)改革开放;(2)中国对外政策。词汇她白天自己过一遍,晚上我帮她顺一遍词汇的意思,然后她一句一句口译。译完之后,我跟她一起对照书上的译文,以求以后译得更为妥帖,然后对照笔记,扩展词汇。口译真的要“十年磨一剑”,或像水磨粉那样,一勺米,一份水,慢慢磨的哦。
因为是放暑假,晚上晚睡一些没关系,开学以后,周一和周五,一般我是不再外加课外英语内容的,都放在周末,毕竟学校功课量多,全部做完已经蛮晚了,再加半小时钢琴。.

TOP

回复 46#子玖妈妈 的帖子

参加竞赛,有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的收获。小H以参加英语竞赛为主,我就谈英语竞赛的。
1、过程的收获:会在竞赛准备阶段制造一个阶段性的学习“热点”,平时持续努力跟阶段性集训结合,学习效果会很好的。英语竞赛会有竞赛辅导教材,而在辅导教材之外,我会给小H再准备一些拓展内容,比如,科普英语竞赛,还会加几本科普内容的分级读物;以前参加过英语现场小作文比赛,也买过看图作文的书和光盘,弄过一些篇章,现在不参赛,书先放进书橱,没准啥时候想起再用用。
2、结果的收获:能够获奖,这是对孩子努力成果的鼓励,有时候,一次得奖会让孩子喜爱上这门学科,就像小H,很喜欢科普类的英语读物,我以为这跟一直参加科普英语竞赛有很大关系的。初二开始上物理课,初三开始上化学课,或许我会让她参加初中生物理和化学的竞赛,当然得奖的概率很小,也是想促进一些学科的学习。上次跟小H说起过理科竞赛,她说数理化竞赛恐怕不行,我就问了一句,如果把啃口译的功夫用上去呢?——.

TOP

回复 49#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老哥的这段总结很经典,也包含了对小考王培养的心血和心得。偶笔记记下了。
对于圈养和散养,记得WW上曾经有过几张帖子的,好像老哥也有不少经典语录在上面的。
对于老哥所说的“狭义散养”,我是非常赞同的,几年来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学业特长,现在老哥一总结,也算归入“狭义散养”的范畴里了。
等“橡皮泥”话题谈得差不多了,偶就再开一个新话题:H爸的“散养”、“圈养”观——兼谈初中学生去弄口译是否必要和值得。.

TOP

回复 54#香甜蛋糕 的帖子

侬引用得蛮好的,提醒新初二家长提前引起警惕,谢谢啦。
上海宁打牌,“烂污泥”是最小的牌,上海宁都懂滴——不是雨天里的“烂泥巴”。.

TOP

回复 52#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老哥这样鼓励,有点承受不起的说。
去年老哥M50的一段话,我一直记着并实践着——寒假或暑假的每一个假期,都让孩子排个计划,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现在可以向老哥汇报了,尽管比起小考王学长当年的成绩,还差一点,但小H学妹正以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学习小考王学长的说。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8-6 21:53 编辑 ].

TOP

回复 54#香甜蛋糕 的帖子

非常谢谢侬的提醒,初二年级的确是“初中阶段的关键年级、也是孩子变化较大的一个年级,这就看孩子的努力程度了”。
所以,老H的帖子从七、八月转折期已经开始转风向了——不多谈英语和古诗文等学科话题,转而谈【初中育儿话题】,准备着每周一话题,到中考结束,估摸着有一百题了。.

TOP

回复 61#香甜蛋糕 的帖子

这叫“未雨绸缪”——H爸一贯的风格——不能叫作着急的哦。.

TOP

回复 64#子玖妈妈 的帖子

软硬兼施,有一套的。.

TOP

回复 58#香甜蛋糕 的帖子

向“飞人学姐”学习一把——初二、初三双跨栏。.

TOP

回复 69#东方 的帖子

1、单词记不住,我想,这里有记忆力的问题,也有语言使用的问题。如果是立体式的使用语言,应该会记住核心词汇的——多听电视英语节目、多看报刊重要新闻,有机会练练开口说英语、动手写英语日记,使用频率高了,我想自然会记住单词的。
2、物理是初二开设,我是一直没有让小H提前上,但暑假里买了初中物理的教学光盘,开学后跟着进度看教学片巩固一下。.

TOP

回复 72#不二周助 的帖子

天天看《网球王子》,听着N遍的“学长”,“中毒”蛮深的说。
不叫“学”字头也行,就叫“小考王”、“小蛋糕”、“小久久”、“小不二”吧。.

TOP

回复 71#阳光儿子开心妈 的帖子

“扳龙头”、“拗手劲”,劲道太大,关键要使“软硬劲”。
记得邓小平老人家的一句经典语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过硬。.

TOP

回复 73#janezhou 的帖子

买了还没开始看,效果如何不知道。回家查查片名,短信发给您。.

TOP

回复 75#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老哥前半句偶赞同,后半句我不赞同——已经“后来居上”并“超越学长”了,还需要“争取”吗?.

TOP

回复 84#香甜蛋糕 的帖子

叫小了?改叫“大蛋糕”行不?
“关键的时候不要疏忽平时自认为最好的科目,该放松的就是放松”。说说还是容易的,多加关注吧。碰到问题,找蛋糕老师解疑释惑。.

TOP

回复 94#其妈妈 的帖子

上海书城六楼卖教学光盘的柜台,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都有,家长需要的话可以前去看看,各取所需。.

TOP

回复 97#香甜蛋糕 的帖子

刚看完开幕式,有些创意的哦。
侬是第一把剑,接下来——考王爸、老Peter、麦老师、玖玖妈——一个都“逃不了”的说。.

TOP

回复 100#香甜蛋糕 的帖子

老师这段话讲得是在太好了。
这张帖子到底没有白开,把侬第一个“顶到杠头上”也是对的哦。
尽管侬讲得是MM的育女之道,但对于BB也是非常适用的,笔记记好了,经常拿出来对照对照。
说起孩子,不知不觉长大了,有些变化真的要家长关注得细致一些。讲两个小例子:
1、HELEN的落落大方,myladdar老师是知道的,当年在复兴中路阶梯学校得第一次俱乐部,当众演讲、回答问题,一点都不扭捏。可现在英语水平提高以后,倒是不大肯当众跟小朋友用英语表达和交流了——在老师面前除外。
2、HELEN肯跳级参加等考和决赛,WW的家长也是都知道的,预初参加科普英语六年级比赛时,我加报了初中组得竞赛,她也没有意见,最后初中组也进了复赛;可去年报七年级科普英语竞赛时,我想借鉴世外高年级同学的做法,加报一个高中组的竞赛,提前先去锻炼一下,可HELEN怎么都不肯。
这两件事,我最后都没有勉强HELEN去做,没有摆出老爸的“威严”,因为也听WW上有的老师和家长讲过,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的逆反和叛逆苗头,所以,只要大方向保持不便,一些细节上慢慢让孩子自己去作主安排。比如,这次暑假,我只管住口译课程,因为要上21个整天;其他暑假作业如何安排完成,由她自己排时间。
蛋糕老师的提示确实是及时雨,慢慢领会。.

TOP

回复 106#香甜蛋糕 的帖子

谢谢老师悉心指点。
同时参加高中组的科普英语竞赛,那是去年的事,那年世外的初二和初三的很多大同学都是初中、高中一起报的,大同学越级报高中竞赛,主要是想提前锻炼,并没有获奖的指标。而重点还是放在初中竞赛上。
现在很多的决定都要先问过小H自己,比如,这次高口培训结束了,没有什么测试,我想让她参加昂立或新东方的模拟考试,测一测自己经过课程培训以后的效果如何,她不肯参加8月份的模拟考,但答应参加明年二月份的模拟考,估计是想之后的半年里学得再扎实些,我同意了。
我现在是提方案和建议,由小H选择,她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做些主,有点“当家作主”的意味;而对我来说,只要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坐公交和乘地铁到达,都是可以的。.

TOP

回复 106#香甜蛋糕 的帖子

老师请继续,您的帖子WW的家长很需要的。 偶要花分两枝,另外开个新贴,请考王爸和SSMU一起论坛“圈养”、“散养”和“半圈半散”的话题。.

TOP

回复 113#香甜蛋糕 的帖子

我倒没有什么生气的。 只要孩子的主见和能力得到锻炼,现阶段老爸的权威性逐渐下降也是好事。老爸不可能跟着女儿一起进高中、进大学和未来求职生存的。
由于HELEN进了中学之初,我就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所以,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在她小学时很多习惯性的“指令”和指定性的“安排”,进了中学以后。慢慢变成了“商量性”的“建议”和“多方案”的“选择”。
学习口译就是这样的过程,之前的心理准备和课程准备的时间大概有半年——预初的下学期,先是看了报上的上外附中陈诗焰的案例,然后参加新东方口译年会,然后是请教WW上的外语口译专家“和你在一起”老师,最后父女商定预初升初一的暑假开始学习口译,然后我去在六月份到口译办指定地点去报名;而在六家培训学校中最后衡量各项条件,选择了课时最多的新世界,以及在中级口译时选择昂立保过班,等等,都有她自己的选择和定夺在内的。
偶这里一亩三分地,话题范围有限,侬还是需要在WW中学版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多种瓜,多播豆,想着常来这里“光顾留爪”就行了。.

TOP

回复 117#peteryang 的帖子

老Peter小结的几点,正是我想要做到的和得到的,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功成名就”,但颇有点“渐入佳境”的意味了。
作为当代中国的初中生,完全“放养”和“散养”是不可能的,我不太相信那些完全靠孩子自身努力而达到让人羡慕不已成就的案例,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永远都会起到或多或少的引导和陪伴作用。只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于学科细节上的指导,会更少一些。
很高兴看到老Peter前后两张长贴的情绪变化,相互鼓励,两个面临相同的育儿课题的老爸。.

TOP

回复 120#语儿妈 的帖子

下旬安排出游。
欢迎语儿妈归队。.

TOP

回复 126#joicexie 的帖子

暑假在家,可以干的是很多,比如八月份观看奥运节目,我们上班族没办法看全天比赛,只能晚上看看集锦和个别场次节目。
基础口译培训和考试,是培养未来学习中高级口译的“口译基础能力”,如果将来孩子不向中高级口译方向发展,基础口译不一定需要的。至于“想找个地方让她去学口译,来消耗她的旺盛的精力”,蛮有创意的想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基础口译有这样的用处。  
口译课程的任课老师都是中教,学校可能会有个别口语课或外教沙龙请外教上。
小H的基础口译在新世界上的,中级口译在昂立上的,参加过新东方的两次口译年会。这三家学校都不错的。
H爸本是HELEN爸爸的缩写,侬没有写错哦。.

TOP

回复 128#ssmu 的帖子

谢谢您的好建议。
暑假两个月,七月份课程紧张一些,八月份初开始就只有几次新概念课了。问过小H,说是七月份有些累,但感觉很充实。
孩子们的“快乐观”或者说是“幸福指数”,也是因人而异的。语儿妈的那句话,点出了一点其中的意思——“或许是因为我相信,小H读书备考是快乐的”——当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事物,将会投入旺盛的精力,无怨无悔的。
开学后,是要慢慢把精力转向两年后的中考的,加强语数理化,英语需要盘扎实。我也知道英语上的单科特长支撑不了中考的。推优和自主招生,只有语英和数理化都优秀的才有希望,还是立足中考。.

TOP

回复 135#香甜蛋糕 的帖子

“散养”、“圈养”,都是借用家禽饲养的方法,用在孩子的课余教育上,本身的定义不够准确,使用者也是各取其意。
别的不说,就说WW上:
1、常把公办学校称作散养,把民办学校称作圈养。
2、把一点不增加课外课程和竞赛称作散养,而把增加课外课程和竞赛称作圈养。
如果仔细观察家禽饲养的方法——圈养一般是大规模的人工饲养环境,喂以固定配好的饲料,规定多少天的饲养期;而散养则是放家禽到自然环境下,自己找食,食物结构合理,在自然环境下生长。
1、我理解的“圈养”——就是只让孩子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学习,课外不再增加内容,不再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以考试成绩和中考高考结果为衡量目标。这里不分公办和民办学校。
2、我理解的“散养”——现在完全的散养是不可能的,因此同意“半散养”的说法——就是在学校的两个学期内以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主,而在课外和假期里,培养孩子在某个学科上的特长,可以参加等级考试和竞赛;另外培养孩子一两项兴趣爱好,这个兴趣爱好可以参加等级考试,也可以自娱自乐。.

TOP

楼上好心得,笔记记下了!
请继续!!.

TOP

语儿妈跟考王爸都是上了一个境界的育儿高手,的确佩服。
特例还是有的——不需要参加磨人的中考,只需要一次校内的直升考,孩子怎么养都行哦。.

TOP

回复 148#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考王爸是WW的“网宝”,累坏了可不行,我就不挑您老哥上山了。
老哥注意劳逸结合,帖子是写不完的,悠着点来吧。.

TOP

回复 152#家有考王 的帖子

偶们会学习考王爸和语儿妈育儿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简单套用方法。
反潮流也无所谓的,既然是“论坛”——就是随便论,随便谈,多些声音,多些启迪。.

TOP

回复 155#家有考王 的帖子

好啊,那就请考王爸或语儿妈开个贴,谈谈“养心说”,偶也会凑个热闹,写上几段给小H的“心灵鸡汤”。.

TOP

回复 157#joicexie 的帖子

您把帖子发到我的英语交流帖子里去吧,这里谈育儿话题,专贴专用为好。.

TOP

 55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