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WaterIceFlower
(......)
发表于 2007-11-25 18:37
显示全部帖子
也谈腺样体肥大和渗出性中耳炎
论坛上谈论腺样体肥大和中耳炎的不少,不妨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儿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经典的观点认为下列情况需要手术:
1、影响鼻腔通气,引起鼻腔呼吸阻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经常张口呼吸;
2、中耳炎反复或持续不愈(指3岁以上儿童);
3、慢性或反复的鼻窦炎。
当然,临床上,每个医生掌握指征的尺度可能有些松紧不一(持续多久?反复多少次?),说法也可能有不致,但是认为腺样体肥大都要手术肯定是过度治疗,同样,认为长大后腺样体总会萎缩而不需要手术那也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腺样体肥大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不是马上能看得出的,如张口呼吸造成的面部发育异常要数年后才会出现,有关的成年后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往往要数十年后才能观察到。
另外,目前为止尚无控制腺样体大小的药物,在短期内也不会发生体积明显的改变的,有些用内舒拿后呼吸变通畅,那是因为同时伴有鼻(窦)炎,用药后改善了鼻腔通气,腺样体完全可能还是肥大的。
渗出性中耳炎也是小孩的常见病,与腺样体肥大也有一定的关系,有帖子谈到了咽鼓管吹张效果不错,但是本人认为对于儿童不宜推广,理由是:
1、小儿不宜配合治疗(甚至有些大人也不配合);
2、反复插管对咽鼓管可能有损伤;
3、每次吹张时要保证鼻腔、鼻咽部无脓性分泌物,否则进入中耳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小儿鼻咽部检查往往比较困难,是否有脓涕不易确定;
4、吹张曾引起鼓膜穿孔,有专科医院因故取消此操作。
至于渗出性中耳炎如何治疗,美国小儿耳鼻咽喉科学会的建议(2004年)是:在不影响患儿语言、行为等前题下:
1、从症状出现起观察3月,如小儿不能确定发病时间,从确诊开始计算;
2、3月后如无改善,再观察3月。
现在临床上使用药物不少,但是,与随机对照研究,并无确切作用。渗出性中耳炎在大多数情况下有自愈可能。当然,如果有其它原因如鼻(窦)炎、腺样体炎症那还得积极治疗病因,观察也不是消极等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WaterIceFlower 于 2008-2-14 22:1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