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楼小维尼
(......)
发表于 2012-11-22 12:51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33楼Maybaby 的帖子
从孩子出生一直到进入大学,最少也得18年吧。如果按照中国家长的观点,18岁的孩子根本不能算成人,非等到哪天孩子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才算是把肩上的担子卸下的时候。此时此刻,才能称得上当父母的尽到了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人生到此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吧。且慢,还有为数众多的父母亲甚至会在退休后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全部奉献给了第三代直到鞠躬精粹为止。
18年,人生能有多少个18年呀!如果我能把这18年对孩子的无私奉献缩小至一半的时间,那么自己的人生可能更加精彩,事业也有可能更出色。虽然自己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那个时候家长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陪伴自己成长,现在为人父母了印象中也没觉得父母的爱缺了什么。至于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到底有多大的重要,个人觉得意义不大。
如果我家孩子现是在牙牙学语阶段,那么父母关爱的多少势必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发展;如果我家孩子已经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父母再象过去那样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照顾的话,那么孩子就会退避三尺与你保持距离了——因为他们已经长大,需要拥有更多的独立空间来思考人生而不是你的反复唠叨。作为父母,此时只能把他们看做朋友来平等对待(多倾听少说话多支持。求大同存小异。切忌感情用事胡乱发表个人意见投反对票。毕竟孩子和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出生的人,阅历经验生活环境都不相同)而不是采取幼儿般那样的说教形式。如此这般能够做到的话,即使孩子身处异国他乡,心与心之间仍然不会有距离隔阂的。若是做不到的话,即使家长孩子天天呆在同一屋檐下,形同陌路的状况也会发生。直到今天,我依然很庆幸能够和我那70多岁的老爸无话不谈。而我的老公,同他父母间除了必要的寒嘘问暖礼节孝心外,已经是无话可说了。老人永远不知道儿子心里在想啥,儿子有了啥想法也不跟老人交流。虽然一口一声爸叫得那么亲切,但我总觉得那叫声显得如此苍白仿佛中间缺了点啥。反正怎么也找不到我跟我爸在一起时那种没大没小老少不分的默契感。也许这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沟通二字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维尼 于 2012-11-22 13: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