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二期课改学科标准,特别是语文标准学习心得--还是给所有的家长吧!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二期课改学科标准,特别是语文标准学习心得--还是给所有的家长吧!



旺网有网友对二期课改很有意见,几乎要发起反对“运动”,我学习了课改学科标准,特别是语文标准,有以下心得:
1,        标准出台有有历史背景也有研讨过程,是专家,领导及一线教师共同合作的结晶,以我们业余的水平,去否定它,给它贴上“不科学”的标签,不是很说得过去。
我不能断言标准的科学性,但从标准的循序渐进,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来看,总体感觉是比较合理的。其中有两点特别吸引我, A,品德课对小学,中学,高中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小学阶段只提“热爱祖国”,中学才提“热爱共产党”;B,全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天赋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以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        关于识字:“一至二年级一般不安排书面考试,主要看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可进行阶段性测试。低年级就要识2000个字,有可能产生遗忘现象,因此,评价标准制订时要有较大的弹性。一般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200个字就可视作合格,认识1600个字,就可视作优秀。”
如果按照标准来实施,学前识字完全没有必要(不是说不可以,但没有必要)。
3,        关于阅读:“(1)阅读评价要能检测学生的阅读积累,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体验、鉴赏水平和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重视学生有创意的阅读。
    (2)现代文阅读要从学生认读与理解、综合与分析、鉴赏与评论等角度综合评价。
认读与理解重在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词句含义的基本认识和感受;综合与分析重在评价学生整体把握和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鉴赏与评论重在评价学生的个体体验与辨析是非、善恶的能力。”
虽然学前识字不是很重要,但学前语言的“习得”却非常重要,如果在学前,孩子没有足够的丰富的语言习得,他在语文学习中,就不是一个将学习将口头语言同更严谨,丰富的书面语言联系起来,并扩展开来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学得”书面语言的过程,他就会非常累。
4,        很多名师在解读标准的过程中,都把标准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从教委推广“二期课改”的力度和举措来看,家长真的没有必要再抓住“应试教育”不放。
课改对教学实施的保障也有明确的量的要求,但显然从旺旺网的家长反馈就可以看出,很多学校老师都有还达不到标准要求,特别是在思想上没有准备好,他们本来就是“应试教育”中出来的,也一直是“应试教育”的实施者,思想转不过来很正常,由于工作繁忙等客观原因,素质提不高也很正常,在具体学校实施课改标准的时候,还是沿用老的方法,也不能免;除非家长真心拥护“让孩子读书读到傻”,否则,家长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首先采取合乎课改要求的辅导措施。不然,当二期课改已经在要求“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候,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仍然用在应付考试上头,落后是一定的。
5,        部分家长很盼望恢复中考等措施,以求得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权利,我很认同,从公平的角度来看,考试确实是目前情况下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公平带来的后果是已经有好几代,很多孩子们没有成长为合格的公民,而成为只会考试的不合格的劳动者。显然,教育领导单位不会再让“应试教育”继续危害下一代了,就象以前邓小平提“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是好猫”,后来又提“发展是硬道理”,在经济发展中,我们选择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教育改革中,我揣测,上头的思路也许还是让一部分人先解放出来,特别是象上海这样,教育水准普遍比较高,容易同国际接轨的城市,“应试教育”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淡出视线,希望这里的家长能站得高,看得远,让我们的孩子做“先富起来”的人。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