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5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我认为的好外教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7-9-25 17:46 发表 \"\"
以下为标准:

1.母语为英语。

2.有教师资格。

3.有教学经验,教过某一年龄层次的孩子,并非常了解这一年龄孩子的特点,兴趣和语言水平。

4.熟悉某一年龄层次的英国或美国的教学目标。

5.有很多的Teac ...
好话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7-9-25 23:22 发表 \"\"
首先声明,我接触的英语外教,主要是孩子就读英孚四年的认知,但是覆盖了小学3年级到预初年级,从英孚的HF3级别到TB8级别,都是亲身感受;还有就是多年来跟不少家长们交流时得到的信息。
侬列出的六项条件,大致没错 ...
.

TOP

H爸的观点,看得透彻,立足也实际。.

TOP

引用:
原帖由 myladder 于 2007-9-26 05:55 发表 \"\"
3、“更要趁年龄小学一些西方的思维和文化”,这句话要具体分析了。我曾经听“和你在一起”老师谈外语学习的类型——是当母语来学,还是第二语言来学,还是当外国语来学。这里学问蛮深的,希望她能够来阐述。很多海外 ...
有深度,值得深思。.

TOP

1

1

[ 本帖最后由 Arthur's Mum 于 2009-11-6 17:23 编辑 ].

TOP

回复 33#啸啸妈 的帖子

回家明确了一下,那部著作的书名是:The Native Speaker is Dead! 作者: Paikeday, T. M.

出版: Toronto:Paikeday Publishing Inc.  1985.

TOP

LZ设定的“好外教”的标准之一是: 母语是英语。可是,到底哪些人的母语是英语呢?

1 出生在说英语的国家的人士?  和/或者  2 儿童时期在说英语的国家或说英语的家庭生活、学习的人士?

3 第一语言是英语的人士?

4 英语水准是native-like的程度的人士?

5 能用英语流利表达、交流的人士?

6 能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的人士?

7 能很好地、明确地区分英语句式对与错的人士?

。。。。。。.

TOP

如果是第一条,下面的这些情况怎么看待?

a 在出生后,很多孩子随父母家人移居到非英语国家,他们学习的是移居后的当地的语言。

b 有的孩子在移居前就已经习得英语,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一种可能,有的人搬离后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丧失了这种英语的能力

c 具体哪些国家是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OP

如果是第二条,那么:

a 如何界定儿童期?3岁?6岁?9岁?12岁?16岁?

b “语言关键期” 一说并非定论,儿童期的习得程度也有待考证。

c 如果父母双方(常接触的家人)都对孩子讲英文,或许前面的疑问不会存在。可是,如果父母一方(常接触的家人中有人)不说英语(母语不是英语),对着孩子说她/他的母语,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或许这种情境下,孩子可能发展成为双语孩子。对于双语孩童,他们的母语是什么呢?一个人是否可能拥有2种母语?

d 假设一个8岁的孩子,父亲是挪威人,母亲是韩国人,随全家一起移居到美国生活5年。这个孩子在家对父母分别说父母的语言,除外说社区通用的英文。这个3语孩子,哪一语是他的主要语言?父亲的?母亲的?社区的?.

TOP

如果是第三条,那么如何定义下列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之间的可交互程度又如何?

native language/   mother tongue/     first language/   home language/  dominan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etc..

TOP

如果是第4条,那什么是native-like的程度?大山能不能胜任中文的教学?.

TOP

续第4条

对于语言教师的语言测试,标准、形式多样?什么标准可以断定一个老师具备英语的nativeness?.

TOP

如果是第5条,那如何看待下面这种情况?

在某些语境中,所谓的native speaker 或许能快捷、用适合的句式去表达某种意图或观点,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某些低年级(小学)的孩子也能娴熟地运用某些句式。.

TOP

第6条,判断能否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的标准是什么?一些天才英语作家(non-native),他们的英语创造力是该被认可还是被否认?.

TOP

第7条  

经常有人会说,英语说得对不对,地道不地道,找个native speaker问问就知道。

去找哪个native speaker呢? 是指从语言学角度而言的native speaker, 还是从地域来划分的native speaker?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所谓native speaker,他们的判断也并非全是权威可靠的。

更甚的是,所谓的native speakers,他们也未必能对某一个语言现象达成共识。.

TOP

我个人感觉,myladder对于外教的看法更理性。

避开是否有必要学英语不谈,学英语非要找外教吗?不从小跟从外教学习,就一定不能理解西方文化吗?不上语言学校,就不能顺利出国留学吗?学习英语是为了争取做native speaker吗?。。。 。。。

并非一定要在服用了安利的健康食品后,才能保证健康。安利的健康食品未必能保证健康。

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的人群来说,可以有很多渠道补给维生素。

对于很多的人来说,补充维生素不是必须。.

TOP

回复 57#H爸 的帖子

哈哈,一是因为这个话题确实有趣,也在我的学习范畴之内。再是因为明天不必上班,一时头脑发热,废话就多了。

撤了!.

TOP

回复 60#H爸 的帖子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Arthur's Mum 于 2009-11-6 17: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7-9-27 07:14 发表 \"\"
到哪里找native speaker.
有一次,在一个英语说法上有争议,问了公司的意大利人,他从小在美国长大,英语绝对没问题。但是他最后说不能确定,他要回去问问他的女朋友,因为他的女朋友是英国人,而且是老师。。。
恩,我个人认为的西方文化精髓之一就是他们的Creative Thinking. 还有很重要的是他们善于Critical Thinking.

争议是好事情。argue就是去exchange views, 去reason logically.

对于某一个说法,有时真的很难达到共识。

国外有一个网站,是关于pain in the English.网址:http://www.painintheenglish.com/

网站的介绍里有这样一段话:There is certainly no shortage of people who claim to be expert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ut this is precisely what can be frustrating for the students of English; because the experts can never agree with one another. One expert could authoritatively tell you one thing, and you would follow it faithfully for years, only to be corrected by another expert.

语言是活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myladder 于 2007-9-27 05:43 发表 \"\"

我的意思是"不偏不倚","不中不西",我的观点我想应该是适合大部分的中国(上海)的孩子们学习英语的. 他们今后的发展很难说清楚的, 你不要以为你今天想让孩子以后去美国留学, 那么他今后的道路是"康庄大道"; 同时也不 ...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翻阅过的有关周总理、邓主席的国外求学历程。很多时候,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

求学不成,升学未果,未必就是失败。.

TOP

就“外教”而言,记得StarBugs曾经提出过一个Native Speaker VS Native-looking Speaker的话题,很值得体味。

考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没有国籍、肤色、居住地、英语是否是母语、甚至学历等要求。

就职,要考虑的因素却要多很多,也要少很多。

怎样才能Bridge the Gap between Certificate & Reality?.

TOP

[

[ 本帖最后由 Arthur's Mum 于 2009-11-6 17:31 编辑 ].

TOP

回复 65#晴serene 的帖子

能看懂这句话,或者能翻译出这句话的人,应该会有很多。

可是要找一个具备一定的要求(资质、学位/学历,经验,英语是母语,了解。。。。。。。)的外教来翻译,在我看来,估计就要难一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yladder 于 2007-9-27 11:47 发表 \"\"

The Native 一级语法: the + 形容词表示这一群人,这一类人,这一种人,做单数,所以后面是is dead. 这里的意思是"(英语)为母语的人"
如: the old 老人/the young年轻人/the poor穷人/the rich富人
is dead 表示的是 ...
是我的错,是我在打书名的时候,漏掉了Speaker这个单词。

书名是: The Native Speaker is Dead..

TOP

引用:
原帖由 myladder 于 2007-9-27 11:47 发表 \"\"

The Native 一级语法: the + 形容词表示这一群人,这一类人,这一种人,做单数,所以后面是is dead. 这里的意思是"(英语)为母语的人"
如: the old 老人/the young年轻人/the poor穷人/the rich富人
is dead 表示的是 ...
这个语法的问题,怕怕!

私底下悄悄地探讨一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7-9-27 16:41 发表 \"\"

我不是已经更改过了吗?

我如果真的能找到这样的老师,反对的家长会坚持不上这老师的课吗?不上的理由是什么?
呵呵,别着急,没人反对,只是在说说各自的观点而已。

就像maomaofeng说的,如果是你自己有这种需求,不必在意别人反对还是接受,自己满意就好了。

如果你是打算开发市场,那就要做一个needs analysis,看看需求量有多大,看是否真有找这样老师的必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零 于 2007-9-27 14:32 发表 \"\"

这个上学难不难没什么关系。需求和供给总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但并不因此就认为需求有问题,或者供给有问题。
LZ谈的是个人认为的好外教,好老师有最好,没那就找尽量好的凑合。就好比以前热火朝天的搞ISO9000质量认 ...
是的,对于需求和供给的问题,要有高的期望,也要能够及时的调整。

把过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放在所谓的师资资质方面,未必有很大的意义。

站在教师的角度,自身的职业发展应该是长期的、自主的。

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要靠老师引导培养起来的。

当教师了解了社会对他/她的期望之后,可以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但社会也应给与老师一定的空间,不论是对于中教还是外教。

同意你的观点,师生也要讲缘分。不是老师成就学生,也不是学生成就老师,合作出成果。.

TOP

引用:
原帖由 huaxu 于 2007-9-27 17:29 发表 \"\"
在旺旺上听介绍,去英孚读了一年,刚开始觉得还值.但现在管理越来越差,老师也越来越不负责任.无故缺课,停课,上课外教手机不断,14个学生家长把年终汇报课变成了提意见课.总之,现在很迷茫.不知换到哪里去上 ...
其实,大家推荐的,是针对他们来说不错的。适合别人的未必也就适合你。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家长的期望值也不一样。还有可能就是运气的问题了。

学习一定不要跟风。有的时候,自学或者家长自己督导,效果也会不错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7-9-27 20:06 发表 \"\"

总是自己的要求罗。而且我觉得金钱和成本差不多的,和老师好坏没关系。
我有空啊,开发市场,现在在Starbugs算是有地方读了,将来再说,实在没有再自己找。或者假期里到国外进修加旅游。或者参加国际学校的暑假班 ...
.

TOP

[quote]

[ 本帖最后由 Arthur's Mum 于 2009-11-6 17:30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