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丰禾妈 于 2012-3-1 14:53 发表 
我只不过是针对你的“一穷二白”说的,“一穷二白”的含义就是什么也没有,这个解释没有问题吧?
那就是说您认为“基础很薄弱“(如果我理解错误,请纠正我),但不是“什么也没有” 。我也这么认为的,这一点我们并没有分歧。
分歧在于您认为“一穷二白”是“什么也没有”。其实这也不是分歧,因为我根本没有说过“一穷二白”。
1. 我的原话:
第二,咱中国人心气儿高。从49年
几乎空白的农业国开始,希望经过80年,13亿人的国家就成为世界强国。虽然几乎没有先例。我也很同意。中国的文化向来就是胸怀天下。
没有说“一穷二白”,而是说了“几乎空白”,就是基础薄弱的意思。
2. 其实就算您真的较真。说“一穷二白”也应该没有问题。理由在上面那个帖子里面说过了。再举个例子:如果说一个人家非常穷,“他家家徒四壁”。那他家如果有一张床,一张凳子外加一张桌子。那是不是这句话就说错了呢?
3. 您想必听说过 “一无所有” “一文不名”。
您是不是认为一个人如果说自己“一无所有”,如果这个人有任何一点东西,那他就是说谎了?您就可以义正言辞的反驳他说,“你还有一件衣服,怎么可以说自己一无所有呢”?
您是不是认为我们说一个人很穷,“一文不名”,如果他有一分钱,那我们就说错了呢?
4. 何况这篇文章里面也引用了毛泽东的话:
“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这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呀。一穷二白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5. 中文是有一点神奇的。
一文不名不是“没有一文钱”
一无所有不是“没有任何东西”
家徒四壁不是“家里只有四面墙壁”
类似有很多很多。
6. 如果大家都较真,那我们看看这篇文章的主题: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历史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其实他是想表达的是不带问号的”历史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在题目上面遮遮掩掩。请看内文:
有人说,袁腾飞的“中国历史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论断夸大了,但也有人对此并不买账,应该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要将标点符号和页码的真实加起来,真实率低于5%。
那好,请作者说明5%这么精确的数字怎么来的?统计了多少项目?多少项目是不真实的?
作者应该多花点篇幅在这个主题上面。
7. 如果这篇文章只是想反驳”什么也没有“(”一穷二白“),那作者应该先说明毛泽东说”一穷二白“就是”什么也没有“。然后,再来反驳”什么也没有“。
[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3-1 21:4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