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12-31 18:13 发表 
融入昆曲元素!打造中国式民族HIPOP顶级先锋!《我的M50》抢先试听!
《我的M50》
作词:海雷 丁丁
作曲:张志林 王渊超
编曲:宋阳
昆剧演唱:张军 演唱:张军张志林 王渊超
录音制作:上海星动力录音棚 ...
上海的不排外,从开埠之初到今天都一成不变。从上海人的日常语言的变化也是如此。
最早的上海话应该在松江嘉定一带,随着周边移民的流动,宁波话、苏州话、绍兴话、山东话都融合进来,清末典型的上海话基础由此奠定。
试想一下,当时的宁波和苏州比上海不晓得强大多少倍,上海还是没有变成苏州和宁波。
到三四十年代,夹杂了北京话和英语的上海话大行其道,由于戏剧、电影、歌曲等文化的流动,上海话变得更加丰富。
上海从来不排斥外来文化,而外来移民也不会因为上海话难懂而排斥上海,他们在学习上海话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上海话。
到了如今,超过任何时期的人口大流动均化了上海的文化,做为上海文化母体的上海方言被大量爆发的移民所侵蚀,这只是暂时现象。因为即使再多的外地人总不能完全地覆盖上海本地人口。
现在已经出现外地人因为居住成本无法承受而离开上海,加上对上海文化的不适应,也会加速他们的离开,而留下的,必然是能够融洽于上海的,他们与过去的上海人一样,祖籍都不是上海。
上海人的概念就是,在内心里承认自己是上海人并接受上海的本土文化,否则,做矛盾中煎熬的伪上海人是相当难受的。
对于上海人和上海话的争执其实没有意义,历史冲刷一切,历史会因为人的作为而改变,但不会因为少数人的作为而改变。一百年后,上海文化和上海方言还会变化,但它始终是上海话,而不会变成英语和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