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8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关于对上外附中疑问的解释

名校之争意义何在?

旺旺很好,喜欢这里开放的气氛,并能获得各位的实用信息。但有点让我困惑,世界是个大社会,网络也一样,某个城市某个社区都各有各自的趣味与风格,我想旺旺也如此。关键是人,人的思想。大凡面对激烈的冲撞,人心难免失衡,话说过头,脚站错地方,都无所谓,关键是目的,还有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看到很多本末倒置的事情,甚至越俎代庖,只图其表不及内里,家长心情一舒畅,把目的忘记了。
面子是个伟大的工程,同时也是害人不浅的东东。古今中外,国家也好民族也好,更不要说小团体或者个人,面子成就了很多事情,但面子更坏了很多事情。
上外如果不好,那追求上外的家长岂不是要去四眼小狗爸爸推荐的地方。那上外真那么好,进不了上外的家长又要去四眼小狗爸爸推荐的地方,看来四眼小狗爸爸倒成了那地方的中介了,呵呵。
所以,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各有各的好,个有各的不足。
上外起先偏重语言,只是个普通学校,外语多点领先,后来外语吃香,自吸引很多好面子的家长。后来发觉光外语不能求生存,上外买力求上进,各科齐头并进,让人刮目相看,仅此而已。
新生代名校捧场者日众,水涨船高,搞得其他学校灰头土脸,那是教育决策者的责任。
所以,考学的世界根本在孩子想学、能学、学有成效,学校么,相信自己的眼光,不要刻薄别人,也不要被刻薄吓着,等孩子成长的那天,一切都抵不上全家灿烂的笑脸,在那时候,所有的刻薄都烟消云散了吧。.

TOP

那个进哈佛的孩子小学就很优秀的,小学的时候就因为环保竞赛去过美国。

.

TOP

再这么激烈下去大家早晚带着孩子一道去

.

TOP

呵呵

.

TOP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IB课程 “刷新”传统教学

5月26日,上海市平和学校高中部主任吴新贤喜上眉梢,因为今天,她亲手执教并管理的首届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国际文凭大学预科班的12名学生,获得了国际文凭组织颁发的毕业证书。而这12名同学均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正式录取或预备录取。

    2002年,平和学校校长恽昭世,这位曾经在上海师范大学担任教授、对中国教育有很多深刻思考的老教育工作者,决定引进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IBDP),率先在全国招收国内高中学生接受该课程学习。她的初衷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与西方的高等教育间找到切合点,培养能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从此,近20名IB教师们走上了挑战传统教学模式的艰苦历程。

    均衡课程 突破分科设计

    IB课程是1967年在瑞士推出的国际性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课程称为IBDP(大学预科)课程,目前全球已有千余所学校采用这项课程,其特点是:课程具有深度广度,必须用英语(或法语、西班牙语)作为工作语言。

    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的吴新贤,在平和初中部当老师时,就进行拓展式教学尝试挑战传统教学。如在讲《变色龙》时,她会找出契科夫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讲解,并让学生扩大阅读,深入理解。“可是,不管你有多大热情,你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这么多规定的教材内容等着你,而你讲的这些东西是不考的。只要学生考试成绩上不去,校长、家长就会不答应了。”

    自从2002年接手首届IB班,吴老师首先面对的是打破传统课程观和教材观。“这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和空间。”

    IB课程设置突破了传统的全部由分科科目组成的传统课程框架,分为六个学科:母语文学、第二语言、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个人与社会、实验科学、艺术与选修(在平和学校,除了母语文学用中文讲课,其他学科严格要求用英语授课);及与之相对应的三项核心特色课程作业:拓展论文,知识理论,创造、活动与服务。

    这种能够体现教与学动态平衡,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启发、引导地教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的课程设置,被著名教育专家、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盛赞为具有“水仙花型”的均衡结构。

    “它通过严格、完整的课程设计,为师生搭建了一个逼着你提升的平台。老师要教好,就不得不大量地学习;对学生也如此。”作为文学学科的主要老师,吴老师不仅可以广泛、深入地为学生讲解文学知识,而且,为了更好地教学,她更是不断“逼”着自己去扩大知识源。“很多文学书,我过去在大学里都没有读这么透,现在却反复读。”

    “我在IB班的教学与在大学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区别。”经济学硕士杨汀兰又找回了当年在北京化工大学任教时的体验,“学生在拓展论文课程学习后,要求写出近4000字的正规课题论文。而过去我们只是在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才做这些。”

    物理特级教师曹磊目前是“项目协调员”,这位“老海归”特别推崇IB课程中物理学科要求学生亲手做大量的实验:“教学大量运用多媒体,师生都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电脑,好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实验都不会做了。而严谨的科学精神必须在大量严格的实验中形成。”

    全程评估 挑战单一评价

    “诚信,是IB课程评估的前提。”曹磊老师向记者介绍,“通过校外考试和校内考核相结合,提供了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全程评估方式。”他介绍说,尤其是校内考核,学生的任何抄袭行为,例如写论文时从网上大段下载相关内容而不加注明,拷贝别人的实验数据等都被视为作弊行为。教师角色更多的是启发、引路和释疑,而不是越俎代庖,甚至弄虚作假。

    IB课程评估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单纯学业评估方式。无论校外考试还是校内考核,都给予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技能和达标过关的机会。

    “我们常规的考试喜欢考你哪儿不会,而IB总是考你哪儿会了。”在大学读书时就兼职从事IB课程教学的杨汀兰幽默地说,“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评估学生理解了多少,所以考题覆盖面宽泛,而且概念性、应用性强,但不偏不难。例如在经济及实验学科中常采用一种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解读数据图表,做出分析和判断。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单靠题海战术往往很难提高这种实际分析能力。”

    同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数学学科的徐慧新老师说:“我们读大学时做的好多实验都是形式,答案都是从书上的公式中推算出来的。而在IB班,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国际通行证 师生融入世界

    教师专业素养在IB课程中是十分关键的“技术支持”,他们必须接受国际文凭组织的专门培训方可上岗。

     “一旦从事IB课程教学,就等于拿到了国际通行证。”杨汀兰老师刚刚上岗一年,由于她出色的教学,引起了德国一所同样采用IB课程的学校关注,还向她发出邀请。“但我不想离开中国。”她毅然留了下来。

    和老师们一样,IB班的学生们也获得了国际通行证。已经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录取的首届IB班毕业生袁晶露同学,小学毕业后曾在国外学习多年,高二时回国到平和学校IB班就读。“我认为我们在这里得到的培养和教育使我到国外后能很快适应,并且不比国外学生差。”她很自信地说。

    据有关资料,截止2004年,全世界有107个国家1100所学校的高中生参加IB课程的学习。由于IB具有综合平衡的课程设置与高标准的学业衡量水平,其文凭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目前全世界已有两千多所大学明确表示乐于接受IB学生,包括斯坦福、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并且为优秀的IB学生提供奖学金、奖励学分等入学优惠待遇。

     正如IB教学宗旨所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国际多元文化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做终身的学习者,关心、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并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国际化的课程模式,不仅刷新了教师的观念,也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

TOP

一看就能明白,上海有多少可以开展IB课程的老师呢?

.

TOP

如果你真的崇尚现代文明,光去美国还不够,还有欧洲。

如果你崇尚古代文明,学习中文还不够,还有印度和阿拉伯语。
如果古代现代都要,想好了,时间够不够?.

TOP

管人家赞助还是条子的,自己争得上游什么都结,WW应该讨论学习心得。

.

TOP

最后考上心仪的大学,毕业真成个人才,那什么条子都害不着你

.

TOP

呵呵,所有BBS的通病都难免。

跟马路一样,人多车挤难免纠纷。.

TOP

关键问题是老觉得自己进的学校好

也难怪,好不容易进了自己心仪的学校,突然被人说不好,突然听说别的学校更好,那个心里瓦塞,理解理解的。.

TOP

LS真理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