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为什么各个初中学校都把奥数成绩作为选择学生的标尺

□据新华社电
  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数学科学与教育发展论坛”上,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呼吁,国内大学应尽快改变招生时让“奥赛”金牌选手免试入学的做法,因为正是这种选拔制度,引发了“奥赛”的“全国性疯狂”。
  丘成桐的呼吁得到了与会各位数学家的响应。“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本末倒置,大家把金牌看作最后的目标。”中科院院士王元曾担任过很多届国家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主席,然而现状却令他痛心:不计其数的中学生在参加“奥赛”训练,连很多小学生也要在周末去上“奥赛”课。
  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刘克峰曾和一位前苏联的科学家交流过,前苏联也曾有一段时间弥漫着“奥赛”热。数学家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到中学演讲、发表文章、出版科普书籍,以此来激发学生真实的数学兴趣,同时也重新摆正了“奥赛”的位置。.

TOP

中国的确是个奇怪的国家,整个世界都会发生的事情中国不发生,而整个世界极少发生的事情中国却发生了。中国是在发展中,中国在跟着外国人亦步亦趋的时候付出过多大代价。如果是国家付出的我们只能表示心痛,是企业付出的我们表示愤怒,是老板付出的我们表示同情,是朋友付出的我们表示叹息,那如果是我们的孩子付出呢,你该怎么表达?
奥数是怎么来的?中国重点大学以奥数为标准挑学生又是谁定的?
难道我们见得少吗?一个执掌局部领导权的某人指定了一个标准,或者通过他欣赏的智囊定了一个标准,谁能够、谁敢于去重新评价或者推翻?
难道被定下的标准就是标准么?任何标准都是对一部分人有利的。如果残疾人能加分进清华北大,是不是会有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弄成残疾?
对数学专长的孩子学奥数不成问题,奥数是种技巧是种游戏。而对数学不专长的孩子能掌握教育计划的全部已经不容易,再加上奥数这个劳什子,不等于把孩子的脑子往残疾里打?
我们看见很多有才能的人不出自清华北大,也看见清华北大出过败类,这都不说明什么?
一个学校不能保100%地出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尽力而为吧。每年清华北大就只能招那么些学生,总要有个筛选办法,有筛选就有不公平,一定要绞尽脑汁去挤那个独木桥,只能自己掂量了。有人工夫好,走独木桥如履平地,而大多数人只能走平常路的,而且走平常路的总能看笑话地看人从独木桥上摔下来,虽然心态不地道,但许多人快走到尽头了才摔下来确实另人唏嘘。真是铤而走险的现实版!
极端的例子很多,那么生活中近来老是出现极端例子呢?
太多了,两个复旦毕业的在公司里昏昏欲睡,而另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却脱颖而出,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填鸭式教育的后果正在大面积开花,物极必反,大家期待。
最近比较关心那些高考状元,他们中的大多数既没有学奥数,也很少参加学科类竞赛,学习很轻松,身体健康,笑容阳光,有些甚至只报了知己喜欢的专业,而无所谓学校排在第几位,很敬佩。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6-8-28 14:33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