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家庭学校到底在教什么?

家庭学校到底在教什么?

儿子快五岁了, 不上学,经常和我一起跑东跑西.于是就常常会有好心人问,多大了?今天不上学吗?每当这时,我的儿子就很骄傲地说,我不上学,我在家上学!
我也是纳闷的很.从小到大,他连半天的幼儿园都没上过,这不喜欢又是从何谈起呢?
有时我会和别人解释一下家庭学校不是一昧地放任自流,而是非常贴切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于是人们会再问,那你打算教到什么时候呢? 上小学吗? 我心里暗笑,我的妈妈圈子里有一些妈妈一直教到孩子上大学.旁边有这样的榜样,教到初中,高中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 既然别人做的出来,而且也做得很好,那么我就照着她们的路走下去,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打个比方吧,如果不考虑价格,要买衬衫的话,是到超市买件好呢,还是叫裁缝度身定做的好呢?答案不言自明.我个人认为,如果财力,时间,体力能够承受的话,家庭教育可能会更适合小孩子.
还有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那孩子岂不是很孤单,很脱离社会吗? 他的社交能力会很差吧?
我以为, 数量不能取代质量.上幼儿园固然有很多的朋友,但是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呢? 试想想我们身边真正能成为知心朋友的,能推心置腹,能互相敬佩互相学习的,有几个呢? 有四五个就很不错了. 志同才能道合. 我找到了志同的妈妈,他们的孩子们和儿子能很快的融入,而且是可以建立长期的友谊.
孩子是如何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 更多的是和家人, 比他大很多,成熟很多的人教给他的.在一个他体会到尊重,被尊重,无条件的爱,没有攀比,不用察颜观色的环境里,自然快乐的成长,自信,自尊,这样的孩子出去绝对是领导者,leader.
说到底,家庭学校帮他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打下信念的根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就像爬梯子,幸运的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还是会有空虚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梯子搭错墙了. 这也是为什么近来看到这么多亿万富翁自杀,因为他们所有的价值(也就是梯子)是架构在金钱(也就是墙)之上的.
这还是幸运的人, 那不幸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新浪社会版里些让人侧目的新闻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不幸的人的故事. 为他们难过,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唯一的,是独特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宝贵,就白白的浪费了一生..

TOP

回复 5#汪洋大海 的帖子

你问的这点很到位,孩子早晚是要到国外去的. 但是就是在国外的话,只要孩子愿意,我还是会homeschool,因为国外的这方面更加成熟,相关的组织更多了,比在国内容易许多.

话说回来,即使以后十年八年在国内,我是绝对不会考虑国内的学校的,现在自学成材成器的多了,没有学位白手起家的也比比皆是,犯不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有朋友的孩子读小学了,听听她们的故事,觉得孩子好辛苦啊. 华德福的有些观点我很赞同, 比如七岁之前是长身体的, 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可以塞进很多知识的,但是这样就把他们长身体的能量剥夺了,而这些"知识"以后对人格塑造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而身体发育的一个宝贵时机错过了..

TOP

关于社交能力的一些调查

先贴上原文: 关于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孩子的社交能力的一个调查
The Research
In July 2000, the Discovery Institute, a Seattle-based think-tank, published an extensive report on homeschooling written by Senior Fellow Dr. Patricia Lines. She describes several controlled studies comparing the social skills of homeschoolers and nonhomeschoolers.

The homeschoolers scored as "well adjusted." In one study, trained counselors viewed videotapes of mixed groups of homeschooled and schooled children at play. The counselors didn't know the school status of each child. The results? The homeschooled kids demonstrated fewer behavioral problems. Dr. Lines' conclusion? "There is no basis to questi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homeschooled children."

Homeschooling parents know kids need blocks of quiet time alone. Time to dream and grow and find out what it is they love to do. This is something few children enjoy today. They are never alone at school, and their after-school lives are packed full of activities, as well..

TOP

2000年,美国西雅图的一个研究机构,发表了一份详尽的关于家庭学校的调查报告. 报告人就家庭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做了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家庭学校的孩子们达到了 "均衡发展". 在一个研究中,观察员观看了几段家庭学校的孩子和普通学校孩子在玩耍时的录像. 观察员并不知道孩子的学习背景. 结果呢? 家庭学校孩子们的行为问题比普通学校的孩子要少的多.
结论呢?"没有理由来质疑家庭学校的孩子的社交发展能力"
家庭学校的家长们意识到孩子们需要大段的时间来安静独处, 让他们幻想,做做"白日梦" ,发掘一下内心,想想自己到底爱做什么. 现在越来越少的孩子能有这样奢侈的空闲时间. 他们在学校里不可能独自相处,下课以后的课外活动也是排的满满的..

TOP

回复 8#嘉虞妈妈 的帖子

不是完人,肯定不是. 家庭学校对我来言,是和儿子一起学习.
我会的,可以以简单的语言教会他,我不会的,至少不会拿不现实的高标准来要求他,比如说钢琴,比如是创意类的绘画. 大家一齐学习,同乐. 再不行的,请好老师来教..

TOP

再来一段论证

The socialization myth was born out of a misconception of what it's like to homeschool. Many educators and critics of homeschooling still believe homeschoolers hit the books at 9 a.m., work all day at their kitchen table till 3:00 p.m. or later, and spend their day isolated and alone. This, of course, is ridiculous!

The homeschoolers I know are out and about every day, enjoying museums, beaches, parks, and shows without the crowds. They travel often. The kids participate in Girl and Boy Scouts, 4-H, and sports. They take art, dance, drama, language, and music classes, to name a few.

Dr. Raymond Moore, author of over 60 books and articles on human development, has done extensive research on homeschooling and socialization. His book, The Hurried Child, should be in every homeschooler's library. "The idea that children need to be around many other youngsters in order to be 'socialized,'" Dr. Moore writes, "is perhaps the most dangerous and extravagant myth in education and child rearing today."

Children often do not respond well to large groups. They become nervous and overexcited by noise and too many people. Learning becomes difficult. Behavioral problems develop. After analyzing over 8,000 early childhood studies, Dr. Moore concluded that,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children are best socialized by parents -- not other children.

What kind of socialization occurs when 20 or 30 kids of the same age are placed in a classroom together day after day? Peer pressure is enormous. Kids feel like they need to look and sound and be like everyone else, at the risk of forgetting or never discovering who they really are. This results in rivalry, ridicule, and competition - hardly the environment for healthy socialization.

A homeschooler who interacts with parents and siblings more than with peers displays self-confidence, self-respect, and self-worth. She knows she's a part of a family unit that needs, wants, and depends on her. The result is an independent thinker who isn't influenced by peers and is self-directed in her actions and thoughts..

TOP

关于家庭学校孩子的社交能力弱的意见是来自对家庭学校的一个误解. 许多教育工作者依然认为家庭学校的孩子们从早上九点开始围着厨房里的餐桌学习,一直到下午三点,或者更晚, 整天孤单一人. 这个想法,当然是很荒唐的!
我所认识的家庭学校的孩子们每天都出来"晃悠",享受着博物馆,海滩,公园,演出,不用忍受周末的拥挤喧闹. 他们经常旅行.孩子们参加各种团体活动,比如童子军,课外体育活动,绘画,舞蹈,戏剧,外语,音乐等等课外活动.

Raymond Moore 博士是一位专门研究人类发展的专家,这方面他已经写了六十多本书.其著作之一: 匆忙的孩子里面提到: "孩子要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才能培养社交能力, 这个想法可能是当今教育界,和父母养育理念里最危险的一个误区了.

孩子一般在大组的环境里表现不是很好. 噪音和太多的人让他们变得紧张,过于兴奋. 学习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各种行为问题就此产生,. Moore 博士在分析了8000多份个案, 他的结论是,与大众舆论恰恰相反,孩子最好的社交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其他的孩子.

当把二十,三十个相同年龄的孩子日复一日的放在一起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交环境呢?团体压力变得非常大.孩子们觉得必须要像其他人一样,穿的一样,做的一样. 这样的话他们可能会忘记或者根本不会发现自己到底是谁. 这样的环境造成的是,攀比,戏弄弱者,恶意竞争. 这能算是一个健康的社交环境吗?

家庭学校的孩子们更多的是和父母,兄弟姐妹接触,他们展现出来的品质是自信,自尊,自我价值很高.他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 被需要,被依靠的一员. 这样环境里成长出来的人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不会被团体压力所屈服, 自己是行动和思想的主人..

TOP

回复 7#kitty_le 的帖子

如果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那的确是试验品, 我也没有这个胆量和信心.

因为我周围的妈妈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学校的,有的有七个孩子,有一个妈妈还有十个孩子, 全部自己教! 看到他们的孩子们很健康,很快乐,学习也是很轻松,很喜欢的样子, 事实胜于雄辩. 她们已经开路开好了, 我只是跟着走罢了, 虽然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TOP

回复 6#Sasha_shm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孩子是一定要融入社会的. 我是想让他先有一个扎实的根基,再把当放到社会大沙漠里去..

TOP

回复 18#肖肖妈 的帖子

你这点我也赞同,家庭教育不一定是绝对百分之百在家学习,可以是半家半学校. 我最喜欢的关于家庭学校的一点就是弹性十足,随时随刻可以调整. 如果儿子哪一天觉得他要去上学了, 我也双手赞成. .

TOP

回复 17#wuxian 的帖子

我的孩子以后到国外的话,只要他愿意, 我还是在家教的. 这个和在哪个国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当然不认同也是完全理解的, 我们就是在澳洲的时候,有很多人对家庭学校也是闻所未闻. 毕竟家庭学校在国内是新鲜事物. 

美国的家庭学校在壮大中, 目前全国有至少两百万是在家上学的, 常春藤联盟对家庭学校出来的学生也十分认可, 有的学校特别对家庭学校的学生扩招. 有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学校的学生普遍SAT分数比一般学校(公立,私立)的高7%..

TOP

回复 19#嘉虞妈妈 的帖子

说的很有道理,赞同.

我的成长绝对不是一帆风顺,也有很多性格缺陷, 除了大量的阅读,与其他有经验的妈妈沟通学习, 还有就是圣经学习. 我每次去上查经班时,就和儿子讲, 妈妈也要读书, 上帝要管教我, 教我如何做更好的妈妈,更好的老师. 在祷告会,查经班这类地方,以人为镜,圣经中的道理是真理,当然不一定能一直做到,但"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有希望,有目标,向着真理一步步靠近. 

我不想成为儿子的导师,但事实上,儿子肯定会学到我的很多东西,有的好, 有的不好. 凭着上帝的指引,我才能承担这一神圣的使命. 如果我只能教给孩子一样东西,那就是信仰. 有了正确的信仰,才有正确的根基. 

不过这个话题深 了, 宗教和性, 两个最忌讳的话题,任何场合提起都会引起一场雄辩.

TOP

回复 20#加蜜的果冻 的帖子

我很幸运,家里人都很赞成. 老公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所以他是举双手赞成..

TOP

列一个我们的作息时间吧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家庭学校大概是如何操作的. 儿子七点起床,七点睡下, 中午没有午觉, 一起床就像劲量电池广告的小兔子一样, 不带停的.
周一, 十点到十二点, 乐高老师上门上课. 三个同龄小男孩. 上完以后是自由玩耍,到下午三四点.
周二, 上午和我,基本上是读各类书, 烤蛋糕饼干, 喂兔子仓鼠,骑车, 做做白日梦. 下午一点到三点半, 有足球教练来, 和四五个孩子一起踢球, 回来以后累趴下
周三,上午有play group,也是五六个混龄孩子一起, 下午中文老师来上两小时中文课. 然后和我一起体会大自然, 种种花,找找蚯蚓什么的.
周四, 上午和一个同龄小男孩的play date, 下午一点到四点,家庭学校集体课,有体育,数学. 老师都是妈妈们自愿轮流. 这是我们的重头戏. 大概有三十多个三到七岁的孩子, 很热闹! 回来以后大家瘫倒
周五, 基本是郊游, 每周安排一次郊外游,和其他的妈妈,孩子一起去. 去农场采草莓啊,海边玩,农业园区,科技馆,看看其他的朋友啊,从西区出来一小时之类还是能有好些地方玩的. 
周六和周日, 呆在家里和爸爸一起,做手工模型,搭火车,使用电动工具, 吃垃圾食品, 哈哈!

我的感觉, 其实我都觉得有时候孩子的activity太多, 有过度刺激的嫌疑. .

TOP

回复 22#全职 的帖子

完全赞成!

我发这个帖子的初衷是让大家能多了解一下非主流教育. 条条大路通罗马, 家庭教育绝对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教育方法应人而异. 我也认识把孩子送到传统学校的妈妈, 孩子信仰坚定,成绩优秀,绝对是一个领袖的材料! ww上的mm能人很多,很多孩子都是传统学校出来的, 大家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 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我觉得妈妈可能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如果妈妈觉得由于某种愿因, 传统学校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我希望我的简单介绍能给你一点信心: 如果你想自己掌管孩子的教育的话, 是可行的! 当然非主流的东西肯定会遇到很多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的妈妈圈子里, 实施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是基督徒,国内国外都有. 而我的妈妈朋友们,至少有一半不是基督徒,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互相欣赏. 我想, 这个例子可以让孩子持着开明的态度来接受社会上的东西,不会偏狭, 但自己一直有主心骨..

TOP

回复 25#amybaba 的帖子

谢谢你的理解!
的确,在双职工的家庭里,要实施家庭学校是很难的.
仔细再看一下自己的帖子, 发现有些用词不当. 我的"暗笑"不是嘲笑, 更接近于微笑. 不好意思,语文没学好, 词不达意. 

亿万富翁的自杀和家庭学校的教育没有关系. 我指的是价值观的差异. 我之所以坚持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点是信仰的缘故. 正确的信仰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 话说回来, 不是说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有信仰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来,逆境也能出人才.只是看看自己原来的生活,我要是早点按照圣经上的教导来生活,会少走很多弯路啊.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基督教里有最后审判一说,我们所做所为,就算没有其他人知道,神是知道的. 最后审判的时候没有人躲的过.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里会一而再, 再而三地出现诚信危机:毒奶粉,豆腐工程,买官卖官, 如果他们相信自己要面临最后审判, 还会这样做吗? 
再比如在危难时,信靠谁? 现在金融危机,有这么多工厂关闭,很多昔日富翁自杀.圣经上讲的很明白: 不要担心,要信靠神. 不要把你的希望放在地上的财富,它们会腐烂,会被偷走,你们的财富在天上. 你看那小鸟,没有积蓄, 神都会看护它, 给他准备吃的, 更何况你呢?人是上帝精心造出的, 他怎不会把最好的给我们呢? 

还有你最后说的那句啊, 我没有不给他选啊. 我也想偷懒啊, 家庭教育首先是个体力活,一天下来基本上我已经废掉了. 我还是一直问, 你喜欢去学校还是家庭学校, 他一直非常立场坚定的说是家庭学校. 想偷懒也没法

在此情况之下,我偷懒的办法就是, 看他哪些东西有兴趣,就推哪些项目. 快乐中学习,玩为主,学为副. 让他的兴趣来决定我们学习的方向,然后适当引导一下. 如果这样的方式还不快乐的话, 我也想不出什么能更快乐了.

[ 本帖最后由 傲傲妈 于 2009-2-12 22:53 编辑 ].

TOP

回复 30#汪洋大海 的帖子

握手握手!两个书虫碰到一起了!
你提到的书很好啊, 我马上去卓越订一套来, 再推荐些?
给他买的书已经有两大书柜,估计四五百本了, 这些都是闲书, 教材下周到,我们要正式开始上课了.再买一个书柜放正经书, 哈哈!
中文书我基本是到琪琪妈那里采购, 她对书的感觉不错, 所以我就照单全收了.
英文书国外买了很多,国内子杨妈妈,淘宝上也买了一大堆. 圣经类, 科学类, 绘本类, 有一个帖子给你看看: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authorid=57289
值得推荐的, dr. seuss 系列, richard scarry 系列, 国内有出中文版, 爱心树系列,原版强烈推荐,太多了, 下次再开个帖子, 讲讲我们具体看的书.

TOP

回复 39#iraini 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汪洋大海的帖子在这方面比我细多了.

我以为认字是基础,大海推荐过一个字宝宝的教材,好像不错. 我自己没有用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是要变着法子保持他的兴趣, 我买过一套卡通汉字,讲到形声,会意,象形等造字方法, 目前刚开始给儿子尝试. 象形小朋友很容易接受.
赏识教育法的周弘创立了一套母语玩字法, 教他的失聪女儿认字, 效果很好. 里面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借鉴一下.
人有五感,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充分用到五感, 听说读写加上动作体验, 这样记的会非常牢. 这种方法在李跃儿的书里, 孙瑞雪的书里都有提到.
其实妈妈做得已经很好了, 能够给孩子大量的阅读,创造出一个阅读的优美环境,保持激发他的兴趣, 你会发现他慢慢地会对认字产生兴趣.
我觉得自己的角色更像facilitator, 辅助者, 而不是引导者. 大多数时候, 孩子最清楚他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我要做的是在他几乎能开始干一样新东西的时候,察觉到,轻轻推一把, 不行就再等等..

TOP

回复 41#uuamyi 的帖子

在国内的话,如果要妈妈全职来教孩子的话, 经济上有难度, 认知上有难度, 家里人还不一定完全支持.
不过, 我周围也有蛮多妈妈每月在孩子身上花费五千以上的, 有这个消费能力的话, 经济基础是完全够了.
我自己估算一下, 其实一个月在孩子身上花两千的话,也可以开始了. 身边就有这样的妈妈,很厉害的.
家庭教育不一定是要高成本, 但的确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体力. 现在网上有许多免费的教育网站, 特别是英文和数学的, 幼儿园的东西是足够应付了.
有一个小组很重要, 很多资源可以共享. 我们的小组里有的妈妈是做过数学老师的, 有的可以教体育, 或者科学课. 这种情况下就是发挥长处, 一个妈妈专门上数学,另一个专门上科学. 像我这种资历很浅的,就是搞搞郊游啊, 联系下场地呀什么的, 多少也贡献一点.

[ 本帖最后由 傲傲妈 于 2009-2-14 09:50 编辑 ].

TOP

有关高成本

看我的帖子,可能大家会有一些误解, 觉得家庭教育是高昂的. 这个其实是看个人的.

我是个爱书的人, 书是我唯一买起来不看价码的东西. 其他的东西我基本上是马马虎虎可以用就行了. 所以很多家用的钱都省下来买书了.

如果要节省的话,也是有很多办法的. 就像我最近想买一套rosetta stone学汉语的软件, amazon上的评价很好, 特价490美金, 淘宝一模一样20人民币, 我那个开心呀

有几次国外带刚出的DVD回来, 都是 20,30美金的, 国内一两个月后就有了, 5块一张! 感谢淘宝!

[ 本帖最后由 傲傲妈 于 2009-2-14 10:04 编辑 ].

TOP

回复 46#小虎小妞妈 的帖子

我们学汉语当然是不用软件的, 我是用来举个例子说明国内有很多资源,和国外同步,还便宜. 有支持盗版的嫌疑啊!   
不过rosetta stone的语言软件是业内顶尖的, 他们的模式是"浸入式"学习. 大人学外语是通过左脑,理解后学习,但是如果孩子在双语环境中长大,他们是直接右脑, 不加理解的浸入式吸收. 所以妈妈如果有意学学英语的话,可以试试看这种方法, 反正投入才20块钱, 比买杂志还便宜呢..

TOP

回复 49#小虎小妞妈 的帖子

http://lib.verycd.com/2007/10/29/0000168968.html
不用买了, 网上有下载的. 所以发展中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的优势, 版权类的东西管的不严. 像verycd.com这种网站,在有些国家根本就上不去的.
帮你省了20块钱
这个是电脑软件. 最好的学语言的方法是在他的周围营造一种氛围. 读大量的书,听英文歌,有可能的话交一些外籍小朋友, 爸爸妈妈会英语的话可以在家里说英语, 不要不好意思. 孩子们需要我们做榜样, 不会的话至少可以并肩学习,共同进步.

TOP

我教儿子的方法就是三岁之前全部讲英文. 因为我觉得出了门就是中文的环境,为了平衡,所以和他一直讲英文. 现在快五岁,英文比中文略好,所以开始加重中文的力度了.
最好是自己在家里和孩子一齐讲, 或者读英文书. 我下周开个英文书单, 把我们读的书放上来看看.
有条件的话请外教, 网上看到有联合请外教的, 可以试试看. 看过starbug的帖子, 觉得她们的思路很对我的口味, 如果你离她们近的话,不妨去看看,毕竟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我总是觉得如果要孩子去尝试一件新鲜事物, 家长可以一齐参与. 至少知道有多难, 而不会把不现实的标准压倒孩子身上. 如果去starbug这样子的地方, 老师允许的话,也可以一齐进去听. 就当陪练吧.
小区有外国家庭吗?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过来, 也想让他们的小孩子学中文, 可以互相教.这个看机会了. 不过话说回来, 机会也是人创造出来的..

TOP

如何教英语

这个链接不错, 可以让妈妈借鉴一下.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89451&extra=page%3D1.

TOP

回复 57#sunnyy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其实真的如果下定决心教的话,资源方面不需要太担心,毕竟有了互联网,很多东西是免费的, 美国每年还有盛大的家庭学校教材展览会, 教材数不胜数. 选定一套教材后然后照本宣科,容易的很.

相比之下, 我花了更多的时间祷告,让神将好的小伙伴带到我们的生活中, 每次神都是应许的. 你可以看我前面写的我们的时间表, 每天都有两三个不同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 而且都是互动很好的.

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家庭学校小组, 有很多的榜样,很多的爱和支持. 说真的, 如果没有这个小组的话, 我自己一直坚持家庭教育,怕是做不下来..

TOP

回复 58#小虎小妞妈 的帖子

亲爱的, 给我布置了一个mission impossible啊. 偶尽力
一个捷径: 我最开始买书是到浦东子杨妈妈那里去买的, 她在旺网上有个扬帆书店, 你可以找一下. 我觉得子杨妈妈那里的英文书选择很多的, 你告诉她孩子的岁数后, 她可以推荐出一系列的书单,很实用也很中肯.
她那里介绍十分钟,抵我这里打字两三个小时了. .

TOP

回复 59#不二周助 的帖子

sony 出了电子书, 好像还很不错, 黑白度很接近真正的纸张. 有个朋友买了一本,http://www.amazon.com/Sony-PRS-5 ... 34705186&sr=8-1, 现在要买新书就直接网上当到电子书上, 很方便的. 费用省一点, 至少书的运费不用了, 而且不用等. 但肯定比国内还是贵.
不过我在淘宝上也找到几家卖原版旧书的店, 价格很便宜, 而且还找到了蛮多好多年都找不到的好书老书.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有的经典老书,没有版税的关系了, google library 已经有免费的电子版,可以当下来以后再找打印公司打印装册, 30元左右吧, 能接受..

TOP

回复 59#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加入的一个外国妈妈在上海的团体打算搞一个图书馆, 在上海的日本人已有了一个,全部是志愿者来做的.
现在在找场地, 我们收到的捐赠的书也有几百本了. 我一直在催那个筹办人, 快点弄好孩子们有个看书借书的地方了. 我说我来做小小孩的故事妈妈好了. 只要能开动起来, 我做什么都行啊.
如果上海的妈妈能发动起来, 搞一个类似的俱乐部就好了..

TOP

回复 65#sunnyy 的帖子

我理解你的意思.
最近在看一本书, kevin leeman 的 having a new kid by friday. 五天还你一个新孩子. 作者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 这本书在基督教书店的排行榜上第二位, 估计amazon 上也应该有名次的. 他里面提到一点深得我心: an unhappy child is a healthy child. 一个不(时时)快乐的孩子是个健康的孩子. 他主要指的是我们父母教养孩子的一个误区, 认为一切都要让孩子快乐, 让他们顺顺利利,开开心心. 我也自觉有时候是把自己的焦虑过度投射到儿子身上, 他还没有什么事了, 我就赶紧给他把障碍给清楚了. 所以你说得很有道理, 我应该再注意.
话说回来, 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 我们昨天家庭学校的汇报演出上, 开始前儿子还玩的很开心, 但是话筒声一响起, 他就忙着找地方躲, 说是太吵,怕. 联想起自己翻过的一篇文章, 我觉得他真的是那种在人多环境里反应不佳的孩子, 会太紧张. 后来他看到不是那么吵, 就慢慢的回到桌子旁. 但今年还是不肯上舞台...
哎, 在这种情况下把握住尺寸, (还有火气), 真的是需要些智慧啊..

TOP

回复 67#卉旎小熊 的帖子

荣耀归于神!
在上海我认识选择家庭教育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基督徒. 感谢神,通过这个帖子,认识更多主内的朋友, 互相支持, 互相鼓励..

TOP

回复 69#我是西瓜 的帖子

是啊!.

TOP

回复 68#不二周助 的帖子

不二周助分析的很有道理.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不过我不是孩子的妈妈, 当然不能论断, 只是从外人的角度来看, 的确学的是多了一些.  有英文,中文, 数学, 圣经, 课外活动还有奥数班, 跆拳道班, 钢琴, 有游泳班, 口算速算班.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有专门的教材. 我最近买的一套教材就是帮妈妈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星期一做什么, 学什么科, 学几页, 读什么书, 什么课外材料, 做什么科学试验, 等等, 全部一目了然. 然后大一点的话还有网上实时家教,可以解答问题, 网上测验来检查是否进度达到标准.
每个教材公司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有的会很有纪律性, 要求家长把上课时间,休息时间, 放假长短, 每日进度天天上网汇报, 有的教材公司会把大纲列出来, 相关科目的考题, 阅读, 练习的资料全部理出来,每周或每两周一审核.  有的教材公司的提供很多阅读的书目,一般的孩子是读不完的, 所以会事先说明,孩子能完成百分之六十就可以了. 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在他们提供的材料里继续读. 没有上限.  
不二提的问题很到位, 好在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益成熟的产业, 大家做得都很专业了. 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会配合在家上学的孩子来为他们提供一些硬件, 比如说体育场馆, 实验室, 球队等等. 真希望国内有先行者能做一下.

[ 本帖最后由 傲傲妈 于 2009-2-16 20:48 编辑 ].

TOP

回复 70#iraini 的帖子

我觉得你的时间掌握得蛮好的, 我儿子有时也是喜欢就做个够, 然后就一两个星期碰也不碰. 如果从教育, 从记忆的角度来说, 应该是细水长流更好. 而且按照大脑的结构, 最好的记忆方式是不断的重复,每次不用太长时间,事半功倍.
你的儿子很有兴趣来做. 这就非常好了.放轻松些, 好妈妈!
讲一件搞笑的事情, 周末儿子和老公在锯木头, 做模型, 我在旁边开始放小牛顿科学馆的故事书, 老公白了我一眼,拜托你不要时时刻刻教育孩子啊! 猛醒, 赶快给他们切水果, 让他们尽心地去玩了..

TOP

乐高老师今天说...

今天是乐高课, 下课后老师和我说, 他现在教的孩子也很多了, 我们家庭学校的孩子和幼儿园的一比, 的确有很多区别, 似乎更有灵气. 心里小小的高兴了一下
希望能保持下去: 有灵气, 有活力,更自如, 更开朗!.

TOP

回复 80#乐高♂周 的帖子

谢谢周老师的坦诚. 我也很感激神会把这样好的老师带进我们的生活. 感谢周老师把孩子们教的这么好, 我至少每周一可以去祷告会,而不会内疚没有和孩子在一起.
你说的第三点我特别认同, 家庭学校最需要的是家长时间精力的投入, 不仅仅是高质量的时间, 而且是大量的时间. 记得儿子出生后的前三年, 我和老公从来没有一次晚上单独出去过, 儿子从来没有超过三小时没有妈妈. 老公在儿子出生后到九个月期间是在家办公, 这段时间的大量时间bonding, 父子感情非常融洽. 现在虽然老公早出晚归, 但是有了前面九个月朝夕相处的基础, 父子感情没有一点生分! 看到他们互相爱的都溢出来的样子 , 真的很感恩!.

TOP

回复 73#helenhe07 的帖子

周六的演出很精彩, 从硬件来说觉得简陋了些,(和国际学校,或者好的国内重点学校相比,简直是小打小闹), 最后一个节目是两个妈妈带着一批小孩子(三到七岁混龄)在台上唱圣歌时, 那种和谐,那种对上帝纯洁天真的爱, 感动得眼角不禁湿了.
耶稣对他的门徒说, 如果你们像这些小孩子一样, 那你们就会进到天国了. 
这天的演出, 让我看到天国的美妙, 神圣, 和无限的大爱.
孩子是上帝给父母们的祝福, 凭着神的恩典, 我们颤颤巍巍地担起养育的重任, 在神的带领下,管教好神的孩子..

TOP

max lucado 的书都不错, 非常知名的一个基督徒作家. 淘宝上买过好几本, 原版,中文的都有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 ... 32679376434d5.jhtml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 ... d4392e8702988.jhtml
这几本很好, 强烈推荐: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 ... 3fc2c848654bf.jhtml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 ... 25c51033770ee.jhtml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 ... 129a0d4b08664.jhtml
清真路上有两个基督教书店, 一个叫天梯, 另一个记不清了, 天梯大一些.里面小孩子看的也很多. 虹口区, 浦东也各有一个. 你看哪个离你近了, 最好带小孩子去选. 感受一下书香氛围总是不错的..

TOP

回复 87#helenhe07 的帖子

孩子是神给我们的最大的祝福! 天父, 让我们时时刻刻记着你的天国, 不要让这世上的不必要的事物转移我们的注意, 我们在这世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荣耀神, 请您赐给我们智慧, 和爱您的心, 管教我们,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永远走在您的路上.阿门.

TOP

回复 92#可爱菲菲妈 的帖子

美国爱家协会的创始人james dobson 博士(詹姆士·杜布森博士)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基督徒, 他在美国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加入过数届总统的智囊团, 爱家协会现在也进入中国了, www.familychina.org. 现在广播也有他的节目.
你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找找育儿的书籍, 他的书我基本上全部看过了, 全部强力推荐. 给婆婆的书, 推荐: http://www.familychina.org/resou ... ;ED_ProductTypeID=4

有条件的妈妈建议上美国网站www.family.org, dr. dobson 每天有广播,可以网上下载, 国内的是精简版 . 我听了有两三年了吧, 学到太多东西.

[ 本帖最后由 傲傲妈 于 2009-2-19 14:43 编辑 ].

TOP

回复 88#添添之母 的帖子

感谢神的带领, 没有主内姐妹的支持, 我一个人是做不到这步的.
也希望妈妈们能更了解家庭学校, 传统学校有很多优势,但是万一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请记住, 孩子是没有错的, 也许需要听听孩子的呼声, 换一种教育方式..

TOP

又一篇关于家校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文章,

一个孩子怎样才能具有接触人、接触社会的能力

一谈起在家上学,许多人就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问题,孩子要与人接触,要交朋友,在家上学,这做不到。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讨论。
     首先,在家上学只是“上学”而已,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每周的学习日为五天,每天也就是八至十小时,其余的时间呢,可以广泛地与社会接触。在家上学,并不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形成一个绝对封闭的环境。
      相反,在家上学的孩子,由于学习效率非常高,因此,可以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周末作业,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安排,去接触社会。
      还有,我们要培养孩子接触人、接触社会的能力,应当从哪里做起呢?是不是只有通过接触人才能学人接触人呢?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
     一个人要进入社会,或者说进入一个交往圈,首先要确立他的角色。也就是说,他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来进入社会,才能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或者说“交往”。
    如果只是和一些人认识,见面说句“你好”,分手时说句“再见”,这不叫接触。这样的接触,也没必要让孩子长年累月地在学校去学。我们要让孩子真正的去了解朋友,去了解另一个人或者另一群人的内心世界,要和一个朋友培养起更加细腻的感情,就得明确他自己的角色。比如,一个孩子作文功底很扎实,他可以交往一些文章写得好的同学和老师,一个孩子,弹琴方面很出色,他可以与一些同行去交朋友。
     这个确立孩子角色的过程越短,孩子真正进入社会的时间就越早。一个孩子在成就自己学业的过程中,可以塑造出多种角色,能够以非常多的角度进入社会各个“圈”,来展示自己,来交朋友,这样的交朋友,与人交流,绝不会肤浅到“你好“、”再见“,而是真正意义的交际。
      在家上学的孩子,在学业上,各门功课都能够做到非常优秀,这就是基础,这就是他进入社会的一把金钥匙。如同当年的诸葛亮,在家读书三十年,一进入社会,就进入上层,可以去和皇帝交朋友,和社会的最上层去交往,就是因为,他进入社会的角度超过了常人。如果,诸葛亮没有三十年的读书经历,天天混在社会上,那么,他长大了,也就是个普通的农民,或是个普通的打工族,不会有那么高的成就,也不会名垂千古。
      在家上学,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TOP

孩子人格的塑造只能在学校完成吗

一个孩子要塑造他的人格,是否一定要在学校里才能完成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的家长,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要让孩子从小接触人群,接触社会,这样才能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殊不知,这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
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象一幅纯洁的白纸,你是愿意让用鲜亮的色彩画上去,然后放在人们面前展示出来,还是愿意让各种各样的颜色先染上一通,然后再让孩子用橡皮一点点地把脏点擦去,然后,才把自己完成的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呢?
这个比喻可能不怎么恰当,但仍然能说明一些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应当在父母及老师的优良带领之下,养成他好的习惯,塑造好的品性,而不是一定要放在一个大环境中让孩子自己去分辩,自己去鉴别。有很多的孩子,放在学校这样的大环境中,缺少自身的鉴别能力,结果,小树苗长歪了,长到十四五岁了,父母亲想管,可是发现,已经管不住了。
    给孩子一个不大的环境,相对安静,相对纯洁,让孩子有时间在优良的环境中熏陶自己的品行,丰富自己的学问,才是教育的首选。.

TOP

回复 101#lszmm 的帖子

有七个孩子的美国妈妈, 都是自己的孩子
另外一个有十个孩子的美国妈妈, 八个是亲生的, 两个是收养的..

TOP

回复 99#宝宝猪的妈 的帖子

看看这个网站, 我估计这里面在家上学的绝大多数是非基督徒, 因为对现有的教育制度很失望, 才会自己来承担这个重任.http://bbs.etjy.com/forumdisplay.php?fid=130

至于妈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我觉得首先是坚定的信念, 我周围的环境决定了我不会太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还有随之而来的攀比压力, 所以我不太会对孩子拔苗助长. 但如果绝大多数朋友都是习惯传统教育的话,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坚持的住.

再就是妈妈自己的不断学习, 吸取众家之长, 保持开放开明的观点. 会换位思考, 不要太拘泥一种方法..

TOP

回复 100#圣诞宝贝 的帖子

你说的有道理.国内的大环境注定选择另类教育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上面所说的那个网站里, 也不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十四五岁上大学的例子.
事在人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