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博物馆、公园介绍--非博物馆、公园的介绍内容勿跟贴!

博物馆、公园介绍--非博物馆、公园的介绍内容勿跟贴!

一、沪地震科普馆



跺脚:模拟8级地震 动手:教你自救互救

  探索候风地动仪工作原理的千年未解之谜,随意点播旧金山、东京、唐山等史上“地震大片”,手一拍、脚一跺就能制造一场8级“人工地震”……二期扩馆后的上海地震科普馆今天重新亮相,参观者将有机会了解到地震监测、预报的全过程,并学到一手自救互救的本领。
百年“功臣”留真迹

  作为2004年上海市政府科普实事工程之一,上海地震科普馆是今年第五个“升级”的科普场馆。“镇馆之宝”是两架百年“老功臣”:一架是1882年的爱丽奥特磁力仪,它能精确测量地球磁场,全
世界仅剩两台,另一台被珍藏在英国伦敦;一架是1904年引入我国的维歇尔测震仪,这是我国仅存的两台之一,曾记录了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千年难题仍未解

  一套按3∶1比例仿制的地动仪将在地震馆里登台,对着金属踏板一跺脚,对应方向的“龙头”就会口吐铜球,一只蟾蜍会恰好将铜球吞下。好奇的中学生们在历史课上听说候风地动仪后,都渴望看看这地震“捕捉”能手的真面目,想知道东汉科学家张衡是怎么设计出这么神奇的仪器的。不过市地震局副局长王建军无奈地告诉记者,公元132年发明的仪器,到现在仍是个谜,这个复原模型也只能做到貌似,地动仪具体的工作原理还有待热爱科学的小朋友来解开。

  模拟救助学本领

  地震馆还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新馆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互动技术,个人视听系统可让观众随兴点播国内外著名大地震的资料片,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地震知识。学习技能之后,孩子们还可在“技能训练厅”里组成救援队,亲手拉绷带,给两具人体模型做止血和心肺复苏救助,学一手地震期间救死扶伤的本领。

  新开放的地震馆是在一期基础上扩建到500多平方米的,选址在佘山脚下具有130年悠久历史的佘山地震台。即日起至年底为对外试开放期,除周一全天和周五下午外开放,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悠然见南山提供:

       上海地震局所属的佘山--上海地震科普馆位于松江佘山山脚下,整个展览馆270平方米,展厅100平方米,通过参观地震科普馆的图文厅、仪器陈列厅、地震影视等,可以观摩大地震的历史场景,观看到一批珍稀的地震、地磁仪器。其中包括我国仅存的一台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维歇尔地震观测仪。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西佘山  
  门票:5元/人
  电话:57651496  
  开放时间:9:00―16:00  
  交通线路:旅游1号线、沪城线、南佘线、上佘定班线、西佘旅游班线、沪太线、沪佘昆线等

[ 本帖最后由 高兴 于 2006-7-21 15:53 编辑 ].

TOP

http://www.shanghaimuseum.net/  

二、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她的发展之路。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块,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3年8月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新的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目前,它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

在1万余件的书画中,早期的有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苦荀帖卷、唐高闲千字文卷、唐孙位高逸图卷及五代董源夏山图卷等。宋代有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及千字文卷、苏轼与谢民师论文卷、黄庭坚华严疏卷、米芾多景楼诗册、郭熙幽谷图轴、马远雪屐观梅轴、李迪花鸟轴等。元代有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吴镇渔父图卷

该馆珍藏历史艺术文物11.2 万余件,包括青铜器、书法、绘画、陶瓷器、玉器、石雕、甲骨刻辞、玺印、钱币、丝绣染织、牙骨雕刻、少数民族工艺品以及上海地区的考古发掘品等,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近代和现代。全部收藏以青铜器、陶瓷器和书画最具特色。在青铜礼乐器中,重要的藏品有西周成王时代的德方鼎,康王时代的大盂鼎,孝王时代的大克鼎、小克鼎,懿王时代的师虎簋、师兑簋,宣王时代的颂鼎;春秋时代的有浑源李峪村青铜器群的主要器物牺尊和鸟兽龙纹壶、 齐侯壶、 邾公华钟,田齐三量和商鞅方升等。瓷器有商原始青瓷尊、唐邢窑盈字盒、唐越窑海棠式大碗、成组的宋汝窑盘、南宋官窑贯耳瓶、元景德镇窑青花莲花罐、明永乐景德镇窑红釉盘、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孔雀蓝釉盘等等


该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分别设中国青铜器陈列室、中国陶瓷器陈列室、中国绘画陈列室、古代雕刻陈列室。该馆的“上海博物馆珍藏青铜器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上海博物馆珍藏瓷器展览”、“明清书法展览”、“扬州八怪展览”、“明末文人书斋展览”等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国展出。

<br>[此贴被高兴在2004-11-22 21:53重新编辑]

[ 本帖最后由 高兴 于 2005-11-30 10:46 编辑 ].

TOP

三、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延安东路上,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面积为4千余平方米,包括古代自然博物馆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古代古尸、无脊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采取动物9个陈列室。自然博物馆拥有24万多件藏品,其中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模式标本有100种,计184件,按地质年代的先后,展示了动、植物的发生和发展,兴盛和衰亡,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漫长过程。上海市规划在浦东新建大科技城,届时自然博物馆将移址浦东科技城内,并将改变封闭陈列模式,采用电、光、声的先进技术,以促使参观者参与实验性展示活动。.

TOP

12月18日,市政府2004年实事工程确立的10座科普场馆建设,献上了精彩的“收官之作”———上海中药博物馆正式开馆。坐落在张江上海中医药大学新校区里的这座博物馆,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10座科普场馆中最大的。馆藏文物13000多件,上至石器时代,下到清末民初,尽现神农百草岐黄千年的博大精深。
  一走进展厅,就看到摆放着老子、孔子的书籍,其中“天人合一”、“养气”等思想,与中医药一脉相通,成为它得以传承的文化基础。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则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
  接下去的陈列进一步显示出中华医学的博大。商周时代的青铜研钵,证明那时古人已学会加工中草药;一套南北朝的外科手术刀具更是神奇,和现代手术刀一样具有出血槽;一尊宋代铜人,中空可灌水,外面标满了人体经脉穴道,平时供针灸学员们模拟训练,考试时把它从头到脚用蜡封住,“针进水出”方可过关,容不得半点差池。
  中药方剂馆里,陈列着各代名医药方。大名鼎鼎的“十八味禁烟方”,由林则徐在两广禁烟时请名医配制。据专家介绍,现在戒毒治疗中也有中医疗法,效果颇佳。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药方,已记载了茅香、桂皮、花椒的大名;从王羲之妹妹墓中出土的“仙丹”配方,很可能就是当时文人喜用的五服散。
  中医药传承五千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按照清明上河图原型,仿造了一家中医馆“赵太丞家”,两边门楹写着“不惜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长寿”,据说是古代中医馆门口最常见的对联。各式各样的药葫芦,有天然的、瓷器的、琉璃的、象牙雕刻的……解释着俗语“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的由来。
  让人想不到的是,中药传统的“望闻问切”居然也数字化了。在“中医科教馆”里,一字排开五六只“手”,参观者们都能过一把老中医的瘾,感受不同的脉象:涩脉、滑脉、迟脉、濡脉……配合墙上介绍,能知道它们和什么样的疾病关联。不仅是智能脉象仪,游客现场还能看到多媒体针灸模型、推拿手法测定仪、舌相仪等,它们都已进入临床教学实践,成为提高学员技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助手。.

TOP

楼上的2位,我每人扣了你们5分。希望以后看贴仔细一点。谢谢!.

TOP

“上海工业游”启动 特设高科技游程吸引年轻人

600多名老工人、老知识分子、老干部参观了苏州河展示中心等工业景点,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第一批游客。为吸引年轻人,工业游将特设科普、科技线路。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许先生表示,工业游开幕恰逢重阳节,所以第一批游客都是曾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过的老人们。上海有着百年工业发展史,工业企业、行业博物馆、工业园区、创意园区四大板块成为上海都市游的资源库,如宝钢集团已列入中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上海工业游主要锁定三个目标群体,特别聘请专家对学生和年轻人线路进行设计,主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高科技游程,如航天之旅;商务团队主要是参观现代工业园区,满足商务客人了解上海工业发展情况的需求;另一目标群体则是对工业区存有怀旧情结的老工人等。目前工业游还只接受团队游客,行程还可以根据团队需求组合。目前已设计完成近10条旅游线路,年内16个工业旅游产品主题开发将全部完成。
  工业游首批推出5条旅游线:
  汽车之旅:上海大众+上海赛车场;
  中华之旅:上海卷烟厂+烟草博物馆;
  航天之旅:上海电机厂+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交通之旅:铁路博物馆+磁浮列车;
  创意园区之旅:8号桥创意园区+上海印钞厂+苏州河展示中心。
  40人以上的团队,人均价格为50元至70元不等。.

TOP

上海植物园梅园里的几株梅花终于开出了星点小花,而前几天豫园里的红梅已经傲然枝头,由于气温变化,这些梅花比正常花期提前了约10天开放。专家估计,如果本周气温回升、阳光充足的话,下周梅花就可以大量盛开,说不定情人节就可以赏“梅”景了。
  园林专家邬志星介绍说,梅花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气温要达到8℃-10℃才能开花。年初一本市最高气温达到17.3℃,年初二更是攀升到17.7℃,所以尽管春节假期后几日温度一路走低,但前几日积聚的热量足够催开了部分梅花。
  本市最佳赏梅地为莘庄公园和上海植物园,前者每年都会举办梅花展,该园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梅花展将在本月15日左右布展完毕,对游客开放。莘庄公园现有梅树不下300株,30多个品种,尤以梅花品种的珍贵而闻名,如双碧垂枝绿梅、素白台阁、粉红朱砂、变绿萼、复瓣跳枝等都是沪上少见的品种。
  上海植物园现有梅树约300株,60-70个品种,主要为果梅,其他有粉红朱砂、垂直梅,还有园内仅剩的一株龙游梅。
  其他推荐地:虹口公园、大观园、豫园、古猗园、梅川公园、秋霞圃、曲水园、中山公园等。.

TOP

民防教育馆

一个供市民了解防空和防灾救灾知识的大型民防教育馆,将于今年年内动工。
  这座民防教育馆位于复兴中路的民防大厦内,内容有民防知识展板,以及通过立体视频等逼真再现海啸、火灾等灾害的情景。市民防办负责人表示,今后,民防教育将进一步深入社区、学校。一批新制作的“市民防灾知识教育片”将发放到全市各社区,以提高市民的民防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TOP

想知道中国最早的汽车是什么模样吗?你可以在全国最大的汽车博物馆中找到答案。在昨日“汽车嘉定与会展经济论坛”上,上海国际汽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最大的汽车博物馆———上海国际汽车博物馆将在10月18日开馆,届时70多辆平时难得一见的汽车将进入博物馆。

  博物馆的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从外观上看,汽车博物馆拥有和汽车一样流线型的外形,与紧挨着的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风格统一。

       该汽车博物馆总投资约3.4亿元,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左右。

  按照计划,汽车博物馆分为汽车历史、 汽车技术、汽车品牌、汽车体验、汽车艺术等不同的分馆,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4万平方米。

  预计10月18日开馆时,博物馆将首先开放其中的一二楼,在一楼的汽车历史分馆中,参观者可了解汽车种种奇特的往事,在二楼的实物展馆内,参观者不仅可能在老爷车展示场内看到“老甲壳虫”、“老红旗”等“绝版车”,同时也可以在汽车体验馆内体验一把驾驶的乐趣。.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