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当老师的时候,到学校里报到的那一天,坐在教导处等校长,看到五十多岁的教导主任气得浑身发抖走进来,原来是一个学生考试不好好做题,还把考卷给撕坏了。记得我当时瞠目结舌看着她脸青唇白的样子,心想,不就撕坏一张考卷吗?不至于气成这样吧?这么大年纪,气坏了身体可真不值。
后来,我也渐渐地开始进入状态了,为学生这样那样的事生气。。。。。。还真生气,有时胃抽筋,有时头发晕,有时甚至眼泪汪汪。当时脸色当然不好看啦,喉咙自然就响啦

为了些什么事呢?功课不按时完成啦,上课讲废话啦,忘带备忘录啦,撒谎啦,拿别人东西啦。。。。。。说实话,能让老师为了这些事大光起火的孩子,多半已经是经常性地犯同类错误了。耐心不应该是无原则的无视和回避。
有时误会只是角色意识的不同引起的。对家长而言,可能会觉得一本记事本没带不算什么大问题,小孩子嘛;而在老师眼中看到的,不是一本忘带的小记事本,而是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丢三拉四的行为习惯;不是忘写的区区几行生字,而是对待学习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甚至不够诚实的态度。老师的职责是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偶尔也会打电话联系家长或请家长来学校一次,可能起因是一件小事,但要反映的却是由一件小事引发的关于孩子现状的交流与沟通。如果家长在跟老师谈过之后,还觉得老师小题大做,那我觉得肯定是这位老师的沟通能力有问题,否则,大家都忙来西,老师本子都来不及批,可能后面还有一个会议,好不容易一节空课,什么事都干不了,陪着聊半天没个结果,算啥名堂呢?
我们一家都是老师。我妈就常对我说,要假装生气,眼睛可以瞪得大一点,声音可以响一点,但是肝火不要上升,不要太进入状态,没看见很多演员都容易得心脏病吗?那么投入干什么?我也是花了十几年功夫才慢慢变得不那么真生气,可有时还是有点摒不牢。因为还算年轻,因为感情丰富,更因为自己是真的希望班里的孩子个个有进步。。。换了冷漠的人来做老师,可能波澜不兴,但是,孩子得到了些什么?天晓得。.